汉语口语中“重复”表达的语用探析--兼谈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汉语口语中“重复”表达的语用探析--兼谈在对外汉语教学中
的应用
朱苗苗
【摘要】汉语口语中的“重复”表达体现了语用学的核心内容合作原则和会话含
义理论,在实际运用时使得会话活动在交谈双方之间轮流顺畅进行,话轮衔接紧密,语篇连贯、内容紧凑,并且还有进一步开启新话轮的作用,在对外汉语教学方面可以有效提高对外汉语教学的课堂效率。

%“repetition”expression in spoken Chinese reflects the core-content cooperative principle of pragmatics and the conversational implication theory.“repetition”expression can help
the conversational activities in the prac-tical application between the two parties go on smoothly,and promote the conversational activities to be in close co-hesion,discourse coherence,content compact,and even open a new round of further conversation.The efficiency of classroom teaching of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can be effectively improved.
【期刊名称】《镇江高专学报》
【年(卷),期】2015(000)002
【总页数】4页(P26-28,34)
【关键词】汉语口语;重复;语用分析;对外汉语教学
【作者】朱苗苗
【作者单位】江苏师范大学文学院,江苏徐州 221116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193
重复(反复)是语言的一种表达形式,近来一些流行的电视剧和访谈类节目中口语的重复现象比比皆是,但通常在书面语中反复使用较多,从词汇、语法意义上看,“重复”和“反复”是近义词。

重复,《现代汉语词典》第六版的解释是:“1)
动词,(相同的东西)又一次出现;2) 动词,又一次做(相同的事情)。

”反复,《现代汉语词典》第六版的解释是:“1) 副词,一遍又一遍;多次重复。

2) 动词,颠
过来倒过去;翻悔。

3) 动词,(不利的情况)重新出现。

4) 名词,重复的情
况。

”[1]从语言运用的效果这个角度看,两者则有本质的不同。

黄廖本《现代汉语》在修辞章节辞格(四)一节中区别了“反复”与“重复”的不同,认为“重复是一种语病,使人感到内容贫乏,语言累赘;反复则是一种常用的积极表达手段。

运用反复,是为了突出要表达的中心意思,强调感情;如果没有充实的内容、强烈的感情,而一味地采用反复的形式,那只能造成重复累赘。

”[2]我们认为,从表达
形式上看,二者并没有严格的区分,多次重复也就是反复,为了收到一定的修辞效果,表达者往往有意识地重复某些词语、句子,从而形成“反复”的修辞格。

因而,本文将从积极的方面讨论“重复”的语用效果。

近年来,学界对重复的研究涉及的范围十分广泛,比如在修辞方面,李海红认为反复“这种修辞手段能够凸现主题,渲染气氛,增强语篇的感染力和艺术美感,产生耐人寻味的修辞功效”[3]。

在语用方面,郭伟伟认为“对于句型A is A,从语用
学的角度,用会话准则和言语态度等理论对其分析可知,在句子表面结构之下隐藏着一定的暗含的会话含义。

根据语境,当会话含义属于语义上扬的情况时,说话者的言语态度可能是崇敬、欣赏、赞同;当会话含义属于语义下抑的情况时,说话者的言语态度可能是不满、痛恨、失望等”[4]。

在语篇衔接方面,周军平认为“有
效的词汇重复在篇章构建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5]。

鲁艳认为“重复是话语中的重要衔接手段之一”[6]。

在英汉翻译方面,王立弟指出“在英汉翻译中,应该分清重复在原文中的语篇功能,是衔接还是强调。

如果在汉语中的重复也具有很强的强调作用,英语译文就要考虑是否保留重复这一形式”[7]。

从笔者的搜索检阅中了解到,国内对重复的研究大都集中在重复的修辞作用、语篇衔接作用,而对重复的语用研究虽然做了很多的分析探讨,但是把重复的语用效果与对外汉语教学相结合的还比较少,本文着重分析口语中重复的语用效果,并尝试把分析的成果与对外汉语教学相结合,探讨口语中重复的语用效果对对外汉语教学的意义。

不管是口语还是书面语表达都是为了交际的需要,而在交际中人们必须遵守一定的语用原则,才能使交际活动正常地进行下去,这就涉及到语用学的核心内容合作原则和会话含义理论。

“合作原则和会话含义理论最早由美国语言哲学家格赖斯首先提出,包括量、质、关系、方式四条准则及其相关的次准则等。

”[8]54-56
2.1 自我重复
例1
A:你觉得他这么做怎么样?
B:我觉得他这么做是不应该的,我觉得。

A:是吧!
B:嗯。

例1中,当A向B询问时,B的回答是十分委婉的,或许当时情境下B并不想发表自己的看法,但当被指明要求表态时,B委婉地表达了自己的看法,体现了语用学中的礼貌准则,“最小限度地使别人受损;使对话双方的一致增至最大限
度”[8]90。

再者,A的一句“是吧”,体现了以下几种意思:向B进一步确认信息,保持话轮的连贯,A的分散责任的想法。

当我们涉及一些敏感话题时,自己又不想承担责任时就可以此来分散责任,这是大家的共同想法,而不是我自己的。

2.2 相互重复
例2
A:我觉得这样结束不好。

B:你觉得这样结束不好?(疑问的表情)
例2中我们看到,A的话违反了格赖斯提出的量的准则的次准则:“所说的话应包含为当前交谈目的所需要的信息”[8]56。

A所提供的信息量不足,所以才有B 的一问,这一问,引起了大家的注意,也给了A以思考的时间,实际上,正由于此,话轮才得以持续吸引着大家的注意力,并在两人之间轮流顺畅进行。

例3
杨:你自己觉得(停顿)自己最用心做,然后,我知道这个很难去选择,但是,你真的花的时间最长(长有拖音),投入的心血最多的是哪一首歌?
王:哪一首歌?
(对话摘自《杨澜访谈录》0608期王力宏——梦想比音乐更大,其中杨澜简写为杨,王力宏简写为王。

下同。

)
在上面例3的对话中,我们看到,话轮1中,王力宏重复了杨澜问话中的“哪一首歌”这句话,这一方面为王力宏的后续思考赢得了时间,同时又体现了索振羽最典型的问/答相邻对概念,它的支配规则是:“在说出相邻对的始发语后,该说话人必须停止说话,下一个说话人此时必须说出这个相邻对的应答语。

”[8]192-193
2.3 完全重复
例4 快请进,快请进。

例5 好的,好的,好的。

例6 没关系,没关系。

例4,例5,例6现在已固化为特定的口头表达形式,多用于迎客或会客的场合,
体现了说话者的热情好客或者爽朗的性格。

2.4 部分重复
例7
杨:你是什么时候才去(停顿)有意识地了解的?
王:其实小时候就了解,……然后去,去帮别人的家里打扫,或者是去(呃)帮他们
打报告,然后一张纸几几分钱,这样子的、这样子的一些日子,这样子走过来的,所以他们是这样走过来的。

例7当中,杨、王的话都是话语的部分重复,这个重复一方面肯定了听话者正在
听说话者的话,并且已经抓住了重点,另一方面体现了对话双方在观点上的最大的一致性。

2.5 形式、结构上的重复
2.5.1 语音的重复
例8
A:您好,请问您贵姓?
B:你好,我姓章。

A:(张、章)zhang(平声)?请问弓长张,还是立早章?
B:立早章,谢谢。

例8中,A的语音重复表明他当时并不确定是哪个zhang(平声),但自己又确实听清楚了是zhang(平声)这个音,所以他进一步询问,得到明确的答案。

根据常识,B应该紧随其后,主动说出自己是章还是张,但却没有说明,违反了格赖斯的“方式准则,但却遵守了合作的原则,量的准则的第一条次准则,“所说的话应包含为当前交谈目的所需要的信息”[8]56-57。

或许我们可以假设当时B由于琐事烦心,不想多说话,所以没有具体地说明自己的姓氏。

2.5.2 词汇的重复
例9
王:就是第二代的(呃)就会有深深的感触。

杨:嗯,会有深深的感触哈。

王:对。

杨:所以当你把那个这种感触,写到歌曲当中的时候,会给他们带来一种,他们喜欢吗?
王:他们觉得这个就是他们的故事……
例9中画线的词就是会话中的词汇重复,它们的语用功能,就是使语篇有一个一
以贯之的主题思想,使话轮衔接紧凑,最主要的是强调对话双方的观点一致,相互认同。

2.5.3 同结构的重复
例10
王:有时候那种听起来(停顿)越简单的越难写。

比如说《一首简单的歌》...
杨:嗯,为什么越简单越难写?
王:因为越简单越难写的原因(停顿)是因为你没得躲。

例句10画线部分体现了会话中的同结构的重复,说话者和听话者之间的相互重复,首先体现了合作原则中会话中的交谈双方是建立在协同的基础上进行对话的,因此每一方的话语都要与对方有关联,重复不仅使语篇连贯,同时也使内容更加紧凑。

其次同结构的相互重复也体现了礼貌原则中的一致准则,“使对话双方的分歧减至最小限度;使对话双方的一致增至最大限度。

”[8]91
2.6 语义上的重复
从例句3我们可以看到,杨澜的这次提问中,“自己最用心做”,“你真的花的
时间最长”,“投入心血最多的”这三句就是我们说的语义上的重复。

它们的表达形式虽然作了改变,但是表达的却始终都是一个意思,就是强调,说话人故意使用
冗长的句子来表达,一方面为自己的思考赢得了时间,另一面又引起对方的思考,促进对方对话语内容的理解,起到进一步开启新话轮的作用。

根据以往的阅读学习经验,我们知道,不管是课堂的教学还是日常的会话,甚至是我们的写作中,传统的教学建议总是强调尽可能地避免重复,因为重复会给人一种冗长、拖沓、词汇量不足或者说表达方式呆板的印象,但是通过本文的分析,我们看到,适当的重复对我们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不仅对母语教学有利,对对外汉语教学也是如此。

以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7月第2版的《初级汉语口语》教材第四课《你叫什么名字》的教学为例。

(开学第一天,在校园里)
杰夫:你好!
安妮:你好!
杰夫:我叫杰夫。

你叫什么名字?
安妮:我叫安妮。

(在教室里)
田老师:你们好!我姓田。

安妮、杰夫:您好!田老师!
田老师:(对杰夫说)你叫什么名字?
杰夫:我叫杰夫。

田老师:(对安妮说)你呢?
安妮:我叫安妮。

首先,在我们学习这篇课文时,教师反复朗读比如“你好、我叫XX、你呢?”等词句,这一自我重复的行为,不仅起到强调的作用,同时还能引起学生的注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其次,在教师朗读,学生跟读之后,我们通常都会单独请学生来读课文,在学生读课文时,教师对学生的话语的重复,又会起到纠正或者肯定的作用,使学生更加准确地掌握发音技巧,从而更易于集中精神投入课堂学习中。

最后,在课堂学习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就是要求学生自己朗读生字词和课文,而学生的自我重复、学生之间的模仿又可以加深学习印象,提高记忆效率。

这就是我们会要求学生连读两遍或者连读三遍的原因。

我们知道,在对外汉语教学的课堂当中,教师面对是来自世界各地的学生。

他们的大多数在来中国学习之前对汉语是一无所知的,所以对留学生的课堂教学就显得比对母语为汉语的学生难得多,因此,教师在教学时更要综合运用各种手段,丰富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那么,我们文中分析的重复表达这一行为,对教师教授零基础的留学生来说,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式。

综上所述,口语中的重复并不都是表达不畅的结果,有时候往往是说话者有意而为之,以此来产生不同的语用效果。

会话中的自我重复体现了语用学中的礼貌准则,在谈论敏感话题时既可以分散责任,又使话轮衔接紧密;相互重复使得话轮在交谈双方之间轮流顺畅进行,并持续吸引大家的注意力;完全重复现已固化为迎客和会客场合中特定的口头表达形式;不完全重复(部分重复)体现了对话双方在观点上的最大的一致性;形式结构上的重复使得语篇连贯、内容紧凑;语义上的重复有进一步开启新话轮的作用。

以上也是教师和学生在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有意无意使用的手段,不仅使得学生集中精力投入到课堂中,同时又可以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提高
【相关文献】
[1]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 现代汉语词典[M].6版.北京:商务印书
馆,2012:181,360.
[2] 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M]. 增订4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218.
[3] 李海红.对“反复”修辞功能的探讨[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2(11): 313-1315.
[4] 郭伟伟,郑书云张晓娟.对同义反复语的语用分析[J].邯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1):65-68.
[5] 周军平.词汇重复及其在语篇中的衔接功能[J].兰州商学院学报,2004(5):120-123.
[6] 鲁艳.重复的衔接功能微探[J].科教文汇,2006(1):40-41.
[7] 王立弟.重复:在汉英翻译中的处理[J].中国翻译,2002(5):15-18.
[8] 索振羽. 语用学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