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语文】教师要做学生的知音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要做学生的知音
我校承办的“全国多种风格和流派教学观摩活动”已经过去半个月了,一直想把听课时的心得记录下来。

可是,每次我想动笔时总恐怕自己笔拙,怕写的浅薄,写不出个所以然来,这样的痛苦的挣扎经历了数次。

今晚在阅读闫学老师《牵到河边的马》一书,又有一种写的冲动,也许是这些纯净而坦诚的文字打动了我,也许是作者孜孜不倦地求索给予了我勇气和力量。

“酒是越陈越香”,的确不错,我想经得起时间考验的课是一堂真正意义上的好课。

闫老师执教的《伯牙绝弦》就是一堂富有诗意的、语文味十足的好课。

《伯牙绝弦》是一篇人教版新课程实验教材六年级的课文。

文言文初次被编入小学教材,对于小学生来说,“文言文”是一个新的名词,这张陌生的“脸”会让孩子欣赏和热爱吗?而闫老师却实实在在地做到了。

高山流水,知音难觅。

伯牙和钟子期,一个善鼓,一个善听,而且善听者深得奥妙,能从琴声中知其表达的志趣与内涵,由解琴、解音而推衍为解人、解心,这就十分难得了。

由此我想到了闫老师引领学生在这篇千古绝唱中走了一遭又一遭,读知音,品知音,悟知音,在课堂上知音已化作一只只美丽的蝴蝶萦绕在大家心间。

直至今天,那时那景依然余音袅袅。

一、“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知音
语文课首先要有语文味,古文更是如此。

《伯牙绝弦》充满着浓浓的语文味,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闫老师灵活多变而又扎扎实实的朗读指导。

整堂课老师引导学生朗读不下20遍,不论是从词语生发还是句段入手感受知音难觅,也不论是自由读、指名读、接读、范读还是背诵,“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每一次朗读都步步落实,毫不含糊。

学生在朗读中理解语言、品尝语言、运用语言,在扎实的语文实践中习得语感,积淀语感,领悟语言规律。

请看下面环节:
师:自由、大声读课文,至少读3遍,有生字的地方,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学生自由大声地读课文。


师:读通顺了吗?读流利了吗?但是古文的朗读和现代文不同,要读出节奏。

再次朗读课文,这次要求读得有节奏。

(学生生再次自由朗读课文。


生:读课文。

师评:第一次接触文言文就读得这么好,把掌声送给她。

谁还想读?
生:读课文。

师评:真好,我最喜欢她读的三个地方。

第一个地方是“峨峨……”,第二个“必得之”第三个是“终身不复鼓”掌声送给她。

(齐读课文,注意感受节奏。


师:真是读得越来越有滋味,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文章的大致意思理解了吗?说说“伯牙绝弦“的意思。

二、“一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品知音
语文离不开字词句组成的有血有肉、有情有义的文章。

叶圣陶在《语文教学十二韵》中指出“一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唯文通彼此,譬如粱与津。

”整堂课,教师引领着学生如同畅饮着一杯醇香的酒,品味着一杯清香的茶,在字里行间,去品读,去感悟。

让学生找出“善”字一共出现了几次,每次的意思有什么不同。

在现代文中,这个字的意思又是什么。

这一品,让学生深切感受到伯牙琴技的高超,子期对伯牙琴声的喜爱,以及他们之间的情谊。

让学生用文中语言的规律来赞美伯牙的琴声,学生自然而然运用课前积累的语言来说话,看似不经意的课前伏笔却在这里熠熠发光,令人折服。

通过这样的师生对话,学生入情入境,领会了“知音”心有灵犀的难能可贵。

让学生想象:伯牙在断绝弦的时候,还断了什么?通过想象说话,再一次让学生深切感受到伯牙失去知音的那种刻骨铭心的痛。

让写一写安慰伯牙的话,这一品味,让学生的情感得到了升华:那就是“千古知音最难觅”,珍惜拥有,珍惜友情。

三、高山流水总见情──悟知音
闫老师主张“人文关怀是语文的终极目标”。

在这节课上,在闫老师把自己的情感深深地融入到文本中,与学生随着作者的情绪时起时伏,或歌或泣、或思或诉,真正实现师生“共鸣”。

使得学生的个性和认识,得到最大化的赞扬和释放,人文情怀得到滋润和滋养,人生境界得以提升,这是一种“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的“无为”境界。

闫老师以“知音“为情感线索,从解题入手,引领学生在文中寻找伯牙擅古琴,钟子期擅听的词句,让学生对知音有了真切的“初体验”。

然后,她又创设多个情境,通过多次高质量的对话让学生感悟到“知音难觅”,以至于“子期死,伯
牙绝弦,终生不复鼓”的深层含义。

最后她又伴以点拨和归纳,点出“知音可遇而不可求”,到位的点拨使得文本的解读充分而全面。

请看下面环节:
师:读了这个故事,你感动吗?你想安慰他、赞美他或是鼓励他吗?将你此刻内心的想法写出来。

(学生动笔写感受。


生:伯牙,我同情你,你一定很寂寞,振作起来,你一定能找到新的知音。

生:俗话说得好,不要把内心的大门永远关闭,你不要再伤心了。

……
师:听了你们的见解,老师也忍不住在想,其实,我们每个人难道不是在苦苦寻觅吗?有道是“千古知音最难觅”,如果遇到了知音,我们应该珍惜……也许一无所获,但是事情不在于结果,而在于追求。

愿你们能从这个故事中感受到人生的温暖。

让我们再一次深情地朗读课文。

(生齐读课文。


师:……《伯牙绝弦》成了知音的代名词,后人还根据这个故编写了一首乐曲《高山流水》》。

播放《高山流水》音乐,全班学生再次在音乐声中朗读课文。

此时此刻,学生已经化悲愤为力量,在他们懵懂的心灵中已经植下了对知音的向往,对幸福的渴求。

“善哉,好一个博学的老师!学生心所念,闫老师必得之。

”这便是课堂上的知音。

部编版小学语文1-6年级考试重点
快乐学拼音,轻松学语文。

这几日做教学研究,总结了一下1-6年级的小学语文的考试重点,非常简单,详情如下:
一年级:识字、拼音、看图写话
二年级:字词、短句、阅读写话
三年级:语法、古诗、阅读写作
四年级:语法、文言文、阅读写作
五年级:文学文、阅读写作
六年级:阅读写作
由此可见,一到六年级,考试重点都和阅读写作分不开。

语文基础常识通常会占试卷分50%,越到高年级,如五、六年级,基础知识只占30%,剩下70%都是阅读理解和作文。

所以,我们语文老师越来越觉得语文难教。

语文能力的不断提高,考察的基本都是平时积累的语言表达能力、文学素养、甚至是考试时的超常发挥。

即便是把课文里的生字词、甚至是课文全部都背了,语文也不一定能拿高分。

我们常说的要把语文基础打好,除了基本的生字词,更多的基础是学会应用,学会发散思维,用解题方法做阅读与理解。

还包括会写作文,平时对基础的积累,也是对作文素材的积累。

根据1-6年级的语文考试重点,我们平时应该怎么学?用什么方法学?才能在考试中发挥正常,使语文能力不断提高呢?
1、不要总让孩子写作业
我们在小学语文低年级段的学习过程中,总是强调让孩子认真写作业,高质量完成作业,写作业成为了小学生密不可分的生活一部分。

那些常常在热搜里存在的辅导孩子写作业的视频,也说明我们的家长有些疯狂了,把写作业作为小学生重点的学习任务,有些矫枉过正。

为什么很多小学生不喜欢语文,讨厌写作文,一提起语文考试就头疼,甚至抵触写语文作业?就是因为没有让孩子正确理解语文学习,没有一开始用兴趣激发语文学习,让孩子们觉得语文学习枯燥无味,又难,不管如何努力也看不到成绩进步。

而这一切,又会回到写作业的原点。

作文不会写?每天给我练习写作文。

经常写错字?一个字抄写100遍。

语言表达能力弱?演讲、诗朗诵、背古诗轮流上。

不要小学生把过多的时间都放在写作业上,只完成必要的作业内容,能够多一些时间,多看看孩子们自己喜欢的书、电视、甚至是漫画,都可以锻炼孩子的语文综合能力。

2、培养阅读习惯
培养阅读习惯是近几年非常提倡的学习方法,把阅读理解作为语文学习的重点目标,甚至以此教研出很多解题技巧和方法论。

阅读在语文学习中,确实是举足轻重,阅读的能力关系到日后文学素养的提高。

那么培养阅读习惯,不是每天定时定点的拿起一本书读,而是保持一个持续性习惯。

让阅读随时发生,写完作业的时候,上学的路上,睡觉之前,阅读可以是多种形态的存在。

看电子书、绘本、甚至是听阅读。

培养阅读习惯,是在语文学习之外的学习习惯。

小学生这6年时光,阅读习惯是最重要的学习习惯组成,家长们可以不必纠结孩子的语文成绩,甚至老师还会过分强调分数,不建议小学生花大量时间进行课外阅读,认为课外阅读容易影响学习。

可在我的教育实践中,正式因为培养了良好阅读习惯的学生,一开始可能成绩并不拔尖,随着孩子的成长,自我约束能力的提高,语文成绩进步很快。

这都是因为博览群书的关系,提高了语文综合能力。

3、多读百科常识性的书
强调了阅读和理解的重要性,以及培养阅读习惯的必要,那么我们常说博览群书,是真的什么书都可以看吗?作为语文老师,我建议,还是从群书中选择百科常识性的书进行阅读。

白天,孩子在学校学习,晚上回家写完了作业,已经非常累了。

再阅读学习辅导类的书,孩子的大脑得不到有效的休息,高速运转不利于增强记忆力。

阅读百科常识性的书籍,能够增强孩子们的阅读兴趣,也是一个了解世界的渠道。

同时能够增长学科类的知识,让孩子的智力得到了发展。

虽然我们提倡让孩子在小学阶段不过分强调分数,能让孩子有一个长期充足的语文学习准备,只要注重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和综合素质,那么语文拿高分指日可待。

关于语文学习,大家平时都遇到哪些困惑?欢迎留言评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