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德育的有效策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德育的有效策略
摘要: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进,对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提出了更高要求,教
师传授知识技能的同时,更应当注重学生价值观念与思想情感等综合素质的发展,贯彻落实立德树人等教学理念。
因此,本文通过具体分析,结合语文教学实际,
研究了在语文教学中有效融入德育的途径,以期能够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学生
的日后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关键词:小学语文;德育教育;有效策略
引言:
教师的责任既包含了教书还包含育人,这两者并重。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
应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教育目标,将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教育有机结合,这样可以起
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让学生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均得到发展。
然而,从当
前小学语文教学情况来看,德育与智育的融合度并不高,部分教师仍然以提升学生
语文成绩与学习水平为主要目标,忽视了德育。
还有一些教师虽然认识到德育的
重要性,但是对如何实现德育缺乏经验[1]。
在本文中,笔者结合多年教学实践就如
何在语文教学中实现德育分享自己在工作中的一些做法。
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德育的意义
(一)有助于传承中华传统文化
小学语文教学能够让学生拥有良好的学习基础,通过夯实基本的学习能力,
使小学语文课程成为学习我国悠久历史的渠道。
在传统的教学体系中,教师要积
极进行我国悠久历史的继承和弘扬,通过对学生的德育思想教育,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向学生传授“知学、好学、乐学”的根本思想,使学生明白做
人学习的道理,从而建立良好的品德素质。
教师也要不断展开小学课堂的德育课程,在语文课堂上进行相关知识的融入,使学生具有良好的传承优秀文化的精神,懂得正确的学习方法,在传承过程中进行发扬,展现我国悠久历史文化的价值。
(二)健全学生的人格并满足社会道德的需要
教师开展的小学语文德育课程不应停留在表面,而要让处于认知懵懂期的学
生对自身有明确的道德感受,在正确评价他人行为的同时,也可以根据他人的表
现对自身行为进行思考,了解在何种情况下需要进行自我管理和约束,对自身行
为进行控制,使日常表现更加积极[2]。
从某种意义上讲,对学生开展德育课程,
还要不断夯实语文基础知识,通过在语文课堂上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使学生能够
全面了解人格的塑造方法,通过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引导,对生活中的善恶是
非清晰分辨,树立良好的道德品质。
学生应积极学习,接受道德教育,教师在不
断提高学生基本素质的同时,还要以为社会培养更多优秀人才为目标,使学生拥
有全面发展的机会。
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德育的策略
(一)挖掘课本中的德育资源,无痕式渗透德育
在学习这些课文的过程中,学生会受到课文中情感的感染与激励,感受到生活
与大自然的美好,在这个基础上崇尚生活中的美和真等,这是教师对学生进行德育
的重要契机。
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去挖掘课本中的德育资源,无痕式渗透德育[3]。
例如,《圆明园的毁灭》一文讲述的是圆明园被毁灭的真相以及被毁之前的
辉煌,这篇课文从表面上看只是一篇简单的事理说明文,实际上,它蕴含着丰富的
德育资源。
一方面,在描写圆明园昔日辉煌的篇幅中,文字所展现出来的是博大精
深的民族文化,将这些资源挖掘出来对学生进行德育,可以培养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另一方面,作者在这篇文章中运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将圆明园被毁与它昔日辉煌
进行对比,表达了对侵略者强盗行径的痛恨,实际上,这也揭示了“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
教师可以抓住这一对比写作手法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让学生知道
只有祖国强大了才不会被列强欺负,落后就要挨打,以此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怀,激
发他们努力学习、报效祖国的伟大抱负。
(二)注重语文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
随着对小学语文教学体系的不断完善,教师要运用创设情境教学法,使学生
在理解基础语文课程知识后,可以在特定情境中对其内容进行验证,从而提高学
习语文课程知识的兴趣。
教师要充分借助现代多媒体手段,发掘学生的创造力和
想象力,对学生的观点表示认同,开展与德育知识相关的情境创设,使学生在教
师的引导下可以拥有更良好的视听体验。
使学生在拥有积极学习兴趣和热情的同时,对德育过程表示认同和接受。
比如,在进行《只有一个地球》的文章解读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空中可
看到的地球状况,然后让学生身临其境的感受,如果自身是一只小鸟、一条小鱼、一朵小花,那么在这种美丽环境下,自身生活将多么愉快。
然后,教师进行反问:“如果对自然资源造成破坏,那么我们将会面临什么生活问题?”在师生交流期间,学生会了解破坏自然以后面临的恶劣后果,同时知晓滥用化学品以及地球资
源枯竭以后人们生存环境的窘迫,提高学生保护地球的热情,在生活中更加爱护
环境,拥有积极的保护地球意识。
(三)借助现代媒体,优化德育教学资源
信息技术的发展使语文教学手段变得更加多样化、现代化,其中多媒体教学
的优势显而易见,它能利用画面展示出文字描述内容,使抽象的内容形象化,让
静态教学变为动态教学,为语文课堂注入新的活力,从而达到优化课堂的目的。
因此,在语文课堂中,教师应合理借助现代多媒体技术,采取视听结合的教学形
式创设教学意境,合理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让其学习和掌握更多
知识,同时还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促进教学效率和德育教育水平的提升。
举例来说,在学习《金字塔》一课时,为了让学生通过学习对金字塔有一个
初步的认识,教师需要先带领学生阅读课文内容,但反复朗读容易让课堂氛围变
得枯燥,教师则可以在学生朗读的过程中,利用多媒体展示金字塔相关的图片、
录像和文献资料等,对学生的视觉产生刺激,激发其继续探究的兴趣,并借助影
像资料进入课文意境。
这种教学方式能够让学生了解到金字塔的相关信息以及建
造金字塔时所取得的成就,这对培养学生审美和价值观有着重要意义。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新时期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深入推进,在语文课堂教学中,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实际,全面地制订更加完善的教学体系,提高德育在语文
课堂教学中的融入效率,进一步构建高效的教学课堂,全面培养学生的良好素质。
参考文献:
[1]吕姗姗.基于立德树人的小学语文德育探究[J].吉林教育,2020(28):39-40.
[2]骆慧英.德育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与融合分析[J].文理导航(下旬),2020(10):53+56.
[3]张丽萍.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策略研究[J].中华活页文选(教
师版),2020(09):64-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