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学案3 新人教版必修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学案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知道“始皇帝”的来历、皇帝制的内容和特征,理解中央官制的内容和运行机制,了解郡县制全面推广的史实,认识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和影响。
2.过程与方法:多角度探究从诸侯割据到秦朝统一的历史原因;从目的、内容、机制、实质和影响等角度,探究皇帝制、中央官制、郡县制的具体内容;抓住主要问题比较分封制和郡县制。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从统一中国和创立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等角度,认识秦始皇对统一多民族国家历史发展的贡献;通过理解秦朝开创的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体会中国古代政治的特点和古代国情。
【重难点】
重点:皇帝制和“始皇帝”的来历;中央官制;郡县制的推行;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
难点:理解君主专制制度的基本特征;秦朝中央官制和郡县制的实行,形成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垂直管理体系,加强了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对这一体系的把握及其影响的理
解是难点。
【知识梳理】
【课后研讨】
1975年,湖北云梦秦墓发掘一批竹简,其中记载的《秦律·田律》规定:“春二月,毋敢伐树木山林及雍堤水,不复月,毋敢业草为灰,取生荔,麛(卵)榖,毋……毒鱼鳖,置肼罔,到七月而纵之。
……邑之近皂及它禁苑者,麛时毋敢将犬以田。
”你能明白这段话的意思吗?这说明了在当时的秦朝已经开始注重什么问题?
【本课小结】
战国时期,各国通过变法,扫荡了旧奴隶主贵族势力,完成了向封建制国家的过渡,加强了君主集权,确立起君主集权的政治体制。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继承了商鞅变法的成果和实践了韩非子的理论,创立了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即皇帝制、中央官制和郡县制,把专制主义的决策方式和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有机结合起来。
秦始皇首创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为我国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选择了政治体制的基本模式。
不管后来的封建王朝作了多少改革,其基本原则没有发生根本变化。
西汉王朝建立后,刘邦承袭了秦始皇所开创的统一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课堂精练】
1. (2006·上海A组)在历史的长河中,总有一些史实历经时间的考验,具有恒久的意义,
并成为指引历史发展方向的标志。
以下最能够体现上述含义的是(A)
A.秦统一六国
B.光武中兴
C.西晋统一
D.开元盛世
解析:秦的统一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在所列各项中,A最能符合题意。
2. 秦统一之初,李斯官任廷尉,后来被秦始皇拜为丞相,对这一变化的正确表述有(C)
①由地方微吏到中央高官②由九卿要职到三公显位③由负责司法和首都警卫
到“掌丞天子,助理万机”④由负责司法到监察百官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③
D.①④
解析:结合三公九卿制的基本内容回答。
可确定①或④不合史实,这样包含有这两个题支的选项不合题意。
3. 秦始皇说:“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
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
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上述材料说明秦始皇(C)
A.赞同分封制
B.赞同郡县制
C.反对分封制
D.反对郡县制
解析:解答材料型选择题,要注意准确理解题干材料,本题首先要理解秦始皇的主张,虽然秦始皇赞同郡县制,但材料中却没有体现这一信息,所以不能选择B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