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靖江高级中学高一年级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考试生物试卷 含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苏省靖江高级中学高一年级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考试生物试卷含答案
一、选择题
1.人工无蛋白质的脂双层和生物膜对不同物质的通透性情况如下表(运输速率:O2>CO2>甘
油),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气体分子、小的
不带电的极性分


大的不带电的极
性分子(葡萄
糖)
离子(Ca2+、
K+、Cl
-等)
人工膜通过少量通过不通过速率相同且较低生物膜通过通过通过
通过速率各不相

A.生物膜上有协助水分子通过的载体蛋白
B.生物膜对K+、Ca2+等离子的通透速率有差异
C.分子的大小影响其通过人工膜的扩散速率
D.葡萄糖不能通过人工膜是因为无能量供应
2.在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的过程中,某同学在视野中看到生活着的洋葱表皮细胞正处于如图所示的状态。

a、b表示该部位的溶液浓度,由此推测正确的是()
A.a<b,且细胞正在发生质壁分离
B.光学显微镜下能观察到该细胞有水分子的进出
C.将该细胞浸润在蒸馏水中一段时间后,细胞会略微膨胀
D.原生质层的伸缩性比细胞壁小
3.如图表示某同学利用紫色洋葱鳞片叶作为实验材料,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的基本操作步骤。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该实验违反了对照原则,应另外设置对照组
B.蔗糖溶液浓度越高,越能更快地观察到质壁分离与复原的现象
C.本实验主要观察原生质层的体积及其与细胞壁之间的位置关系
D.该实验也可用人的口腔上皮细胞
4.主动运输消耗的能量可来自 ATP 或离子电化学梯度等。

如图为Na+、葡萄糖进出小肠上皮细胞的示意图。

下列关于图中物质跨膜运输过程的分析错误的是
A.葡萄糖从肠腔进入小肠上皮细胞不是主动运输
B.Na+从小肠上皮细胞进入组织液是需要消耗 ATP 的主动运输
C.葡萄糖从肠腔进入小肠上皮细胞与 Na+从肠腔到小肠上皮细胞相伴随
D.Na+从肠腔到小肠上皮细胞以及葡萄糖从小肠上皮细胞到组织液均为被动运输
5.某同学将紫色的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置于0.3g/mL蔗糖溶液中,观察质壁分离及复原现象。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若将外表皮换成内表皮,则细胞不会发生质壁分离
B.质壁分离过程中,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液浓度逐渐降低
C.若将蔗糖溶液的浓度加倍,则质壁分离及复原所需时间会缩短
D.若将蔗糖溶液改为适宜浓度的尿素溶液,则会发生质壁分离后自动复原
6.图甲表示突触,图乙表示受到刺激时神经纤维上的电位变化。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图甲中a处能完成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
B.图甲中a处释放的递质都能使b处产生如图乙所示的电位变化
C.图乙中③时膜内外电位差为40 mV
D.若神经纤维处于图乙中②对应状态时,Na+通过主动运输方式进入细胞
7.下列有关物质运输方式的几点说法,错误
..的是()
A.跨膜运输包括主动运输和被动运输,是由物质直接穿过细胞膜完成的
B.胞吞和胞吐是借助于膜的融合完成的,与膜的选择透过性有关
C.物质进出细胞核并非都通过核孔
D.在顺浓度梯度情况下,无机盐离子也可以以被动运输方式进出细胞
8.将生鸡蛋的大头保持壳膜完好去掉蛋壳,小头开个小孔让蛋清和蛋黄流出。

将蛋壳内灌入15%的蔗糖溶液,然后放在烧杯的清水中并用铅笔标上吃水线。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卵壳膜相当于渗透装置中的半透膜
B.半小时后吃水线低于烧杯的水面是由于清水渗入蛋壳所致
C.若将清水换为15%的NaCl溶液,则蛋壳先上浮后下沉
D.若将正常的线粒体放入清水中,则线粒体内膜先涨破
9.如图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由甲图可以判断物质的跨膜运输方式是自由扩散
B.甲图中随着细胞外物质浓度的降低,运输速率会变慢
C.甲图中箭头表示当细胞外物质浓度高于细胞内时,物质只能从细胞膜外向细胞膜内扩散D.乙图说明自由扩散过程受物质浓度的影响
10.下列有关渗透作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将植物细胞放在清水中,当细胞不再吸水时细胞内外浓度不一定相等
B.根尖成熟区表皮细胞主要通过渗透作用吸水
C.成熟植物细胞的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没有选择透过性
D.低温能影响水分子通过生物膜的速率
11.下列过程都不会使ADP含量增加的是()
A.K+进入肾小管上皮细胞,C3化合物还原成葡萄糖
B.暗反应中CO2的固定,线粒体中的[H]与O2结合
C.甘油和酒精进入细胞,氨基酸进入小肠绒毛上皮细胞
D.肾小管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水的光解
12.如图是三个相邻的植物细胞之间水分流动方向示意图.图中三个细胞的细胞液浓度大小关系是()
A.1<2<3 B.1>2>3
C.1>2,2<3 D.1<2,2>3
13.下列有关物质跨膜运输的表述,正确的是()
A.物质跨膜运输与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有关
B.小分子或离子都可以通过自由扩散进入细胞内
C.被动运输既不消耗能量,也不需要借助细胞膜上的载体
D.蛋白质分子通过载体的作用进入细胞内,并且要消耗能量
14.以黑藻作为实验材料,进行“观察叶绿体实验”和“观察质壁分离实验”,下列叙述错误
..的是()
A.两个实验观察的均是活的叶肉细胞
B.“观察叶绿体实验”时需选取幼嫩的黑藻叶片
C.“观察叶绿体实验”可看到叶绿体在细胞中运动
D.“观察质壁分离实验”可看到细胞内绿色的液泡体积变小颜色加深
15.用洋葱鳞片叶外表皮制备“观察细胞质壁分离及复原实验”的临时装片,观察细胞的变化。

下列有关实验操作和结果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盖玻片一侧滴加清水,细胞会吸水膨胀甚至破裂
B.当渗透失水时,液泡紫色面积变小,紫色加深
C.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不能发生质壁分离和复原
D.若滴加KNO3溶液,细胞质壁分离后不会自动复原
16.下列属于主动运输的是()
A.人体肺泡细胞释放CO2B.蔗糖通过植物细胞的细胞壁
C.甘油分子进入人的皮肤细胞D.水稻根毛细胞吸收NO3-
17.如图甲、乙、丙表示物质进出细胞有关的图象或曲线。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图甲代表的运输方式可以是协助扩散
B.图乙代表的运输方式可以是胞吞或胞吐
C.氧浓度变化对图中甲、乙代表的运输方式均有影响
D.图丙可代表红细胞或小肠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的方式
18.下列有关物质进出细胞方式的判断,不正确的是()
A.依据物质浓度梯度,顺浓度梯度的运输一定不需要消耗能量
B.依据是否需要载体蛋白,需要载体蛋白的运输一定不是自由扩散
C.依据跨膜的层数,跨膜层数为0的就是胞吞或胞吐
D.依据是否消耗能量,只要运输过程中耗能就是主动运输
19.线粒体DNA上的基因所表达的酶与线粒体功能有关。

若线粒体DNA受损伤,则下列细胞的功能受影响最大的是()
A.红细胞吸收葡萄糖B.小肠上皮细胞吸收水
C.神经细胞吸收氨基酸D.肺泡细胞吸收氧气
20.某同学用形态和生理状况相似的某植物叶片下表皮细胞为材料,进行了如下实验,实验过程中相关细胞都保持生理活性,结果如表所示。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实验组别a b c d e f
蔗糖溶液浓度(g/mL)0.250.300.350.400.450.50
实验前细胞长度/实验后细胞长度0.700.801.001.061.101.15
A.实验后,a组细胞液浓度大于b组
B.c组实验中,有水分子进出细胞,但细胞不能发生质壁分离现象
C.6组实验中,表皮细胞都能发生渗透作用,出现吸水或失水现象
D.随着蔗糖溶液浓度的提高,表皮细胞长度先增长再保持不变最后变短
21.下图表示渗透作用装置图,其中半透膜为膀胱膜(蔗糖分子不能通过,水分子可以自由通过)。

图中溶液A、B、a、b均为蔗糖溶液,其浓度分别用M A、M B、M a、M b表示,且M A>M B,M a=M b>M A。

一段时间达到平衡后,甲装置、乙装置液面上升的高度分别为
h1、h2,a、b的浓度分别为M1、M2,则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若h1>h2,M A=M B,则M a<M b
B.若h1>h2,M A=M B,则M a>M b
C.若M a=M b>M A>M B,则h1<h2,M1>M2
D.一段时间后,A→a与a→A、B→b与b→B的水分子扩散速率均相等
22.图甲表示一个渗透作用装置,将半透膜袋缚于玻璃管下端,半透膜袋内装有50mL质量浓度为0.3g/mL 的蔗糖溶液;图乙表示放置在溶液M中的植物细胞失水量的变化情况。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图甲中玻璃管内液面上升速率逐渐降低,最终停止上升
B.图甲中当长颈漏斗内液面最高时,半透膜两侧水分子进出速率相等
C.图乙中 A 点植物细胞失水量最大,此时细胞液的浓度最大,细胞的吸水能力最强D.图乙表示植物细胞在溶液M中处理的 10min 内发生质壁分离,10min 后发生质壁分离复原
23.细胞膜的特性和功能是与其结构相适应的。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细胞膜以磷脂双分子层为基本支架,使溶于脂质的物质容易通过细胞膜
B.由于磷脂双分子层的内部是疏水的,所以水分子不容易通过细胞膜
C.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有物质运输功能,糖蛋白与细胞间信息传递有关
D.细胞的变形及生长现象,不支持罗伯特森的细胞膜静态结构模型
24.若下图表示细胞运输某种物质的过程(不需要能量),下列哪个过程能用该图表示()
A.血浆中的葡萄糖进入红细胞
B.氧气进入肺泡细胞中
C.植物根细胞吸收土壤中的无机盐离子
D.吞噬细胞吞噬病原体
25.下图为物质跨膜运输几种方式的示意图,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乙物质的运输方式需要消耗能量
B.甘油分子的跨膜运输方式与乙物质相同
C.小肠上皮细胞重吸收葡萄糖的方式同丙物质
D.甲物质跨膜运输的速度受载体数目制约,但不消耗能量
26.下图是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①—③表示构成细胞膜的物质,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①、②、③的化学本质都是蛋白质
B.③构成细胞膜的基本骨架
C.葡萄糖通过细胞膜需要②的协助
D.细胞识别与①有关
27.图甲中曲线a、b表示物质跨(穿)膜运输的两种方式,图乙表示细胞对大分子物质“胞吞”和“胞吐”的过程。

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甲图中a表示自由扩散,b表示协助扩散或主动运输
B.甲图中b曲线达到最大转运速率后的限制因素是载体蛋白的数量
C.乙图中的胞吞和胞吐过程说明细胞膜的结构具有选择透过性
D.乙图中的胞吞和胞吐过程都需要消耗ATP
28.蚕豆细胞能利用质子泵所产生的H+浓度梯度推动蔗糖的吸收,这种蔗糖吸收是利用H +势能逆浓度梯度进行,其方式如下图所示。

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质子泵转运H+、蚕豆细胞吸收蔗糖的方式均为主动运输
B.H+-蔗糖共转运的蛋白质在转运蔗糖过程中需要消耗ATP
C.若降低外界溶液的pH,会使细胞对蔗糖的吸收量减少
D.若提高外界溶液的蔗糖浓度,会使细胞对蔗糖的吸收量减少
29.下图为某种植物幼苗(大小、长势相同)均分为甲、乙两组后,在两种不同浓度的KNO3溶液中培养时鲜重的变化情况(其他条件相同且不变)。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12 h后,若继续培养,甲组幼苗的鲜重可能超过处理前,乙组幼苗将死亡
B.该植物幼苗对水分和矿质元素(K+、 N03-)的吸收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
C.3 h时,两组幼苗均己出现萎蔫现象,直接原因是蒸腾作用和根细胞失水
D.6 h后,甲组幼苗因根系开始吸收K+、 N03-,吸水能力增强,使鲜重逐渐提高
30.图的数学模型能表示的生物学含义是()
A.质壁分离和复原过程中细胞的吸水能力
B.人体成熟红细胞中K+吸收速率随O2浓度变化的情况
C.萌发的种子中自由水与结合水比值随时间变化的情况
D.人体小肠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速率随呼吸作用强度变化的情况
二、多选题
31.下图为高等植物叶肉细胞结构示意图,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结构①没有膜结构B.结构②具有膜结构
C.结构④与细胞的质壁分离无关D.结构③与蛋白质加工有关
32.膜蛋白是生物膜上多种蛋白的统称,与生物膜的功能密切相关。

下列有关膜蛋白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组成细胞膜的蛋白质大多分布在细胞膜的外表面
B.一种离子通道只允许一种离子通过,可随时开放
C.小分子和离子的跨膜运输不一定都需要载体蛋白参与
D.载体蛋白运输物质具有选择性是由其结构决定的
33.下图为植物光合作用同化物蔗糖在不同细胞间运输、转化过程的示意图。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蔗糖的水解有利于蔗糖顺浓度梯度运输
B.单糖逆浓度梯度转运至薄壁细胞
C.ATP生成抑制剂会直接抑制图中蔗糖的运输
D.蔗糖可通过单糖转运载体转运至薄壁细胞
34.主动运输消耗的能量可来自ATP或离子电化学梯度等。

如图为Na+、葡萄糖进出小肠上皮细胞的示意图。

下列关于图中物质跨膜运输过程的分析正确的是
A.葡萄糖进出小肠上皮细胞都是主动运输
B.Na+从小肠上皮细胞进入组织液是需要消耗ATP的主动运输
C.葡萄糖从肠腔进入小肠上皮细胞与Na+从肠腔到小肠上皮细胞相伴随
D.Na+从肠腔到小肠上皮细胞以及葡萄糖从小肠上皮细胞到组织液均为被动运输
35.如图表示某物质排出细胞的过程(下方表示细胞内部)。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囊泡中包裹的物质可能是小分子
B.囊泡中包裹的物质没有穿过细胞膜
C.变形虫摄食过程与此过程相同
D.此过程不需要消耗能量
三、非选择题
36.如图所示的图解表示构成细胞的元素、化合物,a、b、c、d代表不同的小分子物质,A、B、E、F代表不同的大分子物质,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在动物细胞内,与物质E作用最相近的物质是__________,若F为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则它的合成主要发生在有丝分裂的________期。

(2)物质d进入细胞内的跨膜运输方式是________。

(3)?处的元素为________,由多个b连接形成B的过程被称为_____________。

(4)下图为染色体结构中的一部分,若想将以下两个小分子以化学键连接起来,则连接的两点为_____________(填序号)。

37.现有A、B、C三瓶外观一样但没有标签的溶液,已知它们分属于质量浓度为0.1g/mL 的蔗糖溶液、0.3g/mL的蔗糖溶液和0.1g/mL的葡萄糖溶液。

某同学利用图示装置设计了两组实验。

(注:图中半透膜允许溶剂和葡萄糖通过,不允许蔗糖通过)
实验Ⅰ同时将等量的A液和B液分别放入到装置中U形管的左、右两侧,一段时间后,左侧的液面升高;
实验Ⅱ将等量的B液和C液分别放入U形管的左、右两侧,一段时间后,液面发生了下列变化:先右高于左,后左高于右。

(1)本实验应用的原理是______。

(2)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结论:A是______,B是______。

(3)用紫色洋葱鳞片叶探究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方式的实验中,常选用______溶液,观察指标主要有______、______及细胞大小。

(4)为了清晰地观察质壁分离和复原现象,若用不含色素的洋葱内表皮作实验材料,可采用的方法是______。

(5)为探究洋葱表皮细胞液的浓度,需要设计相关实验。

请写出设计思路:______。

38.图甲表示细胞膜的结构模式图,a、b、c、d表示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

图乙表示细胞内外不同离子的浓度。

请分析回答问题:
(1)图甲是细胞膜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模型
(2)精子与卵细胞之间的识别和结合与图甲中________有关,表明细胞膜具有__________功能。

(3)若图甲是肝细胞膜,细胞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运输到膜外,运输方向为__________ (填“膜E→F侧”或“膜F→E侧”)。

(4)图乙中____________离子通过主动运输排出细胞,你的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

39.2019年在广西那坡县发现了一个世界级的天坑群,在天坑中发现了一种哺乳动物新种,科学家研究了该动物细胞的细胞膜(图甲)和细胞核(图乙)。

回答下列问题:
(1)图乙中结构3的名称是________。

(2)该哺乳动物的红细胞从血浆中吸收葡萄糖的跨膜运输方式是图甲中的________(填字母)。

(3)若图甲表示该动物肝细胞膜,那么识别胰岛素的受体是图甲中的________(填字母)。

(4)从图甲可知物质跨膜运输方式e的特点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图乙是该动物细胞的细胞核,其功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0.如图表示某生物膜结构,图中A、B、C、D、E、F表示某些物质,a、b、c、d表示物质跨膜运输方式。

请据图回答:
(1)若是癌细胞的细胞膜,则膜上含量较正常细胞减少的物质是[ ]_______。

(2)若是线粒体膜,b和c过程运输的气体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

(3)提取动物的细胞膜,最好选用_______________做材料,先让其在蒸馏水中吸水涨破,然后经过__________处理即可得到纯净的细胞膜。

动物细胞吸水膨胀时B的厚度变小,这说明B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1.如图甲为细胞膜结构示意图,图乙为某物质A通过细胞膜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①和②构成_______,该物质具有_______的功能;④表示________,它是组成细胞膜的基本支架。

(2)如果某生物大分子从生物膜的X侧进入Y侧(图甲),其方式为____________。

(3)图乙的运输方式是________,判断理由是_______。

请在坐标曲线图上画出相应曲线来表示该种运输方式_______。

图乙中的B代表_______。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
1.D
解析:D
【解析】
【分析】
小分子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和特点:
名称运输方向载体能量实例
自由扩散(简
高浓度低浓度不需不需水,CO2,O2,甘油,苯、酒精等
单扩散)
协助扩散(易
高浓度低浓度需要不需红细胞吸收葡萄糖
化扩散)
主动运输低浓度高浓度需要需要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氨基酸,葡萄糖等
A、如表所示,部分水分子不能通过人工无蛋白质的脂双层,但能通过生物膜,说明生物膜上有协助水分子通过的载体蛋白,A正确;
B、据表可知,人工膜对三种离子的通透性相同,且处于较低值,而生物膜对离子的通透性不同,说明生物膜对Ca2+、K+、Cl﹣的通透具有差异性,B正确;
C、人工膜对不同分子的通透性不同,可见分子的大小影响其通过人工膜的扩散速率,C正确;
D、葡萄糖不能通过人工膜,而能通过生物膜是因为生物膜上有运输葡萄糖的载体蛋白,D 错误。

故选D。

2.C
解析:C
【解析】
【分析】
分析图形,图中细胞处于质壁分离状态,可能处于质壁分离过程、质壁分离平衡状态或质壁分离复原过程;a表示细胞液、b表示细胞外液。

【详解】
A、据图可知,细胞处于质壁分离或复原状态,因此,此时a与b的浓度可能是a<b或a >b或a=b,A错误;
B、光学显微镜下不能观察到分子,B错误;
C、将该细胞浸润在蒸馏水中一段时间后,细胞会吸水,由于细胞壁的束缚作用,细胞会略微膨胀,C正确;
D、原生质层的伸缩性比细胞壁大,D错误。

故选C。

3.C
解析:C
【解析】
【分析】
在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中,第一次观察的是正常细胞,第二次观察的是质壁分离的细胞,第三次观察的是质壁分离复原的细胞;在质壁分离过程中,原生质层与细胞壁逐渐分开,液泡的体积逐渐变小,液泡的颜色逐渐变深,质壁分离复原过程与上述现象相反。

【详解】
A、实验第二次观察(d)和第一次观察(b)形成对照,观察细胞质壁分离现象;第三次观察(f)与第二次观察(d)形成对照,观察细胞质壁分离复原现象,A错误;
B、蔗糖溶液浓度越高,越能更快地观察到质壁分离,但可能蔗糖溶液浓度过高,导致细胞失水过多而死亡,无法观察到质壁分离复原,B错误;
C、在质壁分离过程中,原生质层与细胞壁逐渐分开,液泡的体积逐渐变小,液泡的颜色逐渐变深;在质壁分离复原过程中,原生质层与细胞壁之间逐渐接近,液泡的体积逐渐变大,液泡的颜色逐渐变浅,因此该实验可以观察原生质层和细胞壁的位置、液泡的颜色和大小作为判断的依据,C正确;
D、口腔上皮细胞没有细胞壁,属于动物细胞,不能发生质壁分离,D错误。

故选C。

4.A
解析:A
【解析】
【分析】
由图解可知:葡萄糖进入小肠上皮细胞时,是由低浓度向高浓度一侧运输,为主动运输;而运出细胞时,是从高浓度向低浓度一侧运输,为协助扩散。

钠离子进入小肠上皮细胞时,是由高浓度向低浓度一侧运输,为协助扩散;而运出细胞时,则是由低浓度向高浓度一侧运输,为主动运输。

【详解】
A、葡萄糖从肠腔进入小肠上皮细胞,是低浓度运输到高浓度,属于主动转运,需要能量,A错误;
B、Na+从上皮细胞进入组织液,是由低浓度运输到高浓度,需要载体和能量,属于主动运输,B正确;
C、根据图示分析可判断葡萄糖从肠腔进入小肠上皮细胞与Na+从肠腔到小肠上皮细胞相伴随,C正确;
D、Na+从肠腔进入上皮细胞、葡萄糖从上皮细胞进入组织液,都是由高浓度进入低浓度,需要载体,不需要能量,均为被动运输,D正确。

故选A。

5.D
解析:D
【解析】
【分析】
植物细胞的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当细胞液浓度小于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中水分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外界溶液中,使细胞壁与原生质层都出现一定程度收缩,由于原生质层比细胞壁伸缩性大,当细胞不断失水,原生质层就与细胞壁逐渐分离开来,即逐渐发生质壁分离。

【详解】
A、紫色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也含有大液泡,置于0.3g/mL蔗糖溶液中也会发生质壁分离,A错误;
B、质壁分离过程中,细胞不断失水,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液浓度逐渐升高,B错误;
C、若将蔗糖溶液的浓度加倍,细胞失水越快,失水量会更多,质壁分离所需时间会缩短,复原所需时间会变长,C错误;
D、若将蔗糖溶液改为适宜浓度的尿素溶液,由于尿素会被细胞吸收,因此会发生质壁分
离后自动复原,D正确。

故选D。

6.C
解析:C
【解析】
【分析】
甲表示突触,a表示突触前膜,b表示突触后膜。

乙图中:静息电位是80mV,动作电位是钠离子内流引起的,恢复静息电位依赖于钾离子外流。

【详解】
A、图甲中a表示突触前膜,可以完成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A错误;
B、图甲中a处释放的递质,可能是兴奋性或抑制性递质,会引起b的兴奋或抑制,B错误;
C、由图可知,图乙中③时膜内外电位差为40 mV,此时处于兴奋状态,C正确;
D、若神经纤维处于图乙中②对应状态时,Na+通过协助扩散进入细胞,D错误。

故选C。

7.B
解析:B
【解析】
【分析】
1、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包括自由扩散、协助扩散、主动运输,自由扩散不需要载体和能量;协助扩散需要载体,但不需要能量;主动运输需要载体,也需要能量;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是由高浓度向低浓度运输,是被动运输。

2、物质的非跨膜运输包括胞吞和胞吞,胞吞和胞吞过程依赖于生物膜的流动性结构特点,需要消耗能量。

【详解】
A、跨膜运输包括主动运输和被动运输,脂溶性物质容易通过细胞膜,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与细胞膜上载体的种类和数量有关,三种运输是由物质直接穿过细胞膜完成的,A正确;
B、胞吞和胞吐是借助于膜的融合完成的,与膜的流动性有关,B错误;
C、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核要通过核孔,小分子物质的运输不一定通过核孔,C正确;
D、在顺浓度梯度情况下,无机盐离子也可以以被动运输方式进出细胞,如钠离子进神经细胞属于协助扩散,D正确。

故选B。

8.D
解析:D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生鸡蛋壳膜具有半透膜的特性,蔗糖分子不能通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