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 高中语文部编人教版精品教案《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新设计】
在执教本课时,重点突破用典抒情的写法,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揣摩词语,培养学生的语言感受力。
同时把本词与辛弃疾的?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进行比拟阅读,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通过让学生以写对联或小诗的形式评价辛弃疾和他的词,在深入理解辛弃疾感情的根底上,培养学生概括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实现读与写能力的和谐开展。
【教学目标】
1.理解这首词用典的含义和表达上的作用。
2.体味作者借古事抒发忧虑国事,壮志难酬的爱国情怀。
【学情分析】
由于年代久远,学生对辛弃疾所处的时代了解不是太多,对词中的典故含义的理解有一定难度。
作者为了押韵在词中改变句式,学生对此了解缺乏,造成对词的内容理解不到位。
因此,在教学中通过多种方式,让学生了解当时的背景和辛弃疾的经历,为学生理解词的内容打下根底。
通过对句式的研究和词语的揣摩,让学生读懂词,走进文本,体会作者的感情。
【重点难点】
理解作品用典的含义,领会作者的感情。
【教学过程】
【讲授】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一、导入新课
古往今来,无论是那些温润如玉的先贤圣哲,还是那些叱咤风云的历史英豪,还是那些才华横溢的迁客骚人,都喜欢登高远眺。
登高之时,目及八荒,思接千载,在这广阔的空间与永恒的宇宙间遗世独立,古人总免不了俯仰古今,悲慨人生。
800多年前,一个失意的武将,一个落魄的官员,一个爱国的词人,登上北固亭,举目远望,老泪纵横,把满腔的悲愤谱成一曲生命的绝唱——?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他就是“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文武双全的“词坛飞将军〞辛弃疾。
二、进入新课
〔一〕了解作者
1 对于辛弃疾我们并不陌生,初中时学过他的词。
请一位学生简单的介绍,教师补充。
辛弃疾1140—12021南宋词人。
字幼安,号稼轩居士。
历城今山东济南人。
一生积极抗金,希望恢复中原。
其词现存62021,写抗金爱国之情,抒壮志难酬之志。
与苏轼同为豪放派的代表,合称“苏辛〞。
词集?稼轩长短句?。
2臧克家对辛弃疾的评价:
力挽山河,浩气贯日月,空余英雄心一颗
名垂宇宙,文光射牛斗,剩有悲壮词千篇
3学生齐读初中学过的辛弃疾的词?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初步了解辛词内容与风格。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写于1188年,辛弃疾48岁,闲居江西〕
〔二〕学习?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1明确教学目标
2知人论世
这首词写于12021,辛弃疾已六十五岁〔经历南宋高宗、孝宗、光宗、宁宗四个皇帝〕,之前多年一直赋闲在家,不受重用。
12021被当时掌权的韩侂胄起用,第二年改任镇江知府。
12021韩侂胄为了获得名誉,稳固地位,没做好准备,草草北伐,只想侥幸成功。
不听辛弃疾劝告,反而把他调离镇江。
这首词是辛弃疾被降职时,登上北固亭,满怀悲愤,有感而作。
3学生自由读词,找出这首词的韵脚。
韵脚上片:处去住虎
下片:顾路鼓否
学生齐读本词,教师指导。
4观看视频朗诵,
5请学生朗读,教师点拨。
6学生讨论:你从词中感受到作者的哪些感情?作者用典故与现实有什么联系?
讨论明确:
〔1〕仰慕之情用孙权、刘裕典故,表达对英雄的仰慕,渴望建功立业,与现实比照,挖苦南宋朝廷的苟且偷安。
理解语序:江山千古,无处觅英雄孙仲谋。
问题探讨:作者登上北固山,北望看到的是千里江山,怎不写成“千里江山〞而要写“千古江山〞?
讨论明确:“千里〞只是从空间上说地方大,而本文题目是“怀古〞,用“千古〞符合题意;登上北固亭自然想到以前发生的历史故事,用“千古〞准确,有历史的沧桑感。
〔2〕劝诫之情借用刘义隆北伐失败的事情,来告诫当朝统治者要做好准备,不要草率北伐。
讨论:“赢得〞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仓皇北顾〞中“北顾〞能否换成“忍顾〞?
讨论明确:
赢得仓皇北顾〔赢得:落得〕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赢得:博得〕
赢得仓皇北顾〔北顾:向北回望而逃〕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忍顾:不忍去看〕
〔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
历史草率北伐的教训:
元嘉二十七年〔450年〕,宋文帝刘义隆北伐失败,北魏拓跋焘追至长江北岸。
南宋孝宗隆兴元年〔1163年〕,张浚北伐失败,1164年张浚罢相病死。
南宋宁宗开禧二年〔12021〕,韩侂胄北伐大败,12021被杀。
〔3〕失望之情借用北魏皇帝拓拔焘追赶刘义隆,在瓜步山〔江苏六合〕建行宫,后成为佛狸祠,百姓在此祭祀,南宋朝廷不思收复中原,百姓精神变得麻木,表达自己对南宋朝廷的不满和失望之情。
〔4〕愤慨之情用赵王想起用廉颇,派使者探问的典故,表达自己报国无门的愤慨之情。
廉颇还有人来问,感慨自己被冷落,无人重用,无法报国。
讨论:“凭谁问〞一句包含的感情?
7回忆辛弃疾生平,理解在词中深沉而悲凉的感情。
〔1〕投影辛弃疾生平:
23 岁前,在中原金国统治区生活,2021加起义。
24——42岁,南归以后,仕宦不顺,做地方小官,屡遭排挤。
词作抗金救国,悲壮慷慨。
43——68岁,撤职以后,闲居在家。
不忘报效国家,含恨去世。
无缘补天成顽石
愁到极处词更工
国家的灾难,个人的不幸,爱与恨的碰撞,经过文字的捶打,在他心中激荡,不能在战场上杀敌,只好啸成一股剑气,化作金戈铁马的词章,于是才有了?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这千古绝唱。
悲中原不复老泪横流
叹壮志难酬热血空洒
请同学们带着情感再读一遍这首词。
教师总结:
怀才不遇的陈子昂登上幽州台喟叹“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仕途坎坷的孟浩然登上岘山哀吟“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忧国忧民的杜甫登上岳阳楼泪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以身许国的岳飞登楼长啸“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壮志成空的辛弃疾登上北固亭悲歌“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登高生愁、登高感忧已成为一种传统文化模式。
同学们作为嘉峪关人可曾登上过嘉峪关城楼,远眺苍茫戈壁,你又作何感想?请写一写。
【学生展示,教师点评】〔根据时间,灵活安排〕
【板书设计】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用典抒情
[悲壮志难酬] [叹中原不复 ]
仰慕之情孙权刘裕建功立业
劝诫之情刘义隆仓皇北顾
失望之情拓拔焘神鸦社鼓
愤慨之情廉颇尚能饭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