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南平市高一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福建省南平市高一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1题;共6分)
1. (6分) (2020高三上·南昌开学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中国乡土小说是中国新文学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中国新小说中名家辈出、流派纷呈的文体重镇。

如果从鲁迅乡土小说开始算起,中国乡土小说至今已有百余年的发展历史。

与之____的中国乡土小说批评与研究,也有百年的发展历史。

百年来,伴随着中国乡土小说的萌生、发展、繁盛、蜕变、断裂、复归到再度新变的复杂而曲折的历史演进,中国乡土小说批评与研究也历经初创、中兴、转向、畸变、复兴、繁荣、分流与深化的复杂而曲折的____过程。

在百年沧桑岁月中,中国乡土小说得到了几代批评家和学者的长期关注与深入研究,有关研究论文和著作,真可谓____。

但遗憾的是;中国百年乡土小说批评与研究自身却没有受到应有的研究与关注,还是一片亟待开垦的学术区域。

开垦这片学术荒地,(),正是中国乡土小说研究之研究的中心任务与目的。

中国乡土小说研究之研究,首先要明确的是中国乡土小说研究的对象与范围,亦即要明确乡土小说之所指,确定研究之研究的对象与范围。

在百年中国乡土小说批评与研究中,先后出现了“乡土文学”“农民文学”“乡土小说”等概念。

20世纪30年代中后期,鲁迅和茅盾对“乡土文学”概念的界定和使用,产生了持久而广泛的影响,“乡土文学”成为批评界普遍使用的概念。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 形影不离递嬗汗牛充栋从而
B . 寸步不离交替恒河沙数进而
C . 形影不离交替恒河沙数从而
D . 寸步不离递嬗汗牛充栋进而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 百年中国乡土小说批评与研究自身,却没有受到应有的研究与关注,还是一片亟待开垦的学术荒地。

B . 百年中国乡土小说批评与研究自身,却没有受到应有的关注与研究,还是一片亟待开垦的学术荒地。

C . 中国百年乡土小说批评与研究自身,却没有受到应有的关注与研究,还是一片亟待开垦的学术荒地。

D . 中国百年乡土小说批评与研究自身,却没有受到应有的研究与关注,还是一片亟待开垦的学术荒地
(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 梳理中国乡土小说研究自身的百年发展历史,辨识其学术价值,推进其发展,总结其经验得失
B . 梳理中国乡土小说研究自身的百年发展历史,总结其经验得失,推进其发展,辨识其学术价值
C . 梳理中国乡土小说研究自身的百年发展历史,辨识其学术价值,总结其经验得失,推进其发展,辨识其学术价值
D . 梳理中国乡土小说研究自身的百年发展历史,总结其经验得失,辨识其学术价值,推进其发展
二、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27分)
2. (6分) (2019高三下·天等模拟)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李杜风格,论者纷纭,而以严羽的两句话最为中肯:“子美不能为太白之飘逸,白不能为子美之沉郁。

”(《沧浪诗话•诗评》)飘逸与沉郁这两种风格的形成,取决于李杜两人思想、性格的不同,以及创作态度和题材的差异,具体则表现在意象的运用上。

前人说李诗万景皆虚,杜诗万景皆实,固然未必十分确切,但从意象的虚实上看,的确可以看出李杜风格的不同。

李诗的意象常常是超越现实的,他很少对生活的细节作精致的描绘,而是驰骋想象于广阔的空间和时间,穿插以历史、神话、梦境,用一些表面看来互相没有逻辑联系的意象,拼接成具有浓烈艺术效果的图画。

《梦游天姥吟留别》《梁甫吟》就是这方面的代表作。

李白的夸张是最大胆的,像“白发三千丈”,“燕山雪花大如席”;杜甫虽然也有夸张的手法,但总的看来却是偏于写实的,如“鸬鹚西日照,晒翅满鱼梁”,“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给人以逼真之感。

他的一些记游诗,如《铁堂峡》《盐井》《泥工山》等简直是一幅幅描绘山水景物和风土人情的图画,可补地理记载之不足。

杜诗的意象多取自现实生活,他善于刻画眼前真实具体的景物,表现内心感情的细微波澜。

杜甫写诗往往从实处入手,逐渐推衍到有关国家和人民命运的统摄全局的问题上。

杜甫曾在《戏题王宰画山水图歌》中夸赞画家王宰,说他能在尺幅的画面中表现出万里之势,杜甫自己的诗也是如此。

杜甫有些诗是从身边琐事中引出国计民生的大问题,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还有些诗是把重大的社会政治内容和生活细节穿插起来。

《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大处着眼,何等悲壮!颔联“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改从小处落笔,又是何等细腻!又如《北征》用自己一个家庭的遭遇反映整个国家的变化。

在纵论国家大事之中,插入一段关于儿女衣着的细节描写,用这个真实的细节反映战乱带给人民的苦难。

李白的《古风(其十九)》和杜甫的《悲陈陶》,都是写安史之乱的古体诗,但虚实的处理不同。

《古风》大半是写游仙,最后四句才写到安史之乱,也似乎不甚着力,但它给人留下的印象却是深刻的,诗人的忧虑和悲愤也流
落在字里行间。

《悲陈陶》则围绕着陈陶战役,官军、安史军和长安人民三个方面都写到了,犹如用诗写成的通讯报道,真实而深挚,是典型的沉郁之作。

李白写诗往往在虚处用力,虚中见实。

杜甫写诗则在实处用力,实中有虚。

在虚处用力,妙在烘托。

虚写好了,实可以让读者自己去联想补充,意象不粘不滞,显得飘逸。

在实处用力,妙在刻画,在深入的刻画之中见出气魄,意象不浮不泛,显得沉郁。

(选自袁行霈《中国诗歌艺术研究》)
(1)下列关于原文一、二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李白杜甫思想、性格及创作态度、题材的差异,决定了飘逸与沉郁风格的不同,其风格的不同可从所选意象看出:前者常超越现实,后者则偏于写实。

B . 李白的诗歌常常穿插表现历史、神话、梦境,把表面似乎没有逻辑联系的意象组合成具有强烈艺术效果的图画,如《梦游天姥吟留别》《梁甫吟》等。

C . 严羽认为,李白诗歌风格飘逸、万景皆虚,杜甫诗歌风格沉郁、万景皆实,两者不能互学。

这些观点虽不确切,但的确道出了两者风格与意象的不同。

D . 杜甫善于刻画眼前真实具体的景物;他的一些记游诗所描绘的山水景物和风土人情,甚至可作地理研究的辅助资料。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 李白和杜甫都能用夸张,但李白想象驰骋、夸张大胆,如“燕山雪花大如席”;而杜甫取自现实、偏于写实,如“鸬鹚西日照,晒翅满鱼梁”。

B . 杜甫赞赏王宰的山水图画在尺幅的画面中表现出万里之势,他本人的诗歌创作也常常如此,往往从实处逐渐推衍到有关国家和人民命运的问题上。

C . 杜甫诗歌的意象多取自现实生活。

他常常以生活的细节来表现国家和人民的命运,如《北征》即用自己一个家庭的遭遇反映了整个国家的变化。

D . 李白诗歌总是驰骋于广阔的空间和时间,虽然很少精致描绘生活细节,但虚中见实,实处用力,妙在烘托,让读者自己去联想补充,意象飘逸。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杜甫《春望》中“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表现的是重大社会政治内容,“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则表现出生活细节和作者内心的波澜。

B . 李白的《古风(其十九)》和杜甫的《悲陈陶》都是古体诗,写的都是安史之乱,但李诗对现实似乎不甚着力,故杜诗的艺术效果更胜一筹。

C . 李白的诗歌往往在虚处用力,诗的意象不粘不滞,给读者以丰富的想象空间,诗风飘逸洒脱,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极具艺术魅力。

D . 杜甫的诗歌往往在实处用力,其妙在于刻画,刻画深入具体,气魄非同一般,意象不浮不泛,情感真实深挚,显现出沉郁的风格。

3. (9分)(2020·惠来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2月18日星期二
早上,上班不久,从传染病院转来了一个昏迷的病人。

这是一名护士,她不幸病倒后,深爱她的丈夫每天给她送汤、送饭、送花,不顾医护人员的强烈劝阻。

她的丈夫不幸染病也倒下了,而且走得十分匆忙,没能给爱妻留下半句遗嘱。

得知这一情况后,在场的医护人员心情无不万分悲痛,这是我们的姐妹啊,我们一定要全力救治她。

赵子文主任一声令下:送ICU室、插支纤镜、上呼吸机、心电监护、抽血……我看到赵主任在为患者插管时,与病人脸对脸距离只有20厘米!之后护士们又为患者吸出带毒性痰液约50毫升,更换因大小便失禁弄脏的裤子……经过一番紧急救治后,患者的各项生理指标慢慢平稳下来。

事后,我和赵主任及参加抢救的护士聊天,问他们怕不怕。

赵主任说:“当时只想快点插好气管插管,上呼吸机,时间就是生命。

”护士说:“当时只觉得手不够用,恨不得再长出两只手来赶快把所有的事做好。


一位护士的爱人得知妻子将被抽调到临时病区时,提出让她辞职,但这位护士没有这样做。

她瞒着家里人,毅然来到了临时病区,还交代原来病区的同事,如果家里人打电话来找她,就说她刚刚走开或是做治疗去了。

为什么我们医疗战线从发病至今,倒下了100多名医护人员?答案就在这里:为医学科学献身,救死扶伤,我们责无旁贷!
(摘编自张积慧《对抗“非典”,难忘那46个日日夜夜》)
材料二
为坚决防止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扩散,武汉市要求对所有有发热症状的市民及时预检、分诊,对所有患者进行集中隔离救治,对所有密切接触人员采取居家医学管理。

为着力解决床位不足、发热门诊“排队长、秩序乱、等候长”等问题,武汉市在基层预检、筛查、分诊的基础上,设有61家发热门诊全面实行24小时接诊。

为着力解决疑似病例入院隔离治疗床位紧张问题,武汉市分三批征用24家综合医院,临时改造成为收治发热病人的专门医院。

第一批7家医院的床位已提供使用。

第二批3家医院、第三批14家医院和2家民营医院正在按照征用要求,抓紧改造,2家临时新建的专科医院正在抓紧建设。

在医务人员保障方面,整合力量,确保病人应治尽治。

武汉市组织同济、协和等7家部省属大医院包保7家定点医院,大医院各派出30名专家包保重症病区。

另从其他市属医院抽调了107名骨干医护人员支援定点医院,全力以赴开展患者救治。

(摘编自贺广华等《武汉力保患者“应收尽收”“应治尽治”》)
材料三
世界卫生组织本月15日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目前已有近两万人感染埃博拉病毒,因埃博拉病毒丧生的人数已达6800人以上。

不论是感染病例数量、死亡人数,还是受影响地区范围,此次疫情都达到了该病毒自1976年被发现以来的最大规模。

埃博拉病毒的蔓延造成了一场公共健康危机,同时也引发了经济、社会领域的一系列问题。

联合国非洲经济委员会日前发布的一份报告指出,埃博拉疫情严重影响了塞拉利昂、利比里亚和几内亚三个国家的经济,重创旅游业、投资、公共支出和劳动力市场。

债务合计价值高达24亿美元。

而随着利比里亚隔离区发生骚乱、塞拉利昂医生连续罢工,疫情引发的社会问题接踵而至。

上千名儿童失去单亲或双亲,成为“埃博拉孤儿”;隔离区民众因食品短缺、物价上涨而怨声载道……这些事实表明,如果疫情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控制,西非地区将面临一场严重的人道主义灾难。

(摘编自吴旭《2014国际大事件之埃博拉疫情:一种病毒引发的危机》)
(1)下列对材料一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张积慧以日记的形式记录了在抗击“非典”前线紧张而意义非凡的工作。

B . 本则日记没有连贯的故事情节,只是连缀几个片段,最后写自己的体会,这是日记的一种写法。

C . 作者写“与病人脸对脸距离只有20厘米”的细节,意在表现赵主任的忘我精神和存在的安全隐忧。

D . 那位为照顾妻子而染病去世的丈夫令人感动,那位为坚守岗位而编织善意谎言的护士令人敬佩。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在应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时,医务工作者始终起着中流砥柱的作用,他们忠于职守,救死扶伤,甚至为医学科学而献身。

B . 非典型性肺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和埃博拉病毒,都带有感染性强、集中暴发的特点,必须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进行防控。

C . 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暴发造成公共健康危机和经济损失是必然的,但随着疫情被有效控制,公共健康和经济可逐渐恢复。

D . 如果埃博拉疫情能够得到控制,那么也就不会有隔离区骚乱、医生罢工、食品短缺以及物价飞涨等一系列社会问题的发生。

(3)材料二和材料三报道的侧重点各是什么?
4. (12分) (2015高二上·宁夏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文后小题。


刘建超
基德老汉病了,病得不轻。

村里人来看望他,说,叫你清风娃回来看看吧!基德老汉轻轻地摇着头,不用了,娃要招呼好多事,忙呐。

村里人从基德老汉屋里出来也连连摇头,这个老倔头,硬说自己的娃在省城做大官呢.都这劲儿了,还嘴硬哩。

“俺清风娃在省城做大官呢”这句话不知被基德老汉唠叨过多少回了。

街坊邻居遇到个啥作难的事,这句话就会从基德老汉皱巴巴缺了牙的嘴里轻溜溜地滑出来。

谁都知道,基德的娃是在外地,可从没有听说他的娃当啥大官。

这个穷乡僻壤的村里,当官的只有一个,就是东街的狗毛在县城啥子公司当长。

村里人都知道狗毛的官大,因为狗毛每次回村都开个铁壳子车,给村里人发长长的带把儿的烟。

基德老汉的话不是没人信过。

那年县里化肥脱销,村里人眼瞅着田里的苗施不上肥,急得牙根子上火。

基德老汉一句“俺清风娃在省城做大官呢”的话,惹恼了村委主任,老爹,你就别添乱子了,你娃真当的是大官就让他给批点儿化肥来。

看看人家狗毛家的地,早上了肥了。

基德老汉就背了个包,搭车去了省里,三五天过去还真拉回一车尿素。

价钱高了可田不等人。

肥用了,闲话也有了。

还说娃在省里当啥官呢,连平价化肥都搞不到。

基德老汉解释说,俺娃说,尿素上着比化肥好呢。

庄稼人不愿意听,庄稼人图的是实惠。

基德老汉每年地里活闲的时候,就背着杂粮去省城娃家里住些天。

回村里也给大家带些各种各样的吃食。

村里
人就问,你娃清风就不给你带点儿高级烟?基德老汉说,俺娃不吸烟,说吸烟不健康。

村里人又问,你娃也不捎点儿好酒?基德老汉说,俺娃也不喝酒。

娃媳妇说了,喝酒也不健康。

村里人就撇嘴了,那烟酒都不健康,国家卖它做啥?基德老汉也答不上来。

纳着鞋底子的媳妇们就问,城里住得好好的,急着回来做啥?基德老汉说,城里,咱乡下人住不来。

上楼下楼都关在个铁壳子里,忽悠得人头晕。

地上铺着实木块,油光光的直想打跟头。

进屋还要换鞋。

七老八十的人喽,娃媳妇还逼着喝酸奶。

年轻人逗趣地说:吹牛吧,你娃清风要是个大官,肯定也坐那铁壳子车。

叫你娃开铁壳子车送你回来。

基德老汉再进城还真是坐着铁壳子小车回村的。

基德老汉说,在城里两天就待腻了,对清风娃说俺要回村呢。

娃说去打火车票,俺说火车坐着头老晕。

娃说那就打汽车票。

俺说汽车开不到村里。

爹老了,腿脚不利索了呢。

你就用你成天坐的那种小车把俺送回去,村里人都惦记着呐。

娃没说二话,打个电话就要来车。

瞧瞧,排场不?红颜色,娃说吉利。

基德老汉脸上堆满了欣慰。

一青年围着车转了一圈,认出了车上印的字,老爹,你坐的是出租车,要花大价钱雇呢.基德老汉说,俺一个子儿也没掏。

那是你娃给掏的呗。

问问师傅从省城到咱村得多少钱。

开车师傅伸出手指头比画了个八字。

恁贵,八十块钱?基德老汉瞪圆了眼睛。

八十块钱?哈哈,八十块钱只能摸摸,给了八百我还不愿跑呢,回去得赶夜路呢。

基德老汉张大了嘴巴,像一下子矮了许多,见到大人小孩都低着头,从此不再说娃在省城做大官的话了。

村里遇上了干旱,地里的庄稼都蔫了。

村主任急得满嘴起泡。

村主任来找基德老汉,老爹,你娃不管当啥官,能不能找找人帮咱村里打几眼井啊?
主任交代的事就是天大的事。

基德老汉就进城找清风娃,没待两天就回来了。

村主任问,打井的人来了没有?
基德老汉说,清风娃说了,这旱是全省旱,要那啥,统筹解决。

村主任说,屁,等到统筹咱全村人都喝西北风了。

基德老汉从布袋子里拿出一摞子钱,娃说了,让咱自己先打井干着。

这是娃自己的五万块钱。

你干不干?
干,全村人砸锅卖铁也得打井抗旱。

基德老汉病了,病得不轻。

迷糊中的基德老汉嘴里念叨着:“井……水……”
基德老汉去了。

清风娃从省里回了村。

第二天村里来了一排溜大车小车,有省里、市里、县上的。

村里人这才相信基德老汉的娃真是在省里当大官呢,管着全省人的吃喝拉撒。

清风娃挨家挨户感谢乡亲对老爹的照顾,然后带着媳妇女儿在基德老汉的坟前跪了很久很久。

基德老汉的坟前摆放着几个大碗,碗里盛的是刚刚从机井里打出来的清凉凉的水。

(摘自《小说月刊》)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 . 村里人来看望病得不轻的基德老汉,并向老汉提出叫清风娃回来看看,因为大家看到基德老汉的病很严重了。

B . “俺清风娃在省城做大官呢”这话惹恼了村委主任,是因为他怪清风娃没有给乡亲们解决平价的化肥问题。

C . 基德老汉每次在城里清风娃家住的时间都不长,主要原因就是基德老汉的生活习惯和城里人的生活不同。

D . 基德老汉之所以坐小汽车回来,是因为大家不相信他说的“儿子在城里做大官”的话,想以此来证明他没有吹牛。

E . 村民们从来没有人相信过基德老汉的话,是清风娃回来给父亲办丧事时才知道基德老汉平时所说的话并没撒谎。

(2)基德老汉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简要概括和分析其性格特点。

(3)小说主要采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其效果如何?请简要分析。

(4)小说为什么要以“清”为标题?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三、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1分)
5. (11分) (2020高一下·江门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

为楚怀王左徒。

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

王甚任之。

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

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平属草未定。

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

每一令出,平伐其功,曰:以为‘非我莫能为也。

”王怒而疏屈平。

时秦昭王与楚婚,欲与怀王会。

怀王欲行,屈平曰:“秦,虎狼之国,不可信,不如毋行”怀王稚子子兰劝王行:“奈何绝秦欢!”怀王卒行,入武关秦伏兵绝其后因留怀王以求割地怀王怒不听亡走赵赵不内复之秦竟死于秦而归葬长子顷襄王立,以其弟子兰为令尹。

楚人既咎子兰以劝怀王入秦而不反也。

令尹子兰闻之,大怒,卒使上官
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顷襄王怒而迁之。

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欤?何故而至此?”屈原曰:“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

”渔父曰:“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

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铺其糟而啜其鹂?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

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温蠖乎!”乃作《怀沙》之赋,于是怀石,遂自汨罗以死。

屈原既死之后,楚有宋玉、唐勒、景差之徒者,皆好辞而以赋见称;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终莫敢直谏。

其后楚日以削,数十年,竟为秦所灭。

(节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 入武关/秦伏兵绝其后/因留怀王以求割地/怀王怒不听/亡走赵/赵不内复/之秦/竟死于秦而归葬/
B . 入武关/秦伏兵绝其后因/留怀王以求割地/怀王怒不听/亡走赵/赵不内复/之秦/竟死于秦而归葬/
C . 入武关/秦伏兵绝其后因/留怀王以求割地/怀王怒不听/亡走赵/赵不内/复之秦/竟死于秦而归葬/
D . 入武关/秦伏兵绝其后/因留怀王以求割地/怀王怒不听/亡走赵赵不内/复之秦/竟死于秦而归葬/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左徒,是楚国特有的官名,因屈原曾经担任此职,后人用它来借指屈原。

B . 宾客,春秋、战国时期,有时指权势贵族豢养的门客,有时指他国使者。

C . 令尹,春秋、战国楚国最高官衔,执掌一国国柄,总揽军政大权于一身。

D . 赋,古代文体。

文中指以屈原为代表的“骚赋”,如班固的《两都赋》。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屈原才高被小人陷害。

他担任左徒职务,才华横溢,很受怀王信任,因遭到上官大夫的嫉妒和陷害,被疏远。

B . 屈原具有前瞻的眼光。

在怀王将赴秦约之前,他预见到怀王此行危机四伏,劝说怀王不要出行,但不被采纳。

C . 屈原高洁而不同流俗。

他被降职,遇到渔父,劝说他要随波逐流,但他追求髙洁品格,宁可选择怀石投江而死。

D . 屈原是楚国辞赋鼻祖。

他死之后,因爱好文学擅长辞赋而著称的宋玉、唐勒、景差等人,都以他为学习效仿榜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