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篇】新版部编人教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完整)】及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篇】新版部编人教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
(完整)】及答案
1.重点段落品析。
胡萝卜先生的胡子刚好在风里飘动着()这绳子够长了()就是不知道够不够牢固()小男孩说完就扯了扯胡子,他确定足够牢固,就剪了一段用来放风筝。
(1)找出小男孩说的话。
(2)在文中的括号中加上标点符号。
(3)这段话写了胡萝卜先生做的好事是:
【答案】(1)“这绳子够长了,就是不知道够不够牢固。
”
(2)“ ,。
”
(3)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被剪了一段当风筝线,帮助小男孩放风筝。
【解析】【分析】(1)考查对语段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语段整体感知语段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2)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标点符号的掌握及运用。
常用的点号有顿号、逗号、分号、句号、问号、冒号、叹号;常用的标号有引号、省略号、破折号、书名号、括号等。
要了解标点符号的基本用法,重点掌握每一种标点符号的特殊用法,能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3)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故答案为:(1)“这绳子够长了,就是不知道够不够牢固。
”
(2)“ ,。
”
(3)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被剪了一段当风筝线,帮助小男孩放风筝。
【点评】(1)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2)对于标点符号的考查有选择题、加标点题、修改题。
所以平时的学习中,我们要用心体会标点符号的用法,书写过程中也要做到尽可能正确的使用标点符号,另外对于一些标点符号的特殊用法要加以积累。
还要注意标点符号的位置。
(3)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2.课外阅读。
我的战友邱少云
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1952年10月12日。
那一天,天还没有亮,我们连悄悄地摸进“391”高地下面的山坳,潜伏在一条比较隐蔽的山沟里。
因为敌人控制的“391”高地,像一颗毒牙,楔入我们志愿军的阵地。
我们准备在黄昏时分发动突然袭击,拔掉这颗毒牙,把战线往南推移。
太阳渐渐爬上山头。
我发现前面六十多米的地方就是敌人的前沿阵地,不但可以看见铁丝网和胸墙,还可以看见地堡和火力点,甚至连敌人讲话都听得见。
敌人居高临下,当然更容易发现我们。
我们趴在地上必须纹丝不动,咳嗽一声或者蜷一下腿,都可能被敌人发觉。
我看了一下前面,班长和几个战士伏在枯黄的茅草丛里。
他们身上披着厚厚的茅草作伪装,猛一看去,很难发现他们。
我又看了看伏在我身边不远的邱少云。
他也全身伪装,隐蔽得更好,相隔这么近,我几乎找不到他。
我们的炮兵不断地轰击敌人的阵地,山顶上腾起一团一团的青烟。
敌人阵地前沿的地堡一个接一个被掀翻了。
看着这种情景,我只盼望天快点儿黑,好痛痛快快地打一仗。
到了中午,敌人突然打起炮来,炮弹一排又一排,在我们附近爆炸。
显然,敌人已经感觉到他们的前沿阵地不太安全了,可是没有胆量冒着我军的炮火出来搜索,只好把看家的本领“火力警戒”拿出来了。
排炮过后,敌人竞使用了燃烧弹,我们附近的荒草着火了。
火苗子呼呼地蔓延,烧得枯黄的茅草噼噼剥剥地响。
我忽然闻到一股浓重的棉布焦味,扭转头一看,哎呀!火烧到邱少云身上了!他的棉衣已经烧着,火苗趁着风势乱窜,一团烈火把他整个身子包住了。
这时候,邱少云只要从火里跳出来,就地打几个滚,就可以把身上的火扑灭。
我趴在他附近,只要跳过去,扯掉他的棉衣,也能救出自己的战友。
但是这样一来,我们就会被山头上的敌人发觉,我们整个班,我们身后的整个潜伏部队,都会受到重大的损失,这一次作战计划就全部落空了。
我的心绷得紧紧的,这怎么忍受得了呢?我担心这个年轻的战士会突然跳起来,或者突然叫起来。
我不敢朝他那儿看,不忍眼巴巴地看着我的战友被活活地烧死。
但是我忍不住不看,我盼望出现什么奇迹——火突然间熄灭。
我的心像刀绞一般,泪水模糊了我的眼睛。
为了整个班,为了整个潜伏部队,为了这次战斗的胜利,邱少云像千斤巨石一般,趴在火堆里一动也不动,烈火在他身上烧了半个多钟头才渐渐地熄灭。
这位伟大的战士,直到最后一息,也没挪动一寸地方,没发出一声呻吟。
黄昏时候,漫山遍野响起了激动人心的口号:“为邱少云同志报仇!”我们怀着满腔怒火,勇猛地冲上“391”高地。
敌人全部被我们歼灭了。
看看时间,从发起冲锋到战斗结束,才二十分钟。
参加这次战斗的志愿军战士,都记住了1952年10月12日这个日子。
(1)选择划线词语最恰当的一项。
居高临下________①住;②住所;③处于;④安着,怀着。
纹丝不动________①蚕丝;②细线;③细微,极小;④情感。
漫山遍野________①水过满,出来了;②淹没;③满,遍,到处都是。
(2)文章按照时间顺序,写得以下几件事中哪些是详写的,请写出来________。
①那一天,天还没亮,我军埋伏起来准备拔掉敌人的“391”高地。
②到了中午,敌人突然开炮,邱步云在烈火烧身的情况下,一动不动,直至壮烈牺牲。
③黄昏时候,战友们在邱少云的英雄行为鼓舞下,夺取战斗的胜利。
(3)文章最后一个自然与开头有什么联系?你觉得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4)读句子,把你的体会写出来。
①可以看见地堡和火力点,甚至连敌人讲话都听得见。
”________
②我担心这个年轻的战士会突然跳起来,或者突然叫起来。
________
③我的心像刀绞一般,泪水模糊了我的眼睛。
________
【答案】(1)③;③
;③
(2)①和②
(3)首尾呼应。
这样写既使文章结构严谨,易强调主题思想,即邱少云精神永存。
(意思对即可)
(4)从这里我知道我们埋伏的地方离敌人很近,敌人很容易发现我们,我们必须不能有一点动静。
;“我”担心这个年轻人经受的锻炼少,无法忍受烈火焚烧的巨大痛苦,然而邱少云却直至牺牲也没有挪一寸地方,没发出一声呻吟。
;体现了“我”内心巨大的痛苦。
【解析】【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一字多义的理解掌握情况,要把字放在语境中去理解。
居高临下:占据高处,俯视下面。
形容占据的地势非常有利。
居:站在,处于。
纹丝不动:一点儿也不动。
形容没有丝毫改变。
丝:细微,极小。
漫山遍野:山上和田野里到处都是。
形容很多。
漫:满,遍,到处都是。
(2)考查详写略写,文章材料详写、略写的安排与中心主旨有关,一般详写部分与中心关系密切(如①和②),反之,则与中心关系作用不大(如③)。
(3)考查呼应句,解题思路引导:在一篇文章里有的内容前面说到了后面又作必要的交代;有的内容虽然主要在后面说但在前面也有必要提一下这就是前后照应要根据文章整体意思找相照应的句子。
(4)考查对句子的理解,要抓住关键性的词语来分析:①从“看见地堡和火力点、听得见敌人讲话”中体会到我们埋伏的地方离敌人很近,敌人很容易发现我们,我们必须不能有一点动静。
②从“担心、年轻的战士、突然、跳起来、叫起来”中体会到“我”担心这个年轻人经受的锻炼少,无法忍受烈火焚烧的巨大痛苦,然而邱少云却直至牺牲也没有挪一寸地方,没发出一声呻吟。
③心像刀绞、泪水模糊”中体会到体现了“我”内心巨大的痛苦。
故答案为:(1)③、③ 、③;(2)①和②;(3)首尾呼应。
这样写既使文章结构严谨,易强调主题思想,即邱少云精神永存。
(意思对即可)(4)①从这里我知道我们埋伏的地方离敌人很近,敌人很容易发现我们,我们必须不能有一点动静。
②“我”担心这个年轻人经受的锻炼少,无法忍受烈火焚烧的巨大痛苦,然而邱少云却直至牺牲也没有挪一寸地方,没发出一声呻吟。
③体现了“我”内心巨大的痛苦。
【点评】(1)对一词多义的辨析,要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并做到重点突破,对于易错、易混词要加以积累。
(2)此题主要考查对详写、略写的判断及运用能力。
(3)此题考查对照应句的把握能力,要求会判断,写作时会运用。
(4)根据词语体会句意,意思表述正确即可。
3.课内阅读。
我和母亲坐着小船,到乡下外祖父家里去。
我们坐在船舱里。
天下着大雨,雨点打在船篷上,沙啦、沙啦地响。
船夫披着蓑衣在船后用力地摇着撸。
后来雨停了。
我看见一只彩色的小鸟站在船头,多么美丽啊!它的羽毛是翠绿的,翅膀带着一些蓝色,比鹦鹉还漂亮。
它还有一张红色的长嘴。
它什么时候飞来的呢?它静悄悄地停在船头不知有多久了。
它站在那里做什么呢?难道它要和我们一起坐船到外祖父家里去吗?
我正想着,它一下子冲进水里,不见了。
可是,没一会儿,它飞起来
了,红色的长嘴衔着一条小鱼。
它站在船头,一口把小鱼吞了下去。
母亲告诉我,这是一只翠鸟。
哦,这只翠鸟搭了我们的船,在捕鱼吃呢。
(1)“彩色的小鸟”指的是________。
(2)仿照“沙啦、沙啦”写三个拟声词。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3)在下列括号内填上合适的形容词。
________的羽毛 ________的翅膀 ________的长嘴
(4)文章从________和________两个方面细写了翠鸟,表达了作者对翠鸟的________之情。
(5)按要求,仿写词语静悄悄: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答案】(1)翠鸟
(2)轰隆、轰隆;叮咚、叮咚;咕嘟、咕嘟
(3)翠绿;蓝色;红色
(4)外形;动作;喜爱
(5)亮晶晶;红彤彤;黄灿灿
【解析】【分析】(1)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2)此题考查拟声词的积累。
拟声词指模拟事物的声音的词语,可以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事物所发出的声音。
注意认真读课文来积累。
注意从给的词语来看,是AB、AB式。
(3)词语搭配就是修饰语和中心语搭配得当,能将意思表达得更好,更准确。
这道题从结构上看是“形容词(或限制词)+的+名词”,横线上应填上形容词(或限制词),按照语言习惯合理搭配即可。
(4)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5)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变换形式的叠词的积累和运用情况。
从①给出的词语“静悄悄”来看,是ABB式结构。
故答案为:(1)翠鸟;(2)①轰隆、轰隆;②叮咚、叮咚;③咕嘟、咕嘟;(3)①翠绿;②蓝色;③红色;(4)①外形;②动作;③喜爱;(5)①亮晶晶;②红彤彤;③黄灿灿。
【点评】(1)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前提下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2)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象声词的掌握情况,准确地使用象声词,将会使我们说话、习文的生动性、形象性大大增强。
(3)从给出的词语中找规律,掌握词语的结构,做题就容易了。
平时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积累好词好句。
增加词汇量。
(4)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前提下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5)分析要仿写的词语,从中找出规律,找出规律,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学会积累好词好句,为写作奠定基础。
4.阅读下面的文段,然后回答问题。
水,也是大自然的音乐家。
下雨的时候,他喜欢玩打击乐器。
小雨滴敲敲打打,一场热闹的音乐会便开始了。
滴滴答答……叮叮咚咚……所有的树林,树林里的每片树叶;所有的房子,房子的屋顶和窗户,都发出不同的声音。
当小雨滴汇聚起来,他们便一起唱着歌:小溪淙淙地流向河流,河流潺潺地流向大海,大海哗啦啦地汹涌澎湃。
从一首轻快的山中小曲,喝到波澜壮阔的海洋
大合唱。
(1)请用联系上下文或查词典的方法理解“波澜壮阔”的意思。
波澜壮阔:________
(2)用波浪线画出文段的中心句。
(3)“音乐会”“小曲”“大合唱”在文中分别指什么?
请连一连。
音乐会________ 大海哗啦啦
小曲________ 小雨滴敲敲打打
大合唱________ 小溪淙淙
(4)分析画线句子的特点,特别注意加点词语,并仿写一句。
【答案】(1)比喻声势雄壮或规模宏大。
(2)水,也是大自然的音乐家。
(3)小雨滴敲敲打打;小溪淙淙;大海哗啦啦
(4)
【解析】【分析】(1)词语理解的考查。
认真阅读短文,联系上下文,正确理解词义。
(2)考查找中心句的方法。
中心句是一段文章中处于中心地位的句子。
它在全文中起主导作用,是这段话中最重要的句子。
有些文章的段落就是围绕中心句写的。
我们在阅读时找准了中心句,也就把握了这段话的主要内容,概括了段意。
这段话的中心句在段首。
(3)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结合选项找到答案。
(4)结合语境,对句子进行赏析是重要的考点之一。
一般来说,要求学生赏析的句子往往具有某一特色,或是修辞,或是表达方式,或是遣词造句,这就要求学生结合具体语境灵活作答。
故答案为:(1)比喻声势雄壮或规模宏大。
(2)水,也是大自然的音乐家。
(3)小雨滴敲敲打打、小溪淙淙、大海哗啦啦
(4)略
【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短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可结合语境或查字典理解词义。
(2)考查学生掌握找中心句的方法并运用。
(3)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4)此题考查学生对画线句子的赏析能力。
5.读小伙伴的习作,学方法。
(二)
茉莉花开得越多越大,香味也就越浓郁。
微风吹拂,飘来阵阵清香。
我
总喜欢摘下几朵茉莉花放在床头,让阵阵清香伴我入睡。
(1)请把文中描写荣莉花的香味的句子画上横线。
(2)读了这段习作,我知道观察事物,除观察形状和颜色以外,还可以观察________。
【答案】(1)茉莉花开得越多越大,香味也就越浓郁。
微风吹拂,飘来阵阵清香。
(2)气味
【解析】【分析】(1)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2)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故答案为:(1)茉莉花开得越多越大,香味也就越浓郁。
微风吹拂,飘来阵阵清香。
(2)气味
【点评】(1)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2)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6.读文段,做练习。
青头大吃一惊,它一下子()到牛身上,可是那头牛用尾巴轻轻一扫,青头就给()到地上了。
青头不顾身上的疼痛,一骨碌()起来大声喊:“躲过它的牙齿,牛在这时候不会仔细嚼的,它会把你和草一起吞到肚子里去……”
“那我马上就会死掉。
”红头哭起来。
它和草已经一起进了牛的肚子。
青头又()到牛身上,隔着肚皮和红头说话:“红头!不要怕,你会出来的。
我听说牛肚子里一共有四个胃,前三个胃是的,只有第四个胃才是的!”
(1)将下面词语的序号填入文中画横线的地方。
A.管消化
B.贮藏食物
(2)将下面的词语准确地填入文中的括号里。
跳爬摔蹦
(3)从文中划线的“一下子”“不顾”“一骨碌”等词语中你能感受到什么?
(4)这篇文章是一篇有趣的科学童话。
我知道牛吃草时,先不细嚼,而是把草吞到肚子里,等休息的时候________,这个过程就叫反刍。
【答案】(1)B;A
(2)蹦;摔;爬;跳
(3)感受到青头对红头的关爱。
(4)再把刚才吞进去的草重新送回嘴里,然后细嚼慢咽
【解析】【分析】(1)这道题是按课文原文填空,如果学生对课文内容熟悉,应该没问题。
(2)本题考查对动词的运用。
应在理解词语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选词填空,使句中表达更准确。
(3)体会划线词语,结合上下文,紧扣文章主题中心进行理解概括。
意思表述合理即可。
(4)考查文学常识,在于平时的积累和识记。
故答案为:(1)B;A
(2)蹦;摔;爬;跳
(3)感受到青头对红头的关爱。
(4)再把刚才吞进去的草重新送回嘴里,然后细嚼慢咽
【点评】(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课文的掌握情况。
(2)要正确使用词语,要从意义和使用习惯两方面准确理解,这也是积累的重要内容之一。
(3)解答此题要结合语境理解词意,有利于对文章中心主题的把握。
(4)要考查学生对文化常识的掌握,要求学生平时多记多积累。
7.课外阅读。
聪明的老鼠
一只老鼠钻出洞口,两只猫同时逮(①)住了它。
白猫抓住鼠尾说( )是我先捉住了这只鼠( )应该归我享用( )黑猫抓住鼠头说( )你没看见我捉着鼠头吗?是我先击中(②)了它的要(③)害部位。
”两只猫争执不下,谁也不让谁。
老鼠见状,忙对两只猫说:“反正我已经被你俩捉住了,谁吃都一样,但为了使你俩不伤和(④)气,是否先放我回洞里,让我重新钻出来,你们(⑤)抓,就能比出谁先抓到了。
”
两只猫同意了。
它俩一左一右守在洞口,几个时(⑥)过去了,可惜它俩连老鼠的影子也没见到。
(1)给文中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或汉字。
①A.dǎi B.dài ________ ②A.zhōng B.zhòng ________
③A.yāo B.yào ________ ④A.hé B.huó ________
⑤A.在 B.再 ________ ⑥A.晨 B.辰 ________
(2)给第2自然段空白处选择合适的标点符号()
A. :“,。
”:“
B. :“,。
”“
C. “,。
”:“
(3)两只猫为什么连老鼠的影子也没见到?()
A. 因为老鼠要过会才出来。
B. 因为老鼠在他们背后。
C. 因为老鼠钻进洞里躲起来了。
(4)这篇童话告诉我们( )
A. 不要太贪婪。
B. 不能轻信老鼠的话,否则会上当。
C. 不能太贪婪,要互相谦让。
【答案】(1)A;B;B;A;B;B
(2)A
(3)C
(4)C
【解析】【分析】(1)①—④此题考查学生辨析字音的能力,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区别形近字、多音字的读音,还要注意声调、韵母的区别,平时要多读,多练。
⑤⑥考查学生用同音字组词的能力。
同音字音同,形、意不同,组词不同。
解答时要依据字义注意比较。
(2)分析句子中分句之间的关系,根据标点符号各自的作用,能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3)、(4)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内
容,比较判断正误。
故答案为:(1)ABBABB;(2)A;(3)C;(4)C
【点评】(1)①—④准确识记字音,要掌握常用多音多义字的正确读音,注意纠正方言中跟普通话读音不一致的字音,关键在于把词语的形音义结合起来,音随形或义变。
⑤⑥主要测试学生对同音字的掌握,从结构、字义两方面加以区别,然后再选词填空。
(2)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标点符号的掌握及运用。
(3)、(4)此题考查学生对短文的内容的理解的能力。
8.阅读绘本故事,完成练习。
彩虹色的花
早春的一天,在积雪还没融化的原野上开出了一朵彩虹色的花。
花儿跟太阳打招呼:“终于见到你了!真高兴呀,我想跟每个人分享我的快乐!”
过了几天,有一只蚂蚁从彩虹色的花身边经过,它告诉彩虹色的花:“我想去奶奶家,可是雪融化了,原野中间有一个很大的水洼,我不知道该怎么过去。
”
彩虹色的花摘了一片橙色的花瓣给小蚂蚁:“你可以用来当船划过去哦!”
又过了几天,一只蜥蜴经过,它告诉彩虹色的花:“我想去参加宴会,可是没有合适的衣服,怎么办呢?”彩虹色的花又摘下一片红色的花瓣,当作披风,衬在绿色的蜥蜴身上,威风极了!
……
(有删改)(1)你喜欢彩虹色的花吗?请结合故事内容说说理由。
(2)展开想象,还有谁会遇到困难?彩虹色的花会怎么帮助它?
【答案】(1)喜欢。
因为彩虹色的花是一种乐于助人的花,它总是在别人遇到困难时伸出友爱之手。
(2)有一天,一只小老鼠经过,它呼哧呼哧地喘着气。
彩虹色的花和小老鼠交谈起来,才得知是因为天气又闷又热,小老鼠已经被热得晕晕乎乎的了!彩虹色的花摘下一片蓝色的花瓣,让小老鼠绑在尾巴上,变成扇子扁风,小老鼠顿时舒服多了!
【解析】【分析】(1)谈自己的看法时需注意两点:一要联系文章的主旨,二要结合个人的认识,言之有理,没有语病。
(2)仿照课文发挥想象,写出还有谁会遇到困难?彩虹色的花会怎么帮助它?前后表达要一致,合情理。
故答案为:(1)喜欢。
因为彩虹色的花是一种乐于助人的花,它总是在别人遇到困难时伸出友爱之手。
(2)有一天,一只小老鼠经过,它呼哧呼哧地喘着气。
彩虹色的花和小
老鼠交谈起来,才得知是因为天气又闷又热,小老鼠已经被热得晕晕乎乎的了!彩虹色的花摘下一片蓝色的花瓣,让小老鼠绑在尾巴上,变成扇子扁风,小老鼠顿时舒服多了!
【点评】(1)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结合文本内容和个人的认识,表述合理,文通句顺即可。
(2)根据所想象内容进行写作,注意内容具体,结构清晰,语句通顺。
9.课内阅读。
“咕……”小狗学着杜鹃叫,“咕……”
它那天试了,第二天、第三天又试了。
一个星期过后,它已经学得相当不错了。
小狗真高兴,心想,我终于会叫了,现在别人再也不能取笑我了。
就在那几天,人们开始打猎了,树林里来了很多猎人,里面还有百发百中的神枪手。
哪怕是一只夜莺,他们也会给打下来。
一个枪法很准的猎人经过那里,听见树丛中传来咕咕的叫声,就举枪瞄准,“砰!砰!”连开了两枪。
幸好没打中。
子弹擦过小狗的耳边,就像连环画里画的那样。
小狗拔腿就跑。
它很诧异:那个猎人准是发疯了,竟然对狗开枪!
(1)仿写词语。
百发百中(ABAC式)________、________
(2)选文中写了小狗的两次心理活动,请你写出相关句子。
(3)选文主要写了什么?___________
A. 小狗学会了杜鹃叫。
B. 小狗差点被猎人打死。
C. 小狗学会了杜鹃叫,差点被猎人当作杜鹃打死。
【答案】(1)自言自语;自由自在
(2)小狗真高兴,心想,我终于会叫了,现在别人再也不能取笑我了。
它很诧异:那个猎人准是发疯了,竟然对狗开枪!
(3)C
【解析】【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变换形式的叠词的积累和运用情况。
从给出的词语“”来看,是ABAC式结构,即第一个和第三个字是一样的。
(2)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3)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故答案为:(1)自言自语、自由自在
(2)小狗真高兴,心想,我终于会叫了,现在别人再也不能取笑我了。
它很诧异:那个猎人准是发疯了,竟然对狗开枪!
(3)C
【点评】(1)分析要仿写的词语,从中找出规律,找出规律,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学会积累好词好句,为写作奠定基础。
(2)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3)此题考查学生对短文的内容的理解的能力。
10.课内阅读。
“当然有用。
等一会儿牛休息的时候,它要把刚才吞进去的草重新送回嘴里,然后细嚼慢咽……你是勇敢的蟋蟀,你一定能出来的。
”“谢谢你!”红头的
声音小得几乎听不见了。
它咬着牙不让自己失去知觉。
红头在牛肚子里随着草一起移动,从第一个胃到了第二个胃,又从第二个胃回到了牛嘴里。
这一下,红头又看见了光亮。
可是,它已经一动也不能动了。
这时,青头爬到牛鼻子上,用它的身体在牛鼻孔里蹭来蹭去。
“阿嚏!”牛打了一个喷嚏,红头随着一团草一下子给喷了出来。
(1)当红头感到悲哀时,青头是怎么说的?请你写出相关句子。
(2)从青头身上,你感受到了什么?
(3)想象一下,红头得救后会说些什么?
【答案】(1)“当然有用。
等一会儿牛休息的时候,它要把刚才吞进去的草重新送回嘴里,然后细嚼慢咽……你是勇敢的蟋蟀,你一定能出来的。
”
(2)我感受到了它对朋友真挚的爱。
(3)谢谢你,亲爱的朋友。
没有你的鼓励,我一定会死在牛肚子里。
我们要做一辈子的好朋友,永远都不要分开。
【解析】【分析】(1)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2)结合上下文,紧扣文章主题中心进行理解概括。
意思表述合理即可。
(3)人物语言的揣摩是要在细致地了解故事情节,理解人物的处境、性格的基础上来完成得。
语言的组织要条理。
故答案为:(1)“当然有用。
等一会儿牛休息的时候,它要把刚才吞进去的草重新送回嘴里,然后细嚼慢咽……你是勇敢的蟋蟀,你一定能出来的。
”
(2)我感受到了它对朋友真挚的爱。
(3)谢谢你,亲爱的朋友。
没有你的鼓励,我一定会死在牛肚子里。
我们要做一辈子的好朋友,永远都不要分开。
【点评】(1)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2)解答此题要结合语境理解句意,有利于对文章中心主题的把握。
(3)此题主要考查对人物语言的揣摩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