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课标初一下历史同步优化训练第5~6课(a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新课标初一下历史同步优化训练第5~6课(A卷)
一、单项选择(每小题2分,共20分)
1.藏族的祖先是
A.吐蕃
B.突厥
C.回纥
D.南诏
2.7世纪时统一青藏高原的是
A.松赞干布
B.唐太宗
C.尺带珠丹
D.唐玄宗
3.唐朝与吐蕃的第一个友好使者是
A.金城公主
B.文成公主
C.王昭君
D.蔡文姬
4.唐朝时的回纥,是今天哪个民族的祖先
A.藏族
B.维吾尔族
C.回族
D.满族
5.有“海东盛国”之称的少数民族政权是
A.回鹘政权
B.吐蕃政权
C.渤海政权
D.南诏政权
6.册封南诏首领为云南王的皇帝是
A.唐高祖
B.唐太宗
C.武则天
D.唐玄宗
7.外国人把中国人称为“唐人”开始于
A.秦朝
B.汉朝
C.唐朝
D.元朝
8.唐朝赴日本的使者和僧人中,最有影响的是
A.阿倍仲麻吕
B.白居易
C.鉴真
D.玄奘
9.唐朝时,哪国物产居唐朝进口首位
A.大食
B.新罗
C.日本
D.天竺
10.唐朝时印度被称为
A.大秦
B.天竺
C.波斯
D.大食
二、能力培养(共6分)
历史诊所(请指出下列各题中历史描述的错误所在)
11.小明问:“小红同学,你知道唐朝时居住在我国西藏地区的少数民族的名称吗?”
小红答:“突厥。
”
诊断结果:
12.小华问:“小丽同学,气势雄伟的千寻塔,体现了哪个政权建筑艺术的最高水平?”
小丽答:“回纥。
”
诊断结果:
13.小华问:“小丽同学,你知道《大唐西域记》的作者是谁吗?”
小丽答:“鉴真。
”
诊断结果:
三、牛刀小试(共14分)
14.(4分)请列举唐朝时在今新疆地区先后设立管辖机构的两位皇帝。
15.(6分)请列举隋唐时与我国交往密切的国家。
16.(4分)请列举唐朝时为中外文化交流做出重要贡献的两位著名的中国僧人。
四、一试身手(共30分)
识图知意:
17.请回答:
(1)(2分)图中人物是谁?
(2)(4分)他有什么主要事迹?
(3)(2分)如何评价他?
读读想想:
18.(4分)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他的话是什么意思?体现了什么样的民族政策?
19.“外甥是先皇帝舅宿亲,又蒙降金城公主,遂和同为一家。
天下百姓,普皆安乐。
”
——吐蕃赞普尺带珠丹给唐朝皇帝的书信请回答:
(1)(2分)上述材料记载了8世纪初期发生的什么事件?
(2)(2分)文中“和同为一家”是形容唐朝与哪个少数民族的关系?
(3)(2分)请写出唐朝与这个民族“和同为一家”的另一件事。
(4)(2分)“天下百姓,普皆安乐”反映了怎样的时代特点?
故事大王:
20.(5分)“从汉族地区来的文成公主,带来了各种粮食三千八百种,给吐蕃粮库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从汉族地区来的文成公主,带来各种手艺的工匠五千五百人,给吐蕃工艺打开了发展的大门;从汉族地区来的文成公主,带来了各种牲畜共有五千五百种,使西藏的乳酪酥油从此年年丰收。
”这是吐蕃人民赞颂文成公主的诗歌。
请你讲一个关于文成公主入吐蕃的小故事,并写在下面。
(100字左右)
阅读思考:
21.(5分)
鉴真
鉴真(688——763年),俗姓淳于,扬州人,14岁出家为僧,法号鉴真。
他对佛经深有研究,戒律部分尤其精熟。
天宝元年(742年),日本学问僧荣睿和普照拜访鉴真,代表日本圣武天皇邀请他去日本传播佛教。
鉴真欣然应允,立即造船备粮,准备第二年
春动身。
由于受到干扰,这次未能成行。
鉴真并不灰心。
天宝二年(743年)十二月,率弟子、画师、工匠等一百多人,启程东渡。
途中船被巨浪打坏,东渡失败。
接着第三次、第四次东渡仍未成功。
天宝七年(748年)第五次东渡,又遇狂风巨浪,风急波峻,水黑如墨,境况险恶。
船随浪涌,忽如上高山,忽似落深谷,船上淡水缺乏,饮海水又腹胀。
漂流14天抵海南岛南部。
这次东渡,荣睿、普照一直同行。
荣睿病逝,鉴真双目失明,先后有36名中日人员在第五次东渡中牺牲。
天宝十二年(753年),鉴真以66岁高龄,率二十多人乘一艘回国的日本遣唐使木船第六次东渡,终于到达九州,受到热烈欢迎。
鉴真留居都城奈良最著名的东大寺。
由他设计和指导,在奈良建筑了唐招提寺,反映了当时唐朝建筑技术的最新成就。
他还传播了雕塑艺术干漆法(即夹纻法,在泥塑上缚麻布,反复涂漆,漆干后去掉泥土,成纻像,这叫脱活干漆。
在木型上涂漆造像,叫木心干漆)。
他用鼻子嗅辨药物,为日本鉴定了许多草药。
他在日本居留10年,对中日文化交流作出很大贡献。
广德元年(763年)逝世后安葬于奈良唐招提寺,相传他的弟子塑造的鉴真干漆坐像一直安放在该寺,定为日本国宝,是日本美术史上最早的肖像雕塑。
鉴真像的塑造和长期保存,反映了日本人民对友好传统的珍视。
鉴真被视为日本文化大恩人。
1980年,鉴真干漆塑像被日本友人送回他的故乡扬州探亲,又到北京巡展,表现了中日两国人民友谊的不断发展。
读完这个小故事,请把你的感想写在下面。
五、能言善辩(共30分)
22.这是一幅唐代画家阎立本的《步辇图》,描绘了唐太宗接见来求亲的吐蕃使者禄东赞的情景。
这幅画中在步辇上端坐的是唐太宗,在左边的第二人就是禄东赞。
你能从他们的表情、神态,对他们的心情进行适当的分析吗?
[参考答案]
/
一、1.A 2.A 3.B 4.B 5.C 6.D 7.C 8.C 9.B 10.B
二、11.错误。
吐蕃。
12.错误。
南诏。
13.错误。
玄奘。
三、14.唐太宗、武则天。
15.新罗、日本、天竺。
16.玄奘、鉴真。
四、17.(1)玄奘。
(2)西游天竺取经,写成《大唐西域记》。
(3)是著名的佛学大师。
18.提示:唐太宗的话的意思是:过去的统治者只重视中原汉族,轻视边疆的少数民族,我与他们不同,我对各民族一视同仁。
这种一视同仁的政策,体现了比较开明的民族政策。
19.(1)唐朝接受吐蕃赞普尺带珠丹的请求,把金城公主嫁给他。
(2)唐朝和吐蕃。
(3)吐蕃的杰出赞普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和亲。
(4)唐朝与各民族的友好关系,以及唐朝政治稳定、繁荣的局面。
20.要求:围绕中心、条理清楚、简明扼要。
(略)
21.提示:鉴真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了很大贡献。
从他具有高尚的个人品质与自强不息的精神方面谈感受。
(请同学们自由发挥,答案贴近题意即可)
五、22.提示:禄东赞的表情有些紧张,神态十分恭敬,说明禄东赞把求婚的事情看得极其重要。
唐太宗的表情自然,神态安详,说明唐太宗对吐蕃和亲之事已经胸有成竹,准备答应吐蕃的求亲。
(请同学们自由发挥,只要言之成理即可视为正确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