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下册语文《我用这残损的手掌》课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年级下册语文《我用这残损的手掌》课件【教学目标】
知识与水平:1.识记、理解本课生字词;了解戴望舒及其诗歌创作。
2.有感情的诵读全诗,感知诗歌内容,初步理解诗中艺术形象蕴含
的情感。
过程与方法:1.资料补充法了解戴望舒及其诗歌创作。
2.通过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内容,体会诵读之美。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诗人对解放区的深情向往,对祖国光明
未来的盼望,培养学生坚强的性格,增强学生对现在生活的珍惜和对祖
国未来的热爱之情。
【学情分析】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戴望舒及其诗歌创作。
感知诗歌内容,初步理解诗
中艺术形象蕴含的情感。
教学难点:通过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内容,体会诵读之美。
初步理
解诗中艺术形象蕴含的情感。
突破方法:通过补充资料拉近学生与诗人的距离,进而走进诗人的
内心世界。
通过多种层次的朗读把握诗歌内容,通过联想和想象再造
诗歌意象,进而理解诗歌思想感情。
【教法与学法导航】
教法导航:情境创设法、资料补充法、朗读法、合作交流法等。
学法导航: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质疑法、朗读法、欣赏法。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1.课前布置学生查找资料,了解诗人的创作风格及代表作品。
2.教师筛选相关作者及诗歌创作背景的资料及相关录音、视频等。
3.对课堂充分预设,积极寻找突破重难点的方法。
4.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
1.查找戴望舒、现代诗的相关资料。
2.利用工具书,扫除字词障碍。
3.课前熟读诗歌,课堂上赏析、朗读。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2010年的5月1日,是一个激动人心的日子。
这个天不但是劳动节,还是上海世博会胜利开幕的日子(屏显图片)。
这是中国人扬眉吐气的
时刻!这是中国人兴奋欢乐的时刻!中国体现出青春而富有活力的面庞。
今年也是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5周年,在这样一个特殊
的日子里,我们要一起学习一首诗,现代诗人戴望舒的《我用残损的
手掌》,再次走进那段烽烟岁月,感受切肤的沦亡之痛,表达我们对
耻辱过去的纪念,也表达我们对今天幸福生活的无比珍惜!
二、其人其诗:
1.学生相互交流自己搜集的相关作家作品的资料。
2.资料助读:(投影显示)
戴望舒(1905——1950)浙江杭县人,中国现代着名诗人。
1928年后
成为水沫社和其后的《现代》杂志的作者之一,创作现代派诗歌。
1941
年底香港沦陷,被日军以抗日罪名下狱,在狱中保持了民族气节,4月27日,在监狱中写就荡气回肠的诗作《狱中题壁》。
在潮湿、阴暗、寂寞而烦闷的地牢里,望舒的身心受到了极大的摧残。
他的情绪开始变得有点反复无常,要么不发作,一发作,就显得不可收拾;这给他的婚姻关系带来了阴影,使他在不久后经历了两度离婚的惨痛。
本来就有一点的哮喘病急剧恶化,这导致他没过几年就英年早逝了。
1949年3月11日,望舒怀着“就是死也要死得光荣一点”的意愿,冒充押货员,乘船北上。
他死在刚刚解放的生机勃勃的北京。
1950年3月1日,《人民日报》发表了望舒逝世的消息和胡乔木亲自赶写的《悼望舒》一文,说:“我为中国丧失了一个决定为人民服务的有才能的抒情诗人而悲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