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统计学课报告终稿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业工程系《应用统计学》课程报告
人民币汇率统计分析
(题名和副题名)
学生姓名梁正刚、刘家林、崔成平、张卓轩指导教师姓名、职称施文丽
专业工业工程
报告工作
起止日期2013年10月10日
报告提交日期2013年12月2日
目录
摘要……………………………………………………………
一、引言………………………………………………………
二、小组成员及分配任务……………………………………
三、数据统计及分析…………………………………………
1.对人民币汇率、进出口的定义与分析……………………
2.汇率及汇率决定理论……………………………………
3.人民币汇率变动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
四、数据收集与模型的建立…………………………………
1.数据收集及图形分析……………………………………
2.回归分析模型设定………………………………………
3.模型估计和检验…………………………………………
3.1模型初始估计………………………………………
3.2多重共线性检验……………………………………
3.3采用逐步回归法进行修正…………………………
3.4以X2为基础,顺次加入其他变量逐步回归………
4.异方差检验………………………………………………
5.序列相关检验………………………………………………
Granger因果检验………………………………………………
7.显著性和拟合优度检验……………………………………
结论及建议…………………………………………………
参考文献……………………………………………………
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进入了高速发展的黄金时期,现在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世界经济领域越来越越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而汇率又是国际贸易中最重要的调节杠杆,因此人民币汇率也成为世界经济界日益关注的焦点之一。

本文采用计量中的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对1985-2009年人民币汇率变动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分析了国际收支经常项目、外商直接投资、外汇储备、通货膨胀率、经济增长率与财政收支差额对汇率变动的影响,建立计量模型,寻求这些变量与人民币汇率变动的数量关系,进行定量分析,对模型进行检验,验证各因素与人民币汇率之间的相互关系,得出结论并提出政策性建议.
关键词:时间序列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人民币汇率。

一、引言
近一段时间以来,国际上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声音不时出现。

这种升值压力主要来源于中国近年来高额贸易顺差和外资不断增加带来的大量资金涌入。

汇率是一个国家进行国际活动时最重要的综合性价格指标,是影响一个国家和地区对外贸易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随着我国与世界经济融合程度的提高,汇率变动的影响越发显著。

从1981年我国开始实行双重汇率制,1994年人民币确立以市场为供求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1996年实现人民币自由兑换,到亚洲金融危机后的单一的“盯住美元”的汇率制度。

从2005年7月21日起,不再盯住单一的美元,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此后,人民币一路飙升。

进入2006年,人民币更是一路“高歌猛进”,2007年,人民币升值速度明显加快,2008年之后升值压力依旧很大。

在经历几年的升值之后,人民币汇率行为出现新的特征,未来何去何从,更加引人关注。

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分析影响人民币汇率变动的影响因素,并进行实证分析,进而提出完善人民币汇率生成机制的对策,不仅对于中国形成合理、有效的汇率本制度意义重大,而且对汇率水平的制定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小组成员及分配任务
小组成员:梁正刚(组长)(201110303130)
刘家林(201110303127)
崔成平(201110303115)
张卓轩(201110303110)
各成员承担具体任务:
刘家林:1.对人民币汇率、进出口的定义与分析、汇率及汇率决定理论
2.人民币汇率变动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
梁正刚:数据收集分析、回归分析模型设定
崔成平: 1.模型估计和检验、模型初始估计
2.多重共线性检验、采用逐步回归法进行修正
张卓轩:1.异方差检验、序列相关检验
2.Granger因果检验、显著性和拟合优度检验
梁正刚:PPT制作,Word排版和编写
三、人民币汇率数据统计及分析
1.对人民币汇率、进出口的定义与分析
人民币汇率:汇率亦称“外汇行市或汇价”。

一国货币兑换另一国货币的比率,是以一种货币表示的另一种货币的价格。

由于世界各国货币的名称不同,币值不一,所以一国货币对其他国家的货币要规定一个兑换率,即汇率。

而人民币汇率就是人民币兑换另一国货币的比率。

进出口:国家(地区)与国家(地区)之间的贸易往来,进为购入,出为外销,进口和出口的综合。

进出口业务是指与外国当事人通过缔结契约进行买卖商品,包括劳务、技术等的一系列具体业务。

具体内容包括:进出口商品的买卖和贸易方式;进出口商品的运输和保管业务;进出口商品的检验工作;进出口商品的海关监管业务;进出口商品的货运保险业务;进出口商品结算货款和提供资金的国际结算与银行信用业务,解决进出口业务纠纷的仲裁工作和司法审理;进出口业务的经营与管理,等等。

其各项业务的程序一般可分为交易洽商、合同履行和交货三个阶段。

2.汇率及汇率决定理论
影响汇率变动的因素有国际收支、通货膨胀、利率、经济增长率、财政赤字、外汇储备、投资者的心理预期与各国汇率政策等的影响等。

汇率亦称“外汇行市或汇价”,是一国货币兑换另一国货币的比率,是以一种货币表示另一种货币的价格。

由于世界各国货币的名称不同,币值不一,所以一国货币对其他国家的货币要规定一个兑换率,即汇率。

汇率在国际金融和国际贸易活动中执行着价格转换职能,它的变动对国家对外贸易的平衡与国内经济活动都具有深刻的影响,是国际贸易研究的永恒主题。

西方汇率决定理论主要有国际收支理论、购买力平价理论、资产市场分析理论、汇兑心理说、货币分析说和金融资产说,它们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对汇率的决定因素进行了分析:
1.国际收支理论认为汇率的变化是由外汇的供给与需求引起的,而外汇的供求主要源于国际借贷,因此国际借贷关系是影响汇率变化的主要因素。

2.购买力平价理论认为两国货币汇率的决定基础应是两国货币所代表的购买力之比,也就是说汇率水平应受到物价水平或通货膨胀率的影响。

3.资产市场分析理论强调资产市场的存量均衡对汇率的决定性作用,并从资产市场的角度来考察汇率,认为汇率变动是为了实现两国资产市场的存量均衡,均衡汇率即是两国资产存量的供求都达到均衡时的两国货币的相对价格。

4.汇兑心理说认为决定外汇供求进而决定汇率最重要的因素是人们对外汇的心理判断与预测。

5.货币分析说认为各国物价水平的影响而最终决定汇率水平。

6.金融资产说阐述了金融资产的供求对汇率的决定性影响。

3、人民币汇率变动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
1.以国际收支经常项目的贸易部分来看,一国进口增加,该国对外国货币产生额外的需求会引起外汇升值,本币贬值,因此,将国际收支纳入方程的解释变量。

2.以国际收支资本项目的资本流入部分来看,主要是外商直接投资,其大量进入会引发本币升值,也将其纳入方程的解释变量。

3.外汇储备对于一国汇率的变化也有重要影响,持续的贸易顺差导致一国外汇储备增加,会给该国货币造成升值的压力,将其纳入方程的解释变量。

4.当一国发生通货膨胀,该国货币所代表的价值量减少,其实际购买力下降,货币对内贬值,必然引起对外贬值,故将其纳入。

5.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一国实际经济增长率相对于其他国家上升较快,会导致该国货币汇率下跌,将其纳入。

6.财政因素也是影响汇率变动的重要指标。

当一国出现财政赤字,其货币汇率变化主要取决于该国政府所选择的弥补财政赤字的措施。

各国政府倾向选择增发货币和发行国债,两种方式长期实行也可能会导致该国汇率下降,故将财政因素也纳入解释变量中。

综上,纳入方程的解释变量有国际收支中经常项目余额(亿美元)、外商直接投资(亿美元)、外汇储备(亿美元)、通货膨胀率、经济增长率与财政收支差额(亿元)。

四、数据收集与模型的建立
1、数据收集和分析
表1 人民币汇率变动影响因素模型时间序列
年份兑美元
汇率
经常项目(万
美元)
外商直接投
资(亿美元)
外汇储备
(亿美元)
通胀
率(%)
经济增长
率(%)
财政收支(亿元)
1985 293.66 -11417 19.56 26.44 9.3 25.082 0.57 1986 345.28 -7035 22.4373 20.72 6.5 13.966 -82.9 1987 372.21 300 23.1353 29.23 7.3 17.356 -62.83 1988 372.21 -3803 31.9368 33.72 18.8 24.747 -133.97 1989 376.51 -4318 33.9257 55.5 18 12.960 -158.88 1990 478.32 11997 34.8711 110.93 3.1 9.860 -146.49 1991 532.33 13271 43.6634 217.12 3.4 16.680 -237.14 1992 551.46 6401 110.0751 194.43 6.4 23.607 -258.83 1993 576.2 -11904 275.1495 211.99 14.7 31.238 -293.35 1994 861.87 7658 337.665 516.2 24.1 36.407 -574.52 1995 835.1 1618 375.2053 735.97 17.1 26.134 -581.52 1996 831.42 7242 417.2552 1050.49 8.3 17.079 -529.56 1997 828.98 3696271.5 452.5704 1398.9 2.8 10.954 -582.42 1998 827.91 3147127.9 454.6275 1449.59 -0.8 6.875 -922.23 1999 827.83 2111413.8 403.1871 1546.75 -1.4 6.250 -1743.59 2000 827.84 2051924.8 407.1481 1655.74 0.4 10.635 -2491.27 2001 827.7 1740527.5 468.7759 2121.65 0.7 10.523 -2516.54 2002 827.7 3542196.8 527.4286 2864.07 -0.8 9.737 -3149.51 2003 827.7 4587481.2 55.047 4032.51 1.2 12.873 -2934.7 2004 827.68 6865916.2 606.3 6099.32 3.9 17.711 -2090.42 2005 819.17 16081831.1 724.06 8188.72 1.8 15.674 -2280.99 2006 797.18 24986599.5 727.15 10663.44 1.5 16.966 -2162.53 2007 760.4 37183262 835.21 15282.49 4.8 22.881 508.43 2008 694.51 42610739.5 1083.12 19460.3 5.9 18.146 -1262.31
2009 683.1 29714200 950 23991.52 -0.7 8.552 -7781.6 资料来源:国家外汇管理局,国家统计局数据库。

1985-2009年兑美汇率走势图
由图中可以看出,从1985年开始人民币一直在上升,从1985到1993年这八年的时间内,汇率一直在缓慢上升,幅度不大。

这主要与中国的经济发
展和中国实行双重汇率制有关。

此时中国正处改革开放初期,一切才刚刚开始。

从1994年中美汇率呈现井喷式的大幅上升,一下汇率上升200多。

在1994年
到2007年这十多年的时间里,一直保持稳定的态势,在800至900之间徘徊,这主要是中国是1994年人民币确立以市场为供求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1996
年实现人民币自由兑换,到亚洲金融危机后的单一的“盯住美元”的汇率制度.
在2006年后,汇率持续走低,下降幅度大。

1985-2009年中国的经济增长率走势图
从图中可以看出,1985年中国的经济增长率达到最高25%,后来一直在下降,在1988年又陡然上升后有持续下降,直到1992年开始上升,在1995年达到36%的爆炸式新高,后来持续降低,一直到2000年才有起色,一直到2009年,有较平稳的波动,一直保持比较低增长态.
1985-2009年我国的经常项目走势图
从图中可以看出,1985到1989年,兑美元汇率较底,经常项目所拥有的美元值为负,在这区间兑美元汇率没有太大的变动.从1990年到1994年,兑美元汇率有了小幅上升,中间波动不大,相对平稳, 经常项目所拥有的美元值也开始了正波动,但不是很稳定.从1994年到2006年, 兑美元汇率有了大幅上升,并且非常平稳.走势较好. 经常项目所拥有的美元值也有了大的增幅.从2006年到2009年, 兑美元汇率出现小幅下降趋势, 经常项目所拥有的美元值虽有波动,但整体变化
不大.
1985-2009年我国的财政支出走势图
从图中可以看出,1985年到2009 年,财政收支基本是负变动,1985年到1993年的财政收支虽然呈现负增长,但幅值变化不大,相对稳定.1994年到1998年,财政收支的负增长又有所增加,期间保持在一个稳定的范围内,从1999年到2006年, 财政收支的负增长幅值较大,相对波动变化较小.从2007年开始财政收支的负增长虽有所下降,但波动较大,不平稳.
1985-2009年我国的外汇储备走势图
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外汇储备1985年到2004年上升不大,这主要是由于我国刚改革开放初始对外开放和引进外资的力度不算很大,规模也比较小,90年代开始走出“计划经济”的阴影逐步走向“市场经济”新时代正式进入百亿储备时期。

2004年到2010年外汇储备快速增长,主要原因有外商直接投资持续增长、短期外债迅速增加以及贸易顺差剧增在一定程度上助推外汇储备高涨。

1985-2009年中国的外商直接投资走势图
从图表可以看出1990年以前外商直接投资很少甚至可以说是没有。

主要由于我国改革对外开放和引进外资力度不大以及当时国内经济环境不景气有关。

1990年以后外商直接投资开始大幅度增长,也就是因为我国开放的政策的扶持和环境的变化,而2003年投资下跌到20世纪90年代以前的状态。

从表中可以看出21世纪前我国通货膨胀变化很大,1988年的零售物价指数造成的物价上涨和抢购风是当时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1993-1995年是由于我国的
“四热”(房地产热、开发区热、集资热、股票热)“四高”(高投资膨胀、高工业增长、高货币发行和信贷投放、高物价上涨)、“四紧”(交通运输紧张、能源紧张、重要原材料紧张、资金紧张)和“一乱”(经济秩序特别是金融秩序混乱)引起。

2000年以后我国进入比较平稳的通货膨胀率时期,最后就是2007年至今仍在继续的通货膨胀。

从以上图表中可以看出,人民币汇率与经常项目、外商直接投资、外汇储备、通胀率、经济增长率、财政收支均有关。

2、回归分析模型设定
为了具体分析各要素对人民币汇率变动影响的大小,出于方便,我们有: Y表示人民币兑美元汇率,X1表示国际收支中经常项目余额,X2表示外商直接投资,X3表示外汇储备,X4表示通货膨胀率,X5表示经济增长率,X6表示财政收支差额,u
i
代表随机扰动项(包括人们的心理预期等其他影响因素)。

采用的模型如下:
y=β
0+β
1
x1+β
2
x2+β
3
x3+β
4
x4+β
5
x5+β
6
x6+u
i
下面通过对该模型的回归分析,得出各个变量与人民币汇率的变动关系。

3、模型估计和检验
3.1模型初始估计
表2模型初始估计结果
因变量: Y
方法: 最小二乘法
示例: 1985-2009
观察年数: 25
变量系数标准差统计量概率
C 390.2493 87.61229 4.454276 0.0003
X1 8.76E-06 1.30E-05 0.673478 0.5092
X2 0.770974 0.160864 4.792720 0.0001
X3 -0.050521 0.026939 -1.875362 0.0771
X4 -4.064255 6.621715 -0.613777 0.5470
X5 4.407957 5.637804 0.781857 0.4445
X6 -0.066062 0.041136 -1.605926 0.1257 标准方差196.4264 平均方差672.1708
从表2可以看出,F检验通过,但部分t检验不通过,有必要进行专门的多重共线性检验。

3.2多重共线性检验
表3 简单相关系数矩阵
X1 X2 X3 X4 X5 X6
X1 0.834762 1.000000 0.841126 -0.3577 -0.1431 -0.5172 X2 0.945036 0.84112 1.000000 -0.3288 -0.1401 -0.5996 X3 -0.28274 -0.35774 -0.328840 1.00000 0.79579 0.49412
X4 -0.05659 -0.14317 -0.140168 0.79579 1.00000 0.45103
X5 1.00000 0.834762 0.94503 -0.2827 -0.0565 -0.3507 X6 -0.35078 -0.51729 -0.5996 0.49412 0.45103 1.00000
简单相关系数矩阵已经能够发现,X间相关性很好,解释变量之间存在着线性相关。

通过采用剔除变量法,剔除x1
3.3采用逐步回归法进行修正:
1.分别作Y 对X2、X3、X4、X5、X6的一元回归
结果总结如下:
X2 X3 X4 X5 X6
参数估计值0.3856 0.0078 -9.5744 -4.5346 -0.0459 t统计量 3.8102 1.3057 -1.7565 -0.8668 -2.1095 R2 0.3869 0.0690 0.1182 0.0316 0.1621 F统计量14.518 1.7050 3.0854 0.7514 4.4500
2.按R2进行排序,从大到小:X2、X6、X4、X3、X5。

3.4以X2为基础,顺次加入其他变量逐步回归
逐步回归的最后结果,多重共线性的修正结果如下:剔除X4、X5
表4修正多重共线性后的模型
因变量: Y
方法: 最小二乘法
示例: 1985-2009
观察年数: 25
变量系数标准差统计量概率
C 436.1550 41.05729 10.62308 0.0000
X2 0.840425 0.137118 6.129202 0.0000
X3 -0.032696 0.007091 -4.611120 0.0002
X6 -0.040582 0.017067 -2.377765 0.0270 标准方差196.4264 平均方差672.1708
逐步回归的最后结果,应采用方程:
Y = 0.840425*X2 - 0.032696*X3 - 0.040582*X6 + 436.1550
4、异方差检验
表5 ARCH检验
异方差检验:
F-统计量0.075667 概率0.785825
LM-检验0.082263 概率0.774254
我们研究检验方程 :
因变量: RESID^2
方法: 最小二乘法
示例(调整): 1986- 2009
观察年数: 24
变量系数标准差统计量概率
C 11198.66 5861.011 1.910704 0.0692
RESID^2(-1) -0.05819 0.211576 -0.275076 0.7858
决定系数(拟合度)0.003428 平均方差10541.22
调整后的决定系数-0.04187 标准房差25685.02 回归标准差26217.24 残差平法和 1.51E+10 对数拟然值(可能性)-277.190 F-统计量0.075667
从上表可以得到数据:(n-p)R2=0.082263,查表得χ2(p)=7.81473(在0.05的显著性水平上)(n-p)R2=0.082263 < χ2(p)=7.81473,则接受原假设,不存
在异方差。

5、序列相关检验
由表4可知:DW=1.757206,查表得dL=1.123,dU=1.645,不存在相关性。

进行序列相关LM检验:
表6 序列相关LM检验
Breusch-Godfrey序列相关LM检验 :
F-统计量0.133593 概率0.875761
LM-检验0.346685 概率0.840850
我们的检验方程:
因变量: RESID
方法: 最小二乘法
变量系数标准差统计量概率
C -4.506373 56.05158 -0.080397 0.9368
X2 0.006932 0.200501 0.034573 0.9728
X3 -0.000365 0.008614 -0.042391 0.9666
X6 -0.002966 0.018796 -0.157799 0.8763 RESID(-1) 0.065189 0.293831 0.221860 0.8268 RESID(-2) -0.114306 0.298723 -0.382649 0.7062 决定系数(拟合度)0.013867 平均方差-1.43E-13
调整后的决定系数-0.245641 标准方差107.6197
回归标准差120.1125 残差平法和274113.2 对数拟然值(可能性)-151.7537 F-统计量0.053437
通过上表可以看出,确实无序列相关,这也说明回归变量的t统计量是显著可信的。

6、Granger因果检验
表7 Granger因果检验
成对地格兰杰因果检验
示例: 1985-2009
滞后: 1
虚假设: 观察值F-统计量概率
X2 不Granger导致 Y 24 0.59363 0.44960
X3 不Granger导致 Y 24 1.99705 0.17226
X6 不 Granger 导致 Y 24 7.4E-05 0.99321
从上表可以看出,pro(x2)、pro(x3)、pro(x6)大于0.1,说明x2、X3和X6不是人民币汇率变动的Granger的原因。

7、显著性和拟合优度检验
表8最终模型
因变量: Y
方法: 最小二乘法
示例: 1985-2009
观察年数: 25
变量系数标准差统计量概率
C 436.1550 41.05729 10.62308 0.0000
X2 0.840425 0.137118 6.129202 0.0000
X3 -0.032696 0.007091 -4.611120 0.0002
X6 -0.040582 0.017067 -2.377765 0.0270 决定系数(拟合度)0.699819 平均方差672.1708
调整后的决定系数0.656936 标准方差196.4264 回归标准差115.0503 对数拟然值(可能性)-151.928 残差平法和277967.9 F-统计量16.31924
逐步回归的最后结果,表4反映了模型的最终形式。

可以看出,各个回归系数的P值都很低,显然能通过显著性水平为5%的t检验,对该方程的F检验也通过,这表明模型的线性关系较强。

应采用如下方程:
Y = 0.840425*X2 - 0.032696*X3 - 0.040582*X6 + 436.1550
通过以上公式可以看出,各个变量与汇率变动之间的关系与我们前面的分析基本一致。外汇储备与兑美元汇率数值呈反向关系,外汇储备的增加会导致货币有升值压力。

财政收支差额与兑美元汇率数值呈反向关系,财政赤字越多,可能只是国际收支资本项目的资本流入的主体部分而并非全部,也可能跟本文选取的数据为年度数据有关,其中,人民币升值会严重影响我国的进出口。

结论
人民币汇率的变动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经济来说都有重大意义,一言以蔽之,就是经济状况的晴雨表。

对人民币汇率的统计分析,不仅有学习了解作用,更有现实意义。

因此此次我们组的报告主要采集近年来人民币汇率的变动情况并用相关分析方法来估算人民币汇率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程度,进而来探讨人民币汇率变动如何影响我国的进出口贸易.最后在对其造成的负面影响提出建议.在整个报告分析过程中,采用的是人密闭实际有效汇率,因为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的变动对于一个国家的产品竞争力的影响更加明显,从而用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的变动来分析其对我国的进出口额的影响更具有现实意义.
人民币汇率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经济增长速度、劳动生产率增长速度,因此人民币汇率从长期来说应该是升值的。

好的汇率政策必定要考虑经济效率、增长和稳定的原则,必定要适应内外经济环境不断变动的具体情况。

而脱离中国社会实际的汇率制度必然会对经济社会的发展产生阻碍作用。

因而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实行灵活的汇率制度,由真实部门来决定汇率,而不是由金融交易来决定汇率。

同时,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在未来一段时期内,对人民币汇率适时作出适当的调整,使汇率水平既能真实反映中国的经济状况,又能避免未来人民币快速升值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政策分析及建议
(1)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在中国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双顺差的背景下,为维持央行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同时要继续按主动性、可控性和渐进性原则,进一步完善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2)完善人民币汇率的形成机制。

第一,进一步发挥市场供求在汇率形成中的基础性作用,以提高人民币汇率的灵活性,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第二,着力促进外汇市场发展,完善外汇市场风险计量和风险分担机制,促进市场结构和交易方式复合化发展,增强金融机构自主定价能力和风险控制能力。

第三,推广大额代理交易。

为增加银行间外汇市场参与主体的种类和活跃外汇市场,可逐步推广银行代理企业在银行间外汇市场买卖外汇的大额交易。

第四,建立商业银行做市商制度。

改革目前银行间市场撮合交易的外汇买卖方式,使商业银行从目前的交易中介变为做市商,活跃外汇市场,并使汇率真正反映市场参与者的预期,强化汇率的价格信号作用。

(3)加强其他措施的协调配合。

第一,加快国内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进程。

只有大力度推动利率市场化进程的步伐,促进利率、汇率联动效应的形成,只有这样才能增强货币政策的灵活性。

第二,调整贸易政策与引进外资政策,以缓解国际收支双顺差对内外部经济的冲击。

除应对利用外资的政策上进行必要调整,由“招商引资”转为“选商择资”、“养商育资”外,还要做到内外资一视同仁、“两税合一”。

同时,要注重进出口结构的优化,加大对先进技术设备的进口,降低贸易盈余。

参考文献
[1]巴曙松.人民币汇率今年升值或超上年.卓越理财.2011(4)
[2]孙音,人民币汇率影响因素分析,《社会科学期刊》,2010年第2期
[3]中经网统计数据
[4]陈科,吕剑.人民币实际汇率变动趋势分析.财经科学.2008(3):31~33
[5]蔡舒伊.人民币汇率的趋势分析.经济理论研究.2008(16)
[6]陈科,吕剑.人民币实际汇率变动趋势分析.财经科学.2008(3):31~33
[7]陈敏昭.影响人民币汇率的因素分析.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1(5)
[8]谷声然.影响汇率变动的基本因素分析.江汉大学学报.2008(2):42~43
[9]露西沃•萨诺、马克•P.泰勒:《汇率经济学》,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年
[10]綦国萍,我国经济增长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安徽财经大学
[11]王志鹏,论外商直接投资对实际汇率的影响,《世界评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