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的认知误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糖尿病的认知误区
上期中我们讲到的是认识糖尿病,那么接下来,我们来讲讲关于糖尿病在认识过程中产生的误区。
首先,是对糖尿病分型的认知误区,我们都知道,糖尿病分为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从年龄来看,1型糖尿病多发于青少年和儿童,发病较快、较重、有明显的“三多”现象,终身依赖外源性胰岛素,2型糖尿病多发于中老年人群,发病缓慢、病情较轻、初期患者通过饮食管理和运动管理,就能有很好的血糖控制效果。
我国糖尿病患者大多数为2型糖尿病。
其次,思想认知误区,大多数患者被确诊糖尿病后,第一反应就是这个不敢吃那个不敢吃,时间一长导致营养缺乏不但加重病情,甚至诱发其他疾病,反而不利于病情控制,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饮食管理的目的是为了控制摄入的总热量,而不是控制饮食营养。
一些患者,则在思想上不重视,认为只要服用了降糖药就万事大吉,或者身体没有明显症状而不采取积极治疗措施,抱有侥幸心理,还有部分患者,则是相信偏方妙药,各种偏方、器材、或者保健品买了一大堆,结果不但没有作用,反而致使血糖长期处于不稳定状态,极大的增加了诱发其他疾病的危险,我们在开展糖尿病院外管理与康复训练过程中,就碰到一位患者,在对其进行连续的血糖监测时,发现她的空腹血糖持续处于10-15之间,餐后血糖峰值22-26之间,随后检测糖化血红蛋白高达9.6%,后经对其饮食监测发现,她买了10多种保健品,且每天坚持服用,其中7-8种产品的糖含量不适合糖尿病患者服用,后经劝说,保留了2种适合其服用的保健品,随后对其进行营养干预,相应的调整饮食、
运动,4个月后,空腹血糖基本保持在7.8以内,餐后血糖峰值降至16.7,糖化血红蛋白降至7.6%,以上所述,是要告诉大家,从思想上正确认识糖尿病。
最后,我们来看血糖监测的误区,大多数糖友都有自测血糖的习惯,这是好的,问题在于,他是想测的时候就测一下,而且只关注空腹和餐后血糖,认为只要这两项指标可以,就说明自己的血糖控制的不错,殊不知,单次的测量空腹和餐后血糖,没有太大的实际意义,空腹和餐后血糖具有不稳定性,会受情绪、饮食、运动等诸多外界因素影响而产生波动,从而产生误判,那么正确的血糖监测应该怎么做呢,一、养成定期监测的习惯,二、至少每半年检测一次糖化血红蛋白,这是血糖控制情况的金指标,三、观察餐后血糖峰值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