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海邮局:中国政治核心地带的“信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南海邮局:中国政治核心地带的“信使”
作者:
来源:《文萃报·周五版》2019年第13期
; 中南海邮局,是一所特殊而神秘的邮局。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它既不挂牌,也不对外开展业务,直至20世纪90年代才开始对外营业。
作为沟通普通百姓与中央领导的一个驿站,这所经营了60多年的老邮局究竟有着怎样鲜为人知的故事呢?
每天至少一千封人民来信
; 中南海邮局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是属于中南海的内设局。
据在邮局工作过的一些老同志回忆,那个年代,在中南海里面见到中央领导是常有的事。
老职工尚元清至今还清楚地记得,除了中央办公厅机关外,中南海里还有百十来户首长住家,每家都有各自的信箱号码,邮件都得按照信箱号码去送。
尚元清每天6点就开始投递,8点必须投递完毕。
有时候他会碰上一早出来遛弯儿的陈毅,陈毅就会说:“这么早送报来了,辛苦了!”有时候,陈毅还会主动把信报都接过去说:“行了,都给我,我给送去。
”
; 不过,最令尚元清难以忘怀的,还是与周恩来夫妇相处的时光。
尚元清到中南海邮局的时候,邮局已经整体搬到西门内,这里距周恩来生活和工作的西花厅不足百米。
周恩来和邓颖超时常会到邮局来看望大伙儿,嘘寒问暖。
1964年3月8日,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在人民大会堂公演,周恩来特地到邮局送票,并动员尚元清的父亲和妻子也去看。
这成为了尚元清一家人心中最珍贵的回忆。
; 当然,中南海邮局也有自己的“家规”。
尚元清回忆,第一“规”是,在中南海里骑自行车投递时,看见首长必须下车,在路上看见首长散步或开会回来,不要主动和首长讲话,“看见毛主席要注意避让”。
; 据中南海邮局原局长崔敬章回忆,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人民来信能占到总邮件数量的80%至90%,每天至少1000封左右,多的时候能达到两三千封。
“人民包裹”包罗万象
; 作为庙堂与江湖的连接点,中南海邮局的工作对写信者而言意义重大。
尚元清说起一封1959年6月的人民来信。
当时,这封署名为“吉林省长春市朝阳区北安路小学四年级二班王刚”的信件,同众多群众来信一起被投送到了中南海信訪处。
; 几十年后,已是著名演员、主持人的王刚,说出了这封来信故事的后半部分。
当年作为小学调皮捣蛋的坏典型,王刚被周围的同学孤立了。
为了排解内心的孤独和无助感,他决定给毛主席写信,并随信附上了两张自己画的水彩画。
; 十几天后,王刚突然被叫到校长办公室。
他拿到了一个信封——里面有毛主席亲笔签名的标准照和回信。
回忆这段奇特的经历,王刚说:“忽然,我在人们眼中的印象一下子变了,各种赞扬声不绝于耳,然后我成了一个好班长、一个两道杠的少先队中队长……这封信改变了我的一生。
”
一封写着“中共中央大胡子首长收”的来信也让中南海邮局职工李振才印象深刻。
虽然周恩来总理在民间被称为“大胡子”,但分拣时,这封信是否应该交给国务院工作人员,仍使他非常纠结。
后来,他还是递送了这封“怪信”。
据说,那封来信帮助周恩来找回了长征途中失散几十年的老友。
; 很多群众还会向中南海邮寄各种包裹。
李振才工作的11年间见过各式各样的“人民包裹”,从芒果、猕猴桃等时令水果,到群众自己制作或者精心挑选的衣物、书籍,包罗万象。
; 中南海邮局只服务中央党政机关的状态止于1997年。
那年,北京西区邮局决定,将这家特殊邮局的服务对象从中南海扩展到普通公众。
(综合《文史精华》、《看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