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熟市南部新城综合交通专项规划(2013-2030)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规划概况
规划范围与新城总体规划编制范围协调一致,为北至三环路、富春江路、白茆塘,东至四环路,南至锡太一级公路、昆承湖东南岸、金象路、久隆路,西至苏常公路,面积为7748.15万平方米。

规划期限为2012-2030年,远景展望至2030年以后。

规划内容主要涉及交通发展态势分析与需求预测、综合交通发展战略、区域与对外交通规划、城市道路系统规划及公共交通系统规划等方面。

二、综合交通发展战略
在南部新城总体规划指导下,南部新城交通发展战略目标是:建设一个大中运量公交主导、集约多元、集疏高效的综合交通系统,引导新城精明增长,支撑新城发展。

制定三大战略任务:
Ÿ战略任务一:依托常熟交通优势,构建新城畅达高效的对外交通集疏运体系;
Ÿ战略任务二:以交通引导新城用地集约发展;
Ÿ战略任务三:建立高品质、差别化的新城交通系统。

三、区域与对外交通系统规划
通过区域与对外交通系统规划,积极加强南部新城与周边重大交通基础设施的全面对接,构建新城对外畅达、联系便捷的集疏运交通系统。

铁路设施方面,近中期保留通苏嘉城际铁路西线方案,远期建议国家沿海大通道从南通东站出发,进入常熟后沿常台高速继续向南,进入苏州高铁站,在新城东部新安江路上常台高速出入口附近设城际铁路站。

规划苏州市域轨道线,沿新世纪大道布设,在新城范围设置东南大道站、理工学院站和新汽车站等三个轨道站点。

公路方面,共形成一条高速公路和“两横两纵”的干线公路布局形态,高速公路为常台高速,干线公路分别为G204、锡太一级公路、苏常公路和四环路。

四、城市道路系统规划
以上位规划为指导,建成以快速路为对外及过境联系通道、主干路为新城内部快速联系骨架,与主城便捷联系、路权明晰、级配合理的城市道路网体系。

远期规划形成“一横两纵”的快速路网布局,路网规模达23km,路网密度为0.4km/km2;构建“四横八纵”的新城主干路网,路网规模为85.3km,路网密度为1.42km/km2。

加强新城次支路网建设,形成功能明确、结构合理、并与用地协调的城市道路网络。

五、公共交通系统规划
ž 构建以快速公交为骨干,优质常规公交为主体,响应式公交、班车、出租车为补充的一体化、智能化公交体系;积极融入城市公交体系,大力加强南部新城与常熟主城及周边地区的联系。

构建由轨道+ BRT+
常规公交组成的多层次城市客运系统;形成尚湖-虞山-昆承湖-沙家浜特色旅游公交。

在新城范围内,规划形成一条城市轨道线和一条公交快线;结合新城和客运枢纽建设,对路面公交网络开展阶段性调整,形成公交干线、支线、城乡公交三层次的线路结构体系,提高公交运行服务水平。

南部新城内规划两条旅游公交线Y1线和Y2线(水上巴士),旅游公交Y1线和Y2线串联的景点包括虞山、尚湖、昆承湖、沙家浜景区,将新城与主城的旅游景点实现了有效串联。

六、综合客运枢纽规划
构建与区域综合客运枢纽衔接顺畅的集疏运体系,加强南部新城综合客运枢纽建设,以客运枢纽引导与支撑新区开发。

南部新城应充分利用周边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在构建南部新城“三主两辅”的虚拟综合客运枢纽。

三主为区域性对外联系主枢纽,分别为苏州站、苏州北站和常熟站;两辅为一般对外交通枢纽,分别为常熟南站和南部新城长途汽车站。

七、停车系统规划
建设以配建停车设施为主、路外公共停车设施为辅,路内停车设施为补充的等级合理的停车设施供应结构。

对新城建筑物配建标准进行调整,建设路外公共停车场,初期刚性停车场选址6个,规划泊位约1200个。

八、货运物流系统规划
通过货运物流集疏运体系规划,保证物流园区、中心交通区位优势的充分发挥,实现货运物流车辆快速进出城和新城客货车流的空间分离。

货运通道分为过境及中转通道、城市运输配送通道,过境及中转通道服务于区域过境货流及物流园区之间的中转联运,物流方向及使用者相对明确,一般纳入城市对外交通规划,总体原则为一律绕城,严禁穿越。

新城运输配送通道服务于新城流通企业和各类市场,物流方向及使用者相对不确定,主要利用新城内快速通道,总体原则为客货分离,尽量降低对城市客运交通影响,可采用空间分离管理、分时段禁行等多种管理方式。

九、步行与自行车系统规划
构建与新城土地利用规划相适应的连续、安全、便捷的慢行交通系统,结合昆承湖、横泾塘等自然水系,重点打造南部新城环湖沿河的绿色走廊,为居民提供安全、舒适、宜人的慢行交通环境。

结合新城昆承湖与沙家浜景区,形成新城特色步行通廊。

新城风貌步行通廊:沿新城重要的商业、居住地区布设,主要走廊有东南大道、黄浦江路、湖山路和黄山路。

新城滨水步行通廊:沿昆承湖、横泾塘和沙家浜景区布设。

加快行人过街设施建设,打造步行街区,加大公共自行车投放。

十、近期交通建设建议
完善新城交通系统,构建新城与主城联系的快速交通通道,新城道路交通基本畅通,市民出行条件得到明显改善。

道路方面,近期开展新世纪大道快速化改造,构建新城快速联系通道;加快新城主次干路网,对庐山路局部节点进行快速化改造;完善新城核心发展区的次支路网,促进核心区快速发展。

公交方面,开展新城大中运量公共交通设施规划研究工作;新建东南大道和黄山路公交专用道,提高公交运行效率;积极预留公交场站用地,近期改扩建东南枢纽站和新城北公交停保场、新建昆承湖公交枢纽站,引导枢纽站周边用地开发;加密常规公交线网,加强新城与与主城之间的公交联系;提高区内线601线发车频率,提升公交服务水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