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发展不平衡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Three 城乡经济差异对城乡教育均衡的影响。经济是教育的基
础,城乡经济收入差距必然导致城乡教育差距。一些贫困地区负担不起子女 的教育经费,使很一些能够进入高等学校学习的农村学生不能入学。在城市 地区,对子女的教育投入拥有充足的资金,和农村地区形成反差。这种现象 没有考虑到城乡间的经济水平的差异,客观上偏袒了经济水平高的城市人群 而忽视了农村居民,使城乡学生在受教育机会上存在不均等。
Two政府教育政策上的不合理。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教育改革上奉行
“效率优先、城市优先、非均衡发展”的政策,承认了城乡之间教育的不平衡 发展。在现阶段,一些上级政府对于农村教育经费的投入上不能按时足额发放, 截留、挤占、挪用教育经费的现象在各地时有发生,据国家审计署2008年对16 个省内的54个县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情况进行了审计,发现其中的46个县存在 挤占挪用教育经费的问题,这种现象占到了调查总数的近八成 。
解决对策
从思想上改变城乡差异的观念,加大宣传教育的意义 实现城乡教育一体化,在政策上鼓励农村教育的发展 加大政府对于农村教育的投入和监管 加强农村地区教师队伍的建设 发展农村生产力,加快城市化进程
郑佳强:城乡发展不平衡最根本的应该是收入的不平衡,改
革开放以来,经济增长对我国城乡差距的影响以1990年为分水 岭,此前的经济增长具有收入均等化效应,此后的经济增长则 不具有上述效应。从整体上看,中国城乡收入分配不符合库兹 涅茨曲线的变化规律,反而呈现出一个U型曲线变化态势。如 果假定其它因素不变,城乡收入差距沿着这条曲线变动,那么, 随着人均收入水平提高,它将存在着加速扩大的趋势,而城乡 居民收入差距的不断扩大会给我国社会稳定带来了很多不安定 的因素,因此缩小收入差距刻不容缓。首先应该从制度上着手, 加大对于农村建设的资金投入,并完善户籍制度、福利制度等 等,同时也要加强软件的建设,尤其是教育的投入,为培养高 素质的农业人才以及提高农村劳动力生产率添砖加瓦。
One 城乡居民对教育存在着思想观念上的差异。
我国农村处于小规模生产,相对落后、封闭的局面。农村一些 农民看不到教育投资的长远利益,认为读书无用。有的偏远地 区还存在重男轻女的风俗,认为“女子无才便是德”,女子没 有必要去读书。相比之下,城市居民家庭对教育投入的意识较 强,尤其是在看到了高等教育的高收益率,极大地促进了城市 家庭的教育投资热情,观念拉大了城乡教育水平的距离。
在现阶段一些上级政府对于农村教育经费的投入上不能按时足额发放截留挤占挪用教育经费的现象在各地时有发生据国家审计署200816个省内的54个县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情况进行了审计发现其中的46个县存在挤占挪用教育经费的问题这种现象占到了调查总数的近八成three城乡经济差异对城乡教育均衡的影响
城乡差距的表现 城乡差距的原因 城乡教育不平衡 我们的解决方案
教师资源分配不平衡 农村与城市的学校相 比,一是教师配备较 少,职业素质偏低; 二是高学历教师比重 中,城市明显高于农 村。
教学资源分配不平衡 农村地区学校办学设施 简陋,基本设施不能保 障。体育娱乐设施简陋 或者是没有,这些都制 约着学生的身心发展。 在一些贫困地区的农村, 普及计算机还是一种奢 望。
教育差距
居民收入 差距
就业差距
医疗差距
表现
生活消费 差距
社会保障 差距
公共投入 差距
(一)城乡差距在解放前就存在
在解放前,由于国民党政府的统治,官僚资本的积聚,大地主大资本家的搜 刮,造成了农村长期贫困的局面。
(二)建国后,我国长期的二元制经济体制,导致了城乡差距的不断扩 大
1. 新中国建立后,我国提出了加速实现工业化的奋斗目标。但在当时的历史 条件以及西方国家的封锁下,实现工业化的途径和手段,似乎只能是从农业中取 得资本的原始积累。于是,政府通过政策和制度手段,通过工农业产品价格的 “剪刀差”(剪刀差是指工农业产品交换时,工业品价格高于价值,农产品价格低于价值 所出现的差额。它表明工农业产品价值的不等价交换),将资本从农业转向工业。
பைடு நூலகம்
李佳琦:我觉得应该同时从四个方面出手来缓解城乡不平衡:
第一,以加强“三农”为根本立足点。统筹推进城乡教育、卫生、 文化和社会保障等社会事业。第二,以推动资源要素向农村配置 为重要着力点。加快建立有利于资源要素向农村配置的激励机制, 引导资金、技术、人才和管理等要素向农村聚集。第三,以城镇 化和新农村建设协调推进为战略着眼点。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 犹如“车之两轮”,只有双轮驱动,才能协调推进。第四,以城乡 改革联动为关键切入点。统筹城乡发展,必须深入推进城乡配套 体制改革。中国不仅需要蓬勃发展的朝气,也需要协调发展的合 力。中国城乡发展不平衡不仅是一个局部问题,而且是全局问题; 不仅是一个紧迫的经济问题,而且是一个重大的政治问题。我们 要争取城乡"齐步走",全国"一盘棋"。
库兹涅茨曲线表明:
在经济发展过程开始的 时候,尤其是在国民人均收 入从最低上升到中等水平时, 收入分配状况先趋于恶化, 继而随着经济发展,逐步改 善,最后达到比较公平的收 入分配状况,呈颠倒过来的 U的形状。Y轴表示的是基尼 系数或分配状况,X轴是时 间或收入状况。
(四)城乡产业结构的差异,滞后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1. 城乡之间的差距首先与城乡产业特性有关。现在的农村虽然已经包含了 多种产业,但农业在其经济结构中的重要地位,是其与城市区别的一大特征。 而农产品收入需求弹性小的特点,注定了经济发展达到一定程度后农业增长必 然要慢于第二、三产业的发展。
2. 产业的差异加速了城乡差距的扩大。在农村,产业结构以第一产业为主。 农业的附加值低,致使农民增收困难。虽然农村有部分乡镇企业,但是可吸纳 的劳动力有限,仍存在大批剩余劳动力,造成资源的浪费。而城市,以二三产 业为主,为居民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并且使政府有大量的利税收入。
2. 中国城乡分离的户籍制度,阻碍了农村劳动力向城市的自由转移。大批剩 余劳动力留在农村,不能为经济建设服务,也是导致城乡差距的重要原因。
(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经济政策上长期对城市的倾斜
改革开放之后很长一段时间内,党和政府以城市建设为中心,采取农村 支持城市的策略,在农村征收农业税,支持城市建设,进一步拉大了城乡差距。
础,城乡经济收入差距必然导致城乡教育差距。一些贫困地区负担不起子女 的教育经费,使很一些能够进入高等学校学习的农村学生不能入学。在城市 地区,对子女的教育投入拥有充足的资金,和农村地区形成反差。这种现象 没有考虑到城乡间的经济水平的差异,客观上偏袒了经济水平高的城市人群 而忽视了农村居民,使城乡学生在受教育机会上存在不均等。
Two政府教育政策上的不合理。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教育改革上奉行
“效率优先、城市优先、非均衡发展”的政策,承认了城乡之间教育的不平衡 发展。在现阶段,一些上级政府对于农村教育经费的投入上不能按时足额发放, 截留、挤占、挪用教育经费的现象在各地时有发生,据国家审计署2008年对16 个省内的54个县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情况进行了审计,发现其中的46个县存在 挤占挪用教育经费的问题,这种现象占到了调查总数的近八成 。
解决对策
从思想上改变城乡差异的观念,加大宣传教育的意义 实现城乡教育一体化,在政策上鼓励农村教育的发展 加大政府对于农村教育的投入和监管 加强农村地区教师队伍的建设 发展农村生产力,加快城市化进程
郑佳强:城乡发展不平衡最根本的应该是收入的不平衡,改
革开放以来,经济增长对我国城乡差距的影响以1990年为分水 岭,此前的经济增长具有收入均等化效应,此后的经济增长则 不具有上述效应。从整体上看,中国城乡收入分配不符合库兹 涅茨曲线的变化规律,反而呈现出一个U型曲线变化态势。如 果假定其它因素不变,城乡收入差距沿着这条曲线变动,那么, 随着人均收入水平提高,它将存在着加速扩大的趋势,而城乡 居民收入差距的不断扩大会给我国社会稳定带来了很多不安定 的因素,因此缩小收入差距刻不容缓。首先应该从制度上着手, 加大对于农村建设的资金投入,并完善户籍制度、福利制度等 等,同时也要加强软件的建设,尤其是教育的投入,为培养高 素质的农业人才以及提高农村劳动力生产率添砖加瓦。
One 城乡居民对教育存在着思想观念上的差异。
我国农村处于小规模生产,相对落后、封闭的局面。农村一些 农民看不到教育投资的长远利益,认为读书无用。有的偏远地 区还存在重男轻女的风俗,认为“女子无才便是德”,女子没 有必要去读书。相比之下,城市居民家庭对教育投入的意识较 强,尤其是在看到了高等教育的高收益率,极大地促进了城市 家庭的教育投资热情,观念拉大了城乡教育水平的距离。
在现阶段一些上级政府对于农村教育经费的投入上不能按时足额发放截留挤占挪用教育经费的现象在各地时有发生据国家审计署200816个省内的54个县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情况进行了审计发现其中的46个县存在挤占挪用教育经费的问题这种现象占到了调查总数的近八成three城乡经济差异对城乡教育均衡的影响
城乡差距的表现 城乡差距的原因 城乡教育不平衡 我们的解决方案
教师资源分配不平衡 农村与城市的学校相 比,一是教师配备较 少,职业素质偏低; 二是高学历教师比重 中,城市明显高于农 村。
教学资源分配不平衡 农村地区学校办学设施 简陋,基本设施不能保 障。体育娱乐设施简陋 或者是没有,这些都制 约着学生的身心发展。 在一些贫困地区的农村, 普及计算机还是一种奢 望。
教育差距
居民收入 差距
就业差距
医疗差距
表现
生活消费 差距
社会保障 差距
公共投入 差距
(一)城乡差距在解放前就存在
在解放前,由于国民党政府的统治,官僚资本的积聚,大地主大资本家的搜 刮,造成了农村长期贫困的局面。
(二)建国后,我国长期的二元制经济体制,导致了城乡差距的不断扩 大
1. 新中国建立后,我国提出了加速实现工业化的奋斗目标。但在当时的历史 条件以及西方国家的封锁下,实现工业化的途径和手段,似乎只能是从农业中取 得资本的原始积累。于是,政府通过政策和制度手段,通过工农业产品价格的 “剪刀差”(剪刀差是指工农业产品交换时,工业品价格高于价值,农产品价格低于价值 所出现的差额。它表明工农业产品价值的不等价交换),将资本从农业转向工业。
பைடு நூலகம்
李佳琦:我觉得应该同时从四个方面出手来缓解城乡不平衡:
第一,以加强“三农”为根本立足点。统筹推进城乡教育、卫生、 文化和社会保障等社会事业。第二,以推动资源要素向农村配置 为重要着力点。加快建立有利于资源要素向农村配置的激励机制, 引导资金、技术、人才和管理等要素向农村聚集。第三,以城镇 化和新农村建设协调推进为战略着眼点。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 犹如“车之两轮”,只有双轮驱动,才能协调推进。第四,以城乡 改革联动为关键切入点。统筹城乡发展,必须深入推进城乡配套 体制改革。中国不仅需要蓬勃发展的朝气,也需要协调发展的合 力。中国城乡发展不平衡不仅是一个局部问题,而且是全局问题; 不仅是一个紧迫的经济问题,而且是一个重大的政治问题。我们 要争取城乡"齐步走",全国"一盘棋"。
库兹涅茨曲线表明:
在经济发展过程开始的 时候,尤其是在国民人均收 入从最低上升到中等水平时, 收入分配状况先趋于恶化, 继而随着经济发展,逐步改 善,最后达到比较公平的收 入分配状况,呈颠倒过来的 U的形状。Y轴表示的是基尼 系数或分配状况,X轴是时 间或收入状况。
(四)城乡产业结构的差异,滞后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1. 城乡之间的差距首先与城乡产业特性有关。现在的农村虽然已经包含了 多种产业,但农业在其经济结构中的重要地位,是其与城市区别的一大特征。 而农产品收入需求弹性小的特点,注定了经济发展达到一定程度后农业增长必 然要慢于第二、三产业的发展。
2. 产业的差异加速了城乡差距的扩大。在农村,产业结构以第一产业为主。 农业的附加值低,致使农民增收困难。虽然农村有部分乡镇企业,但是可吸纳 的劳动力有限,仍存在大批剩余劳动力,造成资源的浪费。而城市,以二三产 业为主,为居民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并且使政府有大量的利税收入。
2. 中国城乡分离的户籍制度,阻碍了农村劳动力向城市的自由转移。大批剩 余劳动力留在农村,不能为经济建设服务,也是导致城乡差距的重要原因。
(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经济政策上长期对城市的倾斜
改革开放之后很长一段时间内,党和政府以城市建设为中心,采取农村 支持城市的策略,在农村征收农业税,支持城市建设,进一步拉大了城乡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