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线放样的几种方法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训练项目七 路线放样的几种方法
三、已知高程的放样
已知高程的放样, 是根据已知高程点, 用水准测量的方法进行。 高程 放样如图7.3所示。
设A 点的已知高程为HA =40.359, 在B 点放样高程为HB =4 1.000, 则在A、B 间安置水准仪, 后视A 尺读数a =2.468
训练项目七 路线放样的几种方法
一、已知水平距离的放样
如图7.1 所示, 已知图纸上直线AB, 水平距离D, 地面上A 点位, 要求在地面上测设B 点位。 对水平距离D 进行尺长、倾斜与温度改正, 计算出地面上的直线长度D1。
放线时, 一般是用花杆或经纬仪确定出AB 的方向, 然后, 将钢尺或 皮尺的零端置于A点, 沿AC 直线拉尺, 直接在直线上量取D1 的距 离数值, 并在地面上将此点确定下来。
m, 则此时仪器的视线高程为:
Hi =40.359 +2.468 =42.827
由此算出B 点的尺读数b 应为:
b = Hi - HB =42.827 -41.000 =1.827 m
操作时, 在B 点徐徐打入木桩, 直至前视B 尺读数b 恰好为1.82 7 m 为止, 即得到B点的放放样的几种方法
四、平面点位的放样
平面点位的放样方法有: 直角坐标法、极坐标法、角度交会法和距离交 会法等, 在公路施工中常用角度交会法和极坐标法。
1.极坐标法 当放样点距已知直线上某点不远且容易量距时, 宜采用此法。 如图7.4 所示, P 为待放点, A、B 为控制点。 如以A 点为测站点,
上一页
返回
图7.1 水平距离放样
返回
图7.2 水平角放样
返回
图7.3 高程放样
返回
图7.4 极坐标法
返回
图7.5 角度交会法
返回
谢谢观赏
下一页 返回
训练项目七 路线放样的几种方法
二、已知水平角的放样
如图7.2 所示, 测站点A 及方向线AB 是已确定的。 现要求在A 点 从AB 开始顺时针方向设置水平角β, 确定出AC 的方向线。
放样时应采用正倒镜分中法: 在A 点安置经纬仪, 先以盘左位置后视B 点, 使水平度盘读数为0°00′00″, 转动照准部使度盘读数为β, 在视线方向定出C′点。 再以盘右位置用同样的方法定出C″点。 然后定 C′C″的中点C, 则AC 方向即为放样的方向线, ∠BAC 为放样角β。
则可以根据放样点的坐标算出距离d 和夹角β。 用经纬仪和钢尺把夹角β 和水平距离d 放到地面上去, 即确定出了地
面P 点的位置。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训练项目七 路线放样的几种方法
2.角度交会法 如图7.5 所示, 先根据控制点A、B 和放样点P 的坐标, 标出水平
角β1、β2, 再在A、B 两点分别安置经纬仪放出β1、β2, 并在交会 方向上于P 点前、后分别标定导桩1、2 和3、4, 并分别拉上线绳, 则两线的交点即为角度交汇点P。 此法适用于地形起伏较大, 丈量距 离困难的地段。
训练项目七 路线放样的几种方法
三、已知高程的放样
已知高程的放样, 是根据已知高程点, 用水准测量的方法进行。 高程 放样如图7.3所示。
设A 点的已知高程为HA =40.359, 在B 点放样高程为HB =4 1.000, 则在A、B 间安置水准仪, 后视A 尺读数a =2.468
训练项目七 路线放样的几种方法
一、已知水平距离的放样
如图7.1 所示, 已知图纸上直线AB, 水平距离D, 地面上A 点位, 要求在地面上测设B 点位。 对水平距离D 进行尺长、倾斜与温度改正, 计算出地面上的直线长度D1。
放线时, 一般是用花杆或经纬仪确定出AB 的方向, 然后, 将钢尺或 皮尺的零端置于A点, 沿AC 直线拉尺, 直接在直线上量取D1 的距 离数值, 并在地面上将此点确定下来。
m, 则此时仪器的视线高程为:
Hi =40.359 +2.468 =42.827
由此算出B 点的尺读数b 应为:
b = Hi - HB =42.827 -41.000 =1.827 m
操作时, 在B 点徐徐打入木桩, 直至前视B 尺读数b 恰好为1.82 7 m 为止, 即得到B点的放放样的几种方法
四、平面点位的放样
平面点位的放样方法有: 直角坐标法、极坐标法、角度交会法和距离交 会法等, 在公路施工中常用角度交会法和极坐标法。
1.极坐标法 当放样点距已知直线上某点不远且容易量距时, 宜采用此法。 如图7.4 所示, P 为待放点, A、B 为控制点。 如以A 点为测站点,
上一页
返回
图7.1 水平距离放样
返回
图7.2 水平角放样
返回
图7.3 高程放样
返回
图7.4 极坐标法
返回
图7.5 角度交会法
返回
谢谢观赏
下一页 返回
训练项目七 路线放样的几种方法
二、已知水平角的放样
如图7.2 所示, 测站点A 及方向线AB 是已确定的。 现要求在A 点 从AB 开始顺时针方向设置水平角β, 确定出AC 的方向线。
放样时应采用正倒镜分中法: 在A 点安置经纬仪, 先以盘左位置后视B 点, 使水平度盘读数为0°00′00″, 转动照准部使度盘读数为β, 在视线方向定出C′点。 再以盘右位置用同样的方法定出C″点。 然后定 C′C″的中点C, 则AC 方向即为放样的方向线, ∠BAC 为放样角β。
则可以根据放样点的坐标算出距离d 和夹角β。 用经纬仪和钢尺把夹角β 和水平距离d 放到地面上去, 即确定出了地
面P 点的位置。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训练项目七 路线放样的几种方法
2.角度交会法 如图7.5 所示, 先根据控制点A、B 和放样点P 的坐标, 标出水平
角β1、β2, 再在A、B 两点分别安置经纬仪放出β1、β2, 并在交会 方向上于P 点前、后分别标定导桩1、2 和3、4, 并分别拉上线绳, 则两线的交点即为角度交汇点P。 此法适用于地形起伏较大, 丈量距 离困难的地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