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探析——以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为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探析——以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为例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各行各业均呈现出人才紧缺的现状,尤其
是技术人才的缺失是我国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因此职业教育应运而生,旨在为
国家培养更为专业的技术性人才。
本文旨在通过对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人
才培养的研究,探寻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优势与不足,总结经验,探究
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人才培养的新模式。
关键词:水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职业教育;人才培养
一、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概述
城市轨道交通主要指的是采用轨道结构进行承重和导向的车辆运输系统。
包
括地铁系统、轻轨系统、单轨系统、有轨电车、磁浮系统等。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
断发展、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在一些地区也出现了更为舒适、高速的新交通系统。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主要是进行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营管理与服务等,如地
铁列车行车安排与调度、地铁售票及安检等。
二、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人才需求分析
在我国飞速发展的今天,城市轨道交通随之得以迅速发展,但是目前的从业
人员的综合素质确没有赶上飞速发展的城市轨道交通。
以地铁为例,我国目前大
部分的地铁从业人员是交通运输类专业毕业生,这类人员相对而言知识储备不足,缺少相应的实践经历,因此许多人在实际工作之前对于地铁运营的认知并不十分
清晰,没有掌握地铁运营的知识,这对于我国轨道交通的持续发展是非常不利的。
因此大力开展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的建设,用科学系统的方式培养为城市
轨道交通服务的专业人员成为了我国轨道交通发展的当务之急。
从人才培养出发,我国目前需要的是具有先进服务理念的应用型人才。
以地
铁为例,目前用于地铁的城市一般都具有经济较为发达,人口素质普遍偏高的特点,因此这类城市需要的往往是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有先进的服务理念的优秀
人才。
故综合而言,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人才的培养应该以高职院校为中心,对学生在学校首先进行系统性的培养,然后组建更为专业的服务和管理团队,以适应我国的城市轨道交通的飞速发展。
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1.以市场需求出发设置相应专业
职业教育具有十分明确的目标,即就业教育,也就是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专
业性人才。
这里的市场需求主要是劳动力市场及产业市场,职业教育应当符合我
国劳动力的发展趋势,尽可能的填补劳动力市场的空缺。
因此我国的职业教育应
当注重市场的变化,奉行“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中心”的原则,培
养专项发展的技术技能型人才,有效的提高我国职业高校的就业率,为市场提供
优质化的人才。
同时,职业教育要具有超前意识。
职业教育不是等待劳动力市场上出现短缺
以后在进行相应的人才培养,而是要有预见意识,预测我国劳动力市场变化的趋势,对于专业的设置要适度超前,为我国劳动力市场储备人才,以备不时之需。
人才的培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如果想要适应劳动力市场的变化就必须具有前瞻
意识,以人才推动我国经济发展,而不是让经济发展等待合适的人才。
除此之外,职业教育具有地区化特点,其招收的学生大多数是本地的学生,
学生毕业后也大多就职于院校所在地。
因此职业教育培养要具有地区特色,对于
当地的劳动力市场变化要尤其关注,可以适当开展“校企合作”,即学校和企业
共同商量培养方案,进一步优化人才培养的流程,保证人才培养的质量。
以《首都智慧地铁发展白皮书》为例,《白皮书》明确,“新时代首都智慧
地铁要建成世界一流的首都地铁网络体系、技术装备体系、治理体系和服务体系,打造人民满意、保障有力和国际最先进水平的‘六型地铁’”。
其中各个体系的
构建都离不开城市轨道交通专业人士的参与。
这对目前地铁工作人员和即将进入
地铁运行体系的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新的挑战。
因此,我国职业教育的培
训一定要有前瞻性,重视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变化和我国人民综合需求的变化,
提前对职业课程设置做好调整,培养出符合我国最新国情的应用型技术人才。
2.加强与企业的合作
职业教育的课程设计与市场需求息息相关,但这并不是课程设计的中心问题。
职业教育课程设计的中心是如何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人才,课程的设置在一定程
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发展方向,决定了学生是否能够毕业即就业。
因此在设计课程
时一定要有针对性,一定要明确毕业生的就业方向,以提高毕业生的能力和综合
素质为主要出发点设置课程。
即做到学什么做什么。
近年来,我国职业技术学院与企业的联系更为密切,与企业合作,培养特定
类型的人才成为我国职业技术学院的主要人才培养模式。
此类模式下,校方培养
的人才是符合某一类岗位的共性需求,而非满足某一企业的特定需求,这样对于
毕业生而言,可选择性较大,并且有利于个人的发展。
同时,要尽可能的开展校企合作。
校方应当聘请有能力的教师对学生进行全
面系统的培养,提升学生的理论知识储备,同时要强化实验、实习,使理论与实
践相结合,强化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因此企业应当为学校提供相应的实习机会,让学生提前进入职业环境体验,制定相应的实训课程,让学生在实际的工作中全
面提升个人的综合能力,从而达到学校与职场的无缝衔接。
以北京城市学院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为例,该专业和北京地铁运营有限责
任公司、京港地铁有限公司有着密切的联系和长期合作,每年有大量学生在北京
地铁运营有限责任公司、京港地铁有限公司完成认知、课程、整学期和毕业实习
实训,并最终进入地铁工作。
2015年北京城市学院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与
北京地铁合作完成“3+1订单班”培养,2016年为北京地铁运营有限责任公司一
分公司订单班输送21名学生,京港地铁有限公司每年都要在该校进行校招和不
定期的人才需求招聘。
这不仅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率,同
时填补了相关行业大量的人才空缺,实现了“双赢”。
3.建立科学的培养成果评价与认定机制
目前,职业教育对于毕业生的合格认定大多是由学校单独进行评价,因此存在培养的人才质量与劳动市场的需求脱节的情况的存在,也造成了部分毕业生就业难问题的发生,产生了恶性循环。
因此,对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可以引入人才培养监理机制。
以地铁为例,可以由地铁企业聘请第三方机构对合作院校人才培养方案设置、培养过程以及最终的结果进行监督和考核,并适时的提出合理的建议,以培养符合企业用人需求的高素质服务应用型人才。
同时,要进一步推动地铁岗位相关资格认证证书得到全国行业认可,高校应当鼓励在校学生积极参与考核,企业应当参与毕业生的考核监督,对于有相关证件的人优先聘用,以调动学生积极性,并且有效提高毕业生的综合素质。
四、结语
面对高等教育步入大众化阶段、应用型人才紧缺的现状,职业教育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期。
如何培养符合市场发展,匹配市场需求的高素质人才是每个职业教育高校面临的问题,因此各高校一定要具有前瞻性,对于市场变化有一定的预期,并根据预期设置合理的课程,加强校企合作,培养更符合企业发展需要、市场发展需要的专业性人才,进一步推动我国职业教育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健艺,李亚军.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探析——以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为例[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7,024(010):63-64.
[2]赵志敏.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分析——以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为例[J].时代教育,2017(9):83-83.
[3]招晓菊,李健艺,葛李.高职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职业教育研究,2011,000(004):40-41.
[4]曹秋允.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探析——以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为例[J].中国科技纵横,2017(10):1.
[5]陈志澜,泮红,吴维彪.高职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J].职业技术教育,2009(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