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内空气污染物采样方法及案例分析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颗粒物采样
1.滤料采样 滤料采样属于过滤法,滤料上有无数透气的微孔, 但是颗粒物被滤料截留决不像分样筛那样只单纯 的直接阻挡作用,在气流穿过滤料时,同时还有 惯性碰撞、扩散沉降、静电吸引等作用。 (1)阻挡作用 (2)惯性碰撞 (3)扩散沉降 (4)静电吸引
2.对滤料的要求和常用滤料: 选用的滤料在采样条件下要有高的采样效 率,抽气阻力适中,机械强度好。 用于称重测量的滤料吸湿性要小。 用于化学组分测定的滤料,本底水平要低。
采样设备的准备
酒精灯(内装酒精)、酒精棉球; 无菌长棉拭子;
灭菌试管(内装10ml生理盐水);
100ml灭菌烧瓶(内装50ml生理盐水);
250ml灭菌烧瓶(内装125ml生理盐水);
灭菌5cm×5cm规格板;
灭菌镊子和灭菌剪刀;
记号笔、采样记录单等。
现场采样(布点)
茶杯采样只涂抹内缘一周采样面积不正确
--采样位置、面积、次数
拖鞋采样反复涂抹采样次数不正确
--操作的无菌概念
• 手消毒后再点燃酒精灯
已消毒
--操作的无菌概念
• 手碰触试管内部
手碰触 试管内
公共场所现场采样操作的质量控制
1每次监测前应对现场监测人员进行工作培训,其 内容包括监测目的,计划安排,监测技术的具体指 导和要求,记录填写以及工作责任感等,以确保工 作质量。 2现场采样前,必须详细阅读仪器的使用说明,熟 悉仪器性能及适用范围,能正确使用监测仪器。 3每件仪器应按计量规定定期进行检定。修理后的 仪器应重新进行计量检定。每次连续监测前应对仪 器进行常规检查。 4采样器的流量于每次采样之前进行流量校正。校 正流量时必须使用现场采样的吸收管。 5 微生物采样必须在无菌条件下操作。
3.颗粒物分级采样 ( 1 ) 颗粒物粒径表示方法:空气动力学 当量直径、扩散直径 (2) 气溶胶颗粒的粒径范围 (3) 撞击式分级采样的原理
颗粒物与气态共存采样
所谓颗粒物与气态共存是指某种污染物在常温 常压下以颗粒物形式存在空气中,同时在颗粒 物周围有相当量的气相形式与颗粒共存,这种 现象常出现在半挥发性化合物,如农药、杀虫 剂、( 3~5 )环芳烃等。采样这些污染物用气 泡吸收管和滤料都不能获得满意的采样效率, 可溶性化合物可以用多孔板吸收管,一般颗粒 物与气相共存常采用聚氨酯泡沫塑料多孔采样, 弯曲的气孔可以阻挡颗粒物,同时材料本身可 以吸附蒸汽,从而达到较高的采样效率。。
采样仪器
1、大气采样器(单泵或双泵)、三角架;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2、液体吸收管;包括大泡吸收管和多孔波板吸管(内装10ml
吸收液)及缓冲瓶; 3、固体吸附管:包括活性炭管和Tenax采样管; 4、聚乙烯薄膜采气袋或铝箔复合薄膜采气袋,充气容积为 0.5~2L; 5、二联球; 6、温湿度计、空盒气压表、采样记录单和记号笔等。
空气中化学污染物采样
采样设计 采样仪器 采样方法及仪器选择
空气中污染物存在特征
(1)浓度低 (2)易扩散 (3)波动大 (4)不同污染物在空气中存在状态不同
根据测量的目的确定采样设计
评价对人体健康影响要用时间加权平均浓度 了解空气中污染物浓度分布或浓度随时间变化趋 势要用瞬间测定值。 判断建筑物室内空气质量是否合格要选在一个特 定条件下(温度、湿度、换气量)测定。 对于突发事故的侦察性测定要选用快速方法 观察净化措施的效果
2.液体吸收管采样
当空气通过吸收液时,在气泡上升过程中,气泡 四周与吸收液界面的被测组分迅速溶解在吸收液 中或迅速与吸收液起化学反应,界面上的被测组 分吸收到液相中。影响液体吸收管有效采集被测 组分的因素有:1被测组分溶于吸收液的速度;2 气泡在吸收液内停留时间; 3 气泡的总表面或气 泡的直径。(1) 气泡吸收管 (2) 多孔玻板吸收管
布点原则 1 布点应该考虑现场的平面布局和立体布局,高层 建筑物的立体布点应有上、中、下三个监测平面, 并分别在三个平面上布点。采样点应避开人流通 风道和通风口,并距离墙壁一米远。 2 确定采样点时可用交叉布点,斜线布点或梅花 样布点的方法。 3 采样时应准确记录采样现场的气温、气压、气 湿等微小气候、采样流量以及采样时间 。
二、固体吸附剂采样
固体吸附剂采样时将合适的吸附剂(0.1~0.3)g 装填在内径( 3~6 ) mm ,长( 80~180 ) mm 玻 璃管或不锈钢管内,当空气抽过吸附柱时,被测 组分被吸附留在吸附剂上。带回实验室后,用溶 剂或加热的方法解吸,再进行测定。 (1) 影响穿透体积的操作因素:吸附剂与被吸 附组分性质、采样流量、温度、湿度、浓度、共 存物 (2) 溶剂解吸(二氧化硫、醇类)和热解吸 (3) 常用吸附剂(活性炭、硅胶、多孔聚合物) 及预处理
医疗机构空气样品的采集
原则: 1、无菌采样。 2、尽快送检。送检时间不得超过6小时, 若样品保存于0~4摄氏度条件时,送检时 间不得超过24小时。
医疗机构空气样品的采集
采样时间:选择消毒处理后与进行医疗活动之前 期间采样。 采样高度:与地面垂直高度80~150cm。 布点:室内面积≤30m2,设一条对角线上取3点, 即中心一点,两端各距墙1米处各取一点;室内 面积> 30m2,设东、西、南、北、中5点,其中 东、西、南、北点均距墙1米。 采样方法:用9cm直径普通营养琼脂平板在采样 点暴露5分钟后送检培养。同时设置对照。
现场采样(布点数量、频次)
表1 旅店业客房采样
公共场所卫生用品、用具的微生物监测 原则: 1采样必须在无菌操作下进行。 2 采样用具,如采样器、试管、广口瓶、剪 子等,必须经灭菌
采样方法 1 涂抹法:将无菌棉拭子蘸取灭菌生理盐水(管内10m1)后涂 抹用品、用具,然后将拭子放入生理盐水管中,及时送检培养。 操作时应避免人为污染。 2戳印法:将溶化并冷至50-55℃的营养琼脂培养基倾注入已灭菌 的特制戳印平皿内(使培养基平面比皿边缘高2-3mm),每皿约 10m1,待凝固后盖上皿盖(皿盖与培养基之间有一定的空隙), 翻转平皿在4℃下保存备用。将被检物(被罩、枕中等)放平, 再将皿盖打开,放在被检物品表面上用手轻按压3-4秒钟,取下 平皿,盖上皿盖,送37℃恒温箱内培养24小时计算菌落数。 3 无菌滤纸斑贴法:将5 cmX5 cm无菌滤纸片放人灭菌平皿中,注 人灭菌生理盐水 (吸满为止),以无菌操作将滤纸片贴到采样部位, 1 min后按序取下,将贴浴盆的5片滤纸一并放人125 mL生理盐 水瓶中,贴脸(脚)盆的2片滤纸一并放人50 mL生理盐水瓶中,充 分振摇或在旋涡振荡器上振荡1 min,每毫升的菌浓度相当于1 cm2的菌量。
现场采样-卫生用品、用具的微生物监测
送检 1采样前或采样后应立即贴上标签,每件样品必 需标记清楚(如名称、来源、数量、采样地点、 采样人及采样年月日)。 2样品(特别是微生物样品)应尽快送实验室。 为防止在运输过程中样品的损失或污染,存放样 品的器具必须密封性好,小心运送。 3送检时,必须认真填写申请单,以供检验人员 参考。
采样方法
GB/T18883-2002《室内空气质量标准》 中包括化学污染物指标13项,它们的采样 方法包括直接采样、液体吸收管采样、固 体吸附剂采样和颗粒分级采样。以下分别 说明这些采样方法
采样方法和采样仪器的选择
一、气态污染物采样 1.直接采样 直接采样是将空气样品‘原样’收集起来,带回实 验室测定。直接采样的关键是保持空气样品‘原样’ 不变,选用的容器应该是密闭的,容器内的样品与 外界空气有交换作用;选用的材料对被测物是化学 惰性的,它不与被测物起化学反应,既不吸附被测 物,也不释放被测物和其他物质。(1) 塑料袋采样 (惰性气体如CO、CO2带铝箔夹层的聚乙烯塑料袋) (2) 真空瓶采样(挥发性有机物)
环境卫生监测样品采集技术
环境卫生监测样品采集主要种类
公共场所卫生用品、用具 空气 水 土壤
空气样品的采集
公共场所样品的采集 医疗机构空气样品的采集 空气中化学污染物的采集
公共场所空气样品的采集
制定采样计划(布点原则、采样数量、质 量控制等) 准备采样设备 采样 送检
采样部位: 1饮(餐)具采样:应在饮(餐)具与口唇接触O.5cm)处的内 外缘各一周采样。 2毛巾、枕中(套)采样:应在毛巾、枕中(套)对折平面中央 5cm×5cm面积上均匀涂抹5次。 3床单、被罩采样:应分别在床单、被罩的两端中间5cm×5cm 处以及床单、被罩的中央部位5cm×5cm面积上均匀涂抹5次。 4脸(脚)盆、浴盆采样:应在盆内缘1/2高度处涂抹一周。 5拖鞋采样:应在鞋面与脚趾接触处采样。一双拖鞋为一份样品。 6恭桶座垫采样:应在座垫圈前边1/3部位采样。 7理发推子采样:应在推子前部上下均匀各涂抹三次。一个推子 为一份样品。 8理发刀、剪和修脚工具的采样:应在使用的刀、剪刃的两侧面 各涂抹一次采样。两个刀(或两个剪)为一份样品。 9胡刷采样:胡刷应浸泡在50ml无菌生理盐水中充分漂洗(或用 棉拭子在胡刷内外面均匀地各涂抹2次)。使用一次性胡刷不采 样。
采样点布置和采样时间
由于污染物在空气中存在着时间和空间的差别,在不同 时间和空间采样得到的结果将会有很大差异,在一定条 件下采样得到的结果只代表此条件下的空气浓度,为了 获得室内空气浓度的代表性结果,在设计采样时要考虑 以下因素: (1 )采样点的数量: 50m2 以下设 1-3 个点, 50-100m2 设 5 个点, 100m2 以上设 5 个点( 2 )采样点高度:距地 0.5-1.5m 。( 3 )采样点应该避开不能代表空间总体的 特殊点,如空调的进风口、门窗缝隙处,采样点距离墙 壁有 0.5m 的距离 . ( 4 )采样持续时间:一般不能少于 10-15分钟,职业接触评价6h,环境接触评价18h.
采样点布置和采样时间
大气污染事故处理后污染状况的监测应注意: 1、采样点的选择:监测采样点的选择和布置与监测的目的和污染源有关。 A点源监测 以污染源为中心,在其周围不同方位和不同距离的地点设置采样 点,主要根据工厂的规模、有害物质的排放量和排放高度、当地风向频率和 具体地形,并参考烟波扩散范围、污染源与周围住宅的距离和植物生长状况 来布置采样点。可选用四周布点、扇形布点、捕捉烟波布点三种方式。 B区域性污染监测 三种方法:按城市功能分区布点,每类型区域设置2-3个 有代表性的采样点,并设置清洁对照点;将监测区域划分为若干个方形或三 角形小格,在交叉点和小格内布点;根据污染源和人口分布以及污染区域的 地形地貌等因素设置采样点。 2、采样时间 结合气象条件的变化特征,尽量在污染物出现高、中、低的时 间内采集。日平均浓度的测定,每日至少有12-18小时的采样时间,如条件不 允许,每天也至少采样3次,包括大气稳定的夜间、不稳定的中午和中等稳定 的早晨或黄昏。一次最大浓度应在污染最严重时采样,即在生产负荷最大, 气象条件最不利于污染物扩散时,在污染源的下风侧采样,采样时间一般为 10-20分钟。 3、监测指标 对点源进行监测时,以所排放的主要污染物为监测指标。对一 个区域监测时,一般常用SO2、PM10、TSP等,条件许可可增测NO2、CO、PAH 等,还可以选测区域内的主要污染物。 4、采样记录 采样时应记录采样时间、地点、采气量、周围环境、天气状况 和气象条件。
脸(脚)盆采样 其它物品采样 浴盆采样
脸盆采样选择灭菌试管采样工具选择不正确
脸盆采样
毛巾采样不用规格板采样工具选择不正确
--采样位置、面积、次数
毛巾采样
毛巾对折后两面的中央5cm×5cm面积上用力均 匀涂抹5次
--采样位置、面积、次数
拖鞋采样涂抹鞋面与脚跟接触部位采样位置不正确
--采样位置、面积、次数
公共场所卫生用品、用具的微生物监测
现场采样-卫生用品、用具的微生物监测
采样数量: 采集公共卫生用品、用具样品的数量,以 不超过各类物品投入使用总数的5%计算。 对各类卫生用品、用具投入使用总数不超 过10件的单位,各类物品的采样数量应在 1件以上 。
现场采样-卫生用品、用具的微生物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