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人意料》《杀鸡吓猴》《东山再起》《乐昌破镜》《燕雀处堂》《桑中生李》等成语故事合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出人意料的成语故事
薛姨妈怕黛玉寂寞就到潇湘馆去看她,宝钗也随去。

她们与黛玉聊“千里姻缘一线牵”与月下老人的事。

薛姨妈说:“这一件事,都是出人意料之外,凭父母本人都愿意了,或是年年在一处的,以为是定了的亲事,若月下老人不用红线拴的,再不能到一处。

成语解释:
成语名称:出人意料
成语拼音:chū rén yì liào
成语解释:意料:事先对情况、结果等的估计;超出人们的料想猜测之外。

表示情况非同寻常。

也作“出乎意料”、“出人意外”、“出人意表”。

典故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57回:“这一件事,都是出人意料之外。

”成语例句:才貌却相当,缘合未堪奇赏,出人意料,在那错联鸾凰。

★明·无名氏《赠书记·奉诏团圆》
杀鸡吓猴的成语故事
从前一个耍猴人买了一只不听话的猴子,艺人十分生气,就到市场买来一只公鸡,对它不断敲锣打鼓,公鸡吓呆了,艺人乘机拿刀杀了公鸡,坐在一旁的猴子也吓坏了,从此只要艺人说什么或敲锣打鼓,猴子就会毫不含糊地执行艺人的指令。

成语解释:
成语名称:杀鸡吓猴
成语拼音:shā jī xià hóu
成语解释:杀掉鸡来吓唬猴子。

比喻惩罚一个;警戒其余。

典故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53回:“俗话说的好,叫做‘杀鸡骇猴’,拿鸡子宰了,那猴儿自然害怕。


成语例句:猜到皇上有杀鸡吓猴之意,心中七上八下,半天没有做声。

(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二十一章)
东山再起的成语故事
东晋人谢安,年轻时曾做过官,后来辞去官职,跑到会稽东山隐居起来了。

隐居后,他整天游山玩水,吟诗作画。

朝廷屡次要他出山做官,他都不去。

到了40岁时,谢安终于应召人朝,再度做官,直到任宰相之职。

他曾是历史上有名的以八万军队抗击80万前秦军队,取得以少胜多的淝水之战的指挥者之一。

这个成语原比喻隐退后再任要职,现在常比喻失势后重新得势。

成语解释:
成语名称:东山再起
成语拼音:dōng shān zài qǐ
成语解释:东晋时谢安退职后曾在会稽东山隐居(今浙江上虞县);后来又出任要职。

现以此比喻隐退后再度任职或失势后又重新得势。

典故出处:唐杜甫《暮秋……呈苏涣侍御》:“无数将军西第成,早作丞相东山起。


成语例句:要警惕军国主义死灰复燃,东山再起。

乐昌破镜的成语故事
南朝陈将要灭亡时,驸马徐德言与妻乐昌公主估计不能相保,就将铜镜一分为二,双方各执一半分开行动,相约于正月十五日当街卖破镜来取得联系。

陈朝灭亡,妻没入杨素家。

到期,徐德言辗转依约至京,找到卖破镜的妻子,夫妻团聚。

[典故]妾有乐昌破镜之忧,汝兄被缧绁缠身之苦,为虏所掠。

明·冯梦龙《喻
世明言》第二十四卷
成语解释:
成语名称:乐昌破镜
成语拼音:lè chāng pò jìng
成语解释:见“乐昌分镜”
典故出处: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24卷:“妾有乐昌破镜之忧,汝兄被缧绁缠身之苦,为虏所惊。


成语例句:
燕雀处堂的成语故事
秦兵大举攻伐赵国,赵国处在危机之中,魏国是赵国近邻,但魏国的大夫们却并不戒备,反而认为形势对他们有利。

魏国的国相子顺责问他们有什么根据?他们说:如果秦国打败了赵国,我们就同秦国表示和好;如果秦兵被赵国打败了,我们就乘它危急之时出兵袭击,可以轻而易举取得大胜。

子顺不同意这种看法,摇着头,笑道:不见得!秦国从秦孝公上台以来,从没有打过败仗,他们的将军都是富有作战经验的优秀人才;此次秦兵肯定胜赵,你们必定无机可乘!大夫们又说:就算赵国必定要被打败吧,那对我们魏国又有什么损失?邻国倒霉,强不起来,不是正好对我国有利吗?子顺反驳说:强秦是侵略成性的贪暴之国,它灭亡了赵国,决不会就此满足,必定要继续东进,那时魏国就要遭殃了。

为了教育开导这些糊涂的大夫们,子顺讲了一个故事:燕雀处屋堂,子母相哺,聚居一起,快乐逍遥,它们认为住在人家屋檐上最太平、最可靠了。

不料,有一天,人家灶上的烟囱坏了,火焰突往上直冒,一会儿便烧着了屋梁,一场灾难已无法避免,而燕雀们却脸不变色,依然无忧无虑,一点儿也不想到大祸快要临头了。

子顺讲完,严肃地对那些大夫们说:你们没想到吧?赵国如被攻破,大祸即将降临到自己上,难道诸位简直像无知的燕雀一样吗?
成语解释:
成语名称:燕雀处堂
成语拼音:yàn què chǔ táng
成语解释:处:居住;堂:堂屋。

燕雀住在堂上。

比喻生活安定而失去警惕性。

也比喻大祸临头而自己不知道。

典故出处:汉孔鲋《孔丛子论势》:“燕雀处屋,子母相哺,煦煦焉其相乐也,自以为安矣;灶突炎上,栋宇将焚,燕雀颜色不变,不知祸之将及也。


成语例句:瓜分之惨酷,言之者多,而真忧之者少,人情蔽于所不见,燕雀处堂,自以为乐也。

(清梁启超《新中国未来记》第四回)
桑中生李的成语故事
从前在南顿农民张助捡到一颗李子核,拿回家种在空心的桑树上,很快就长成了一棵李子树,同时开始结李子。

村民觉得奇怪,以为是神灵出现,就纷纷拿出贡品来李树下拜祭。

张助感到诧异,干脆将李树砍了。

成语解释:
成语名称:桑中生李
成语拼音:sāng zhōng shēng lǐ
成语解释:桑树上长李树。

比喻少见多怪
典故出处:
成语例句:桑中生李的事情在农村时有发生
鹬蚌相争的成语故事
一只河蚌张开蚌壳,在河滩上晒太阳。

有只鹬鸟,从河蚌身边走过,就伸嘴去啄河蚌的肉。

河蚌急忙把两片壳合上,把鹬嘴紧紧地钳住。

鹬鸟用尽力气,怎
么也拔不出嘴来。

蚌也脱不了身,不能回河里去了。

河蚌和鹬鸟就争吵起来。

鹬鸟瓮声瓮气地说:一天、两天不下雨,没有了水,回不了河,你总是要死的!河蚌也瓮声瓮气地说:假如我不放你,一天、两天之后,你的嘴拔不出去,你也别想活,总要饿死!河蚌和鹬鸟吵个不停,谁也不让谁。

这时,恰好有个打鱼的人从那里走过,就把它们两个一起捉去了。

现在用来比喻双方相持不下,结果两败俱伤,让第三者得利。

成语解释:
成语名称:鹬蚌相争
成语拼音:yù bàng xiāng zhēng
成语解释:“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省语。

比喻双方相持不下,而使第三者从中得利。

典故出处:清湘灵子《轩亭冤哭墓》:“波翻血海全球悯,问谁敢野蛮法律骂强秦?笑他鹬蚌相争演出风云阵。


成语例句:肃清日寇吾侪事,鹬蚌相争笑列侯。

★朱德《和董必武同志七绝》之三
宾至如归的成语故事
春秋时,郑国子产奉郑简公之命,出访晋国。

晋平公摆出大国架子,没有迎接他。

子产就命令随行人员把晋国的宾馆围墙拆掉,把车马开进去。

晋国大夫士文伯责备子产说道:我国为保证诸侯来宾的安全,所以修了宾馆,筑了高墙。

现在你们把墙拆了,来宾的安全由谁负责?子产回答说道:我们郑国小,所以要按时前来进贡。

这次贵国国君没有空闲接见我们。

我们带来的礼物既不敢冒昧献上,又不敢让这些礼物日晒夜露。

我听说从前晋文公做盟主时,接待诸侯来宾并不这样。

那时宾馆宽敞漂亮,诸侯来了,像到家里一样。

而今,你们的离宫宽广,宾馆却像奴隶住的小屋,门囗窄小,连车子都进不去:客人来了不知什么时候才能被接见。

这不是有意叫我们为难吗?
士文伯回去向晋平公报告。

晋平公自知理亏,便向子产认错道歉,并立
刻下令兴工,重修宾馆。

客人像回到自己的家一样,形容客人受到很好的招待。

成语解释:
成语名称:宾至如归
成语拼音:bīn zhì rú guī
成语解释:宾:来宾;客人;至:到;归:回家。

客人来到这里;就如同回到自己家一样。

形容旅店、饭店等招待周到;起居饮食舒适;来客感到满意。

典故出处:先秦左丘明《左传襄公三十一年》:“宾至如归,无宁灾患,不畏寇盗,而亦不患燥湿。


成语例句:列车服务员招待热情,服务周到,旅客都有宾至如归的感觉。

骥伏盐车的成语故事
有一匹千里马因为落在一个无能无知的主人手中,每天只能拉车与驮载重物,不能发挥他的专长,慢慢地衰老下去。

碰巧在拉盐车的时候碰上了伯乐。

伯乐花钱买下他,并经过精心喂养,半年后就成为真正的千里马。

成语解释:
成语名称:骥伏盐车
成语拼音:jì fú yán chē
成语解释:骥:千里马。

指才华遭到抑制,处境困厄
典故出处:西汉刘向《战国策楚策四》:“夫骥之齿至矣,服盐车而上太行。

”成语例句:争奈尘埋,未逢鉴识,譬之剑沉丰狱,骥伏盐车。

★明·吾邱瑞《运甓记·辞亲赴任》
匠石运斤的成语故事
传说很久以前有一个技艺很精湛超群的匠人石,他善于使用斧头削东西。

一天一个楚国都城郢人干活时鼻子上沾上了一层像苍蝇翅膀那样的白灰,不太好擦掉,就跑去找匠人石。

匠人石抡起斧子一阵狂削,白灰掉了,而郢人的鼻子完好无损。

成语解释:
成语名称:匠石运斤
成语拼音:jiàng shí yùn jīn
成语解释:匠:匠人;石:人名;运:抡;斤:斧子。

指木匠石抡斧砍掉郢人鼻尖上的白灰,而没有碰伤郢人的鼻子。

形容技艺精湛超群
典故出处:战国·宋·庄周《庄子·徐无鬼》:“郢人垩慢其鼻端,若蝇翼。

使匠石斫之。

匠石运斤成风,听而斫之,尽垩而鼻不伤。

郢人立不失容。


成语例句:
千呼万唤的成语故事
唐朝大诗人白居易用诗歌为民请命,得罪了当时的权贵。

因此被贬到江州做司马。

他来到浔阳江边与即将离别的朋友送行,风吹着芦苇传来阵阵凄凉。

他们上船喝起了酒来,江面上传来一阵琵琶声。

他们驱船靠近,千呼万唤才见到那位犹抱琵琶半遮面的佳人。

成语解释:
成语名称:千呼万唤
成语拼音:qiān hū wàn huàn
成语解释:多次呼唤;再三催促。

典故出处:唐白居易《琵琶行》诗:“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成语例句:(1)任凭你千呼万唤,他总是置若罔闻。

(2)对于时代和人民的千呼万
唤,我们的影视工作者应当及时作出回答。

杀人不眨眼的成语故事
北宋初年,宋太祖派大将军曹翰率军进攻胡则,到九江庐山寺,寺里的和尚都躲了起来,只有缘德和尚坚守不出,曹翰问缘德听说“杀人不眨眼”的将军没有。

缘德说他是不怕死的和尚,曹翰只好用缓和的语气请教,缘德这才召回所有的和尚。

成语解释:
成语名称:杀人不眨眼
成语拼音:shā rén bù zhǎ yǎn
成语解释:本来是禅宗用语。

杀人连眼睛都不眨一下。

形容嗜杀成性;极端的暴虐凶残。

典故出处:宋释普济《五灯会元》第11卷:“汝不闻杀人不眨眼将军乎?”
成语例句:杨林是个杀人不眨眼的魔头,见了不觉毛发直竖,身子寒抖不定。

(清陈忱《水浒后传》第二十四回)
鹊巢鸠占的成语故事
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讲到鹊巢鸠占的事情,原诗《召南·鹊巢》如下:“维鹊有巢,维鸠居之;之子于归,百辆御之。

维鹊有巢,维鸠方之;之子于归,百辆将之。

维鹊有巢,维鸠盈之;之子于归,百辆成之。


成语解释:
成语名称:鹊巢鸠占
成语拼音:què cháo jiū zhàn
成语解释:斑鸠不会做窠,常强占喜鹊的窠。

本指女子出嫁,定居于夫家。

后比喻强占别人的住处。

典故出处:《诗经召南鹊巢》:“维鹊有巢,维鸠居之。


成语例句:霍达《穆斯林的葬礼》第四章:“郑晓京抬头看了看上铺,那里早已鹊巢鸠占,换了主人。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