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复习计划四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期末复习计划四篇
期末复习计划篇1
一、复习的主要内容。
1.会数、会读、会写100以内的数;会比较数的大小,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
2.能正确地口算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以及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会用加减法解决简单的生活实际问题,发展估算。
3.识别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能在钉子板上围出和在方格纸上画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
4.认识元、角、分,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会用钱款实际购物并进行简单的计算。
5.认识简单的统计表,经历数据的收集和整理过程,会用统计图中的数据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二、复习的主要目标。
1.引导孩子主动整理知识,回顾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收获,逐步养成回顾和反思的习惯。
2.通过总复习使孩子在本学期学习到的知识系统化。
巩固所学的知识,对于缺漏的知识进行加强。
3.通过形式多样化的练习,充分调动孩子的学习积极性,让孩子在生动有趣的活动中经历、体验、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4.有针对性的辅导,帮助孩子树立数学学习信心,使每个学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三、复习的具体设想。
1.首先组织学生回顾与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收获。
可以让学生说一说在这一学期里都学了哪些内容,哪些内容最有趣,觉得哪些内容在生活中最有用,感觉学习比较困难的是什么内容等等。
也可以引导学生设想自己的复习方法。
这样学生能了解到自己的学习情况,明确再努力的目标,教师更全面地了解了学生的学习情况,为有针对性地复习辅导指明方向。
2.以游戏活动为主进行总复习。
游戏是一年级儿童最喜欢的活动。
游戏让学生在玩中复习,在复习中玩,在玩与复习相结合中发展。
如复习100以内数的认识,让学生玩猜数、对口令、接龙等游戏,加深数感。
又如加减法计算的复习,不能出现单纯的题海练习,这样学生会厌倦的,可以设计爬梯子、找朋友、搭积木、打地基等游戏活动,孩子边玩边熟练加减法的正确计算,工作计划《一年级数学复习计划》。
3.与生活密切联系。
复习时同样要把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
可以设计一些生活情境画面给孩子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提出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可以让学生到生活中寻找数学问题,然后在全班交流,孩子不仅感受生活即是数学,数学即是生活,而且各方面都得了发展。
4.设计专题活动,渗透各项数学知识。
专题活动的设计可以使复习的内容综合化,创设给孩子比较全面地运用所学知识的机会。
如设计孩子调查班级同学最喜欢的季节或最喜欢的学科,当孩子在调查中经历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绘制成统计图和统计表,根据表中的数据,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
在这个专题活动中孩子复习了统计、100以内数、加减计算,用加减法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等知识,同时发展了孩子的合作交流、实践操作等能力,得到良好的情感体验。
又
如"我当家"专题活动,让孩子记录家中一天所发生的数学故事,然后与全班同学交流。
5.以实践操作为主进行总复习。
实践操作也是孩子最喜欢的数学学习活动形式之一。
如拼图、折纸等操作活动加深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的认识。
模拟购物、兑换零钱的操作活动学会使用人民币,进行简单的钱款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四、复习措施:
1、加强学习目的的教育,做好孩子的思想教育工作,提高孩子的学习积极性,让孩子想学习、爱学习、会学习。
2、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知识补差与思想补差双管齐下;并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补差,开好“小灶”,让他们有进步。
3、时刻关注孩子的学习状态,督促孩子学习。
五、复习时间安排。
1.生活中的数(100以内数的认识) 1课时
2.加与减(两位数加减法,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用加减法解决简单的生活问题。
)2课时
3.有趣的图形(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 1课时
4.购物(认识元、角、分,进行简单的计算。
)1课时
5.统计(收集整理数据,用统计数据解决简单的问题。
) 1课时
6、综合练习 2课时
期末复习计划篇2
转眼间,一学期即将结束,为了提高复习效率,让学生更系统地掌握本学期的学习内容,特制定复习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联系本册教材内容和学生自身实际,灵活、轻松、愉快地进行复习。
进一步优化复习内容,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因材施教,灵活地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让学生在轻松、愉快地复习中,形成对所学的概念、计算方法、解决问题、空间与图形和统计知识的理解、掌握与应用,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全面完成本学期的学习任务。
二、复习任务
1.系统地整理知识。
实践表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复习中的系统整理。
2.全面巩固所学知识。
复习的本身是一种重新学习的过程,是对所学知识从掌握水平达到熟练掌握水平。
3.查漏补缺。
学生在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上不可避免地存在某些问题。
所以,总复习的再学习过程要弥补知识上的缺陷。
4.进一步提高能力。
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空间观念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让学生在复习中充分体现从”学会”到”会学”的转化。
三、复习内容
1、数与代数:万以上数的认识、年月日、小数的初步认识、三位数乘两位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2、空间与图形:观察物体、平行与相交
3、统计与概率:统计
四、学情分析
1、班级整体情况
三年级九班69人,其中特别拔尖的有6人,占总人数的8%,优等生21人,占总人数的30%,中等学生占总人数的54%,而另有3名学习习惯非常差、特别懒惰,还有2名学生智力很难跟上,每次考试最多能答五六十分。
三年级十班68人,特别拔尖的有10人,占总人数的15%,优等生19人,占总人数的28%,中等学生占总人数的46%,而另有2名学习习惯非常差、特别懒惰的学生,3名学生则是智力水平较低,还有3名学生智力很难跟上,学习吃力,每次考试最多能答三四十分。
2、班级学习情况
学生整体学习兴趣浓厚,在课堂上积极性高,表现欲强。
大部分学生学习较为主动,基础知识比较扎实。
但是从这个学期的数学教学情况来看,孩子们在计算方面有所退步,原因可能是:
(1)、本册内容难度有所增加,尤其是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及混合运算的知识。
2、对于以前学习的知识,有些遗忘,尤其是100以内的进退位的加减法和乘法中乘完在加学生容易出错;
(3)、整体较为浮躁,特殊是在计算方面,粗心大意的现象普遍存在,常常出现抄错数、看错写错运算符号、漏写单位名称等情况;
(4)、作业的习惯养成不够,做题前读题不仔细,凭自己的意识做题,做完题后不爱检查。
针对以上现象,在最后的几个星期里,不仅要对本学期知识进行系统的整理和复习,在难题、难掌握的题目上再加以专项练习;同时,还要尽量帮他们改掉坏习惯,并交给学生初步的数学复习方法,让学生学会复习。
五、复习方法与措施
1、认真备课,合理取舍。
首先认真总结学生平时的学习情况,先对知识进行大致的疏理,然后主要对学生平时比较薄弱、容易出错的地方进行练习,不平均使用力量,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把好练习关,提高复习的质量。
精心设计练习题,力求复习课不单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复习时少讲精讲,不机械式重复,在减轻学生负担的基础上让学生多练,在练习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注意练习形式的多样化和趣味性,注意练习的量和质(学生的正确性、独立性和效率)。
3、重视学生良好思维习惯的养成。
良好的思维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所以在复习期间一定要坚持对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
4、把握复习内容的难度,做到内容全面、难易适度。
5、加强对学困生的辅导,做好提优补差工作,开展”二帮一”活动。
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不同的要求,特别是对学困生要降底要求,可针对理解能力较弱的学生从计算题入手来提高成绩,如计算的正确性及速度,可以在完成家庭作业的'基础上每天适当布置3道计算题。
课下,为每名学困生指定小老师,扩大帮助队伍。
成绩比较优异的学生在完成应复习的知识以后,可以完成一些让学生感兴趣的提高题。
6、从不同的角度评价学生(知识和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情感和态度的形成和发展、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能否从生活中发现和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能否尝试选择适当的方法解决问题、能否愿意与同伴合作交流、能否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给予学生及时的肯定和鼓励,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
7、加强学生的习惯养成教育,教育学生在做题目的时候,先审清题意,然后再做。
做题的过程中做到仔细、认真。
六、复习内容及安排
1、乘除法笔算和估算及混合运算1课时
2、万以上数的认识1课时
3、年月日、小数的初步认识1课时
4、解决问题1课时
5、观察物体、平行与相交、统计1课时
5、期末测试及试卷讲评10课时
期末复习计划篇3
数学(代数、几何、三角等)、物理、化学等课程,虽然各不相同,但从复习的方法上看,有着共同的地方。
归纳起来有三个方面:
(1)掌握基本知识
数理化各门课程所介绍的基本知识体系应当在复习中弄清楚。
比如平面三角,它包括两个概念(三角函数和反三角函数的定义)、两个性质(三角函数和反三角函数的性质)、八个公式(倍角公式、半角公式、和差公式等)。
要理清概念、性质和公式的内容,抓住公式主线,搞清全部公式的来龙去脉。
例如,抓住cos(α-β)的公式,就可以令β=-α得cos2α的倍角公式;令β=,得cos的半角公式等。
掌握这些公式的推演,不仅有益于熟记这些公式,而且这种推演的方法在三角恒等变形中也是十分有用的。
(2)掌握基本的解题方法
在数理化课程中,除了花精力记忆一部分概念、定理、定律之外,较多的时间是用来解习题。
解数理化习题的作用有两点,一点是通过解习题来巩固所学的
知识,另一点是通过解题训练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但是,题海浩瀚无涯,人的精力和时间有限,怎么可能解完所有的题?因此,对于中学生,只要求掌握基本的解题方法就够了。
有的学生不理解这一点,好走两个极端:或者认为解题越多越好,或者认为记住了数理化公式就是掌握了解题方法。
其实不然。
例如:学物理,不仅要记住公式,而且要弄清楚"理"。
只有明了"理",才会灵活运用公式。
如图是一练习题,说的是从A处以V0水平抛出一石子,求石子下落到达B处时的即时速度Vt。
对于这类题,首要的是运用"理"来进行分析。
这个"理"是什么呢?可以是能量守恒定律,也可以是运动学定律。
从运动学观点来看,求出V1和V2,就可运用勾股定理求得Vt。
显然,石子的运动是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的合成。
而水平方向没有阻力,V1=V0;垂直方向是加速运动,在已知下落距离h时,可由公式V2=求得。
故:.........
(1)
如果我们从能量守恒的角度来看呢?石子在A处具有的能量分两部分:动能mv02和势能Mgh。
到了B点后,势能为零,只有动能mvt2。
能量守恒即:这个公式稍作变换,可得:Vt= (2)
(1)式和(2)式是完全一样的。
从这里我们看到公式并不等于解题方法;明了"理"之后,任他题目千变万化,抓住对象,据"理"分析都可解出,也不在于做的题目的多少。
(3)掌握学科之间的相互联系
数理化从本质上都属自然科学,在平时学习时多是只学单独本科的内容,复习时就应当沟通各学科之间的联系,把知识提高一步。
这种联系是多方面的。
有数学学科的三角、几何、代数之间的联系,还有数学和物理、化学的联系。
从学习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改造世界的能力这一点出发,
掌握这些联系是十分重要的。
比如,上面举到的例子中,石子运动到B处,Vt 和V1、V2的关系就是运用几何的勾股定理来确定的。
又如:平面三角这门课,和代数、几何都有联系。
平面三角和立体几何的联系主要是把立体问题通过剖面化成平面问题,再解平面问题中的直角三角形;平面三角和解析几何的联系主要是解极坐标问题;平面三角和代数的联系主要是解数列极限问题和某些复数问题等。
在复习时,把这些联系在复习笔记中一一罗列出来,将来查阅起来较为方便。
这里说的是复习数理化课程总的原则,具体到某一门课程还应进行具体化。
期末复习计划篇4
数学学习是一个系统浩繁的工程,而现在临近期末,许多学生都在想,如何才能更好地把握方法,提高学习效率,更好地利用有限时间,让自己能够取得一个不错的成绩,迎接即将到来的寒假呢?记者近日采访了大连中山区实验学校主抓教学工作的校教导主任李圣波老师,让这位有着多年教学实践的老师为大家谈一下期末复习的具体措施和方法,希望能为广大同学的期末复习带来帮助。
复习是系统工程环环相扣认真备考
在采访过程中,李圣波老师强调,期末复习是把一个学期的课程在最后阶段进行系统、完善、深化和熟练运用所学内容的关键环节。
每一个学生都知道只有利用好这次复习,让自己在短时间内做到巩固、消化、归纳所学的数学基础知识,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更好地利于所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加以运用。
同时,这个阶段也是让基础较弱的同学对教材知识进行再学习的过程,从而达到查缺补漏的目的,提高学习成绩。
精心制定计划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针对现在的新变化,李老师提出“围绕新课标,精心制定复习计划,做到复习目标题目化”的复习建议。
认为学生在复习过程中应该围绕新课标规定的内容和系统化的知识要点,精心编定复习计划。
学生在制定计划的同时一定要立足自己平时的学习情况,采用基础知识习题化的方法,并且在不断的测试中,找出难以理解、遗忘率较高且易错的知识点,做重点复习。
并要做好习题的选择、配套练习的筛选,从而明确自己的复习目标。
而鉴于一些学生并不重视基础知识复习,李老师着重强调了复习开始第一阶段,应该以牢固掌握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主。
提出了“追本求源,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做到题目训练系列化”的建议。
在这个阶段,学生不妨对自己的要求明确化,做到:
①对基本概念、法则、公式、定理不仅要能正确叙述,而且要能灵活应用;
②对课本后练习题必须逐题过关;
③每章节后面的复习题,要能一题不漏地独立完成,少数同学不能独立完成的可以请教其他同学或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
对一些基础较好的同学应注意设计好“问题群”和“习题群”,即分题型组织复习,总结组题规律。
知识点系统化解题方法系统化
“在经过一定的复习之后,大多数学生都能对本学期已经学过的知识进行系统整理,根据基础知识的相互联系及相互转化关系,做到梳理归类,分块整理,重新组织,变为系统化、条理化的知识树,牢牢地记在脑海里。
通过归类,对比复习,分块练习与综合练习交叉进行,使自己真正掌握教材中所学习的内容。
而一部分学生如果这部分复习工作做得不好就要抓紧了。
”李老师把这一部分归结为“知识点系统化,提高复习效率,做到系列复习重点化”。
另外,对复习的同学,根本任务还是在此阶段寻求解题方法与揭示解题规律。
具体应该做到:
①知道常见题型的解题方法;
②重视这些题目中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
③关注近年中考中的新题型。
最后一个要点就是“注意适量练习,争取最佳效果,解题方法系统化”。
李老师向记者解释说,上述工作完成之后,同学们已经将知识进行了系统梳理、对教材内容也做到了较好的把握,可以开始进入到最后的综合复习。
这个阶段,学生除了重视课本中的重点章节外,主要还应以练习为主,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
可以以章节综合习题和体现系统知识为主的综合练习题为主,从中查缺补漏,巩固复习成效,达到自我完善的目的。
另外,在解题时应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注意书写规范等,应强调解题方法的系统性,如数学的方法和常用的解题技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