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名胜区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策略探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风景名胜区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策略探讨
安徽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安徽合肥 230000 摘要:本文以巢湖风景名胜
区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内容作为重点研究对象,基于巢湖风景名胜区2017到2035
年的相关规划发展纲要,结合笔者多年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经验,针对当前景区存
在的相关问题,提出相应的针对性保护措施,为从事相关行业的科研人员,提供
力所能及的帮助和支持。

仅供参考。

关键词:名胜景区;环境保护;规划方案
引言:随着旅游文化产业的不断发展,开发旅游资源已经成为当前经济发展
的热门方向,同时旅游产业的开发虽然带动了地方的经济增长,但是对于环境也
同样造成了一定的破坏。

如何有效开发生态旅游资源,同时结合对环境的保护措施,成为当前行业发展的重要内容。

1.
巢湖风景名胜生态环境概况
巢湖景区内,以典型自然风景资源最为突出,共计34个。

其中地景类型最
为丰富,包括以四顶山、银屏山、紫微洞景观、环湖二十四咀等,其中以姥山岛、孤山岛、鞋山岛、平顶山地质剖面、鱼龙化石和银山智人遗址等内容最为珍贵。

景区所有景点呈现大分散小聚居的分布特点,总体呈现环湖分布,其中三河古镇、四顶山、中庙、银屏山等地景观相对集中分布。

人文景观资源主要分布在巢湖北
岸以及三河镇为主,自然资源集中在巢湖东部区域和环湖岸一线。

由于自然景观中,地景所占比例最为突出,具有很高的欣赏和观赏价值;另外水景类型极为丰富,且分布广泛,是景区重要的生态环境基础。

人文景源以三河古镇最具代表性。

由此可见,巢湖景区的自然资源极为丰富,针对相关景区资源,需要建立具有针
对性的保护规划措施,进而实现对于相关自然环境的保护作用。

1.
巢湖风景名胜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目标
基于巢湖景区生态环境以及风景资源等相关内容,加速对景区自然资源的合
理利用和开发。

同时发展地方休闲旅游产业,优化调整景区的生态环境结构组成,减少景区人类活动造成的生态环境的退化现象。

同时有效协调景区与城镇发展的
矛盾关系,力争将巢湖风景名胜区构建成具有良好生态环境、和谐自然景观、科
学产业结构等方面特点,实现产业多元化的国家公园以及国际湖泊休闲旅游产业
基地的综合发展目标。

1.
巢湖风景名胜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策略
(一)巢湖景区自然资源保护规划策略
巢湖景区自然资源极为丰富,因此在设定相关自然资源保护规划措施时,应
该充分挖掘巢湖景区生态资源的多样性特征,尤其是水生动植物以及鸟类生物多
样性,需要持续开展相关生态保护价值和研究价值。

同时结合区域气候环境,利
用水文调节以及水源供给等方面的技术加持,有序保障景区的自然生态价值。


过进一步强化巢湖景区的综合治理措施,同步发展巢湖生态保护以及绿色资源发
展的相关要求,结合实施湖滨带保护与生态修复工作,进一步强化丘陵水土保持。

有序开展野生动植物资源的可以持续发展规划纲要,通过设定多级保护措施,严
格按照一级、二级、三级景区,进行相关的保护工作,将巢湖风景名胜区着力培
养成为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以及长江三角洲世界级城市群的典型代表。

基于对环湖地区自然资源的深入考察和详细梳理,促使巢湖风景名胜区成为
集中展现巢湖文化景观的核心区域。

逐步推进环湖生态系统的修复、保护、重建
工作。

力争完善巢湖景区周边湖滨湿地以及滨岸湿地植被带的相关自然景观,进
而彰显湾咀等景色重要观赏价值,构建具有地方特色的湿地自然保护区域。

同时
对景区的山林特色景观开展具有针对性的保护措施,对每一棵树木进行标记和确认,同时禁止任何形式、任何理由的破坏性开采和利用,严格执行对于山林景观
完整性保护措施。

另外对景区独特的珍贵植物、地质风貌、溶洞景观等具有地方
景观特色的内容,需要进一步强化管理措施和管理细则。

严格控制景区人口规模,以“秦岭违建事件”为主要的参考内容,坚决抵制任何理由的景区违规建设内容,进一步强化对于景区人为生活垃圾以及生活废水的收集,推崇和发扬自然资源的
可持续使用,努力减少人为活动对景区影响和干扰。

最后规划好景区与生态环境的发展规模。

确保国家永久基本农田的刚性需求得以满足,同时稳步推进对于城镇开发与自然环境保护的协调力度,妥善处理城市建设与风景保护二者之间的矛盾冲突,在实现景区资源的有效保护与合理利用的条件下,促使巢湖景区成为景观宜人、风貌和谐的城郊型游览胜地。

(二)巢湖景区观赏资源保护规划策略
针对巢湖景区资源的有效整合以及科学利用,进一步将巢湖景区构建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生态环境与观赏价值并存的休闲旅游胜地。

同时提升对于观赏资源保护意识以及游览观光的游客数量。

在确保容量限制的前提下,如表1所示,到2035年据相关部门预测,巢湖景区年游客量预计突破6500万人次。

同时带来强大的经济效益,并且间接发展景区内相关服务产业的发展,如:民宿、餐饮、交通、购物等多方面内容,进而实现经济价值和旅游价值的双丰收。

最后,基于对环境的保护意识以及对景区的规划策略,进一步为游客提供最佳的观赏体验和良好的旅游感受,进而带动巢湖景区相关的就业机会和资源,从而实现景区绿色发展的规划需求[1]。

表 1 各风景区游客容量上限变化

景区排
各风景区名称日游览量上限序
1滨湖景区 5.6万人次
2四顶山景区 5.7万人次
3中庙-姥山岛景区 1.7万人次
4芦溪景区 4.0万人次
5龟山景区 2.9万人次
6旗鼓山景区 1.5万人次
7银屏景区14.9万人次
8槐林景区 4.6万人次
9白石天河景区 6.6万人次
10三河景区12.0万人次
(三)巢湖景区居民社会和谐发展规划策略
可持续发展的刚性需求,需要对巢湖景区内的人口进行有效设定,进而保证景区可持续性规划措施的有效实施。

基于当前景区的居民人口,预计规划后期居民总人口总数即将突破11.27万人,同时村庄的建设用地规模约为16.84平方公里。

为了保证景区人均建设用地标准满足生态资源规划保护要求,需要按照相关标准的建设要求有序开展。

有效结合地方产业结构的具体内容,进行产业升级和产业调整,进一步提高单位面积综合产出价值,有效结合当地自然资源的特有优势,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产业,进一步提升地方乡村经济结构,同时积极落实相关
的就业政策,稳步推进当地居民的经济收入水平,积极改善地方居民的物质生活
条件。

基于乡村振兴战略的时代背景为重要出发点,结合景区观光旅游体系以及
美丽乡村建设发展需求,积极改善并落实农村居民的居住环境、居住条件。

利用
地方产业优势,积极带动农村居民发展自主创业,力争围绕巢湖景区的生态资源,实现乡村休闲、文化旅游和现代服务产业的共同发展,进而带动巢湖景区地方产
业革命性蜕变[2]。

(四)巢湖风景区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策略
积极构建巢湖景区的流域治理工作,通过人为干预等相关方式,逐步实现重
污染河流水体的洁净程度,同时进一步降低湖体富营养化的相关程度,积极改善
巢湖水质。

由于巢湖流域的水资源对于周边生态植被以及相关动物具有至关重要
的意义和作用。

因此为了保持景区生态资源的生物多样性以及植被覆盖程度,需
要对河湖、湿地生态系统进行全方位的监测和管理,确保相关水体的稳定性。


时积极整治入湖排污口,确保城市污水的有效收集,同时进行深度的处理。

对景
区的排污点进行强制控制,严格管控相关污染源,削减景区水域的主要污染物,
进而全面构建巢湖生态环境动态监测体系。

如图2所示[3]。

表 2 生态环境保护体系表
环境保护类别环境保护目标达标率/控制

环境质量符合环境分级保护区的
要求
100%
100%
100%
100%
污染控制
污染物达标排放
100%
100%
100%有效控制环境风险完善人为污染物85%
减排措施100%
结论:综上所示,基于巢湖景区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措施的实施和建议,结合地方产业发展优势,进一步强化和改善地方产业发展结构,通过科学的治理方式以及有效的管控体系,实现巢湖景区的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李佳.生态敏感性评价技术在山岳型风景名胜区规划中的应用研究——以河南林州市林虑山为例[J].中国名城,2020(03):69-73.
[2]毛志睿,杨燕.风景名胜区边缘型乡村“生产、生活、生态”空间重构与发展研究——以大理三月街片区为例[J].中国名城,2020(02):56-61.
[3]李鹏飞. 自然保护区与风景名胜区重叠区生态评估及生态保护红线划定策略研究[D].西北大学,2019.
作者简介:程中华(1983-),男,本科,高级工程师,从事城市规划设计工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