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D产业发展态势及中国的发展战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LED产业发展态势及中国的发展战略
作者:余中东
来源:《中外企业家》 2012年第11期
余中东
作为目前全球最受瞩目的新一代光源,LED 产品因其能耗低、高亮度、低热量、长寿命、
无污染、可回收再利用等优点,被称为是21 世纪最有发展前景的绿色照明光源。
我国的LED
产业发展于20世纪90 年代末,源于多年来制约LED 产业发展的一系列技术问题逐步被解决。
近年来,随着LED 技术的迅速提高和应用领域的广泛扩展,LED 产业已成为包括中国在内的世
界各国大力发展的新兴热门产业。
一、LED产业的发展现状及态势
(一)LED 应用市场规模迅速扩大
2012 年,世界各国或地区均相继出台发展LED 应用的政策,加上LED 应用产品的快速成熟,直接带动了LED 应用市场的快速增长,特别是LED 照明将出现爆发性增长。
根据行业人士估算,淘汰白炽灯后形成的市场规模将高达数千亿元,作为理想的替代品,LED 产业五年内有
望翻两番,LED照明应用正逐渐从背光源向普通照明领域渗透,这将给整个产业链不同的参与
者带来全新的商机。
预计未来三年行业应用产值增速都在25%以上,2020 年前LED 在中国照明市场的占有率将达到80%,中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LED 照明市场。
(二)LED 产业在中国逐步形成产业集群
中国的LED 产业主要聚集在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等三大区域,逐步形成了在环渤海区
域LED 下游应用企业较多,长三角LED 芯片企业较多,珠三角LED封装企业较多的产业集群态势。
从LED 外延片的生产、LED 芯片的制备、LED 芯片的封装以及LED 产品应用等,中国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
近年来,在“国家半导体照明工程”的推动下,中国已形成了上海、大连、南昌、厦门和深圳等国家半导体照明工程产业化基地。
现阶段从事该产业的人数达数万人,研究机构数十个,企业数千家。
(三)中国LED 企业大都处在LED 产业链中的中下游
LED 的产业链主要可分为上游、中游、下游三个部分。
上游为LED 外延片生长、芯片制造、配套设备制造等;中游为器件封装;下游为应用产品制造。
上游在LED产业链中技术含量高,
利润率在整体产业链中也相对较高,具有规模化生产能力的企业数量相对较少,主要分布在美国、日本、欧盟、中国台湾等国家或地区。
相对于上游,中国LED 企业仍旧是以产业链的中下
游的封装及应用为主,主要面向中低端市场,产品利润较低,面临着欧洲、美国和日本等国际
公司的挤压。
(四)竞争日趋激烈,LED 行业面临洗牌
据公开资料显示,目前我国有8 000 家LED 企业,其中5 000 多家处于产业链的下游,LED 行业竞争相当激烈。
在经过了2011 年的倒闭潮之后,2012 年,LED 行业面对欧美市场的
持续疲软,以及国内市场逐渐开启,LED 行业正面临着冰火两重天的境地。
一方面,那些出口
导向的中小LED 企业,订单明显下滑,继续在市场的寒风中挣扎;另一方面,那些拥有技术优
势的大型企业,在国内政策红利的刺激下,正掀起新一轮上市潮,并购动作频频发生,LED 行
业洗牌会逐步加速。
(五)伴随LED 企业技术的提升,LED 生产成本和市场价格不断降低
近年来,行业大规模投资上游芯片,推动芯片产能快速释放,促使2011 年以来芯片价格
平均下降幅度达到40%。
上游芯片价格的下降有利于降低成本,提升LED照明产品与普通节能
照明产品的性价比优势。
另一方面,伴随LED产业技术的提升,LED 芯片发光效率也在不断提高。
发光效率的提升在降低LED 芯片成本的同时,也将降低如散热片等配套材料成本,最终降
低LED 照明产品的综合成本。
二、中国LED 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和风险
(一)受欧美日经济不振的影响,LED 行业景气度低于预期
目前,美国、欧洲、日本等世界主要经济体经济增长陷入停滞甚至衰退,这些中国LED 产
业的目标市场地区的需求不足,已经严重影响到中国LED 产业的发展速度。
据统计,目前国内LED 企业80%的产品都以出口为主。
在欧洲债务危机、美国经济疲乏无力等因素的影响下,从2011年下半年以来,中国LED 企业的订单不断减少,行业景气度处于低潮。
(二)LED 产业仍然缺乏核心技术
虽然近年来中国LED 产业呈现“井喷”之势,但是在整个LED产业链中,无论是材料、设备、芯片,还是封装技术、应用技术,中国企业都尚未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突破。
目前全球LED
市场主要由行业前五大厂商掌控,即日本的日亚化学、丰田合成、美国Cree、欧洲飞利浦照明
和欧司朗。
LED 产业50%以上的核心专利都掌握在这五大厂商手中,这些专利几乎覆盖了原材料、设备、封装、应用在内的整个LED 产业链,特别是白光、大功率LED 灯的热平衡问题、持久高效的荧光粉等关键专利。
这些LED 厂商间通过交叉授权和专利授权来进行生产和研发,不
仅对新进入者带来进入障碍,在一定程度上也增加了企业的生产成本。
中国企业在研发、生产LED 产品的过程中,很容易由于技术相似性而触发专利雷区,一旦被诉,产品的生产、销售都
将受到根本影响。
(三)LED 企业规模小,低水平重复建设严重
近年来,中央和地方政府为了鼓励LED 产业的发展,推出了各种LED 的产业发展支持政策。
但正是因为政府的各种政策利好,也让一些原本不在LED 行业中的企业开始转向LED 产业,它们的目的不是通过生产获利,而是获得政府的产业补贴。
政府补贴很容易让一些企业产生依赖
心理,它们的目的是为了获得政策的补偿,而不是把资源投放在产品和市场上,由此带来的价
格战也会影响产业的发展。
据统计,目前中国LED 企业约有8 000 家,处于数量多、规模小的状态中,低水平重复建设严重。
(四)LED 行业标准缺乏,导致产业无序竞争
目前,LED 技术还在向成熟阶段迈进,全世界至今都没有统一的检测标准。
较大的LED 企
业一般都自行订立标准,中小型LED企业则是跟随。
这使得行业标准有着区域性的局限,市场
竞争也相对无序,企业在开拓异地市场时也会遇到很大的阻碍。
行业标准缺失导致地方保护主
义盛行和用户的接受程度降低,各厂家的LED 产品缺乏统一的规格标准,致使不同厂家的产品
很难互相通用,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生产的混乱。
(五)LED 行业缺乏品牌意识
LED 行业进入的门槛低,以致企业数量众多,鱼龙混杂,其中小企业、小作坊居多。
这些
企业大多没有创建自主品牌的意识,产品参差不齐,甚至很多仅仅是山寨国外品牌。
另一方面,大部分地方政府都有不同程度的地方保护主义。
地方政府为了经济发展都会出台相应的扶持政策,比如在选取景观照明和交通照明时,都会优先考虑当地企业,使得一些中小型企业不得不
将主要精力放在投标政府项目中,从而失去对外扩张的机会,而对于品牌形象的建立更是顾之
不及。
(六)受制于生产成本,LED 产品价格仍然偏高
LED 照明进入普通家庭是大势所趋,但LED 照明产品生产成本仍然较高。
主要因LED 照明产品制造步骤烦琐,使用设备要求高,其中芯片成本一般会占制造成本的30%~40%。
相对于传
统的灯饰,LED 照明价格偏高,比较普遍用于政府项目和大型建筑中,并没有走进普通老百姓
的家庭。
虽然LED 照明灯有着环保等特点,但是居高不下的价格仍然使大部分普通消费者处于
观望状态,让LED照明灯进入家居照明还需要一段很长的时间。
三、中国LED 产业的发展战略
(一)发挥产业集聚效应,走产业集群之路
经过近几年的快速的发展,中国LED 产业主要聚集在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等三大区域。
作为一个科技推动型产业,LED 产业具有相对较高的集聚效应,产业布局相对集聚,有利于产
业链内的垂直整合和产业链间的横向整合,有利于发挥综合优势,降低风险。
长远来看,中国LED 产业的发展仍有很大的集聚空间。
(二)坚持技术创新,提升核心竞争力
LED 产业是技术密集型产业,促进产业快速发展、占据产业发展高端、掌控发展主动权的
关键之一是掌握高水平的核心技术。
随着中国LED 企业出口规模的不断扩大,知识产权问题将
会面临更多的挑战。
未来国内企业若无法突破国际巨头的技术垄断,中国LED 产业很有可能重
蹈过去VCD 产业发展的覆辙。
目前在LED 应用的相关专利国家中,欧美和日本的专利总量占到全球的85%~90%,并对LED 的核心专利技术形成垄断,而中国专利份额则不足10%。
中国LED 专利技术少严重束缚了中国LED 产业的发展。
中国LED 企业应该苦练“内功”,加大自主研发力度,争取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并以此为基础与国外公司展开许可、合作,逐渐缩
小与国外的产业差距。
(三)坚持创建品牌,走品牌化之路
目前LED 行业内厂家数量急速膨胀、产品标准不统一导致产品质量优劣不一,良好的品牌
形象将是获得客户信任的关键。
纵观全球LED 产业发展情况,在欧美、韩国、日本及台湾地区,虽说目前尚没有绝对的龙头企业,但也不乏许多优秀的品牌和制造商。
因此,中国的LED 企业
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必须坚持创建自己的品牌,走品牌化之路。
(四)制定行业标准,促进产业有序发展
为了促进LED 产业有序发展,政府应该尽快实施技术标准引导政策。
发布LED 产品标杆评价体系、LED 产业标准路线图。
通过“打擂台”的方式获得代表行业产品创新水平的标杆指数,对产品质量进行评价和分级,有效突破LED 产品标准滞后于技术和产业发展的行业瓶颈。
此外,政府还需发布“LED 照明标准光组件项目”,重点研究照明模组、封装组件、照明灯具和照明
光源四个层级,规定各层级光组件的功能特性、形态结构、标准接口、检测方法、使用规范和
相关专利、技术标准以及编码原则等,以实现产品的可兼容性和互换性。
(五)积极开拓新兴市场,加速启动内需市场
受欧洲债务危机、美国经济复苏无力等因素的影响,自2011年下半年以来,中国的LED 企业的订单在持续减少。
面对这一严峻局面,新兴市场的开拓和国内市场尤其是民用市场的启动被视为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因此,中国LED 产品在确保美欧主市场的同时,应积极开拓俄罗斯、泰国和越南等新兴市场,从而分散风险。
同时,应该加快启动内需市场。
只要国家制定鼓励政策,培育市场,同时在LED 产品的生产技术和规模上加以突破,中国理应成为LED产品的生产应用大国,LED 产业一定会成为中国的新兴支柱产业。
参考文献:
[1] 李敢,付光伟.我国LED 产业的发展状况与路径取向[J].全球科技经济瞭望,2010,(8).
[2] 刘耀彬,胡观敏.我国LED 产业的发展现状、趋势及战略选择[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0,(12).
基金项目:江西省软科学项目:江西打造现代制造业基地的对策研究(2009ZDR18300)
作者简介:余中东(1974-),男,江西鄱阳人,副教授,博士,从事产业经济研究。
(广州大学商学院)
(责任编辑:赵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