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物理八上 第二章综合测试01-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综合测试
答案解析
1.【答案】D
【解析】敲鼓时鼓面振动发出声音,手掌按住鼓面,鼓面停止振动,因此鼓声消失。

故正确的选项是D。

2.【答案】B
【解析】影响声音传播距离的是响度,响度大,声音传播得就远。

3.【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声音的特性,当活塞上下拉动时,改变了管内的空气柱的长短,使空气柱的振动频率发生改变,而音调的高低与频率有关,故选A。

4.【答案】C
【解析】发声体振动的幅度影响声音的响度,故A错;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影响声音的音调,B错;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影响声音的音色,D错;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故决定声音传播速度的是传播声音的介质,C正确。

5.【答案】B
【解析】声音是由振动产生,故乐器发声时都在振动;比较甲、乙、丙三图可以看出,乐器振动的幅度相同,故发声的响度相同;乐器振动的频率相同,故发声的音调相同;由于波形不相同,故乐器发声的音色不同。

6.【答案】A
【解析】天坛公园的回音壁,人站在圆形围墙内靠近墙说话,声音经过多次反射,可以在围墙的任何位置听到,这是建筑师利用声音反射造成的音响效果。

7.【答案】C
【解析】地震时的振动会产生次声波,A对;次声波和地震波都属于机械波,都要借助介质传播,B对;地震波是指从震源产生向四处辐射的机械波,它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C错;受灾人员通过呼喊和敲击等方式求救主要是利用声音可以传递信息,D对。

8.【答案】A
【解析】禁鸣喇叭与在摩托车上安装消声器都属于在声源处减弱嗓声;在道路旁设置隔声板、上课时关闭教室的门窗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嗓声,工人戴上防嗓声耳罩是在人耳处减弱嗓声。

只有A正确。

9.【答案】响度音色
【解析】响度是指声音的强弱,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音色是指发声体发出声音的品质。

“震耳欲聋”是指响度大。

辨别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是根据不同的乐器发出声音的品质不一样,即音色不同。

10.【答案】声波在固体中传播的能量损失比在空气中少吗?(声音的传播距离与介质有关吗?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距离比在空气中远吗?)
【解析】本题通过声音的传播,考查科学探究中的“提出问题”环节。

通过题干可以知道,自制的土电话传声效果比空气的传声效果好,铁轨的传声效果也比空气的传声效果好,所以提问题的角度可以从气体和固体传声的不同点进行。

11.【答案】(1)越大
(2)长
【解析】分析表中数据可以发现:空气的温度越高,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会越大,所以在通过距离相同时,冬天所用的时间会比夏天要长。

12.【答案】声源处 传播过程中
【解析】控制噪声的途径有三种:一是在声源处减弱;二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三是在人耳处减弱,题图甲中的标志是禁止鸣喇叭就是在声源处减弱嗓声;题图乙中城市道路的隔音板就是传播过程中让声音反射回去,从而减弱嗓声。

13.【答案】(1)高 高 频率
(2)变大 变大 振幅 声音的振动频率低于20Hz
【解析】(1)硬纸片在钢锯齿上滑动的速度越大,硬纸片振动得就越快,频率越高,发出的音调就越高,这说明音调是由频率决定的。

(2)轻拨锯条时,锯条的振幅小,声音小,即声音的响度小;用力拨锯条时,锯条的振幅大,声音大,即声音的响度大。

当锯条伸出桌面超过一定长度时,锯条振动的频率会变低,当频率低于20Hz 时,人耳就听不到声音了。

14.【答案】能探究声音的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的是(4)。

(1)说明真空不能传声;(2)和(5)能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3)说明空气柱的长短不同,空气柱振动的频率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

15.【答案】该铝管长为109.4 m
【解析】设该铝管长为L ,则声音在铝管中传播需要的时间115000m /s L L t v =
=,声音在空气中传播这段距离需要的时间22340m /s
L L t v ==,则210.3s t t =-,可计算出该铝管长为109.4 m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