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2第1章种群及其动态过关检测(A卷)练习含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章过关检测(A卷)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下列有关种群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用样方法和标记重捕法调查到的种群密度都是估算值
B.建立自然保护区,可提高保护区内珍稀动物种群的K值
C.直接影响野生生物种群密度变化的是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
,应该在种群数量达到K/2之后再进行捕杀
,其得到的数据都是估算值,A项正确。

种群的K值大小与环境条件有关,环境条件得到改善,种群的K值就会增大,B项正确。

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是种群密度变化的决定因素,C项正确。

对害虫的防治应该在种群数量小于K/2时进行,D项错误。

2.下图为种群数量特征的概念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c表示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B.a表示年龄结构,b表示性别比例,b可以用来预测种群密度的变化趋势
C.若种群的数量增长呈“S”形曲线,则在种群数量达到K值前,种群的年龄结构一直是增长型
a是性别比例,b是年龄结构,c是种群密度。

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年龄结构可用来预测种群密度的变化趋势。

3.图甲表示某一经济鱼类的增长速率,图乙是某时期该鱼类种群的年龄结构曲线图。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图乙为图甲C点后该经济鱼类年龄结构曲线图
B.为提高经济效益,在捕捞中最好把种群密度控制在D点
C.估算一个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即可确定种群密度的大小
K值
,图甲中CD段(不包括D点)增长率大于0,为增长型,A项错误。

D点时,种群增长速率为0,种群数量达到K值,在K/2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因此在捕捞中最好把种群密度控制在K/2,B项错误,D项正确。

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是决定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此外性别比例、年龄结构等也影响种群密度,因此,仅估算一个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并不能确定种群密度的大小,C项错误。

4.科学工作者对某地区田鼠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进行了调查,发现在最初的一个月内,田鼠种群数量每天增加1.5%。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研究者通常采用标记重捕法估算某地区田鼠的种群数量
B.最初一个月内,田鼠种群增长模型可构建为N t=N0λt,其中λ为1.015
C.最初一个月内,田鼠的生存环境空间充裕、食物充足、气候适宜
,当田鼠种群的出生率等于死亡率时,是防治鼠害的最佳时期
,当田鼠种群的出生率等于死亡率时,种群数量达到K值,此时不是防治鼠害的最佳时期,有害动物的防治应在种群数量达到K/2之前。

5.下图为自然界中某动物种群数量动态变化示意图。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该种群的环境容纳量为2 000只
B.t2时该种群的年龄结构为稳定型
C.t1时以该种群为食的天敌数量最多
种群数量变化与食物等因素有关
,由曲线的变化趋势可知,该动物的数量并没有维持在2 000只左右,A项错误。

t2后一段时间内,该种群的数量在增加,说明t2时该种群的年龄结构为增长型,B项错误。

如果绘出该动物与其天敌构成的捕食曲线,其天敌的数量变化曲线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其峰值的出现滞后于该动物,二者的数量变化不是同步的,C项错误。

在一定时间内,种群数量的变化与食物、天敌、气候、疾病等因素有关,D项正确。

6.下列关于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的相关操作,正确的有()
A.培养酵母菌时,必须去除培养液中的溶解氧
B.对于压在小方格界线上的酵母菌可依据“计上不计下,计左不计右”的原则计数
C.早期培养不需取样,培养后期每天取样一次
,便于在显微镜下进行观察
,不能去除培养液中的溶解氧;早期培养也要取样观察;血细胞计数板比普通载玻片厚。

7.右图为某地东亚飞蝗种群数量变化示意图。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为有效防治蝗灾,应在A点之前及时控制种群密度
B.AB段,该种群的增长速率与种群密度之间呈正相关
C.若C点时增加食物、减少天敌,C点可能继续上升
段,东亚飞蝗的出生率远小于死亡率
,O点到B点所对应的时间段,种群的增长大致呈“S”形,A点的种群数量大约为K/2,此时蝗虫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大,故防治时间应在A点之前,A
项正确。

AB段,该种群的增长速率逐渐减小,但种群数量及种群密度在不断增加,B项错误。

若C点时增加食物、减少天敌,则东亚飞蝗的数量会增加,C点可能继续上升,C项正确。

CD 段,东亚飞蝗的数量越来越少,其出生率远小于死亡率,D项正确。

8.某科研团队找到了推算雪豹种群密度的方法——照片重复取样法。

在祁连山某区域内布设了60台红外相机,这些相机在海拔2 100~4 100 m的深山中连续拍摄了3个多月,研究人员确定该研究区域约有20只雪豹。

根据数学模型推算,估测在这片区域内每100 km2生活着3只雪豹。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雪豹可采用标记重捕法估算其种群密度
B.决定雪豹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是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
C.照片重复取样法可用于调查一些大型野生动物的种群密度
120只雪豹,则估测该区域的种群密度是每100 km2有18只
,标记重捕法不适用于估算其种群密度,A项错误。

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是决定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B项正确。

一些大型野生动物的种群密度可用照片重复取样法进行调查,C项正确。

若确定研究区域有120只雪豹,则20∶3=120∶x,x=18(只),因此该区域内的种群密度应为每100 km2有18只,D项正确。

9.下列有关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A.调查森林中乔木和灌木的种群密度时,乔木的样方面积一般大于灌木的
B.调查酵母菌的种群密度时,应在静置的培养液上、中或下部随机取样
C.标记重捕法必须保证所标记种群在整个调查区域内是均匀分布的
,样方应设置在近岸浅水、该植物集中分布的区域
,由于乔木体积大,所以其样方面积要比调查灌木种群密度时的大,A项正确。

培养液静置一段时间后酵母菌会出现分层现象,所以需要将培养液摇匀后再取样,使计数更准确,B项错误。

标记重捕法所标记的种群在整个调查区域内不一定是均匀分布的,C项错误。

采用样方法调查植物的种群密度时,取样的关键是要做到随机取样,D项错误。

10.下列有关种群增长的叙述,正确的是()
图A
图B
A.图A为“J”形增长曲线,增长速率始终不变
B.图B为“S”形增长曲线,是理想条件下的种群增长模型
C.对于濒危动物的保护,应改善其栖息环境,从而提高环境容纳量
D点左右,此时种内竞争不激烈,种群增长最快
A为“J”形增长曲线,增长速率一直增大,A项错误。

理想条件下的种群增长模型为“J”形增长,B项错误。

对于濒危动物的保护,应建立自然保护区,给它们提供更宽广的生存空间,改善其栖息环境,从而提高环境容纳量,C项正确。

渔业捕捞后剩余量应该在E点左右,以保持最大的增长速率,D项错误。

11.某岛屿引入外来物种野兔,研究人员调查了30年间野兔种群数量的变化,并据此绘制了λ值变化曲线(如下图所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前20年中,该种群数量最少的年份是第15年
B.第20~30年种群以稳定的速率增长
C.该种群在这30年间的增长符合“S”形增长曲线
年该种群数量达到环境容纳量
10~20年λ<1,种群数量越来越少,故前20年中,该种群数量最少的年份是第20年,A项错误。

第20~30年λ=1,种群数量不变,B项错误。

“S”形增长曲线的种群增长速率先增大后减小直至变为0,种群数量先增加后基本不变,与题图描述不符,C项错误。

第20~30年该种群数量不变,说明第20年种群数量达到环境容纳量,D项正确。

12.小家鼠是某地区常见的三大家栖鼠之一。

据统计,由鼠害造成的粮食损失可达到收获量的15%~20%。

为掌握小家鼠迁移和数量的变化信息,以便进行有效防治,研究人员连续四年对该地区小家鼠进行调查,其捕获率的变化如下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调查小家鼠种群密度的常用方法是标记重捕法
B.图中4~6月份小家鼠在住宅区数量高的最可能原因是出生率和迁入率高
C.对小家鼠集中歼灭的最佳时间为上半年的4~6月
月时,住宅与农田的小家鼠数量很多,不利于集中有效歼灭,对小家鼠集中歼灭应选择在10月后至来年2月前进行,此阶段农田区不利于其生存,可在住宅区歼灭小家鼠。

13.下图为1932~1962年甲、乙两地某种苍鹭的数量相对值变化曲线。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甲、乙两地苍鹭种群的数量波动都为非周期性波动
B.苍鹭种群的性别比例通过影响其出生率来影响其种群密度
C.甲、乙两地苍鹭种群间存在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
,但年龄结构可能存在变化
,两地苍鹭种群的数量波动没有周期性,A项正确。

性别比例是通过影响出生率来影响种群密度的,B项正确。

因为甲、乙两地的苍鹭是同一个物种,所以它们之间存在地理隔离,但不存在生殖隔离,C项错误。

由图可知,乙地种群数量在30年间基本保持相对稳定,但年龄结构可能存在变化,D项正确。

14.据报道,入侵性环颈长尾小鹦鹉已经导致入侵地(当地)戴胜鸟的数量锐减,主要原因是长尾小鹦鹉繁育季节比戴胜鸟更早,它们会在戴胜鸟之前占尽巢穴,使戴胜鸟没有地方可去。

据此判断,下列关于该地戴胜鸟数量锐减的叙述,不合理的是()
A.是种间竞争的结果
B.直接原因是出生率降低
C.可能会影响当地其他生物种群密度的变化
“J”形增长
,环颈长尾小鹦鹉与当地戴胜鸟争夺巢穴,二者是种间竞争关系,且长尾小鹦鹉繁育季节比戴胜鸟更早,使得前者的出生率明显高于后者。

外来物种的大量繁殖可能
会改变其他生物种群密度的变化。

因当地环境资源和空间是有限的,环颈长尾小鹦鹉种群将呈“S”形增长。

15.调查某种鼠的种群密度时,第一次捕获并标记40只鼠,第二次捕获标记鼠10只,未标记鼠
20只。

该种群的种群数量大约为()
A.150只
B.100只
C.80只

=第一次捕获被标记的个体数×第二次捕获的个体数÷第二次捕获被标记的个体数=40×(10+20)÷10=120(只)。

16.右图是某非洲草原斑马的种群数量变化曲线。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K1和K2不同可能是由于季节造成的草的生长状态不同
B.A点和C点种群数量相同,二者的年龄结构也相同
C.天敌的大量捕食会导致斑马种群个体数量下降,下降趋势与BC段相似
和K2表示不同的环境容纳量,环境容纳量不同可能是由于季节造成的草的生长状态1
不同,A项正确。

A点之后种群数量增加,C点之后种群数量减少,因此A点的年龄结构为增长型,C点的年龄结构为衰退型,二者的年龄结构不同,B项错误。

天敌的大量捕食会导致斑马种群数量减少,减少趋势与BC段相似,C项正确。

草原非生物因素如气候、温度等相对稳定,故斑马在草原上种群数量的变化呈波动状态,D项正确。

17.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下列有关种群密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A.种群的年龄结构和性别比例直接决定种群密度
B.森林中各种群的种群密度均大于草原中的
C.标记重捕法可用于调查蚯蚓的种群密度
,年龄结构可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性别比例影响种群密度,A项错误。

不能确定森林中各种群的种群密度是否大于草原中的,草原中还可能存在森林中没有的种群,B项错误。

标记重捕法适用于调查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的动物,不适用于调查蚯蚓的种群密度,C项错误。

样方法可用于调查活动范围小的动物(如蚜虫、跳蝻)的密度,D项正确。

18.下列关于种群的叙述,错误的是()
A.种群密度大的种群数量不一定多
B.种群数量变化既受种群内部生物因素的影响,也受种群外部生物因素的影响
C.年龄结构为增长型的种群中处于繁殖期的个体数不一定大于衰退型种群中处于繁殖期的个体数
,密度大的种群,分布面积或体积小时,数量不一定多,A项正确。

种群数量变化既受种群内部生物因素的影响,也受种群外部生物因素的影响,B项正确。

年龄结构是指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的比例,若增长型种群数量少,衰退型种群数量多,则增长型种群中处于繁殖期的个体数可能小于衰退型种群中处于繁殖期的个体数,C项正确。

样方法可用于调查植物和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的动物的种群密度,D项错误。

19.种群在理想和自然条件下分别呈“J”形和“S”形增长。

下列有关种群增长曲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种群“J”形增长模型(N t=N0λt)中,λ表示该种群的增长速率
B.在自然条件下,种群的环境容纳量(即K值)是固定不变的
C.鱼类养殖中,在接近K值时进行捕捞有利于该种群的可持续发展
”形曲线中,种群密度可能具有相同的增长速率
“J”形增长模型(N t=N0λt)中,λ表示该种群数量是前一年种群数量的倍数,A项错误。

在自然条件下,种群的环境容纳量(即K值)会因环境的改变而改变,B项错误。

鱼类养殖中,在超过K/2时进行捕捞有利于该种群的可持续发展,C项错误。

20.某同学进行了“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探究实验,得到了如右图所示的结果。

在该实验中,下列操作或结果分析正确的是()
A.培养酵母菌前,加热去除培养液中的溶解氧
B.用吸管从静置的试管中吸取一定量的培养液滴在血细胞计数板的中央进行计数
C.图中C点和D点相比,D点的生存环境更恶劣
F点种群数量相同,则两点对应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均相同
,不能去除培养液中的溶解氧,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时繁殖速度快,A项错误。

吸取培养液前应先振荡,使培养液中的酵母菌均匀分布,然后滴于盖玻片边缘(盖玻片放在血细胞计数板的计数室上),让培养液自行渗入,B项错误。

随培养时间的延长,酵母菌产生的代谢废物增多,酵母菌的生存环境恶化,不利于酵母菌的生长,C项正确。

F点与E点时对应的种群数量相同,但前者种群数量处于增长时期,即出生率大于死亡率,而后者则处于种群衰退时期,即出生率小于死亡率,D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0分)
21.(5分)请根据右图所示的种群增长的坐标曲线,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五色梅是一种生活在热带地区的有毒植物,为达到观赏目的,人们把它引种到夏威夷。

一段时间后,五色梅大量繁殖,对夏威夷的畜牧业造成严重威胁。

图中曲线符合五色梅的疯狂蔓延趋势。

(2)自然界中种群增长通常表现为图中的曲线。

(3)若此图表示蓝细菌大量繁殖时某湖泊中蓝细菌的增长曲线,当种群数量达到点后,增长速率基本为0。

(4)依据自然界种群增长的特点,人们在进行狩猎或海洋捕捞作业时,应在点后进行,原因是。

Ⅰ(2)Ⅱ(3)F(4)E E点时种群数量的增长速率最大
五色梅引入夏威夷后,环境适宜,缺少天敌,所以会呈“J”形增长。

(2)在自然环境中,资源和空间都是有限的,所以种群数量应呈“S”形增长。

(3)当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种群的增长速率基本为0。

(4)为了获取持续的高产,应在E点之后进行捕捞,捕捞后使种群数量维持在E 点,因为E点时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大。

22.(10分)桫椤是现存唯一的木本蕨类植物,极其珍贵,堪称国宝,被众多国家列为一级保护(濒危)植物。

研究人员对桫椤种群的生态学特性进行了调查研究。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调查桫椤种群和所处群落的特征,可采用。

在小溪流两侧各取一条调查带,用
调查取样。

(2)科研人员调查了福建瓜溪三个种群中桫椤的树龄大小,绘制成下图。

.幼苗阶段;Ⅱ.幼株阶段;Ⅲ.小型植株;Ⅳ.中型植株;Ⅴ.中大型植株;Ⅵ.大型植株。

①研究种群的年龄结构可以预测在一段时间内的变化趋势,但需结合生物的生存环境具体分析。

由上图可以看出,桫椤种群甲、乙、丙的年龄结构分别属
于、、。

②从上图中可以看出桫椤种群死亡高峰出现在过程中,长此以往,桫椤种群的年龄结构将变成型。

③桫椤幼苗呈集群分布,随着幼苗的生长,幼苗间的及幼苗与其他植物间的
都将会加剧,从而造成种群数量变动。

样方法等距取样法
(2)种群数量增长型衰退型增长型幼苗阶段→幼株阶段衰退种内竞争种间竞争
桫椤是一种植物,调查植物或活动范围小的动物的种群密度常用样方法。

样方法要求随机取样,取样方法有五点取样法和等距取样法。

在宽阔的地带用五点取样法,在狭长地带用等距取样法,因此在小溪流两侧取一条调查带,应用等距取样法。

(2)根据年龄结构可以预测未来一段时间种群数量的变化,年龄结构有三种类型:增长型(幼年个体数>老年个体数)、稳定型(各个年龄阶段个体数大致相同)和衰退型(老年个体居多)。

图甲和图丙中幼年个体居多,所以是增长型,图乙中幼年个体较少,中大型植株较多,所以是衰退型。

由题图可知,从幼苗阶段到幼株阶段过程中,种群数量大幅度下降,此时出现死亡高峰,说明幼株阶段的成活率较低,而中大型植株到大型植株的数量变化并不明显,长此以往,幼年植株逐渐减少,中大型植株越来越多,年龄结构将变成衰退型。

题图中显示幼苗阶段的桫椤数量多,到幼株阶段,数量大幅度下降,所以幼苗阶段的种内竞争最为激烈。

导致种群数量下降的原因还可能是幼苗与其他植物之间的种间竞争。

所以此时种群数量下降的原因有两个:一是种内竞争,二是种间竞争。

23.(12分)下图是生态学家培养大草履虫得出的种群增长曲线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大草履虫的增长符合“”形曲线。

(2)大草履虫增长速率最大是在点。

(3)种群数量增长明显受到限制是在段,原因
是。

(4)D点对应的种群数量称为。

(5)为了解某公园内蜗牛密度,三组调查人员各自随机布设样方如下图所示(图中阴影带为水泥小路,其他处为草地),其中最合理的是(填序号)。

(2)B
(3)CD资源和空间有限,种群密度增大,种内竞争加剧
(4)环境容纳量
由题图可知,大草履虫的增长符合“S”形曲线。

(2)大草履虫增长速率最大是在K/2时,即B点。

(3)由题图可知,C点种群的增长速率明显变小,D点种群的增长速率趋向于0,所以种群数量增长明显受到限制是在CD段,原因是资源和空间有限,种群密度增大,种内竞争加剧。

(4)D点对应的种群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

(5)调查种群密度的取样原则是随机取样,为了避免人为因素的干扰,①最合理。

24.(8分)调查种群密度时,对于不同种生物采用的方法存在差异。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调查植物的种群密度时一般采用法。

某同学在对一种植物的种群密度进行调查时,得到该植物的分布情况如上图所示(图中黑点表示该种植物),在计数时,应记录的数目是个。

在取样时应注意的原则是等。

(2)调查活动能力强的动物的种群密度时一般采用法。

调查某动物的种群密度时,若被捕一次后更难捕捉,则计算所得的平均种群密度与实际平均种群密度相比可能会(填“偏高”“偏低”或“不变”);若个别标记物脱落,计算所得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填“偏高”“偏低”或“不变”)。

(3)调查甲、乙两草原所捕获鼠的月龄,它们的月龄构成如下图所示。

据图分析,乙草原的田鼠种群属于(填“增长型”“稳定型”或“衰退型”);(填“甲”或“乙”)草原鼠害将会加重,必须做好防治准备工作。

样方8随机取样
(2)标记重捕偏高偏高

调查植物的种群密度时所用的方法为样方法,计数时计算样方内的个体和相邻两边上的个体。

(2)标记重捕法适用于活动范围大、活动能力强的动物。

标记重捕法的计算公式为个体总数/初次标记个体数=重捕总数/重捕中的标记个体数,某动物在被捕一次后更难捕捉或者是调查种群密度时个别标记物脱落,相当于第二次捕捉时能够捕到的被标记的个体数要比实际值偏少,计算所得个体总数偏多。

(3)据题图可以判断,甲草原中的田鼠种群中幼年个体特别多,其年龄结构为增长型;乙草原中的田鼠种群中幼年个体与中、老年个体的比例相当,其年龄结构为稳定型。

甲种群的年龄结构为增长型,鼠的数量将增加,其种群密度会越来越大,必须做好防治准备工作。

25.(15分)下图曲线表示某种群数量变化的可能情况。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K、K1、K2值代表环境容纳量,环境容纳量指的
是。

(2)若图示种群为某地区一年生草本植物种群数量变化的可能情况,则该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可通过法进行估算。

(3)若图示种群呈“J”形增长,则其需要满足的具体条件有。

(4)若图示种群为东亚飞蝗,应控制其种群数量为(填“K”“K1”“K2”或“0”),有利于维持该地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5)若图示种群为某鱼塘内鲤鱼种群,且该鱼塘最多能容纳8万尾鲤鱼生长,应让鱼塘内鲤鱼保持在尾左右,以获取最大经济效益。

若今后要使鱼塘中的鲤鱼自然繁殖,还要考虑投放鱼苗种群的年龄结构和。

一定的环境条件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
(2)种群密度样方
(3)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天敌和其他竞争物种等
(4)K2
性别比例
环境容纳量指的是一定的环境条件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

(2)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种群密度,可通过样方法估算植物的种群密度。

(3)若图示种群呈“J”形增长,则其需要满足的具体条件有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天敌和其他竞争物种等。

(4)若某种群为东亚飞蝗,应控制其种群数量越少越好,但不能为0。

(5)要想获取最大经济效益,应使种群数量维持在K/2,此时增长速率最大;若今后要使鱼塘中的鲤鱼自然繁殖,还要考虑投放鱼苗种群的年龄结构和性别比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