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鹿角和鹿腿》说课稿(附教学反思、板书)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说教学过程
板块一、字理入课,整体感知故事 (一)借助图片,了解“鹿”字演变过程,板书课题,指导书写“鹿” 字。 1.字理识字,学写“鹿”
(出示象形字“鹿”)你们猜,这是什么?你是怎么看出来的?(长长 的鹿角像树枝,细细的四条腿)对,这就是一个象形文字“鹿”,你们 真善于观察!中国的文字会说话,瞧!这就是“鹿”字的前世今生。 (出示“鹿”字的演变过程)伸出手指和老师一起写。这是一个半包围 结构的字,上面的点代表鹿角,中间部分代表两只大眼睛,下面的“比” 字代表四条大长腿。注最后一笔竖弯钩要伸出去,这样整个字看起来就 平衡了。 2.出示课题,学生齐读
七、说板书设计
根据三年级的年龄特点,本课板书内容简单明了,重难点突 出。
鹿角和鹿腿 鹿、塘 寓言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
总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始终立足让学生在玩中学会, 在动手中提高技能,学生学得轻松愉快。我将继续努力,让 我的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更高效,更精彩。
八、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找出描写鹿的语言的句子,再通过抓三个语 气词“咦、啊、唉”体会鹿的心情变化,在品咂的过程中指导学生读出 味道,读出对比。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通过多种阅读渠道与文本进行 心灵的对话、思维的碰撞、情感的交象、揭示寓意所起 到的作用。
《鹿角和鹿腿》说课稿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新教材部编版小学语 文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鹿角和鹿腿》。下面我将从 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教法、 说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及教学反思这八个方面展开。接 下来开始我的说课。恳请大家批评指正。
目录
一、说教材 二、说学情 三、说教学目标 四、说教学重难点 五、说教法 六、说教学过程 七、说板书设计 八、说教学反思
(二)合作讲述故事: 1.这样有趣的故事我们一定要讲给爸爸妈妈听,下面,大家可以根据黑板 上的曲线图回顾一下故事内容,同桌之间用自己的话讲一讲。 2.指名讲故事、评价
(三)推荐阅读:《伊索寓言》《中国古代寓言故事》 【设计意图:本环节在学生充分理解文本、感受语言、领悟寓意的基础 上,借助曲线图回顾内容,并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化理解、学 习表达,进一步认识寓言特点,再由课内到课外,通过推荐阅读,既努 力实现授人以“渔”,又尽“由一篇到一类”的语文教学之愿,进而让 学生得言、得意、得法。】
【设计意图:通过找关键句、抓语气词这样的学习策略,让学生聚焦重 点句段,充分体悟鹿的心情变化;再联系上下文,理解与感悟语气词所 蕴含的深刻含义。通过朗读和想象补白等一系列言语实践,深刻体悟故 事寓意,提升语用能力,发展创造性思维。】
板块三、走出文本,认识寓言特点 (一)总结寓言特点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了这样一个精彩的故事——鹿角和鹿腿, 我们跟着鹿的心情起起落落,还明白了一个深刻的道理。这就是寓言, 小故事中蕴含着大道理。寓言是生活的一面镜子。
1)指导朗读第一句: 鹿忽然发现了自己倒映在水面上的影子:“咦,这是我吗?”
我们先来看第一句,谁来读一读,注意哦,老师会变魔术,现在,再看 看这句话,谁来读读?对比读:去掉“咦”字读一读,觉得怎么样?( 少了语气词,就读不出鹿的惊喜)
他为什么惊喜?看来这个字还挺重要的,我们还是让它回来吧。来,这 只小鹿,被自己帅到了?你来读读。没错,这就是美丽的你。此时的鹿 简直有点不认识自己了,一齐读——一个小小的“咦”字,让我们读出 了鹿藏在了心里的惊喜。(趁机贴上“咦”)
板块二、研读文本,体会心情变化 (一)默读课文,找出关键语句。 出示默读提示:默读课文,划出描写鹿的语言的句子,看看你有什么发 现。
(二)汇报交流,指导朗读描写鹿的语言的关键语句。 1. 读句子,谈发现。 同学们,自己读读这四句话。从这四句话中你发现了什么? 2. 抓语气词,对比学习,体会鹿的心情。
3.移情想象,补白语气词。(趁机板书语气词) 这回鹿对自己的角和腿态度可不一样了。同学们,说到这里,鹿明白了 什么?我们能不能像前面三句话那样,用上一个语气词,把鹿明白的道 理告诉我们呢?(用上语气词,补白) 鹿跑到一条小溪边,停下脚步,一边喘气,一边休息。他叹了叹气,说: “两只美丽的角差点儿送了我的命,可四条难看的腿却让我狮口逃生。----,看来 --------。
(2)鹿说的其他句子中也有这样的语气词,把它们圈出来,同桌互相读 一读,看看你又读出了鹿的什么心情? (3)指名读第二、三句: 一个“啊”字,读出了鹿的兴奋。(趁机贴上“啊”) 一个“唉”字, 读出了鹿的抱怨。(趁机贴上“唉”) 3.再读句子,感受鹿的心情变化。 男女生分别读第二、第三句,再次体会鹿对待角和腿的不同态度。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1.出示词语,读词正音 池塘 倒映 别致 匀称 不禁 挣脱 配得上 撒腿就跑 2.巧用词语,整体感知故事。 (1)出示词语: 欣赏 美丽 差点送命 抱怨 难看 狮口逃生
(2)课文中有的词语和鹿角有关,有的和鹿腿有关,谁能把这几个词语
送句子中,说说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一只鹿( )它( )的鹿角,却( )自己的腿( ),而
当狮子追赶时,( )的鹿角让它( ),可(
)的腿却让它
( )。
【设计意图:以“鹿”的象形字开课,既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又巧妙地落实生字教学,达到“一石二鸟”的效果。随后,教师以关键 词语为抓手,一方面帮助学生扫除生词障碍,另一方面结合课后第二个 习题,运用填词的形式,引导学生整体感知故事大意。】
从课堂呈现来看,学生喜欢读寓言,也通过品读故事领悟到寓言背 后的道理。当然,从讲故事的情况来看,要想让学生通过讲述积累和丰 富语言,还需要课下再花时间加以练习。
从整节课来看,教学思路清晰,课堂气氛轻松活跃,学生学得轻松 ,主体地位得到充分体现,实践了以读为本、读思结合的设计理念。
在教学中,仍有许多不足:如在重点词句的理解这一环节,处理得不 够到位。教师对课堂上的生成没有及时有效地引导和处理,在以后的教 学中,还有待学习提高。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各位老师!
三、说教学目标
1.认读“鹿、塘”等字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鹿的心情变化,了解寓言蕴含的道理,能简单讲述故事。 3.认识寓言的基本特点。
四、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认读“鹿、塘”等字词,认识寓言的基本特点。
教学难点
体会鹿的心情变化,了解寓言蕴含的道理,能简单讲述 故事。
五、说教法
1、学生是学习语文的主人,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 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 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本课采用导读教学法、情境教学法、 合作学习法、以读代讲法等教法。 2、本课将“读书、思考、感悟”的学习方法贯穿始终,并穿插采用自主 、合作、探究学习的方法。
二、说学情
小学三年级的学生的认知能力和理解能力较第一学段有所增强,但思 维方式仍是以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属于初级阶段。这样 的学情决定三年级的寓言教学要在低年段了解内容的基础上,通过多种 阅读渠道与文本进行心灵的对话、思维的碰撞、情感的交流,从而帮助 学生初步把握内涵,体会寓意,初步感受寓言故事生动的语言对刻画形 象、揭示寓意所起到的作用。
一、说教材
“鹿角和鹿腿”是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课文,这 是一则寓言故事,出自著名的《伊索寓言》。课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生动 记叙了鹿在池塘边欣赏自己两束美丽的角,抱怨细长的腿,狮子扑来了,鹿四 条细长的腿让它逃脱了,而美丽的角却让它险些送命,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尺 有所短,寸有所长;不要因为它的长处而看不见它的短处,也不要因为短处而 否定长处。不要光图外表的美丽,更要讲实用和它的存在价值。
(三)想象补白,体悟故事寓意。 1.配乐读文,感知逃生惊险。 这鹿对自己的角和腿的态度真是千差万别呀!可是课文的最后,他的态 度却发生了180度的大转弯。(指名读最后一句)这是为什么呢?我们一 起来看看狮口逃生的惊险场面。 (师生合作读,老师读描写狮子追赶的语句,学生读鹿逃生的语句)
2.角色体验,体悟故事寓意。 我来采访采访你,鹿啊,刚才好容易把狮子甩在后面,角却被树枝挂着 了,那会儿你是怎么想的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