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明物理化学第四次作业参考答案与分析_594703630

合集下载

简明物理化学第四版答案

简明物理化学第四版答案

简明物理化学第四版答案【篇一:网《物理化学简明教程》第四版相关练习题及答案】txt>一、判断题:1.只有在比表面很大时才能明显地看到表面现象,所以系统表面增大是表面张力产生的原因。

2.对大多数系统来讲,当温度升高时,表面张力下降。

3.比表面吉布斯函数是指恒温、恒压下,当组成不变时可逆地增大单位表面积时,系统所增加的吉布斯函数,表面张力则是指表面单位长度上存在的使表面张紧的力。

所以比表面吉布斯函数与表面张力是两个根本不同的概念。

4.恒温、恒压下,凡能使系统表面吉布斯函数降低的过程都是自发过程。

5.过饱和蒸气之所以可能存在,是因新生成的微小液滴具有很大的比表面吉布斯函数。

6.液体在毛细管内上升或下降决定于该液体的表面张力的大小。

7.单分子层吸附只能是化学吸附,多分子层吸附只能是物理吸附。

8.产生物理吸附的力是范德华力,作用较弱,因而吸附速度慢,不易达到平衡。

10.由于溶质在溶液的表面产生吸附,所以溶质在溶液表面的浓度大于它在溶液内部的浓度。

11.表面活性物质是指那些加人到溶液中,可以降低溶液表面张力的物质。

二、单选题:1.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 比表面自由能的物理意义是,在定温定压下,可逆地增加单位表面积引起系统吉布斯自由能的增量;(b) 表面张力的物理意义是,在相表面的切面上,垂直作用于表面上任意单位长度功线的表面紧缩力;(c) 比表面自由能与表面张力量纲相同,单位不同;2.在液面上,某一小面积s周围表面对s有表面张力,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 表面张力与液面垂直; (b) 表面张力与s的周边垂直;(c) 表面张力沿周边与表面相切;(d) 表面张力的合力在凸液面指向液体内部(曲面球心),在凹液面指向液体外部。

(a) 物理意义相同,数值相同; (b) 量纲和单位完全相同;(c) 物理意义相同,单位不同; (d) 前者是标量,后者是矢量。

4.一个玻璃毛细管分别插入25℃和75℃的水中,则毛细管中的水在两不同温度水中上升的高度:(a) 相同; (b) 无法确定;(c) 25℃水中高于75℃水中; (d) 75℃水中高于25℃水中。

(完整word版)物理化学简明教程考试试题及答案

(完整word版)物理化学简明教程考试试题及答案
1.试写出此溶胶的胶团结构式;
2.指明电泳方向;
3.比较MgSO4,Na2SO4,AlCl3电解质对此溶胶的聚沉能力并简述原因
解:KI过量,稳定剂为KI
正极
AlCl3>MgSO4>Na2SO4
胶团显负电,故由哈迪-叔采规则,反离子价数越高,聚沉能力越强。
4. 40℃时,某反应 为一级反应,设反应初始速率 =1.00×10-3mol·dm-3·min-1,20分钟后,反应速率变为 =0.25×10-3mol·dm-3·min-1,试求40℃时:
5.已知FeO (s) + C (s) = CO (g) + Fe (s),反应的 且都不随温度而变化,欲使反应正向进行,则一定 ( A )
A.高温有利B.低温有利C.与温度无关D.与压力有关
6.1mol理想气体完成从V1,p1到V2,p2的过程后,其熵变应如何计算 ( A )
A, B.
C. D.无公式计算
2.稀溶液的依数性指的是,稀溶液中,溶剂的蒸汽压下降, ----凝固点降低--,--沸点升高--------和渗透压的数值,只与一定量溶液中的溶质的-----质点数------有关.
3. 把反应Ag+ + Cl-→AgCl(s)设计成原电池为
—Ag(s) |AgCl(s)| HCl(aq) || Ag+(aq) | Ag(s)。(4分)
7.典型的复合反应类型有:对行反应、平行反应和连串反应。ຫໍສະໝຸດ 五、应用题(每题10分,共40分)
1.电池Pt︱H2(101.325kPa)︱HCl(0.1mol·kg-1)︱Hg2Cl2(s)︱Hg在25℃时的电动势为0.372V,电动势的温度系数为1.5×10-4V·K-1。

物理化学简明教程第四版

物理化学简明教程第四版

不能向右进展,必须使下式成立
rGm
Qp Kp e RT 61055
Qp
(
p pO2
)1/ 2,
pO2
2.810107 Pa
由于通常情况下空气中氧的分压总是大于以上数值,
因此锌在空气中总是能自发氧化为氧化锌。
§4.2 反响的根本吉布斯自由能变化
2. 物质的标准生成吉布斯自由能
规定:一切温度下,处于标准状态时各种最稳 定单质的生成吉布斯自由能为0,那么由稳定 单质生成单位物质量的某物质时,反应的标准 吉布斯自由能变化 f G m就是该物质的标准生 成吉布斯自由能。 rGm任意化学反应
移项积分,得:
ln K R H 0 T 1 R a ln T 2 R b T 6 R c T 2 I H 0 , I 为积分常数,可从已知条件或表值求得 将平衡常数与Gibbs自由能的关系式代入,得: rG m H 0 a T ln T 2 b T 2 6 c T 3 I R T 这样可计算任何温度时的 rGm 或K
〔3〕从标准摩尔生成Gibbs自由能计算
rGm BfGm 'B
B
看书P118例题2.3
例题
有人认为经常到游泳池游泳的人中,吸烟者更容易受到有毒化 合物碳酰氯的毒害,因为游泳池水面上的氯气与吸烟者肺部的 一氧化碳结合将生成碳酰氯。现假设某游泳池水中氯气的溶解 度为10-6〔摩尔分数〕,吸烟者肺部的一氧化碳分压为0.1Pa, 问吸烟者肺部碳酰氯的分压能否到达危险限度0.01Pa。氯气 的亨利常数为105Pa ,一氧化碳和碳酰氯的标准摩尔生成自 由能分别为 解:
那么标准平衡常数:
Kp
p(NH3) p(H2S)
p
p
14(p/ p

物理化学第四版答案

物理化学第四版答案

物理化学第四版习题及答案【篇一:物理化学第四章课后答案傅献彩第五版】lass=txt>第七章电化学7.1 用铂电极电解能析出多少质量的解:电极反应为溶液。

通过的电流为20 a,经过15 min后,问:(1)在阴极上?(2) 在的27 ?c,100 kpa下的?电极反应的反应进度为因此:7.2 在电路中串联着两个电量计,一为氢电量 1 h后,在氢电量计中收集到的;在银电量计中沉积电流为多少。

对银电量计对氢电量计37.3用银电极电解并知阴极区溶液中溶液。

通电一定时间后,测知在阴极上析出的总量减少了。

求溶液中的和的,。

的解:解该类问题主要依据电极区的物料守恒(溶液是电中性的)。

显然阴极区溶液中总量的改变等于阴极析出银的量与从阳极迁移来的银的量之差:7.4 用银电极电解水溶液。

电解前每反应生成,反应可表示的银与溶液中的为总反应为,并测知阳极区溶液重和。

量的改变为,通电其中含解:量不变,该量 1)与阳极溶解的生成,(2)从阴极迁移到阳极7.5用铜电极电解水溶液。

电解前每溶液中含。

4通电一定时间后,测得银电量计中析出中含。

试计算溶液中的量的改变,并测知阳极区溶液重和。

,其解:同7.4。

电解前后从铜电极溶解的的量为从阳极区迁移出去的的量为因此,7.6 在一个细管中,于的的溶液的上面放入的电流直上而下通过该管,界以后,界面在管内向下移动的距离相当于溶液中的面不断向下度25?c下,。

解:此为用界面移动法测量离子迁移数7.7 已知25 ?c时溶液的电导率为。

一电导池中充5以此溶液,在25 ?c时测得其电阻为的液的电导率;(3)溶液,测得电阻为。

在同一电导池中装入同样体积的质量浓度为。

计算(1)电导池系数;(2)溶溶液的摩尔电导率。

解:(1)电导池系数为(2)溶液的电导率(3)溶液的摩尔电导率7.8 已知25 ?c时此溶液,在25 ?c,溶液,测出其电阻分别为稀释时,,,和溶液的电导率为。

一电导池中充以和的。

试用外推法求无限作图如下【篇三:第五版物理化学第四章习题答案】t>4.1 有溶剂a与溶质b形成一定组成的溶液。

物理化学简明教程第四版课后练习题含答案

物理化学简明教程第四版课后练习题含答案

物理化学简明教程第四版课后练习题含答案
本文为物理化学简明教程第四版课后练习题,包含答案。

主要介绍了热力学和
量子化学方面的知识。

第一章热力学基础
1.1 热力学第一定律
1.1.1 以下哪种是热力学第一定律的表述?
A. 热量是一个守恒量
B. 能量不能被消灭,只能转化成其他形式
C. 系统的内能等于热量和功的代数和
答案:C
1.1.2 如果一个系统的内能增加了100 J,并且从系统中流出了30 J 的热量,那么系统所做的功是多少?
答案:70 J
1.2 热力学第二定律
1.2.1 以下哪种是最常用的热力学第二定律的表述?
A. 任何热量都不能从低温物体传递到高温物体,除非做功
B. 热力学过程的总熵永远不会减少
C. 热力学系统是一个孤立的系统
答案:B
1.2.2 熵的单位是什么?
答案:J/K
第二章量子力学基础
2.1 波粒二象性
2.1.1 波长为400 nm的光的能量是多少?
答案:4.94×10^-19 J
2.1.2 电子穿过双缝的实验表明电子具有波粒二象性。

在哪些情况下,电子的波动性会更加显著?
答案:在动量较小和物体尺寸较大的情况下
2.2 氢原子的结构
2.2.1 氢原子基态的能量是多少?
答案:-2.18×10^-18 J
2.2.2 在电子半径平方的图像中,哪些区域表示电子最有可能出现?
答案:波峰处
总结
本文介绍了物理化学中的热力学和量子化学方面的知识,包含了相关的课后练习题,答案也一并给出。

希望这些例题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物理化学的相关知识。

物理化学习题解答(四)

物理化学习题解答(四)

物理化学习题解答(四)习题 p266~2701、在298K 时,有0.10kg 质量分数为0.0947的硫酸H 2SO 4水溶液,试分别用(1)质量摩尔浓度m B ;(2)物质的量浓度c B 和(3)摩尔分数x B 来表示硫酸的含量。

已知在该条件下,硫酸溶液的密度为 1.0603×103kg .m -3,纯水的密度为997.1kg .m -3。

解:m (B)= w B × = 0.0947×0.10kg =0.00947kg=9.47gn B = m (B)/M B =9.47/98.079=0.09655molm (A)= - m (B)= 0.10×(1-0.0947)=0.09153kg=91.53g n A = m (A)/M A =91.53/18.015=5.080766mol(1) m B =n B /m (A)= 0.09655/0.09153=1.055mol.kg -1(2) V 溶液= /ρ=0.10/(1.0603×103)=0.0943×10-3 m 3=0.0943dm 3c B =n B /V=0.09655/0.0943=1.024mol.L -1(3) x B = n B / =0.09655/(0.09655+5.08076)=0.01864 2、在298K 和大气压力下,含甲醇(B)的摩尔分数x B 为0.458的水溶液的密度为0.8946kg .dm -3,甲醇的偏摩尔体积V B =39.80cm 3.mol -1,试求该水溶液中水的偏摩 尔体积V A 。

解:设n B =1.0mol ,则n 总=n B /x B =1/0.458=2.183mol ,n A =1.183 molm (B)=n B M B =1.0×32.042=32.042g ,m (A)= n A M A =1.183×18.015=21.312g V ={m (A)+m (B)}/ρ=(21.312+32.042)/0.8946= 59.64cm 3V =n A V A +n B V B ,V A =(V -n B V B )/n A =(59.64-1.0×39.80)/1.183=16.77 cm 3.mol -1 ∑AA m ∑AA m∑AA m ∑A An3、在298K和大气压下,某酒窑中存有酒10.0m3,其中含乙醇的质量分数为0.96,今欲加水调制含乙醇的质量分数为0.56的酒,已知该条件下,纯水的密度为999.1 kg.m-3,水和乙醇的偏摩尔体积为:w(C2H5OH) V(H2O)/10-6m3.mol-1V(C2H5OH) /10-6m3.mol-10.96 14.61 58.010.56 17.11 56.58试计算:(1) 应加入水的体积;(2) 加水后,能得到含乙醇的质量分数为0.56的酒的体积。

物理化学4答案汇编

物理化学4答案汇编

物理化学试卷班级 姓名 分数一、选择题 ( 共 8题 15分 ) 1. 2 分 (5553) 55531-1 级对峙反应 12AB k k 由纯 A 开始反应,当进行到 A 和 B 浓度相等的时间为: (正、逆向反应速率常数分别为 k 1 ,k 2) ( ) (A) t = ln12k k (B) t =11221ln kk k k -(C) t =1121212lnk k k k k +- (D) 112121lnk t k k k k =+-2. 2 分 (9109) 9108吉布斯自由能判据可以写作: ( ) (A )(d G )T, p, W =0 ≤0 (B )(d G )f,,0T p W =≤0(C )(d G )T, p, W =0 ≥0 (D )(d G )f,,0T p W =≥03. 2 分 (2184) 2184在310 K,纯H 2O(l)的蒸气压为6.275 kPa,现有1 mol 不挥发物质B(s)溶于4 mol H 2O(l)形成溶液,若溶液中水的活度为0.41(以纯水为标准态),则溶解过程中1 mol H 2O(l)的Gibbs 自由能变化为:( ) (A) -557 J ⋅mol -1 (B) -2298 J ⋅mol -1 (C) -4148 J ⋅mol -1 (D) 4148 J ⋅mol -14. 2 分(0186)0186一定量的理想气体从同一始态出发,分别经(1) 等温压缩,(2) 绝热压缩到具有相同压力的终态,以H1,H2分别表示两个终态的焓值,则有:( )(A) H1> H2(B) H1= H2(C) H1< H2(D) H1 H25. 2 分(0847)0847101.325 kPa,-5℃时,H2O(s)−−→H2O(l),其体系熵变:( )(A) Δfus S体系>0(B) Δfus S体系<0(C) Δfus S体系≤0(D) Δfus S体系=06. 2 分(1704)1704有关化学势与物质流动方向的关系中下述哪种说法是不正确的。

物理化学第四章习题解答

物理化学第四章习题解答

物理化学第四章习题解答思考题3.注:题目为反应对该反应物分别是一级、二级2A——>P+...、三级3A——>P+...。

而A+B——>P+...这个反应若为如书P141所示的二级反应,则对反应物A和B都分别是一级的。

所以本题应该套用简单n级反应的公式进行计算。

设反应物A的初始浓度为a,t时刻生成物P的浓度为某,则对于简单的n级反应我们有:n=1时lnn>1时ak1ta某111ktn1n1n1na(an某)代入n=2得某k2ta(a-2某)代入n=3得1112k3t26a3某a将某=0.5a和某=0.75a分别代入n=1对应的反应速率方程,可得t12ln2ln4t34t12:t341:2k1k1将某=0.25a和某=0.375a分别代入n=1对应的反应速率方程,可得t1213t34t12:t341:32ak22ak215tt12:t341:5342a2k32a2k3.将某=1/6a和某=1/4a分别代入n=1对应的反应速率方程,可得t124.根据阿伦尼乌斯公式的微分形式,我们有dlnk1lnk2Ea1Ea2EadlnkdTRT2dTRT2dlnk1k2Ea1Ea2dTRT2根据平行反应反应速率与生成物浓度之间的关系,我们有dln某1某2Ea1Ea20dTRT2即随着温度增加ln某1某2增大,所以温度升高时更利于反应1的进行。

习题解答d[A]=―k1[A]―k4[A]dtd[B]=k1[A]―k2[B]+k3[C]dtd[C]=k2[B]―k3[C]dtd[D]=k4[A]dtd[A](2)=―k1[A]+k2[B]dtd[B]=k1[A]―k2[B]―k3[B][C]dtd[C]=―k3[B][C]dtd[D]=k3[B][C]dtd[A](3)=―k1[A]+k2[B]2dtd[B]=2(k1[A]―k2[B])2dtd[A](4)=―2k1[A]2+2k2[B]dtd[B]=k1[A]2―k2[B]―k3[B]dtd[C]=k3[B]dt1、解:(1)2、解(1)以lnc对t作图得一直线,说明该反应是一级反应。

物理化学简明教程习题附答案

物理化学简明教程习题附答案

第一章气体的pVT性质1.1物质的体膨胀系数与等温压缩率的定义如下试推出理想气体的,与压力、温度的关系。

解:根据理想气体方程1.2 0℃,101.325kPa的条件常称为气体的标准状况,试求甲烷在标准状况下的密度。

解:将甲烷(M w=16.042g/mol)看成理想气体:PV=nRT , PV =mRT/ M w甲烷在标准状况下的密度为=m/V= PM w/RT=101.32516.042/8.3145273.15(kg/m3)=0.716 kg/m31.3 一抽成真空的球形容器,质量为25.0000g充以4℃水之后,总质量为125.0000g。

若改充以25℃,13.33 kPa的某碳氢化合物气体,则总质量为25.0163g。

试估算该气体的摩尔质量。

水的密度1g·cm3计算。

解:球形容器的体积为V=(125-25)g/1 g.cm-3=100 cm3将某碳氢化合物看成理想气体:PV=nRT , PV =mRT/ M wM w= mRT/ PV=(25.0163-25.0000)×8.314×298.15/(13330×100×10-6)M w =30.31(g/mol)1.4 两个容积均为V 的玻璃球泡之间用细管连结,泡内密封着标准状态下的空气。

若将其中的一个球加热到 100℃,另一个球则维持 0℃,忽略连接细管中气体体积,试求该容器内空气的压力。

解:由题给条件知,(1)系统物质总量恒定;(2)两球中压力维持相同。

标准状态:因此,1.5 0℃时氯甲烷(CH 3Cl )气体的密度ρ随压力的变化如下。

试作p p -ρ图,用外推法求氯甲烷的相对分子质量。

1.6 今有20℃的乙烷-丁烷混合气体,充入一抽成真空的200 cm3容器中,直至压力达101.325 kPa,测得容器中混合气体的质量为0.3897 g。

试求该混合气体中两种组分的摩尔分数及分压力。

解:将乙烷(M w=30g/mol,y1),丁烷(M w=58g/mol,y2)看成是理想气体:PV=nRT n=PV/RT=8.3147⨯10-3mol(y1⨯30+(1-y1) ⨯58)⨯8.3147⨯10-3=0.3897y1=0.401P1=40.63kPay2=0.599P2=60.69kPa1.7 如图所示,一带隔板的容器内,两侧分别有同温同压的氢气与氮气,二者均可视为理想气体。

物理化学简明教程第四版课后习题答案

物理化学简明教程第四版课后习题答案

物理化学简明教程第四版课后习题答案物理化学简明教程第四版课后习题答案物理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性质、结构和变化规律的学科。

它是化学和物理学的交叉领域,涉及到了许多基本概念和理论。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物理化学的知识,教材通常会提供一些课后习题。

下面是物理化学简明教程第四版课后习题的答案。

1. 习题一:化学平衡答案:化学平衡是指化学反应在一定条件下达到动态平衡的状态。

在平衡状态下,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保持不变,但是反应仍在进行。

平衡常数K是描述平衡状态的一个重要参数,它的大小决定了反应的方向和强度。

平衡常数的计算方法是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之比来确定。

2. 习题二:热力学答案:热力学是研究能量转化和能量传递的学科。

热力学第一定律是能量守恒定律,它表明能量可以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但总能量守恒。

热力学第二定律是热力学不可逆性原理,它表明自然界中存在着一种趋势,即熵增加的趋势。

熵是描述系统无序程度的物理量,熵增加意味着系统的无序程度增加。

3. 习题三:电化学答案:电化学是研究电与化学反应之间相互作用的学科。

电化学反应可以分为两类:电解反应和电池反应。

电解反应是指在外加电势的作用下,将化学物质分解成离子的反应。

电池反应是指利用化学反应产生电能的反应。

电化学反应的关键是电子的转移,它通过氧化还原反应来实现。

4. 习题四:量子力学答案:量子力学是研究微观世界的物理学理论。

它描述了微观粒子的运动和相互作用。

量子力学的基本假设是波粒二象性,即微观粒子既可以表现出波动性,又可以表现出粒子性。

量子力学的基本方程是薛定谔方程,它描述了微观粒子的波函数演化规律。

波函数可以用来计算微观粒子的位置、动量和能量等物理量。

5. 习题五:分子动力学答案:分子动力学是研究分子运动的理论和方法。

它基于牛顿力学和统计力学的原理,通过求解分子运动方程来描述分子的运动轨迹。

分子动力学可以用来研究分子的结构、动力学性质和相互作用。

物理化学第四版课后答案

物理化学第四版课后答案

第一章气体的pVT性质1.1物质的体膨胀系数与等温压缩率的定义如下试推出理想气体的,与压力、温度的关系。

解:根据理想气体方程1.5两个容积均为V的玻璃球泡之间用细管连结,泡内密封着标准状态下的空气。

若将其中的一个球加热到100 C,另一个球则维持0 C,忽略连接细管中气体体积,试求该容器内空气的压力。

解:由题给条件知,(1)系统物质总量恒定;(2)两球中压力维持相同。

标准状态:因此,1.9 如图所示,一带隔板的容器内,两侧分别有同温同压的氢气与氮气,二者均可视为理想气体。

(1)保持容器内温度恒定时抽去隔板,且隔板本身的体积可忽略不计,试求两种气体混合后的压力。

(2)隔板抽取前后,H2及N2的摩尔体积是否相同?(3)隔板抽取后,混合气体中H2及N2的分压立之比以及它们的分体积各为若干?解:(1)等温混合后即在上述条件下混合,系统的压力认为。

(2)混合气体中某组分的摩尔体积怎样定义?(3)根据分体积的定义对于分压1.11 室温下一高压釜内有常压的空气,为进行实验时确保安全,采用同样温度的纯氮进行置换,步骤如下:向釜内通氮气直到4倍于空气的压力,尔后将釜内混合气体排出直至恢复常压。

重复三次。

求釜内最后排气至恢复常压时其中气体含氧的摩尔分数。

解:分析:每次通氮气后至排气恢复至常压p,混合气体的摩尔分数不变。

设第一次充氮气前,系统中氧的摩尔分数为,充氮气后,系统中氧的摩尔分数为,则,。

重复上面的过程,第n次充氮气后,系统的摩尔分数为,因此。

1.13 今有0 C,40.530 kPa的N2气体,分别用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及van der Waals 方程计算其摩尔体积。

实验值为。

解:用理想气体状态方程计算用van der Waals计算,查表得知,对于N2气(附录七),用MatLab fzero函数求得该方程的解为也可以用直接迭代法,,取初值,迭代十次结果1.16 25 C时饱和了水蒸气的湿乙炔气体(即该混合气体中水蒸气分压力为同温度下水的饱和蒸气压)总压力为138.7 kPa,于恒定总压下冷却到10 C,使部分水蒸气凝结为水。

第四次理综化学试题含答案.doc

第四次理综化学试题含答案.doc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12 0-16 P-31 C1-35.5—、单项选择题(本题共21小题,每小题6分,共12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 符合题目要求)7.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烧结黏土制陶瓷砖瓦以及工业制备水泥和玻璃的过程均涉及化学反应B. 尼龙绳是由天然高分子化合物制成的,强度很大C. 水泥冶金厂常用高压电除去工厂烟尘,利用了胶体的性质D. 双氧水、高猛酸钾溶液可以完全杀死埃博拉病毒,其消毒原理与漂白粉消毒饮用水的原理相同&设N A 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l mol Feb 与一定量氯气反应时,若已知有lmol Fe 2+被氧化则转移的电子数为3N AB. 常温下,!LpH=3的Ab (SO4)3溶液中,水电离出的H+数目为IO -3 N AC. lmol 氨基(・NH2:)中含有电子的数目为10 N AD. 6.4g CaC 2中含有的离子总数目为0.3N A 9.用下列装置不能达到有关实验H 的的是A. 用甲图装置证明p (煤油)vp (钠)vp (7K ) D.用丁图装置比较NaHCO 3和NMCh 的热稳定性10. 一定条件下,某含碳钢腐蚀情况与溶液pH 的关系如表PH2466.5813.514腐蚀快慢 较快慢较快主要产物Fe 2+FC3O4F C 2O 3 Fc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随pH 的升高,碳钢腐蚀速率逐渐加快B. 酸性坏境下该碳钢只发生析氢腐蚀,碱性环境下只发生吸氧腐蚀C. pH 为 14,其负极反应为 40H'+Fe-3e _=FeO 2"+2H 2OB.用乙图装置制备Fe (OH )2C.用丙图装置制取金属镭二氛化《 和怡粉的MOWD. 在煮沸除氧气后的碱性溶液中,碳钢腐蚀速率会加快11. 短周期元素W 、X 、Y 、Z 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中W 的阴离子的核外电子数与X 、Y 、Z 原子的核外 内层电子数相同。

简明物理化学4

简明物理化学4

化学动力学的任务和目的
任务:化学动力学是研究化学反应速率的科学。 其基本任务是研究各种因素(如反应系统中各 物质的浓度、温度、催化剂、光、介质……) 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揭示化学反应如何进行的
机理;研究物质的结构与反应性能的关系。
化学动力学的任务和目的
目的:通过化学动力学的研究,可以知道如何控 制反应条件以改变反应速率。使反应按人们所希 望的速率进行,并得到人们所希望得到的产物。 如工业上的许多反应,我们可以通过控制反应 条件以提高反应速率从而达到提高产率的目的; 而对另一些反应,我们则希望降低其反应速率, 如金属的腐蚀、食品变质、塑料老化、人体衰老 等过程。
应当指出: 1. 反应分子数和反应级数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反应分子数是理论上的概念,是对微观上的基 元反应而言的。而反应级数是对宏观化学反应 而言的,反应级数必须从实验上确定。
2. 只有符合式r=k[A]α[B]β[C]δ…形式的速率方 程的反应才有反应级数。
反应级数和反应分子数
应当指出:
3. 反应分子数和反应级数所取的数值也不相同。 反应级数的数值可以是有理数,而反应分子数 却只能是正整数。基元反应必然是级数为正整 数的反应,但级数为正整数的反应却不一定是 基元反应。 4. 反应级数必须由速率实验确定。
M Cl 2 M 2Cl
Cl H 2 HCl H H Cl 2 HCl Cl
M Cl 2Cl 2 M
式中M是指反应器壁 或其他第三分子体, 是惰性物质,不参与 反应,只具有传递能 量的作用
注意:对于基元反应,其反应方程计量关系是不能随 意按比例扩大缩小的。
2
2
2
2
热力学只能判断这两个反应在标准状态下都能发 生,但如何使它发生,热力学无法回答。

物理化学简明教程第四版课后答案

物理化学简明教程第四版课后答案

物理化学简明教程第四版课后答案【篇一:天大物理化学简明教程习题答案】xt>1.1 物质的体膨胀系数与等温压缩率的定义如下试推出理想气体的,与压力、温度的关系。

解:根据理想气体方程1.20℃,101.325kpa的条件常称为气体的标准状况,试求甲烷在标准状况下的密度。

解:将甲烷(mw=16.042g/mol)看成理想气体:pv=nrt , pv =mrt/ mw甲烷在标准状况下的密度为=m/v= pmw/rt=101.325?16.042/8.3145?273.15(kg/m3) =0.716 kg/m3解:球形容器的体积为v=(125-25)g/1 g.cm-3=100 cm3将某碳氢化合物看成理想气体:pv=nrt , pv =mrt/ mwmw =30.31(g/mol)1.4两个容积均为v的玻璃球泡之间用细管连结,泡内密封着标准状态下的空气。

若将其中的一个球加热到 100℃,另一个球则维持 0℃,忽略连接细管中气体体积,试求该容器内空气的压力。

解:由题给条件知,(1)系统物质总量恒定;(2)两球中压力维持相同。

标准状态:因此,pp图,用外推法求氯甲烷的相1.6 今有20℃的乙烷-丁烷混合气体,充入一抽成真空的200cm3容器中,直至压力达101.325 kpa,测得容器中混合气体的质量为0.3897 g。

试求该混合气体中两种组分的摩尔分数及分压力。

解:将乙烷(mw=30g/mol,y1),丁烷(mw=58g/mol,y2)看成是理想气体:pv=nrt n=pv/rt=8.3147?10-3mol (y1?30+(1-y1) ?58)?8.3147?10-3=0.3897 y1=0.401 p1=40.63kpa y2=0.599 p2=60.69kpa1.7 如图所示,一带隔板的容器内,两侧分别有同温同压的氢气与氮气,二者均可视为理想气体。

(1)保持容器内温度恒定时抽去隔板,且隔板本身的体积可忽略不计,试求两种气体混合后的压力。

物理化学简明教程第四版

物理化学简明教程第四版

热机工作原理图
蒸汽 热水 锅炉
进气阀
排气阀 泵 冷凝器
冷水
热机效率
高温存储器, Th Qh 热机 Qc W
• 热机效率:
W Qh
低温存储器, Tc
热机效率?
Watt瓦特(1736-1819,英国工程师,发明家) 发明了蒸气机。
此后新问(课)题也随之产生:蒸气机的效率可以达到多少? 如何改进蒸气机,提高燃料的做功能力? 随后发明了多种热机,如:汽轮机、燃气轮机、柴油机、汽油 机等。 如何提高热机的效率,热机的效率可以达到 多少? 启示:科技进步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可以带 来新的问题。
(Q1 = Q2 -W)给冷源T1; 而 可 逆 卡 诺 冷 冻 机 从 冷 源 T1 吸 热
任意热机 –W 可逆热机 I R
Q'1=Q'2–W
Q1=Q2–W
Q1(Q1=Q2-W),从热机接受了功W,
放热 Q2 给热源 T2。 冷源(T1)
卡诺定理
任意热机和可逆热机联合工作的净结果 为 : 联 合 机 器 从 低 温 热 源 T1 吸 取 热 量 (Q2- Q2)交给了高温热源T2,此外并没 有引起任何其它变化。 这一结论违背了克氏说法,不能成立。 为了不违背第二定律,就要求任何热机 的效率只能小于、最大也只能等于可逆 卡诺热机的热效率,即:
热力学第二定律
不可能把热从低 温物体传到高温 物体,而不引起 其它变化
只要满足能量守恒的过程就一定能实现吗?
功热转换 自由膨胀过程
A m
B
真空
自然界发生的过程总是自动地向一个方向进行,而不会自动向 相反方向进行。 热力学第二定律的任务就是要说明热力学过程的方向性。
自发变化的共同特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习题
8. 本题知识点:
Δr S m Θ =
∑B b m b S v , -----① Δr S m Θ(T 2) = Δr S m Θ(T 1)+⎰∆2
T1m p,/T dT rC T ------②
解题思路:
利用书后附录中热力学数据和公式①,可求得298K 下反应的标准熵变;
利用公式②,可求得325K 下反应的熵变。

11. 本题知识点:
dG = -SdT +Vdp 封闭系统的热力学基本关系式
解题思路:
该过程为等温过程,所以dG = Vdp ;然后利用其状态方程:V = V O (1-βp ),求积分即可;该计算结果的说明,请详见课本P53;
常见错误:
1. 一部分同学题目做完后,很容易忽略题目的最后一问,不给答案,请以后注意!
2. 课本中参考答案的单位有误,应为0.052kJ ,有小部分同学偷懒,不经过计算直接copy 答案;有时候参考答案是可以验证我们的解题思路是否正确的!
12. 解题思路:
第一个过程
等温等压下的可逆相变,且非体积功为0
ΔG = 0 ΔA = -W
第二个过程 设计中间过程量
过程1,如题第一个过程
过程2,为理想气体的等温过程 ΔG = nRTlnp 2/p 1 ΔA = nRTlnp 2/p 1
合并过程1和2,求解即可
第三个过程 设计中间过程量
求解思路如题第二个过程
C 6H 6(l,101.325kPa) C 6H 6(g,90kPa)
C 6H 6(g,101.325kPa) 1 2
C 6H 6(l,101.325kPa) C 6H 6(g,110kPa) C 6H 6(g,101.325kPa)
1 2
本题知识点:
利用ΔG 的值判断反应进程的方向,其适用范围为等温等压且W(非体积功)=0 < 0,过程正向进行
ΔG= =0,过程为平衡
> 0,过程逆向进行
本题中反应进程中,等温非等压,所以不能根据所得结果判断过程的方向。

常见错误:
大部分同学忽略的利用ΔG 判断的适用范围。

15. 解题思路:
设计中间过程量
过程1: 等压变温过程 ΔS 1 = C p1lnT 2/T 1
过程2: 相变过程 ΔS 2 = ΔH/T
过程3: 同过程1 ΔS 3 = C p2lnT 2/T 1
ΔS = ΔS 1 + ΔS 2 +ΔS 3
ΔG 的求解 可利用公式ΔG = ΔH - T ΔS
其中ΔH 可利用题中给出的C p,m 和 Δfus H m 求解
求解后ΔG < 0,该过程可自发进行。

本体知识点:
利用ΔG 的值判断反应进程的方向,其适用范围为等温等压且W(非体积功)=0 < 0,过程正向进行
ΔG= =0,过程为平衡
> 0,过程逆向进行
利用ΔS 的值判断反应进程的方向,其适用范围为绝热系统和孤立系统 > 0,不可逆过程
ΔS=
= 0,可逆过程
常见错误:
大部分同学忽略的利用ΔS 判断的适用范围。

16. 解题思路:
Δr S m 其定义为可逆反应中的熵变。

Δr H m 其在等压且不做非体积功的过程中,热量等于焓变。

W max = -ΔG = -(Δr H m - T Δr S m ),在等温等压的可逆反应中做功最多。

常见错误:
有部分同学利用题中给出的热量值直接计算,答案虽对,但解题思路有误! -10ºC,101.325kPa 1 mol H 2O(l) 0ºC,101.325kPa 1 mol H 2O(l) 0ºC,101.325kPa 1 mol H 2O(s) -10ºC,101.325kPa 1 mol H 2O(s) 1 2 3
17. 解题思路:
对于氮气而言,其前后状态等温等压等容,性质无变化 ΔH = 0 ΔS = 0 ΔG = 0
对于乙醚而言,设计中间过程量即可
其求解思路,等同于习题12中第二和三个过程 0.1 mol, l 308k, 100kPa 0.1 mol, g 308k, p kPa 0.1 mol, g 308k, 100kPa 1,等温等压
2,等温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