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部编历史八年级上 第3单元 单元总结与提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单元单元总结与提升
知识归纳
知识演练
核心考点一辛亥革命
酝酿思想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广泛传播。
指导
思想:三民主义
组织兴中会、中国同盟会
军事
革命党人先后发动一系列武装起义,如萍
浏醴起义、安庆起义、广西起义、黄花岗
起义
爆发1911年武昌起义
发展全国一半以上的省份宣布独立高潮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
失败袁世凯窃取了革命果实
意义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
性质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革命
结论资产阶级救国方案在中国行不通
◆针对训练
1.孙中山把同盟会的革命纲领阐发为三民主义,其中“驱除鞑虏,恢复中华”被阐发为()
A.民生主义B.民权主义
C.民主主义D.民族主义
2.林伯渠说:“对许多未经过帝王之治的青年,辛亥革命的政治意义是常被过低估计的。
……因为他们没有看到推翻几千年的专制政体是多么不容易的
事。
”这段话旨在强调()
A.辛亥革命意义重大B.广大民众尚未觉悟
C.革命时机不够成熟D.革命缺乏社会基础
核心考点二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
◆针对训练
3.1913年3月,国会召开前夕,他遇刺身亡。
孙中山为他写下挽联:“作民权保障,谁非后死者;为宪法流血,公真第一人。
”“他”是() A.李烈钧B.宋教仁
C.黄兴D.蔡锷
4.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军阀之间互相倾轧,争夺地盘,连年混战。
当时势力较大的军阀是()
①以冯国璋、曹锟为首的直系②以张作霖为首的奉系③以白崇禧为首的桂系④以段祺瑞为首的皖系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②③④D.①③④
知识过关
1.“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
”孙中山先生把“社会革命”概括为()
A.民族主义B.民权主义
C.民生主义D.民本主义
2.资产阶级革命派与维新派的根本区别是()
A.引进西方科学技术和文化
B.兴办新式学校
C.推翻清王朝统治
D.充分依靠和发动人民群众
3.下图是1912年1月1日出版的《申报》,这表明《申报》()
A.创办于辛亥革命期间
B.专门报道政治新闻
C.宣传了民主革命思想
D.是革命派的机关报
4.“它使中国两千多年的皇帝制度彻底崩溃,是中国帝制与共和意识的分水岭,尽管它的结局是悲剧性的……”材料中的“它”指的是() A.废除丞相B.太平天国运动C.辛亥革命D.新文化运动5.对孙中山被迫向袁世凯妥协,辞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一事,有人认为是一种错误。
其实,孙中山当时也别无选择。
下列关于其原因的表述,你同意的是()
①湖北军政府与袁世凯的交涉②立宪派和旧官僚对革命派发动进攻③袁世凯迫使清帝退位,声明他赞成共和④孙中山领导的民主革命受到列强的军事威胁
A.①②④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③
6.民国二年,某地农村百姓家的春联是:“帝德乾坤大,皇恩雨露深。
”该春联反映的历史本质是()
A.民国从未试图改善民生,农民怀念清王朝
B.辛亥革命脱离农民阶级,反封建不彻底
C.信息闭塞,中华民国成立的消息未到达农村
D.袁世凯称帝,资产阶级反对,农民却拥护
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清军入关以来,待遇汉族不平等,人民积怨已深,迄乎近世,吴樾、徐锡麟、熊成基、汪兆铭、胡瑛等,皆牺牲一己,与满族为仇,以(因为)时机未至,事皆不成。
铁路国有之政策定,人心愈愤激,武昌义旗一举,全国响应。
清廷知战争久延,必启瓜分,遣使与民军议和。
时孙文自海外归,
被举为临时大总统,组织临时政府于南京。
磋议两月,议定优待皇室条件,于是清帝逊位。
孙文亦辞职,参议院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黎元洪为副总统,南北统一,遂为亚洲第一共和国。
——据1912年10月版《小学历史教科书》改
(1)下列关于辛亥革命爆发的原因,来源于材料的打“√”,与材料无关的打“×”。
①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
②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
()
③铁路国有政策的实行。
()
(2)据材料,叙述当时中国政局变动的历程。
(不得照抄材料)
(3)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指出当时的编者在评价辛亥革命时存在什么缺陷,并说说你认为应该用什么方法评价辛亥革命。
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第十九条十一、参议院对于临时大总统,认为有谋叛行为时,得以总员五分四以上之出席,出席员四分三以上之可决弹劾之。
第二十二条参议院议决事件,咨由临时大总统公布施行。
第二十三条临时大总统对于参议院议决事件,如否认时,得于咨达后十日内,声明理由,咨院复议。
但参议院对于复议事件,如有到会参议员三分二以上仍执前议时,仍照第二十二条办理。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材料三1915 年,袁世凯公开复辟帝制,遭到全国人民的强烈反对。
袁世凯身败名裂,83天后被迫取消帝制。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重大历史事件?这一事件反映了当时中国政治怎样的发展趋势?
(2)根据材料二,分析《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怎样限制临时大总统的权力的。
针对这一情况,袁世凯为复辟帝制采取了什么措施?
(3)材料三中迫使袁世凯“取消帝制”的是什么事件?据此说明辛亥革命的历史作用。
答案
◆针对训练
1-4 DABB 1-6 CCCCCB
7.(1)××√
(2)历程:武昌起义胜利后,各省纷纷响应;南北议和;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孙中山当选临时大总统;清帝退位,袁世凯上台。
(3)缺陷:只认识到辛亥革命的功绩,没有认识到辛亥革命的局限。
方法:辩证的方法(或一分为二的方法)。
8.(1)辛亥革命。
从专制到民主的发展趋势。
(2)参议院在符合法律规定的前提下,有弹劾总统、否定总统决定的权力。
废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中华民国约法》,改责任内阁制为总统制;修改总统选举法,规定总统可无限期连任,可指定继承人。
(3)护国战争。
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