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一第3课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学案设计(无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测试要求】了解汉朝的郡国并行制;理解唐朝的三省六部制;了解宋朝分割宰相权力的举措;理解元朝的行省制度;理解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变化。

【学习过程】
一、西汉初年的郡国并行制
【活动1】阅读课本第12页序言和第一二段,结合下图和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汉初行政区域分布
材料二:柳宗元认为,秦末农民起义推
翻秦朝统治“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
也”;西汉七国之乱“有叛国而无叛郡”,
“秦制之得亦明矣”。

回答问题:
1、结合右图,请概括汉初对地方的管理
采取什么样的方式?结合材料二,指出
这种管理方式的弊端?
2、汉武帝是解决如何郡国并行制带来的问题的?结果如何?
二、元朝的行省制度
【活动2】阅读课本第13页第二段和元朝行省图,结合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
——《元史·地理志》1、设置概况:元朝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除河北、山西、山东由中书省(中央机构)直接管理;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省的最高长官由朝廷任命。

行省之下,分别为路、府、州、县。

边远民族地区设置宣慰司。

2、元朝对地方行政管理方式的实施有何重要意义?
3、概括汉至元地方行政管理面临的主要矛盾及演变趋势。

三、唐朝的三省六部制
【活动3】阅读课本第14页第二段,结合下列示意图,回答问题:
1、结合课本第14页第二段,写一写三省的职能。

假设唐太宗时期,国家要在关中一带修建一项大型水利工程,这项工程的实施涉及众多机构,按照制度规定其运作程序是怎样的呢?
2、上图是秦与隋唐时期的中央官制示意图,统治者在处理什么矛盾?比较两图最能说明什
么?
3、隋唐这种制度对统治者而言有何实际意义?
4、影响: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此后历朝基本沿袭这种制度。

四、宋朝分割相权【活动4】阅读课本14页学思之窗回答:
1、这个故事说明些什么问题?
2、北宋统治者是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
1.贾谊在《治安策》中指出:“欲天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力小则易使以义、国小则亡邪心。

”汉武帝采纳这一建议而采取的措施是( )
A.实行封国制 B.推行郡县制 C.实施推恩令 D.剥夺王侯的爵位与封地
2.浙江省古称“江浙行省”。

“江浙行省”这一行政设置,最早出现在( ) A.唐朝B.南宋C.元朝D.明朝
3.唐太宗时,大臣长孙无忌等撰写《唐律疏议》三十卷解释律令条文,通行天下。

这是我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一部较为完整的法典。

它在颁布前审批时需要通过( )
①尚书省②中书省③门下省④皇帝
A.③④B.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
4.唐代中枢机构中书省、尚书省和门下省的精细分工体现了( )
A.施政观念上的民主追求 B.剥夺相权的创新设计
C.行政运作程序的有效制衡 D.弱化君权的重要进步
5.《宋史·职官志》载:“国初沿五代之制置使,以总国计,应四方贡赋之入,朝廷不预,一归,通管盐铁、度支、户部,号曰‘计省’,位亚执政,目为‘计相’。

”材料中“”处的官职应该是( )
A.三司使 B.参知政事C.枢密使 D.御史大夫
6.吕思勉的《中国制度史》认为:“前此选举,皆权在举之之人,士有应举之才,而举不及,夫固无如之何。

”为解决“前此选举”所带来的弊端,中国封建统治者推出了( )
A.科举制 B.九品中正制 C.察举制 D.世官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