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大连市2014-2015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文
2014-2015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2014年秋季划期末考试高二年级历史试题第I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题2分,共48分)1.孔子说:“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韩非子说:“唯夫与天地之剖判也俱生,至天地之消散也不死衰者谓常。
”从以上儒家、道家、法家言论来推断,三家都A.针对先秦的社会现状提出了共同的政治主张B.认为自然界的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C.表现出人对自然及其规律的尊崇D.认为自然是可以认识的2.汉武帝时,董仲舒上“天人三策”,提出“愿陛下兴太学,置明师,以养天下之士”的建议。
其“养士”的主要目的是A.教授诸子经典,以求“通经致用” B.培养政府官员,扩大统{台基础C.统一思想,维护政治稳定 D.明定规制,确立官学体系3.《史记·高祖本纪》载:“高祖,沛丰邑中阳里人,姓刘氏,字季。
父日太公,母日刘媪。
其先刘媪尝息大泽之陂,梦与神遇。
是时雷电晦冥,太公往视,则见蛟龙于其上。
已而有身,遂产高祖。
”材料反映了作者的思想倾向是A.春秋大一统思想 B.“君权神授”思想C.“天人感应”思想 D.“人伦者,天理也”4.葛兆光在《中国思想史》中曾说:“朱熹最重要也是在后世影响最广泛的著作是《家礼》。
”“朱熹对于自己提倡的理学原则如何进入生活世界是相当注意的,他反复强调这种原则在生活中的实现。
”对于朱熹的作用,作者认为实现了儒家的A.道德化和宗教化 B.政治化 C.世俗化和普及化 D.哲学化5.明朝官员的公服上所缀图案被称为“补子”,各等级对应的图案有明确规定,如武官“一品:二品狮子,三品、四品虎豹……”等。
但到明朝中后期,在面临农民起义和少数民族政权的威胁下,常出现武官越级使用高品级的图案,而朝廷对此无能为力的情况。
下列选项中对这种历史现象理解正确的是A.武官的地位得到了提高 B.商品经济发展淡化了中央集权C.心学的传播张扬了个性 D社会危机加剧冲击了纲常束缚6.法国作家雨果:“像印刷术、大炮、气球和麻醉药这些发明,中国人都比我们早。
辽宁省大连市2024_2025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文

大连市2024 --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卷高二历史(文科)留意事项:1.请在答题纸上作答,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2.本试卷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I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2个小题,每小题1. 5分,共48分)1.“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这反映了道家学派A.怜悯人民的疾苦B.提倡“无为而治”C.提倡辩证法思想D.主见“道法自然”2.先秦一位思想家提出“事在四方,要在中心;圣人执要,四方来效”。
该思想家还主见A.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B.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C.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行忍也D.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3.西汉灾异频发,每当灾难发生时皇帝常下“罪己诏”。
与皇帝颁布“罪己诏”亲密相关的是A.“三纲五常”学说B.“独尊儒术”的主见C.“天人感应”学说D.“大一统”的主见4.“鹅湖之会”是指朱熹和陆九渊在信州鹅湖寺进行的学术辩论。
两人辩论的内容最有可能是A.是否承认“理”或“天理”的存在B.是否遏制人的欲求,维护专制统治C.继承或者否定孔孟“仁、礼”思想D.探求“理”的途径是向内还是向外5.下表是历代节(夫死不改嫁)烈(以死守节)妇女的统计中宋代至明清时期节烈妇女的数AC.明清社会风气每况愈下D.明清社会冲突日益加深6.明朝一位思想家说:“谓人有男女则可,谓见有男女岂可乎?谓见有长短则可,谓男子之见必长,女子之见尽短,岂可乎?”这位思想家最有可能是A.朱熹B.顾炎武C.李贽D.王夫之7.清初三大儒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哲学思想是对明末道德人心危机的坚毅回应。
他们全部的哲学努力是扬弃或终结理学,以呼喊儒家基本价值观念的重新回来。
这些思想出现的主要缘由是A.理学不利于约束道德人心B.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出现C.理学失去了传统主流地位D.儒家思想在政治危机当中努力重建8.古代中国的主要科学领域和技术部门是干脆为国家治理服务的,留意的是科学技术功用而不是探究其原理和缘由。
2014—2015学年高二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试题

2014—2015学年高二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8分)1.李明同学写关于民族精神方面的作文,可能引用下列哪句名言()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B.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C.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D.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2.苏格拉底坐牢时,听到一犯人在唱一首新歌,他就要求犯人教他唱。
唱歌的犯人很吃惊:“您就要被处决了,为什么还要学唱新歌呢?”他回答:“这样我死的时候就多会一首歌。
”这里体现的思想是()A.人是万物的尺度B.认识你自己C.知识即美德D.逻各斯是贯穿万物的理性3.“没有一个人富得能购买他人,没有一个人穷得被迫出卖自己”。
以上卢梭的经济思想表明他()A.强烈反对财产私有制B.主张废除资产阶级所有制C.向往小农经济社会D.反对贫富悬殊而不反对私有制4.观察下图,指出德国首先进行宗教改革的原因是()A.受文艺复兴的影响B.德国是罗马教皇的牛奶供应国C.罗马教皇对德国的剥削D.《九十五条论纲》的传播5.在宗教问题上,康德承认:无论是经验还是理性都无法证明上帝的存在。
大诗人海涅说:“就破坏力而言,康德杀死了上帝!”但康德又认为,为了维护道德的缘故,我们必须假设上帝与灵魂的存在,这仅是一个无法证明的假设。
对这段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康德提出“假设上帝与灵魂的存在”是为了维护道德B.康德认为上帝是虚拟的C.康德强调人的重要性,倡导独立思考,理性判断,不要盲从上帝D.康德要求大家不要信仰上帝6.古代中华儿女曾经创造出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
西欧有一古谚:“中国人的头,阿拉伯人的口,法兰西人的手。
”结合古代科技史,下列选项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A.中国人利用自己的勤劳智慧创造了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B.阿拉伯人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起了桥梁的作用C.欧洲人善于使用但不会创造新技术D.欧洲人吸收和借鉴中国的科技成就,并将之用于生产与社会实践7.范进中举前,其岳父骂他“尖嘴猴腮”;范进中举后,其岳父则说范进是“天上的文曲星”。
辽宁省大连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辽宁省大连市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本试卷分I、II两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答案一律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49分)一、(满分9分,每小题3分)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语言是社会变化的晴雨表,是时代进步的风向标。
即便只是一个字、一个词,也能管中窥豹....,看看这一年向未来递上怎样的名片。
B.平民教育也好,贵族教育也罢,对孩子的教育还有一个方法的问题,教育上的花费多少并不是本质,父母的言传身教....才是重点。
C.人们在上网时,不经意间就会被负面情绪包围,本想与大家平等交流,却常常因为观点不同就草.木皆兵...甚至羞辱骂攻击对方。
D.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
中国人民对战争带来的苦难有着刻骨铭心....的记忆,对和平有着孜孜不倦的追求。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莫言自2012年成为中国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他的家乡山东高密便迎来了世界各地的游客,很快成为了旅游胜地。
B.十八届四中全会,使“法治”迅速成为热词。
从吴英案到呼格吉勒图案,公众感受到了公平与正义,法律意识也明显提高。
C.国家公祭的设立不仅表明我们冲破了观念的束缚,具有了还原历史真相的勇气,也表明我们永远记得30多万死难同胞。
D.《红高粱》被改编为电视剧并播出,是文学的又一次胜出,迎合了现代人普遍追求返璞归真、寻求人性真实一面的体现。
3.下列句子的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①同时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会历史的积淀物。
②文化本身是一个比较模糊的概念。
③笼统地说,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
④广义的文化是人类创造出来的所有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⑤确切地说,文化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等。
辽宁师大附中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模块考试 历史 Word版含答案

辽师大附中2014——2015学年度10月模块测试高二历史试题考试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命题人:崔红岩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每小题1.5分,共60分。
1.从苏格拉底到柏拉图,再到亚里士多德,古代希腊的哲学思想在西方哲学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下列对他们的共同点说法正确的是A.从自然现象探寻世界本原 B.力图理性地认识人和世界C.理念世界才是真实永恒的 D.重视人的作用而忽视道德2.文德尔班《哲学史教程》说:“在古希腊民主政治确立以前,古希腊人认为自己的一切都是既定的,神授的,也是最好的,以服从法律为最高职责。
他们只知道服从命令而不问命令从何而来,命令是否正当。
在智者学派以前,无一人曾想到过检验一下法律,问一问法律自称的合法权力究竟基于什么。
”这说明智者学派所起到的作用是A.中断了古希腊法制建设 B.促使了古希腊人个人意识觉醒C.阻碍了古希腊的民主制度 D.使得神学思想逐渐绝迹3.美国学者罗伯特·E.勒纳认为“由于具有自然属性的世界正在被人认识,因此……具有社会属性的世界很快也可以用科学的方法去认识,这已成为一种共识。
”与这一观点直接相关的是A.近代自然科学的诞生 B.文艺复兴的发展C.宗教改革运动的进行 D.启蒙运动的兴起4.下面是一本书的目录摘编。
该书的作者是Ⅰ.纯粹知识和经验性知识的区别Ⅱ.我们具有某些先天知识,甚至普通知性也从来不缺少它们Ⅲ.哲学需要一门科学来规定一切先天知识的可能性、原则和范围Ⅳ.分析判断与综合判断的区别A.伏尔泰 B.孟德斯鸠C.康德 D.卢梭5.“造物者创造了人并对他说:‘我将你置于世界的中心……以便你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将你塑造成你喜欢的形体。
你也许会蜕化,变成无理性的牲畜;但是,如果你愿意,也可以升华,变得神圣。
’”材料表达的主旨是A.肯定人和人性 B.否定教皇权威C.反对君主专制 D.提倡因信称义6.有学者指出,培根(156l—1626 年)所确立的实验观察和归纳推理法、牛顿(1643 一 1727 年)提出的运动三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不但奠定了现代自然科学的方法论基础和理论框架,而且引发了观念形态的革命。
辽宁省锦州市2014-2015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2014 — 2015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二历史注意事项:1.本试卷备有答题卡,请在答题卡上作答,否则无效。
2.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考试时间 90 分钟,试卷满分 100 分。
第Ⅰ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本大题有 25 小题,每题 2 分,共 50 分.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自汉武帝以后,古代帝王对孔子加封、尊崇的规格不断提高。
从西汉昭帝追封孔子为褒成宣尼公,到东晋时皇帝亲自祭奠孔子,再到宋代下诏必须避讳孔子的名字,直到清康熙皇帝对孔子行三跪九拜之礼。
这一现象表明A.皇权独尊观念受到儒学思想的冲击B.孔子的思想对历代统治者影响巨大C.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得到不断强化D.皇帝借尊崇孔子来提高个人声望2.战国初期,楚国准备攻打宋国。
当时有一位反对战争的思想家,日夜兼程赶到楚国,劝说楚王停止攻宋,并在楚王面前进行攻防演示,瓦解了楚国的攻城战术,最后迫使楚王放弃攻宋计划。
这位思想家属于A.儒家学派B.道家学派C.法家学派D.墨家学派3.董仲舒在《春秋繁露·顺命》中说:“天子受命于天,诸侯受命于天子,子受命于父,臣受命于君,妻受命于夫,诸所受命者,其尊皆天也。
虽谓受命于天亦可。
”汉武帝对此言论十分欣赏,主要是其有利于A.光大儒家B.恢复礼乐秩序C.加强中央集权D.建立教育体系4.“理学注重气节、品德,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到了积极作用。
”以下言论符合该观点的是A.“人死于法,犹有怜之者;死于理,其谁怜之”B.“酷吏以法杀人,后儒以理杀人”C.“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D.“圣人不曾高,众人不曾低”高二历史第 1 页(共 6 页))5.李贽著有《焚书》《藏书》等多种著作。
《焚书》的起名是他认为将来这些著作定会遭到焚毁。
《藏书》的命名则是由于他这部书“颠倒千万世之是非”见解“与世不相入”只能“藏之后世”。
辽宁省实验中学分校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文)试卷含答案

辽宁省实验中学分校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文)试卷第Ⅰ卷选择题(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有30题,每小题2分。
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要求。
)1.司马谈在《论六家要旨》中评论先秦时期的某一学派:“可以行一时之计,而不可长用也,故曰‘严而少恩’。
”这一评论针对的是()A.儒家 B.墨家 C.法家 D.道家2. 当下,中国人为所有积极的、健康的、催人奋进的、给人力量的、充满希望的人和事,贴上“正能量”标签。
“正能量”指的是一种健康乐观、积极向上的动力和情感。
据此推断,下面孔子的哪个主张有可能贴不上“正能量”的标签()A.提倡“为政以德” B.“克己复礼” C.仁者爱人 D.有教无类3.冯天谕等著作的《中华文化史》指出:“董仲舒是自汉代以来最有影响的思想家之一,……我们民族性格中的封闭自我,因循守旧等等劣根性,都与之直接相关。
”其表述的观点是( )A.否定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学说 B.否定董仲舒的“君权神授”主张C.否定董仲舒的“大一统”学说 D.否定董仲舒关于“三纲五常”的学说4.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主要分歧在于 ( )A.是否遵循“三纲五常”,维护社会秩序 B.“理”是否是世界万物的本原C.是否继承孔孟正宗以治理国家 D.“格物致知”与“发明人之本心”的矛盾5.黄宗羲在《自序》中说:“学问之道,以各自用得著者为真,凡倚门傍户、依样葫芦者,非流俗之士,则经生之业者。
此编所列,有一偏之见,有相反之论,学者于其不同之处,正宜著眼理会,所谓一本万殊也,以水济水岂是学问?”这反映出黄宗羲()A.倡导经世至用,反对思想一统 B.批判君主专制,倡导天下之权C.批判八股取士,倡导学以致用 D.批判学术僵化,倡导思想自由6.四位学生在进行研究性学习时,以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西方的历史影响为探究主题,各自命了一个题目,请选出你认为合适的 ( )①大汉的文明传承——纸张②西方海外殖民的助跑器——指南针③欧洲封建城堡的致命锐器——火药④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根源——活字印刷术A.①②④B. ②③C. ②④D. ②③④7. “张颠没(殁)在二十年,谓言草圣无人传。
2014-2015年辽宁省大连市高二(上)期末数学试卷(文科)及答案

2014-2015学年辽宁省大连市高二(上)期末数学试卷(文科)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5分)“x>1”是“x2>x”的()A.充要条件B.必要不充分条件C.充分不必要条件D.既不必要也不充分条件2.(5分)等差数列{a n}的前n项和为S n,若a1+a9=10,则S9的值为()A.30B.45C.90D.1803.(5分)已知椭圆+=1上一点M到椭圆的一个焦点的距离等于4,那么点M到另一个焦点的距离等于()A.6B.5C.3D.14.(5分)下列命题错误的是()A.命题“若p则q”与命题“若¬q,则¬p”互为逆否命题B.命题“∃x∈R,x2﹣x>0”的否定是“∀x∈R,x2﹣x≤0”C.∀x>0且x≠1,都有x+>2D.“若am2<bm2,则a<b”的逆命题为真5.(5分)已知研究x与y之间关系的一组数据如表所示,则y对x的回归直线方程=bx+a必过点()A.(2,2)B.(,0)C.(1,2)D.(,4)6.(5分)已知变量x,y满足约束条件,则z=3x+y的最大值为()A.12B.11C.3D.﹣17.(5分)设抛物线y2=8x上一点P到y轴距离是6,则点p到该抛物线焦点的距离是()A.12B.8C.6D.48.(5分)双曲线x2﹣y2=3的渐近线方程为()A.y=±x B.y=±3x C.y=±x D.y=±x 9.(5分)设函数f(x)=xlnx,则f(x)的极小值为()A.﹣e B.C.e2D.﹣10.(5分)设a>0,b>0.若是3a与3b的等比中项,则的最小值为()A.8B.4C.1D.11.(5分)若函数f(x)=x3+2x2+mx+1在(﹣∞,+∞)内单调递增,则m的取值范围是()A.m B.m>C.m≤D.m12.(5分)已知F1,F2分别是双曲线﹣=1(a>0,b>0)的左、右焦点,P是以F1F2为直径的圆与该双曲线的一个交点,且∠PF1F2=2∠PF2F1,则这个双曲线的离心率是()A.B.+2C.+1D.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13.(5分)不等式<0的解集为.(用区间表示)14.(5分)曲线y=x2﹣2x在点(1,﹣)处的切线方程为.15.(5分)等差数列{a n}、{b n}满足=(n∈N*),且前n项和分别为A n、B n,则的值为.16.(5分)已知函数f(x)=sinx﹣xcosx,若存在x∈(0,π),使得f′(x)>λx 成立,则实数λ的取值范围是.三、解答题:本大题共小6题,共70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17.(10分)在对人们的休闲方式的一次调查中,共调查了130人,其中女性70人,女性中有40人主要的休闲方式是看电视;男性中有35人主要的休闲方式是运动.(Ⅰ)根据以上数据完善下列2×2列联表(表1);(Ⅱ)能否有95%的把握认为休闲方式与性别有关.表1参考公式x2=表218.(12分)已知等差数列{a n}的公差为2,若a1,a4,a13成等比数列,数列{a n}前O项和为S n.(Ⅰ)求a n和S n;(Ⅱ)求数列{}的前n项和T n.19.(12分)已知函数f(x)=x3+2x2﹣4x+5.(Ⅰ)求f(x)的单调区间;(Ⅱ)求f(x)在[﹣3,1]上的最大值和最小值.20.(12分)已知动点M到点(4,0)的距离比它到直线l:x=﹣3的距离多1.(1)求动点M的轨迹C的方程;(2)求过点(4,0)且倾斜角为30°的直线被曲线C所截得线段的长度.21.(12分)已知函数f(x)=(x+a)e x,其中A为常数.(Ⅰ)若函数f(x)是区间[﹣3,+∞)上的增函数,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Ⅱ)若f(x)≥e2在x∈[0,2]时恒成立,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22.(12分)已知椭圆C:+=1(a>b>0)的左、右两焦点分别为F1(﹣c,0),F2(c,0),椭圆上两点A,B坐标分别为A(a,0),B(0,b),若△ABF2的面积为,∠BF2A=120°.(1)求椭圆C的标准方程;(2)过点O作两条互相垂直的射线,与椭圆C分别交于M,N两点,证明:点O到直线MN的距离为定值.2014-2015学年辽宁省大连市高二(上)期末数学试卷(文科)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5分)“x>1”是“x2>x”的()A.充要条件B.必要不充分条件C.充分不必要条件D.既不必要也不充分条件【分析】根据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的定义进行判断即可.【解答】解:由x2>x得x>1或x<0,则“x>1”是“x2>x”的充分不必要条件,故选:C.2.(5分)等差数列{a n}的前n项和为S n,若a1+a9=10,则S9的值为()A.30B.45C.90D.180【分析】直接利用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得答案.【解答】解:在等差数列{a n}中,由a1+a9=10,得.故选:B.3.(5分)已知椭圆+=1上一点M到椭圆的一个焦点的距离等于4,那么点M到另一个焦点的距离等于()A.6B.5C.3D.1【分析】根据椭圆的标准方程,得椭圆的长轴2a=10,得椭圆上任意一点到两个焦点距离之和为2a=10,由此结合P到一个焦点的距离为4,不难算出P到另一个焦点的距离.【解答】解:∵椭圆方程为+=1,∴a2=25,得椭圆的长轴2a=10,∵点P到它的一个焦点的距离等于4,到两个焦点的距离之和为2a∴点P到另一个焦点的距离等于2a﹣4=6.故选:A.4.(5分)下列命题错误的是()A.命题“若p则q”与命题“若¬q,则¬p”互为逆否命题B.命题“∃x∈R,x2﹣x>0”的否定是“∀x∈R,x2﹣x≤0”C.∀x>0且x≠1,都有x+>2D.“若am2<bm2,则a<b”的逆命题为真【分析】A.利用逆否命题的对于即可判断出;B.利用命题的否定即可判断出;C.利用基本不等式的性质即可判断出;D.“若am2<bm2,则a<b”的逆命题为“若a<b,则am2<bm2”,m=0时不成立.【解答】解:对于A.“若p则q”与命题“若¬q,则¬p”互为逆否命题,正确;对于B.“∃x∈R,x2﹣x>0”的否定是“∀x∈R,x2﹣x≤0”,正确;对于C.∀x>0且x≠1,都有x+>2=2,正确;对于D.“若am2<bm2,则a<b”的逆命题为“若a<b,则am2<bm2”为假命题,m=0时不成立.故选:D.5.(5分)已知研究x与y之间关系的一组数据如表所示,则y对x的回归直线方程=bx+a必过点()A.(2,2)B.(,0)C.(1,2)D.(,4)【分析】先利用数据平均值的公式求出x,y的平均值,以平均值为横、纵坐标的点在回归直线上,即样本中心点在线性回归直线上,得到线性回归方程一定过的点.【解答】解:∵=1.5,=4,∴这组数据的样本中心点是(1.5,4)根据线性回归方程一定过样本中心点得到,线性回归方程y=a+bx所表示的直线必经过点(1.5,4)故选:D.6.(5分)已知变量x,y满足约束条件,则z=3x+y的最大值为()A.12B.11C.3D.﹣1【分析】作出不等式组对应的平面区域,利用z的几何意义,利用数形结合,即可得到结论.【解答】解:作出不等式组对应的平面区域如图:由z=3x+y得y=﹣3x+z,平移直线y=﹣3x+z,由图象可知当直线y=﹣3x+z,经过点A时,直线的截距最大,此时z最大.由,解得,即A(1,2),此时z max=3×3+2=11,故选:B.7.(5分)设抛物线y2=8x上一点P到y轴距离是6,则点p到该抛物线焦点的距离是()A.12B.8C.6D.4【分析】利用抛物线的定义将P到该抛物线焦点转化为它到准线的距离即可求得答案.【解答】解:∵抛物线的方程为y2=8x,设其焦点为F,∴其准线l的方程为:x=﹣2,设点P(x0,y0)到其准线的距离为d,则d=|PF|,即|PF|=d=x0﹣(﹣2)=x0+2∵点P到y轴的距离是6,∴x0=6∴|PF|=6+2=8.故选:B.8.(5分)双曲线x2﹣y2=3的渐近线方程为()A.y=±x B.y=±3x C.y=±x D.y=±x【分析】由双曲线=1(a>0,b>0)的渐近线方程为y=x,即可得到所求方程.【解答】解:双曲线x2﹣y2=3即为=1,由双曲线=1(a>0,b>0)的渐近线方程为y=x,则双曲线x2﹣y2=3的渐近线方程为y=±x.故选:A.9.(5分)设函数f(x)=xlnx,则f(x)的极小值为()A.﹣e B.C.e2D.﹣【分析】确定函数的定义域,求导函数,确定函数的单调性,即可求得函数f(x)的最小值.【解答】解:函数的定义域为(0,+∞).∵f(x)=xlnx,∴f′(x)=lnx+1=0,可得x=,∴0<x<,f′(x)<0,x>,f′(x)>0,∴x=时,f(x)的极小值为﹣.故选:D.10.(5分)设a>0,b>0.若是3a与3b的等比中项,则的最小值为()A.8B.4C.1D.【分析】由题设条件中的等比关系得出a+b=1,代入中,将其变为2+,利用基本不等式就可得出其最小值【解答】解:因为3a•3b=3,所以a+b=1,,当且仅当即时“=”成立,故选:B.11.(5分)若函数f(x)=x3+2x2+mx+1在(﹣∞,+∞)内单调递增,则m的取值范围是()A.m B.m>C.m≤D.m【分析】根据函数f(x)在(﹣∞,+∞)内单调递增,得出f′(x)≥0恒成立,利用判别式△≤0,求出m的取值范围.【解答】解:∵函数f(x)=x3+2x2+mx+1在(﹣∞,+∞)内单调递增,∴f′(x)=3x2+4x+m≥0恒成立,即△=16﹣4×3m≤0,解得m≥;∴m的取值范围是m≥.故选:A.12.(5分)已知F1,F2分别是双曲线﹣=1(a>0,b>0)的左、右焦点,P是以F1F2为直径的圆与该双曲线的一个交点,且∠PF1F2=2∠PF2F1,则这个双曲线的离心率是()A.B.+2C.+1D.【分析】先设|F1F2|=2c,由题意知△F1F2P是直角三角形,利用∠PF1F2=60°,求出|PF1|、|PF2|,根据双曲线的定义求得a,c之间的关系,则双曲线的离心率可得.【解答】解:设|F1F2|=2c,由于P是以F1F2为直径的圆与该双曲线的一个交点则△F1F2P是直角三角形,∠F1PF2=90°,由∠PF1F2=2∠PF2F1,则∠PF1F2=60°,∴|PF2|=c,|PF1|=c,∴|PF2|﹣|PF1|=c﹣c=2a,∴e===+1.故选:C.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13.(5分)不等式<0的解集为(﹣∞,0)∪(9,+∞).(用区间表示)【分析】根据两数相乘积异号得负的取符号法则变形,即可求出解集.【解答】解:不等式转化为x(9﹣x)<0,且9﹣x≠0,可得出x(x﹣9)>0,转化为:或,解得:x>9或x<0,则不等式的解集为(﹣∞,0)∪(9,+∞).故答案为:(﹣∞,0)∪(9,+∞).14.(5分)曲线y=x2﹣2x在点(1,﹣)处的切线方程为2x+2y+1=0.【分析】求出原函数的导函数,得到函数在x=1时的导数值,即切线的斜率,然后由直线方程的点斜式得答案.【解答】解:由y=x2﹣2x,得y′=x﹣2,∴y′|x=1=1﹣2=﹣1,即曲线y=x2﹣2x在点(1,﹣)处的切线的斜率为﹣1,∴曲线y=x2﹣2x在点(1,﹣)处的切线方程为,化为一般式得:2x+2y+1=0.故答案为:2x+2y+1=0.15.(5分)等差数列{a n}、{b n}满足=(n∈N*),且前n项和分别为A n、B n,则的值为.【分析】在等差数列中,由=结合已知求得答案.【解答】解:∵{a n}、{b n}为等差数列,且前n项和分别为A n、B n,∴=,又=,则.即=.故答案为:.16.(5分)已知函数f(x)=sinx﹣xcosx,若存在x∈(0,π),使得f′(x)>λx 成立,则实数λ的取值范围是(﹣∞,1).【分析】求出函数的导数,由题意可得当0<x<π时,λ<sinx,成立.求函数y=sinx在(0,π)的最大值问题即可解决.【解答】解:f(x)=sinx﹣xcosx的导数为f′(x)=cosx﹣(cosx﹣xsinx)=xsinx,因为f′(x)>λx,所以xsinx>λx.当0<x<π时,λ<sinx,当0<x<π时,sinx∈(0,1],当x=时,sinx取得最大值1.即有λ<1.故答案为:(﹣∞,1).三、解答题:本大题共小6题,共70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17.(10分)在对人们的休闲方式的一次调查中,共调查了130人,其中女性70人,女性中有40人主要的休闲方式是看电视;男性中有35人主要的休闲方式是运动.(Ⅰ)根据以上数据完善下列2×2列联表(表1);(Ⅱ)能否有95%的把握认为休闲方式与性别有关.表1参考公式x2=表2【分析】(1)根据共调查了130人,其中女性70人,女性中有40人主要的休闲方式是看电视;男性中有35人主要的休闲方式是运动,得到列联表.(2)根据列联表中所给的数据做出观测值,把观测值同临界值进行比较得到有95%的把握认为休闲方式与性别有关.【解答】解:(1)(4分)(2)∴没有95%的把握认为休闲方式与性别有关.(10分)18.(12分)已知等差数列{a n}的公差为2,若a1,a4,a13成等比数列,数列{a n}前O项和为S n.(Ⅰ)求a n和S n;(Ⅱ)求数列{}的前n项和T n.【分析】(1)利用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即可得出;(2),利用“裂项求和”即可得出.【解答】解:(1)∵a1,a4,a13成等比数列,∴,即,又d=2,解得a1=3,则a n=3+2(n﹣1)=2n+1,S n==n(n+2).(2),∴==.19.(12分)已知函数f(x)=x3+2x2﹣4x+5.(Ⅰ)求f(x)的单调区间;(Ⅱ)求f(x)在[﹣3,1]上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分析】(Ⅰ)求出函数的导数,利用导函数的符号判断函数的单调性,即可求f(x)的单调区间;(Ⅱ)求出函数的极值点,列出f(x)在[﹣3,1]上的导函数符号,求出函数的极值与端点值,即可求解函数的最大值和最小值.【解答】解:(Ⅰ)f(x)=x3+2x2﹣4x+5,∴f′(x)=3x2+4x﹣4(2分)令f′(x)>0,则x<﹣2或,令f′(x)<0,则﹣2,所以增区间为,减区间为(﹣2,)(6分)(Ⅱ)令f′(x)=0,得x=﹣2或x=,∵f(﹣3)=(﹣3)3+2×(﹣3)2+4×3+5=8.f(﹣2)=13,f()=,f(1)=13+2×12﹣4×1+5=4.∴函数的最大值为:13,最小值为:.20.(12分)已知动点M到点(4,0)的距离比它到直线l:x=﹣3的距离多1.(1)求动点M的轨迹C的方程;(2)求过点(4,0)且倾斜角为30°的直线被曲线C所截得线段的长度.【分析】(1)根据抛物线的定义即可求动点M的轨迹C的方程;(2)求出直线方程,联立直线和抛物线方程,转化为一元二次方程,利用弦长公式进行求解即可.【解答】解:(1)由题意易知,动点M到点(4,0)的距离与到直线x=﹣4的距离相等,故M点的轨迹为以(4,0)为焦点,x=﹣4为准线的抛物线,此抛物线方程为y2=16x.(2)设直线与抛物线交点为A,B,直线AB方程为y﹣0=(x﹣4),即y=,将直线方程与抛物线方程联立,得x2﹣56x+16=0,故x A+x B=56,x A x B=16,|AB|=x A+x B+p=56+8=64.21.(12分)已知函数f(x)=(x+a)e x,其中A为常数.(Ⅰ)若函数f(x)是区间[﹣3,+∞)上的增函数,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Ⅱ)若f(x)≥e2在x∈[0,2]时恒成立,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分析】(Ⅰ)求导函数,利用函数f(x)是区间[﹣3,﹣∞)上的增函数,可得f′(x)≥0,即x+a+1≥0在[﹣3,+∞)上恒成立,即可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Ⅱ)f(x)≥e2在x∈[0,2]时恒成立,等价于f(x)min≥e2在x∈[0,2]时恒成立,分类讨论,求出函数的最小值,即可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解答】解:(Ⅰ)因为f(x)=(x+a)e x,所以f′(x)=(x+a+1)e x,﹣﹣﹣﹣﹣﹣﹣﹣﹣﹣﹣﹣﹣﹣﹣﹣﹣﹣﹣﹣﹣﹣﹣﹣﹣﹣﹣﹣﹣﹣﹣(2分)因为函数f(x)是区间[﹣3,+∞)上的增函数,所以f′(x)≥0,即x+a+1≥0在[﹣3,+∞)上恒成立.﹣﹣﹣﹣﹣﹣﹣﹣﹣﹣﹣﹣﹣﹣﹣﹣﹣﹣﹣﹣﹣﹣﹣﹣﹣﹣﹣﹣﹣﹣(3分)因为y=x+a+1是增函数,所以满足题意只需﹣3+a+1≥0,即a≥2.﹣﹣﹣﹣﹣﹣﹣﹣﹣﹣﹣﹣﹣﹣﹣﹣﹣﹣﹣﹣﹣﹣﹣﹣﹣﹣﹣﹣﹣﹣﹣(5分)(Ⅱ)令f′(x)=0,解得x=﹣a﹣1﹣﹣﹣﹣﹣﹣﹣﹣﹣﹣﹣﹣﹣﹣﹣﹣﹣﹣﹣﹣﹣﹣﹣﹣﹣﹣﹣﹣﹣﹣﹣(6分)f(x),f′(x)的情况如下:﹣﹣﹣﹣﹣﹣﹣﹣﹣﹣﹣﹣﹣﹣﹣﹣﹣﹣﹣﹣﹣﹣﹣﹣﹣﹣﹣﹣﹣﹣﹣﹣﹣﹣﹣﹣﹣﹣(10分)①当﹣a﹣1≤0,即a≥﹣1时,f(x)在[0,2]上的最小值为f(0),若满足题意只需f(0)≥e2,解得a≥e2;﹣﹣﹣﹣﹣﹣﹣﹣﹣﹣﹣﹣﹣﹣﹣﹣﹣﹣﹣﹣﹣﹣﹣﹣﹣﹣﹣﹣﹣﹣﹣﹣﹣﹣﹣﹣﹣﹣(11分)②当0<﹣a﹣1<2,即﹣3<a<﹣1时,f(x)在[0,2]上的最小值为f(﹣a﹣1),若满足题意只需f(﹣a﹣1))≥e2,求解可得此不等式无解,所以a不存在;﹣﹣﹣﹣﹣﹣﹣﹣﹣﹣﹣﹣﹣﹣﹣﹣﹣﹣﹣﹣﹣﹣﹣﹣(12分)③当﹣a﹣1≥2,即a≤﹣3时,f(x)在[0,2]上的最小值为f(2),若满足题意只需需f(2)≥e2,解得a≥﹣1,所以此时,a不存在.﹣﹣﹣﹣﹣﹣﹣﹣﹣﹣﹣﹣﹣﹣﹣﹣﹣﹣﹣﹣﹣﹣﹣﹣﹣﹣﹣﹣﹣﹣(13分)综上讨论,所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为[e2,+∞).22.(12分)已知椭圆C:+=1(a>b>0)的左、右两焦点分别为F1(﹣c,0),F2(c,0),椭圆上两点A,B坐标分别为A(a,0),B(0,b),若△ABF2的面积为,∠BF2A=120°.(1)求椭圆C的标准方程;(2)过点O作两条互相垂直的射线,与椭圆C分别交于M,N两点,证明:点O到直线MN的距离为定值.【分析】(1)在RT△BOF2中,∠BF2O=60°,计算得:b=c,a=2c,由S△ABF2=(a﹣c)b=,可计算得a=2,b=,c=1,从而可求椭圆标准方程.(2)分情况进行讨论:由题意,当直线MN的斜率不存在,此时可设M(x0,x0),N(x0,﹣x0),再由A、B在椭圆上可求x0,此时易求点O到直线MN 的距离;当直线MN的斜率存在时,设直线MN的方程为y=kx+m,代入椭圆方程消掉y得x的二次方程,知△>0,由OM⊥ON,得x1x2+y1y2=0,即x1x2+(kx1+m)(kx2+m)=0,整理后代入韦达定理即可得m,k关系式,由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可求得点O到直线MN的距离,综合两种情况可得结论,注意检验△>0.【解答】解:(1)在RT△BOF2中,∠BF2O=60°,计算得:b=c,a=2c由S=(a﹣c)b=,△ABF2计算得a=2,b=,c=1,所以椭圆标准方程为,证明:(2)由题意,当直线MN的斜率不存在,此时可设M(x0,x0),N(x0,﹣x0).又MN两点在椭圆C上,所以,x02=.所以点O到直线MN的距离d==.当直线MN的斜率存在时,设直线MN的方程为y=kx+m.由消去y得(3+4k2)x2+8kmx+4m2﹣12=0.由已知△>0,设M(x1,y1),N(x2,y2).所以x1+x2=﹣,x1x2=.因为OM⊥ON,所以x1x2+y1y2=0.所以x 1x2+(kx1+m)(kx2+m)=0,即(k2+1)x1x2+km(x1+x2)+m2=0.所以(k2+1)﹣km×+m2=0.整理得7m2=12(k2+1),满足△>0.所以点O到直线MN的距离d===为定值.。
辽宁省大连市第二十高级中学14—15学年下学期高二期末考试历史试题(附答案)

2014-2015学年度下学期期末考试高二历史试卷考试时间:90分钟试题分数:100分命题人:杨玉杰第Ⅰ卷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的)1、商鞅一人多姓。
据《姓纂》载:“秦有卫鞅,受封于商,子孙氏焉。
”其中“商”姓来源于() A.所任官职名B.所在地方的地名C.因功得到的封地D.母亲的族姓2、史载:周代贵族禁止同姓通婚,但是各等级的贵族又必须在同等级之内迎娶异姓女子,天子、王姬则可与诸侯通婚。
其主要目的是()A.贯彻周代宗法制度,防止政权旁落B.维护宗法制度,保证贵族血统纯正高贵C.使嫡长子继承制度得到全面贯彻执行D.完善等级制度,为周王授官提供参考3、汉朝实行的察举制度,有各种名目,有的叫孝廉,有的叫茂才异等(才学出众),有的叫贤良方正,有的叫孝悌力田(孝父母,爱兄弟,勤恳种田)。
由此可见,察举制度选官的主要标准是()A.品行、才学B.家庭背景C.个人声望D.考试成绩4、殷海光认为,1840年以来中国对西方的反应,依次经历了“技术的反应”、“制度的反应”、“观念的反应”和“组织的反应”四个阶段。
按此理解,下列属于“组织的反应”的是()①发昌机器厂创办②京师大学堂建立③中国共产党成立④国民党改组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5、丹麦奥尔堡大学教授李形在《共产党宣言预见到了今天》中写道:“目前,金融危机笼罩全球,在欧洲一些国家流行起阅读马克思的著作。
马克思总结性地概括了资本主义的弊病所在——规律性的贪婪和无止境的扩张最终导致自取灭亡。
”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材料中“无止境的扩张”的根本原因是()A.资产阶级的贪婪B.资本家对利润的追求C.资产阶级政权的支持D.资本主义经济本身的开放性和扩张性6、康熙年间的《归安县志》(归安县,今浙江湖州市)记载:“归安诸乡统力农,修蚕绩,极东乡业织,南乡业桑菱,西乡业薪竹,北乡……业蔬、靛,荻港业藕,埭溪业苎,善琏业笔,菱湖业蚕,捻丝为绸尤工。
辽宁省大连市2014年高二学业水平模拟考试 历史试题(二) Word版含答案

命题人:孙绍辉杨晓军校对人:孙绍辉(本试卷分I、II两卷,满分100分,答题时间5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答案一律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在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第I卷选择题本卷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明会要》记载“……特简谢缙、黄淮直入文渊,谓之内阁”。
文中所说的内阁正式设立于A.唐太宗时期 B.明太祖时期 C.明成祖时期 D.清顺治时期2.下图反映的历史事件标志着1937年遭炮击的宛平城城墙遗A.日本局部侵华开始 B.日本全面侵华开始C.国共十年对峙开始 D.中国局部抗战开始3.下列最能佐证五四运动具有新民主主义革命性质的是A.工人阶级发挥了主力军的作用 B.运动具有空前的群众性C.青年爱国学生发挥了先锋作用 D.运动具有坚决的斗争4.某兴趣小组就香港、澳门问题依据“一国两制”原则得以解决的重要前提展开讨论,其中观点最准确的是A.邓小平的爱国主义情怀以及个人努力B.关于香港、澳门问题联合声明的签署C.香港和澳门两地人民具有回归的心愿D.中国国力增强、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5.斯塔夫里阿诺斯说:“罗马人在思想意识方面最重要的贡献在于他们的法律是基于理性而不是基于习俗”。
罗马法的许多“理性”原则后来被西欧的大多数国家所采用,其主要原因是A.罗马法是第一部成文法B.罗马法主张人人都平等C.罗马法形成了比较完备的法律体系D.罗马法应用性强,能够为现实服务6.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宪法》第五条规定:“帝国立法权由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行使之。
帝国法律应取得两个议会必要的和充分的多数的同意”。
第二十条规定:“帝国议会由秘密投票的普遍和直接选举产生”上述材料反映了德意志帝国宪法具有A.限制皇权的作用 B.民主色彩C.约束国民的作用 D.专制色彩7.《四月提纲》发表后,有人疯狂攻击列宁不顾俄国现实“试图使一个怀孕的妇女生下一个完全没有成熟的婴儿”,“这是非常不负责任和荒谬的”。
2014-2015学年(上)高二历史必修三期末考试质量检查卷及参考答案

高二(上)历史必修三期末考试质量检查卷考试范围:必修三;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薛明石羡第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75分)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意的。
1.《易经》载:“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下列不能体现材料中“人文”涵义的是A.“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B.“人是万物的尺度”C.“己所不欲,勿施于人”D.“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2.元代杂剧《窦娥冤》,通过窦娥含冤而死的故事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
剧中窦娥死后,六月飞雪、楚州大旱。
这种描写体现了A.佛教的因果循环 B.法家的严刑峻法 C.道家的无为而治 D.儒家的天人感应3.长期以来,儒学是一种士大夫之学。
明代思想家李贽则提出要正视“世间惟下下人最多”的现实,强调“我为下下人说,不为上上人说”。
这说明李贽A.反对儒家的正统思想 B.倡导只为下下人说 C.批判地发展传统儒学 D.抨击君主专制制度4.2013年7月16日清华大学4000多名研究生在校体育馆上了“最后一课”,校长陈吉宁的临行叮嘱聚焦于两个字:良知。
良知是为人处世的根本,是社会道德的底线,就是要知耻、知愧、知恩。
我国古代有位思想家提出要“致良知”、“知行合一”。
该思想家是A.孔子 B.朱熹 C.王阳明 D.王夫之5.钱穆先生认为:“朱子之所谓理,同时即兼包有伦理与科学之两方面。
”下列朱熹的观点中最有可能体现“理”有“科学”之含义的是A.“仁”是道德价值的终极源泉 B.通过“格物”获得知识C.“三纲五常”是道的价值内涵 D.“正君心”才能天下平6.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人君之于天下,不能以独治也。
独治之则刑繁矣,众治之而刑措也。
”这实质上是主张A.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B.限制君权 C.民主共和 D.民为邦本7.下列关于李贽思想与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都具有思想启蒙意义 B.都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C.都体现了新兴资产阶级的愿望 D.都宣扬了个性自由和解放8.黄宗羲曾说:“治之以末,倡优有禁,除布帛外皆有禁。
2014-2015年人教版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试卷及答案

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年级期末历史试卷考生在答题前请认真阅读本注意事项及各题答题要求1. 本试卷分第Ⅰ卷、第Ⅱ卷和答题卡,共4页。
满分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
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卷交回,试题卷自己保存。
2.答题前,请您务必将自己的班级、姓名、学号、考号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上。
3.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的黑色签字笔写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在其它位置作答一律无效。
4.保持答题卷清洁、完整,严禁使用涂改液和修正带。
第Ⅰ卷一、选择题(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1.家中老人时常教育后代说:“为人处世不可有贪心,衣能遮体,食能果腹,足矣。
”“遇事要冷静,做到以静制动”。
显然老人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A.儒家思想B.道家思想C.墨家思想D.法家思想2.明清时期,我国出现了早期民主启蒙思潮。
提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的是:A.李贽B.黄宗羲C.顾炎武D.王夫之3.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世界观、人生观为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格奠定了基础。
与儒家、墨家、道家、法家所崇尚的理想人格相对应的排列组合是:A.君子、侠客、隐士、英雄B.英雄、侠客、隐士、君子C.君子、侠客、英雄、隐士D.英雄、隐士、侠客、君子4.明清之际形成的进步思想,最能体现时代发展趋势的是:A.经世致用B.天下兴亡,匹夫有责C.工商皆本D.天下为主,君为客5.下列古代绘画作品中,属于文人画的是:A.《墨梅》B.敦煌壁画《胡旋舞》 C.《清明上河图》 D.《天王送子图》6.《九章算术》分为方田、粟米、均输、方程、勾股等九章。
这反映出中国古代数学:①注重解决实际问题②与农耕生产密切相关③注重理论研究④以科学实验见长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7.唐人有诗云:“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
”但直到1987年,陕西扶风法门寺出土了十多件精美的秘色瓷,最终印证了唐代就生产秘色瓷而非五代。
以上材料说明获取史料的有效途径有:①文学记载侧面反映②考古发掘③史书记载④民间传说A.①②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8.鸦片战争后,先进的中国人开始了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历程,其中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起到的最突出作用是:A.加速清政府的灭亡B.思想启蒙C.开始了师夷长技以制夷D.实行君主立宪制9.一位现代学者在评论一部历史文献时说:“在这里,孔子已经换上了西装。
辽宁省大连市普通高中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理 岳麓版

注意事项:1.请在答题纸上作答,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2.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本大题共20小题。
每小题3分,共60分。
在每小题所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将答案涂在答题卡上。
1. 明确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家是A. 墨子B. 孟子C. 荀子D.朱熹2. 战国时期形成百家争鸣局面的根本原因是A.社会剧烈变革动荡 B.思想家的纷纷出现C.诸侯之间争夺霸权 D.生产力的显著进步3.汉武帝时期,儒家学说成为正统思想。
这是因为汉武帝推行了A.独尊儒术B.黄老政治C.焚书坑儒D.重农抑商4. “天地虽大,但有一念向善,心存良知,虽凡夫俗子,皆可为圣贤。
”极力宣扬并践行这一主张的思想家是A.董仲舒 B.程颐 C.朱熹 D.王阳明5. 北宋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载:“若止印三二张,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
”当时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得益于A.造纸技术的重大改进 B.雕版印刷术得以推广C.胶泥活字印刷的诞生 D.金属活字印刷的出现6. 余秋雨说:“汉字是第一项中华文明长寿的秘密,……它是活着的图腾,永恒的星辰”。
下列关于汉字发展顺序的排列正确的是A.甲骨文、金文、隶书、篆书 B.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C.金文、甲骨文、篆书、楷书 D.金文、甲骨文、篆书、隶书7.元代堪称中国戏曲黄金时代,后人评价元曲“文而不晦”“俗而不俚”“明白如话”,这主要肯定元曲A.以市民自然需求为主流 B.以文人抒情为主流C.体现凝重与沉郁的特征 D.体现浪漫主义风格8.马克思称苏格拉底是“哲学的创造者”、“智慧的化身”。
下列关于苏格拉底观点和业绩的表述正确的是A.认为“人不是他人工具” B.使哲学成为研究人的学问C.认为“人是万物的尺度” D.“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9.下面两幅图反映了A.欧洲中世纪的禁欲主义思想B.挑战教皇权威的宗教改革C.文艺复兴时的人文主义思想D.倡导自由平等的启蒙思想10.“主权行为又是什么呢?它并不是上级与下级之间的一种约定,而是共同体和它的各个成员之间的一种约定。
辽宁省大连市2014年高二学业水平模拟考试 历史试题(一) Word版含答案

命题人:孙绍辉丛艳宁校对人:孙绍辉(本试卷分I、II两卷,满分100分,答题时间5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答案一律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在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第I卷选择题本卷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清代皇后所生女儿为“固伦公主”,“固伦”意为“天下、国家”;妃子所生女儿为“和硕公主”,“和硕”意为“一方”。
清代的这种对公主的不同称呼,反映了A.清朝分封制下的血缘关系B.固伦公主有资格参与皇位继承C.清朝宗法制下的嫡庶之别D.清朝时期中国妇女的地位较高2.在鸦片战争中,曾任钦差大臣的琦善认为,“该夷船坚炮利,长于水战”,“所恃者大炮,其所畏者亦唯大炮。
山海关一带本无存炮,……在于报部废弃炮位内,检得数尊,尚系前明之物。
”据此,他认为鸦片战争清军失败的主要原因是A.清军的武器装备落后B.清朝社会制度落后C.清军的火炮弹药太少D.清军训练不如英军3.“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
”是太平天国描绘的理想社会蓝图。
对这一方案的评述,正确的是A.这是中国第一个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B.表达了农民阶级反抗列强侵略的要求C.体现了太平天国建立现代国家的设想D.反映了农民阶级要求获得土地的愿望4.“人大”代表带“围脖”(“微博”的谐音)出席“两会”已很平常。
有人说:“正是现代媒体技术的进步,才燃起了代表们参与政治生活的热情。
”这反映了A.政府与人民的服务与被服务关系B.科技进步大大推动了民主化进程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具有人民性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具有民主性5.1954年6月25日至29日,周恩来总理在一份《联合声明》中提出:“指导两国之间某些原则,即甲、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乙、互不侵犯;丙、互不干涉内政;丁、平等互利;戊、和平共处,两国总理重申这些原则……”材料中所说的原则最早是针对 A.中美关系而提出 B.中印关系而提出 C.中日关系而提出 D.中缅关系而提出6.右图是1689年英国伦敦的一场庆典集会。
辽宁省大连市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理) Word版含答案

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卷高二历史(理科)注意事项:1.请在答题纸上作答,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2.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本大题共25小题。
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所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将答案涂在答题卡上。
1.孔子看到鲁国大夫季氏用了天子的乐舞,便愤然谴责道:“是可忍,孰不可忍!”这反映了孔子的思想主张是()A.仁者爱人B.忠恕之道C.克己复礼D.中庸之道2.安徽省无为县始建于隋朝,县名取“思天下安于无事,无为而治”之意。
该县名源于春秋战国时期一位思想家的主张,他是()A.老子B.朱熹C.董仲舒D.韩非子3.董仲舒《春秋繁露》云:“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故为人主之道。
”此话强调,君主应()A.以德治国B.依法治国C.强化王权D.顺应天意4.中国传统文化提倡“忠、孝、廉、节、义”,这些思想中的进步成分至今仍然影响着炎黄子孙。
这些思想主要来自于儒家思想中的()A.仁政学说B.天人感应C.理学思想D.经世致用5. “知是心之本体,心自然会知。
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弟,见孺子入井自然知侧隐,此便是良知,不假外求。
”此观点认为加强道德修养的主要途径是()A.“致良知” B.“格物致知”C.“存天理,灭人欲” D.“养浩然之气”6.明李贽说:“前三代,吾无论矣。
后三代,汉、唐、宋是也。
中间千百年来而独无是非者,岂其人无是非哉?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固未尝有是非耳。
”主旨是()A.维护封建伦理道德B.主张理性独立思考C.发展经世致用之学D.极力推崇程朱理学7.“全面评价和总结中国古今中外农业生产和农学研究的利弊得失”“充分汲取了西方农业科技思想和方法,开展农业科技实验,体现了科学性、创新性和先进性。
”材料评价的农学著作是()A.《齐民要术》B《农书》 C.《天工开物》 D.《农政全书》8.2014年是农历马年,“马”字演变的历程是()A . 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B . 甲骨文---金文---隶书---楷书---篆书C . 金文---甲骨文---篆书---隶书---楷书D . 甲骨文---金文---篆书---楷书---行书9.春晚歌曲《龙文》描绘了一种传统艺术:“一弹戏牡丹,一挥万重山;一横长城长,一竖字铿锵;一画蝶成双,一撇鹊桥上;一勾游江南,一点茉莉香。
2014-2015学年人教版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扶余县第一中学2014-2015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题高二历史(文科)本试题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纸和答题卡,试题自己保留。
第I卷(50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在答题纸和答题卡上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班级、姓名、考号填写清楚。
请认真核准考号、姓名和科目。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3.本试卷共 25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50 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要求。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儒家思想体系中包含着中华民族的诸多优秀传统,主要包括()①以德治国②依法治国③贵贱有序④“仁”A .①② B.①③④ C.①④ D.①②③④2.汉武帝时期创办的太学意义在于()①提高了儒学的地位②打破了贵族官僚世代为官的规矩③带动了民间积极向学的风气④促进了封建教育的发展A.①②③④ 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③④3.文艺复兴时期一位作家说:"人是能够随心所欲地改造自己的。
"这句话反映了这一时期的人们()A.崇尚人文主义精神B.人定胜天的精神C.享乐主义精神D.利己主义思想4.唐代有一位诗人,被称为“诗风壮浪纵恣,诗情一泻千里,笔势灵活矫健,充满大胆夸张和奇特想象”。
根据描述,你觉得位诗人应该是()A.李白 B.杜甫 C .白居易 D.孟浩然5.价格革命给16世纪的欧洲带来的变化有()①金银价值下降,物价猛涨②新兴工商业资产阶级获取暴利③封建地主阶级势力加强④劳动人民日益贫困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6.在世界各民族历史逐渐融合为统一的人类历史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是()A.意大利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B.亚洲封建国家的繁荣C.西欧新航路的开辟D.中国四大发明的广泛传播7.唐代传奇、北宋风俗画、宋词元曲和明清小说出现的社会条件相同的是()A.长安、东京、大都的繁荣B.城市工商业的发展 , 对市民阶层精神需求的满足C.人民生活的提高D.春秋战国以来的文化底蕴8.“个人如果把私利凌驾于社会利益之上,他就应该受到强制去遵守公众意志。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二历史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二历史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选择题(本大题有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C 2.D 3.C 4.C 5.A 6.B 7.D 8.C 9.B 10.C 11.A 12.A 13.B 14.B 15.C 16.D 17.A18.C 19.D 20.C 21.D 22.D 23.C 24.D 25.D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3小题,共50分)26、(20分)(1)观念:①社会契约论;②人民主权说;③私有财产不可侵犯(或政府保护私有财产);④自由平等;⑤以分权限制王权,实行君主立宪。
(每点2分,答出任意四点即可得8分)影响:指导英国资产阶级推翻了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了君主立宪政体,走上了政治民主化道路。
(4分)(2)继承:①立法权与行政权分立;②限制君权,实行君主立宪。
(每点2分,满分3分)发展:①将司法权列入分权范围;②形成更合理的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理论。
(每点2分,满分为3分)影响:对美国等西方国家实行三权分立政治体制提供了思想基础。
(2分)27、(15分)(1)思想:法家思想。
2作用:对中国专制主义政治体制的建立乃至秦始皇统一全国,都起到了重大作用。
(4 分)(2)原因:商鞅变法侵犯了贵族利益;轻视教化,轻罪重罚;加重对百姓剥削与压迫。
(9分)28、(15分)(1)观点:西方思想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有相通之处;主张中国应借鉴西方思想文化。
( 6分)(2)原因:形成了近代中国一次真正的思想解放潮流;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激发了人们的爱国思想和民族意识;推动了近代中国文化和教育事业的发展。
( 9分)。
辽宁省大连市2014年高二学业水平模拟考试 历史试题(三) Word版含答案

2014年大连市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试卷(三)历史试题(本试卷分I、II两卷,满分100分,答题时间5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答案一律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在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第I卷选择题本卷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秦朝巩固国家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度中的根本性保障措施是A.郡县制度 B.统一货币制度C.监察制度 D.三公九卿制度2.近代中国人慨叹:“泰西公法,于平等之国设领事官,不过保护其民之商务,如有词讼及科罪,仍由各国之地方官照例科断。
惟于中国、土耳其、……不以平等之例相待。
”这种现象A.在《辛丑条约》签订后开始出现 B.客观上有利于我国自然经济的瓦解C.说明中国政府丧失了官吏任免权 D.反映了中国的司法主权已经不完整3.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的标志是A.国民党“一大”召开 B.中共发表《八一宣言》C.“国共合作宣言”公布 D.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4.1999年3月,“依法治国”在中国被正式写入宪法,这说明A.“依法治国”被确立为政治体制改革的重点B.我国开始进入到了建设法治化社会的新时期C.1982年宪法开始被全面改动D.使“民告官”有了法律保障5.见下图:雅典民众法庭在审理案件时,原告和被告的发言时间用水时计(6分钟)控制,双方各发言两次,且由当堂抽签产生的水时计管理员四人负责管理。
这反映了雅典民众法庭执法过程中遵循的重要原则是A.民主 B.公正 C.自由 D.效率6.下列关于美国1787年宪法说法不.正确的是A. 确立了美国联邦体制B. 确立了人民主权原则C. 废除了南方黑人奴隶制D. 体现了三权分立的原则7.下列举措最能体现巴黎公社性质的是A.成立公社最高权力机关 B.公职人员由选举产生C.世俗教育取代宗教教育 D.工人合作社管理工厂8.下列历史现象中,体现明清时期符合世界发展趋势的是A.苏州丝织业“小户”“听大户呼织”,“计日受值”B.货币经济占主导地位,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C.“湖广熟,天下足”取代了“苏湖熟,天下足”D.玉米等农作物传入我国,并在一些地区广泛种植9.请观察右图一组火柴商标,从中可以看出我国的民族工业具有A.独立的生产能力B.后来居上的力量C.自不量力的虚荣D.高尚的爱国情怀10.对下图的解读正确的是A.我国对外开放首先从沿海十四个开放城市开始B.这是我国适应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的被迫开放C.逐步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D.浦东的开放标志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11.英国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来源是A.在殖民地的商业活动和掠夺B.罪恶的黑奴贸易C.殖民国家间进行的商业战争D.工业革命的开展12.下面表格是苏俄(苏联)农业发展状况的数据统计。
辽宁省大连市六校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联考试题(扫描版)

辽宁省大连市六校2014-2015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联考试题(扫描版)高二年级历史科试卷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8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6分。
1B 2B 3A 4B 5B 6B 7B 8A 9D 10A 11A 12A 13C 14B 15B 16B 17A 18C 19C 20B 21D 22C 23C 24D 25B 26C 27D 28C二、非选择题:共计44分。
29.(14分)(1)表现:魏源编写《海国图志》,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主张。
(2分)影响:启发人们为谋求独立自强之路而学习西方,这逐渐成为中国近代思想的主流。
(2分)(2)君主立宪思想(或维新思想)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民主共和思想推动了辛亥革命的爆发;实业救国思想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任答两点得6分)(3)提倡科学与民主,反对愚昧与专制;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4分)30.(14分)(1)核心内容:四书五经(儒家学说)(2分)特点:读书与做官紧密结合(教育为统治阶级培养人才)(2分)(2)进步性:注重民主精神塑造;注重自然科学教育(或注重对学生全面培养)(4分)(3)思想:对近代意义上西方大学精神的主动汲取和对中国专制主义思想传统的理性批判;提倡尊重人才、选贤任能、教授治校等方面的先进管理思想;对学生个性能力发展的特别关注。
(4分,两点即可)对新文化运动的影响:这一方针改造后的北大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
(2分)31.(16分)(1)内涵:民为邦本(百姓是国家存在的基础);民贵君轻;立君为民(君主要对百姓负责);以民为本;君依于民。
(8分)(2)认识:是古代统治者重民的体现;是古代思想家、政治家对人民地位、价值的认识,也体现人文关怀;有利于维护统治,缓和社会矛盾,改善人民生活状况;不同于近代的人本、人民主权思想,其实质仍是专制、人治。
(8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卷高二历史(文科)注意事项:1.请在答题纸上作答,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2.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本大题共25小题。
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所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将答案涂在答题卡上。
1.秦汉以后,先秦诸子百家的命运开始分化:①成了中华文化的正统和主流;②虽在舆论上不大受好评,但实际上主宰了两千年来专制朝廷的庙堂政治;③则占据了民间社会广阔天地,成为幽人隐士的精神家园;只有④在刹那辉煌之后烟消云散。
上述①②③④分别是指( )A.儒家、道家、墨家、法家 B.法家、儒家、道家、墨家C.儒家、道家、法家、墨家 D.儒家、法家、道家、墨家2.1758年发生了一次“霾灾”,数日雾霾不散,导致通惠河上的漕运停止,京城多处粮仓告急。
乾隆皇帝除了派官员到天坛祭天外,还亲自率王公大臣在紫禁城太和殿前焚香祭天。
乾隆皇帝这一做法受 ( ) A.孔子思想影响 B.董仲舒思想影响C.朱熹思想影响 D.王阳明思想影响3.葛兆光在《中国思想史》中曾说:“朱熹最重要也是在后世影响最广泛的著作是《家礼》”“朱熹对于自己提倡的理学原则如何进入生活世界是相当注意的,他反复强调这种原则在生活中的实现。
”对于朱熹的作用,作者认为 ( ) A.实现了儒学的道德化和宗教化 B.实现了儒学的政治化和法制化C.实现了儒学的世俗化和普及化 D.实现了儒学的哲学化和理性化4. 他生活在南宋,思想上深信“心”是世界的本源,认为了解宇宙的真相,只须向内探索,不必向外格物穷理。
他是 ( )A.程颢B.朱熹C.陆九渊D.王阳明5.李贽说:“嗟夫!斗筲小人,何足计事,徒失佳偶,空负良缘,不如早自决择,忍小耻而就大计。
《易》不云乎: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同明相照,同类相招,云从龙,风从虎?归凤求凰,安可诬也!”从中可以看出,李贽 ( )A.反对封建礼教 B.反对盲从孔子C.反对君主专制 D.反对儒学经典6.梁启超在《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中对一位学者做过如下评价“所以能在清代学术界占重要位置,第一,在他做学问的方法,给后人许多模范;第二,在他所做学问的种类,替后人开出路来。
”材料中梁启超褒奖的学者是 ( ) A.李贽 B.王夫之 C.黄宗羲 D.顾炎武7. “狂僧挥翰狂且逸,独任天机摧格律。
龙虎惭因点画生,雷霆却避锋芒疾”,唐朝诗人窦冀的这首诗描述了当时一位书法家的创作情景。
与描述相符的书法作品是 ( )A.王羲之《兰亭序》 B.柳公权《玄秘塔碑》 C.怀素《自叙贴》 D.颜真卿《祭侄文稿》8.年画是中国的一种民间艺术。
明清时期,民间年画的普遍题材是把普渡众生的观世音菩萨、以忠义著称的名将关羽和玄坛真君财神赵公明呈现在一个画面上。
这反映的历史文化现象是( ) A.儒家至尊的地位被打破 B.佛教开始在中国本土化C.儒释道三教本同根同源 D.三教合流在民俗中映现9.元代王祯《农书》记载:“木奴千,无凶年。
木奴者,一切树木皆是也,自生自长,不费衣食,不忧水旱,其果木材植等物,可以自用。
有余又可以易换诸物,若能多广栽种,不惟无凶年之患,抑亦有久远之利焉。
”作者在这里强调广种树木的作用在于 ( ) A.能够提高粮食产量,改善百姓生活 B.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C.能够防止自然灾害,解决衣食问题 D.比种粮食成本低,经济效益也会更好10.1861年,冯桂芬在《校邠庐抗议》中提出:“采西学”“制洋器”要“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
该思想一脉相承的是 ( ) A.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B.学习西方的技术C .“师夷长技以制夷”D .倡西学、兴民权11.下面所列内容为中国近代某派别的一些主张和基本活动。
据此推断该派别是 ( )A .洋务派B .革命派C .维新派D .抵抗派12.右图所示为1904年驻日大使杨枢的一则奏折(部分),造成该情况的主要原因是( )A.儒家传统文化重人伦轻科技B.日本科学技术不如欧美发达C.国人认为学习文科较易入门D.国人救国思潮转向制度层面13.20世纪20年代有历史教科书在介绍儒家思想时写道:“其宗主为孔丘”,不仅直呼孔子为孔丘,而且对孔子整理典籍的说法也表示了很大怀疑。
这种暗含批评孔子之意的做法受到了( )A.洋务运动的影响B.维新变法运动影响C.辛亥革命的影响D.新文化运动的影响14.1922年,孙中山说:“中华民国就像我的孩子,他现在有淹死的危险。
……我向英国和美国求救,他们却站在岸上嘲笑我。
”为改变这种现状,他努力 ( )A .颁布《临时约法》B .实现国共合作C .提出平均地权D .建立同盟会15. 德国学者南特威希曾说过:“我想谈谈我个人对毛泽东的评价,毫无疑问,他最大的功绩在于,在一个困难的时代里找到一条路,把中国从封建残余以及帝国主义侵略中解放出来,建立统一的大国。
”材料中的“一条路”是指 ( )A .工农武装割据B .坚持“城市中心”C .坚持“持久战”D .实行人民民主16.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大力发展科技、教育和文化事业,历经曲折,成果丰硕。
在国庆十周年电影展览中,共展出35部电影,其中大部分为l956年拍摄的,被称为“难忘的l956年”。
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 .文艺界出现繁荣局面B .苏联的帮助和支持C .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D .“双百”方针的提出17.柏拉图解释某人的一句名言时说:“事物对于你自己,就是它向你呈现的样子,对于我,就是它向我呈现的样子。
”据此判断他解释的名言是 ( )A.人是万物的尺度 B.美德即知识 C.认识你自己 D.人非工具18.“我的话就是上帝的话!”这是宗教改革领袖马丁•路德的墓志铭。
下列言论与该墓志铭最为接近的是 ( )A.“信徒皆为祭司” B.“要有勇气运用自己的智慧”C.“人是多么了不起的杰作” D.“一切道德的行为都是智慧”19.“一个人之所以发财致富,不在于他的品德、智慧或勤劳,而完全靠上帝的恩赐。
”这句话反映的观点出自 ( )A.马丁·路德 B.加尔文 C.拉斐尔 D.康德20.18世纪末19世纪初兴起的浪漫主义文学,有一个著名的口号“回到中世纪”,这主要反映了浪漫主义者 ( )A. 本身带有浓重的封建残余B. 对人文主义运动的反思C. 对资产阶级理性王国失望D. 与民族民主潮流的相悖21.在西方文学发展史上,某个流派的作家“行使了社会学家、社会史学家以及社会批评家的职能,生动记录了这个时代纷至沓来的所有紧要事件,其中既有公共生活事件,又有个人生活事件。
”这个流派是指 ( )A.古典主义文学 B.浪漫主义文学C.现实主义文学 D.现代主义文学22.在1877年的一幅作品《圣拉查尔火车站》中,作者神往于光线穿过玻璃顶棚射向蒸气烟云的效果,神往于从混沌之中显现出来的机车和车厢的形状。
该画属于 ( ) A.新古典主义 B.浪漫主义C.印象派D.现代主义23.2014年12月13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前往南京,参加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
当晚,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予以报道。
这主要体现了电视的功能是()A. 娱乐大众B. 传播资讯C.远程教育D. 艺术鉴赏24.普朗克年轻时曾向他的老师表示,要献身于理论物理学。
老师劝他说:“年轻人,物理学是一门已经完成了的科学,不会再有多大的发展了,将一生献给这门学科,太可惜了。
”普朗克打破该看法的成就是 ( )A.万有引力定律发现 B.量子理论的提出C.电力的发明与应用 D.牛顿力学的发现25. 2003年法新社记者理查德·英厄姆在报道中用了这样的标题:“中国人进入太空——人类对宇宙的激情再次燃起”。
他报道的科技成就是 (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本卷包括三道大题,其中26题19分、27题15分、 28题16分,总分50分。
请将正确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26.(19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汉武帝元朔五年(公元前124年)在长安设太学。
太学之中由博士任教授,初设五经博士专门讲授儒家经典《诗》《书》《礼》《易》《春秋》……汉代太学注重考试,并建立了一定的制度。
考试在太学有两种作用:一是选材(才)手段,一是督促,检查学生学习的管理手段……魏晋至明清或设太学,或设国子学(国子监),或同时设立,均为传授儒家经典的最高学府。
材料二唐、五代至明代全国书院数量曲线图材料三宋代至清代我国书院性质状况表(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汉代教育的特点。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代教育的发展对当时社会的作用。
(5分)(2)根据材料二,指出我国古代书院数量增幅较大的是哪两个朝代?简要分析在这两个朝代有利于书院发展的条件。
(8分)(3)根据材料三,概括我国古代书院发展的主要变化。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产生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
(6分)27.(1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一般来说,“五四”以前中国知识分子的“格义”方式(“格义”就是用比较和类比的方法来解释和理解跨文化背景的哲学概念。
)主要是运用中国传统文化的观点分析、吸取西方文化,用中国传统文化的模式去套用西方近世文化;“五四”以后,人们的主要倾向则是借用西方文化的观点评析、批判中国传统文化,用西方文化的模式去解释中国传统文化。
──欧阳哲生《严复评传》材料二民国建立后的种种现象,使知识分子于失望之余,继续探求救国之道,终于获得了新的觉悟,深感必须涤荡违背时代的、保守的旧观念、旧信仰、旧人生观……简言之,必须摒弃传统,致力于新思潮。
——摘编自郭廷以《近代中国史纲》(1)材料一认为“五四”以前和“五四”以后分别出现了怎样的文化倾向?结合所学知识,各举一例加以说明。
(8分)(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述“新的觉悟”的基本内容。
(4分)(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西学东渐”与救亡图存的关系,谈谈你的认识。
(3分)28.(1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希腊人文主义体现出一种“重人”的思想,这一时期的思想家们将哲学追求集中在认识人自己这一命题上,要认识自己,人必须有知识才能达到真善美,强调对单一个体进行的理性思考,认为人可以通过知识的教化而与自然区别开来。
材料二这些哲人受万有引力定律的影响很大,相信存在着不仅象牛顿所证实的那样控制物质世界、也控制人类社会的自然法则。
按照这一设想,他们开始将理性应用于所有领域,以便发现种种有效的自然规则。
他们使一切事物——所有的人、所有的制度、所有的传统——受到理性的检验。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三宇宙由通过因果关系“胶合”起来的事件组成,牛顿找到了这种因果关系的科学描述,并揭示出了它的法则……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推翻了传统的物理学,改变了大多数接受过教育的人对宇宙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