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掉贫困帽子 奔向振兴大道——聚焦脱贫攻坚的“范家经验”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之鹰潭篇
摘掉贫帽子奔向振兴大道
聚焦脱贫攻坚的“范家经验”
□温鹏飞辛平
范家村,坐落于江西省鹰潭市余江区西北部的锦江镇,全村617户、2530人,耕地2325亩,林地450亩,信江河穿流而过,206国道沿村而行,是余
江区第二大自然村。

但就是这样一座农田水利与交通区位条件俱佳的村子,曾
是鹰潭市体量最大的省级贫困村。

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31户74人,产业结构
单一,基础设施落后,村庄环境脏乱,“两委”班子涣散,村集体经济为零。

脱贫攻坚战打响之后,省纪委、省监委驻村扶贫工作队团结带领范家村“两委”
班子和全村群众,坚持“党建引领、产业造血、群众主体”,从摆脱贫困入手,
向乡村振兴发力,奋战“两不愁三保障”,做到扶贫和防疫两不误,将“血防
精神”的红旗,稳稳插在脱贫攻坚战场上。

2020年第19期|
LAO QU JIAN SHE
2017年12月,范家村实现
脱贫摘帽,贫困户人均纯收入由
2015年的3700元增长至2019年
的13380元,贫困发生率由4.2%
降至0.27%,2019年村集体经
济规模达25万元。

范家村先后
荣获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国家
森林乡村、江西省第五届文明村
(镇),村党支部荣获全省“党
建+脱贫攻坚”农村基层先进党
支部,范家村扶贫典型事例成功
入选《全国优秀扶贫案例》。


委常委、省纪委书记、省监委代
理主任马森述在范家村座谈时,
对这里的脱贫成果作出“很受鼓
舞,也很受感动”的高度评价。

“范家经验”成为鹰潭决战决胜
脱贫攻坚的一面新旗帜,是落实
习近平总书记指示、践行习近平
总书记要求的生动写照。

坚持党建引领强基础,解决"跟谁干”的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打赢脱贫攻坚战关键要看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

过去的范家村,村党支部班子软弱涣散,甚至出现换届票箱被砸、宗族势力把控“两委”班子、支部开会有人索要“误工费”的荒唐景象。

贫困群众不知道该信任谁,广大村民更不知道该跟谁干。

要甩掉贫困“帽子”,必须把党组织选好、建好、用好,使其成为脱贫攻坚的“主心骨”。

选好“领头雁”增强组织力。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
在选好配强党支部带头人上,范
家村凭借借“能人治村”的理念,
选出了一名能力强、干劲足、群
众特别认可的85后年轻党支部
书记,并将原渔业党支部和农业
党支部合二为一,设立范家村党
总支,新发展了3名年轻党员充
实力量,党内组织生活重新规范,
党员教育管理重回正轨。

“好牛”
拉“好车”,这一改让村级班子
组织力显著增强,“两委”班子
测评满意率从过去不足60%上
升到100%。

2018年,范家村党
支部一跃成为鹰潭市脱贫攻坚先
进党支部,实现了从“后进”到
“先进”的华丽转身。

建好“示范田”增强凝聚力。

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

基层党员
干部只有两腿粘泥、浑身是汗,
才能叫响“跟我干”的口号。


了赢得群众信任,范家村党总支
在驻村工作队的全力帮助下,将
一块13亩的荒地开垦成“党建
示范田”,自掏腰包种下“爱心
菜”送给贫困群众。

“示范田”
里不仅有劳动的汗水,还有学习
的热情。

范家支部把组织生活过
出了“泥土味”,在田里打着赤
脚上党课,挽起袖子讲脱贫故事,
党员学有收获,群众看得起劲,
不知不觉就跟党组织坐在了一条
板凳上。

用好“硬机制”增强战斗力。

I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之鹰潭篇
脱贫攻坚是场硬仗。

这场硬仗打不打得赢,要看支部激励党员干部担当作为的机制过不过得硬。

范家党总支立足“比学赶超”,突出学习导向、责任导向和成效导向,每周学一次习近平总书记脱贫攻坚重要论述,每季度开展一次外地扶贫经验考察,比谁学得深、悟得透;村“两委”班子每年两次在党员大会上亮成绩、谈计划、建台账,年底逐个销号,比谁任务完成好、承诺兑现早;开展党员网格化管理,党员分5个片区包片管理贫困户,每名村“两委”干部都要结对帮扶3名贫困户,每季度开展一次帮扶评比,比谁的贫困户增收门路多、
脱贫成效足。

坚持产业造血强动能,解决
“钱袋子”的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脱贫攻
坚既要“输血”也要“造血”,
既要“扶上马”更要“送一程”。

要让群众从贫困走向富裕,就得
推动农村产业真正兴旺起来。


去,村里没有产业基础,农民没
有致富思路,只有拉一把、扶一
段才能把贫困群众送上致富快车
道。

为此,帮扶工作队和村党支
部确立了“抱团发展、招大引强、
区镇共建”的发展思路,营造了
支部引、能手领、企业帮的火热
景象,勠力同心在土疙瘩上种下
“产业之树”、开出“幸福之花”、
结下“富裕之果”。

“抱团发展”拓宽致富门路。

帮扶工作队和村党支部充分运用
“一领办三参与”模式,通过“合
作社+农户”“企业+合作社+
贫困户”两种模式,借助“大棚
租赁”等方法,实现“资源变股
权、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
而且贫困户没有入股资金限制,
收益按照5:3:2的比例分配
给入股农户、合作社、集体收入,
实现了贫困户与致富能手、农业
企业抱团发展的“致富联合体”,
蔬菜种植、精品家禽养殖、光伏
发电等项目逐渐干起了规模、干
出了效益,全村群众参股投资的
热情高涨,人均增收3600元以
上,贫困户增收5000元以上。

“腰
包越来越鼓、干劲越来越大”成
为范家脱贫新气象。

“招大引强”实现产销两旺。

以“扶贫车间”促“产业下沉”,
这是余江产业扶贫的特色。

范家
先后引进了制鞋、光电企业等扶
贫车间项目,虽然解决了部分贫
困户生计问题,但吸纳就业、促
进增收的效果还不够大。

要实现
产业兴旺,就必须变“小车间”
为“大项目”,跟规模大实力强
的农业龙头企业合作,实现“强
动能、促升级、增效益”。

范家
村采用的是“借鸡还鸡”模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20年第19期|__________________
LAO QU JIAN SHE
村里投资280万元建设了10个
现代化养鸡棚,引进省级农业龙
头企业一一抚州龙鑫生态养殖公
司。

该企业提供技术指导,实施
统销统购,风险企业扛,收益群
众分,每只鸡收益3块钱。

全村
每年可养殖“飞天凤”10万多羽,
覆盖全村31家贫困户,每户年
均增收近3000元。

“区镇共建”推动量质双升。

从产业扶贫到产业兴旺,必须向
规模要就业、向技术要效益、向
市场要空间,用大投入带动大建
设实现大发展,走“接二连三”、
融合发展的路子。

为了把农业项
目做大,范家首创“区镇共建”
模式,联合区林业局、城投公司、
锦江之星生态科技园,将周边
4-5个村纳入项目辐射范围,一、
二期流转范家村、民主村3300
亩山林及土地,专攻太秋甜柿、澳洲一号龙虾等品种先进、价值高端的“紧俏货”,打造集特色种养、休闲运动、生态旅游、林下经济四大功能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带动贫困户每年增收近万元,推动村集体经济向40万元规模迈进,打造了农业供给侧改革的“范家样板”。

坚持群众主体强治理,解决“面貌差”的问题
“人心齐,泰山移。

”范家村的贫困根源在于“乱”,房股争斗导致村务管理乱,基建失修导致村容村貌乱,自治不足导
致服务机制乱。

为了打破这“三
乱”困局,范家村坚持以群众为
主体,从转面貌入手,依靠党支
部“一个核心”,用好党员志愿
者服务队和女子志愿服务队“两
支队伍”,在转民风、优环境、
强服务中,努力实现自治、法治、
德治“三治联动”,以治理有效
提升脱贫实效,建设和谐美丽幸
福新范家。

帮群众增志气,打造“和谐
村”。

过去,范家村民风彪悍、
矛盾多发、治安混乱,不仅是贫
困村,还是远近闻名的“上访村”。

扶贫必先扶志,治乱必先治心。

打赢脱贫攻坚战的第一步,就是
跟落后民风狠较一把劲,把民心、
民志、民力引向脱贫致富的正轨
上来。

范家敏锐地把握住鹰潭移
风易俗改革契机,把治理“天价
彩礼”作为民风治理突破口,表
决通过新版《村规民约》,成立
“红白理事会”,还精心创作了
《脱贫故事集》并送到村民手里。

潜移默化中,“天价彩礼”变成
了“零彩礼”,你争我斗变成了
互帮互助,游手好闲变成了勤劳
致富,“要我脱贫”变成了“我
要脱贫”,昔日的落后村成了移
I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之鹰潭篇
风易俗示范点,列入“全国乡村治理试点村”。

为群众优环境,打造“秀美村”。

村子要脱贫,环境必须摆脱脏乱差。

范家村充分运用农村宅基地改革经验,对照贫困村退出标准,列出清单、逐个销号,一鼓作气让村子旧貌换新颜。

为打通一条“脱贫路”,范家村采用“上级部门争一点、村民筹一点、乡贤捐一点、挂点单位帮一点”的办法,筹资新建了一条1.3公里、直通锦江镇的村级公路,融入中心镇经济辐射范围,走上城乡融合的快车道。

为打扫干净“自家院”,范家村聚焦道路、垃圾、住房、厕所、饮水等民生痛点,先后投入1400多万元,全面治理危旧房空心房、露天厕所、残垣断壁、污水臭沟等环境问题,提升了休闲广场,完善了体育设施。

“交钥匙工程”的危旧房改造经验在全省得到推广。

为打造休闲“后花园”,范家村从文旅设施建设入手,充分依托范家鱼米之乡和红色文化的资源优势,精心设计建设传统渔村旅游点,投入700多万硬化美化亮化信江圩堤范家段,打造集防洪、交通、休闲、教育等功能于一体的文化广场,让范家成为城镇居民休闲好去处。

靠群众强自治,打造“幸福村”。

范家村一手抓服务提升,一手抓村民自治,不断延伸服务触角、提升治理效能,让群众的笑容洋溢出满满的幸福感。

范家
村坚持“让干部多走路、村民少
跑腿”,探索民事村办模式,确
定45条代办事项,面向老人、
残疾人、留守儿童等发放代办卡,
实施以来,共为群众解决200多
件急难事,办出了为民服务的“范
家效率”。

范家村坚持“民生跟
着民声走”,筹措健康扶贫基金
10万元,推出村卫生室“1元钱
看病”服务项目;创办假日学堂
和乡村幼儿园,让村里也能享受
“小区服务”;筹集50万资金
建成“养老互助中心”,老人
90岁以上免费、70岁以上每月
200元,已经有70多位老人在
家门口享受到一日三餐的“幸福
滋味”。

范家村坚持“自己的事
情自己办”,积极动员留守妇女
参加“女子志愿队”,聚焦“扫(打
扫村庄卫生)、评(开展卫生评
比)、代(进行民事代办)、议(开
展道德评议)”四件事开展治理
创新,开创了“谁说女子不如男,
脱贫更靠半边天”的生动局面。

范家村脱贫摘帽,靠的是
省纪委省监委长期以来的关心关
怀、倾力帮扶;靠的是“战天斗地,
敢为人先”的“血防精神”弓I领
支撑;靠的是省、市、区、镇四
级联动、合力攻坚;特别是省纪
委、省监委挂点扶贫工作队,舍
小家为百姓,扌L根范家脱贫一线
三年如一日,晒黑了皮肤、跑细
了双腿,从“挂点”到“蹲点”,
从“手把手”到“心连心”,领
着村两委和范家百姓同心同向、
众志成城、苦干实干,从贫困荆
棘中开出了一条奔向美好新生活
的光明坦途,充分彰显了新时期
纪检监察干部的为民初心和务实
担当。

“范家村内田不多,奈何村
里愚公多,带头种树又养鸡,每
天捡蛋乐呵呵,贫困村里长出金
砣砣……”,这首群众创作的范
家民谣,道出了脱贫摘帽的创业
之艰,也道出了渴望振兴的小康
之梦。

“范家经验”是习近平总
书记扶贫工作重要论述在鹰潭的
生动实践,更是鹰潭加快“小市
大为、跨越赶超”、推动“乡村
振兴强起来”的创新探索。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
生活、新奋斗的起点。

今天的范
家,正以鹰潭全域列入国家城乡
融合发展试验区为契机,在农村
土地流转、基础设施建设、农民
持续增收等方面大胆尝试、加快
探索。

区域水果批发交易中心、
冷链物流中心、村级物业管理中
心等新项目、新模式正在一步步
从构想变为现实,并成为助力范
家由脱贫攻坚走向乡村振兴的更
强动力和更新实践。

作者简介:温鹏飞,鹰潭市专
用通信局局长;辛平,鹰潭市纪委
常委。

■责任编辑:史慧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