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郑州第四十七中学高三语文第一次联考试题及参考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郑州第四十七中学高三语文第一次联考试题及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现代文阅读I(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下面小题。
剧院里哪些座位听得最好
买戏票的时候,你也许总是希望挑选到中间靠前面的座位,以为这些座位应该是看得效果好、听得又清楚的地方。
可是,如果不用扩音器的话,事实并非如此。
中间靠前的这些座位虽然看得清楚,但往往却是听得效果最不好的地方。
一般而言,二楼的座位比楼下好,而三楼比二楼更好。
在电影院里看电影,随便你坐在哪里,都能听得很清楚。
因为电影院里的扩音机能量很大,还可以调节发声方向,使全部声音最有效地射向全场听众,使每个人听得又清楚又响亮。
人或乐器的声音能量都比较微弱,跟扩音机比起来相差很远;要是单靠它们本身的声音,使上千个听众都听得又清楚、又响亮就比较困难。
在剧场里,如果我们要想听得很好,除了要有清晰的直达声以外,还需要利用反射声作为补充,这才能使声音听起来宽厚丰满、悦耳动听。
因此,工程师在设计剧院、音乐厅或大礼堂时,都要考虑到声学结构。
光线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声音也是一样。
舞台上的声音受到舞台地板、舞台上的硬质壁板、天花板以及墙壁的反射,会得到一定程度的加强。
其中最起作用的是舞台地板和舞台上的硬质壁板,因为它们距离声源最近,反射效能最高。
在这里,直达声和反射声几乎是同时送出去的,它们的间隔短于二十分之一秒,在增加了声强的同时,清晰度并不会受损。
【A】——在演员发声的二十分之一秒后,还有很强的反射声,【B】____对音质没有帮助,【C】——使人听到一前一后的声音,这就是令人不快的事情了。
再有,剧院的天花板和墙壁,也都能起到反射声音、美化声音的作用。
普通剧院正厅座位往往低于舞台,后排座位仅仅高出舞台一点点,所以几乎整个正厅都受不到舞台地板反射的作用;而中间的座位,距离两侧的墙也比较远,接受不到墙反射的声音,只能听到台上的直接声。
所以在一些较大的剧院里,坐在中间位子上听起来,声音总是不够清楚响亮,有时像是在露天“剧场”的感觉。
二楼的座位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舞台地板和壁板的反射作用,所以声音又清楚又响亮。
三楼虽然距离舞台更远,但是它与舞台和声源构成的角度更小,反射的效果也就更大一点。
再加上三楼距离天花板很近,又多了一层很有效的反射,所以往往三楼的声音比二楼还要好一些。
如果舞台上铺了大地毯,楼上的声音就会减弱。
有的演员为了使听众听得更清楚,常常站在台口,这样对前排的听众是有一点效果,但从整个居!
院来说,他的声音强度反而降低了,因为这时舞台地板和壁板对他的声音已经起不了反射作用。
最理想的剧院,所有座位都应当高于舞台地板。
像北京民族文化宫的大礼堂那样,随便你坐在哪里,都能听得好,又看得好。
有的剧院在墙壁上和天花板上使用了过多的吸音材料,就只能适合放映电影;若是用来演剧或开音乐会,效果就不很好。
如果舞台上挂些丝绒幕,摆很多的花草,对于声音的传播同样也都是不利的。
1. 在文章第三段中A、B、C三处的横线上,依次填写关联词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如果不仅而且
B. 因为所以反而
C. 因为所以而且
D. 如果不仅反而
2. 下列做法,能够增强剧院的音乐欣赏效果的一项是()
A. 舞台上使用硬质地板
B. 舞台上铺设大地毯
C. 演员站在舞台台口
D. 舞台挂丝绒帷幕
3. 周末你约朋友一起听音乐会,购买门票时,音乐厅售票处只剩一楼中间(下图A处)和二楼靠后座位(下图B处)的门票,为了更好地欣赏音乐,你会选择哪一处座位的门票?请根据文章内容说明理由。
(二)现代文阅读II(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有人堕海
徐燕频徐成吾
我们过了几小时才晓得,那个孩子是在早晨七时之后不久掉进海里的。
没有人看见他掉下去。
他是在清除甲板上的一处排水口时失足的。
他的身体一触及水面,就和船边缘的怒涛和吸力搏斗,差一点被“推进暗轮”卷进去。
到那令人窒息的水的拉力减轻时,他才浮出水面。
他松了一口气。
他想,伙伴必已看见他掉下来,他将可很快获救。
可是船继续以全速前进,他慌乱地击着水,设法赶上它。
突然他想起船长某一天在船上操练之后所说的话:“如果你遇到困难,应保持镇静。
如果慌张,就准没有希望了。
因为在这种情形之下,最主要的是想一个办法出来,不镇定是不行的。
”
孩子不再在水里手足乱拨了。
他想:我先不知道我会游泳,可是我并未下沉。
我是在游泳啊!他设法将厚重的裤子和靴子踢掉。
然后他发觉自己用手脚在划水。
正如他在家里的农庄看见狗划水一样。
可是那艘船没有停。
他现在只能在浪头将他举起的时候,才看得见船的烟囱和桅杆。
他焦急地向周围张望,除了海阔天空之外什么都看不见。
一片巨浪打在他脸上,使他作呛。
海水的盐分淹得他的眼晴发痛。
水手在用早餐时才想起那个孩子。
“他到哪里去了?”有一个问。
另一个说:“奇怪,他一直没有敲钟报时。
我最好去找他。
”他找遍了船首的望楼,各处的厕所,问了在后舱口躺着休息的人。
他愈担心,脚步也愈快。
他的声音变得凄厉,而且问得更为急切。
“还是去告诉老头子吧。
”有人这样建议。
船长正在驾驶塔上和三副谈话。
他的船是在一条安全的航道上,离佛罗里达州海岸一百哩(旧指英里),顺着湾流以全速驶行。
船长正在设法补偿航行中所损失的时间。
他转过头来对着那奔上梯来的水手,后者大声喊:“船长!那孩子!我们找不到他!我们到处都找过了。
他完了!”——他挥动一只手指向海面。
船长把大副从餐室里喊来。
那失踪的孩子原来是在值班的。
大副想起他曾命那孩子清洗右舷的排水口。
那是在什么时候?是在那孩子送咖啡到驾驶塔来之后——大概是七时十分。
船长看看表:八时廿一分。
一小时十一分钟已经过去了,船也驶了十八哩了。
他发下紧急命令……“我们须折回二十哩。
”船长说,“一小时二十分钟,注意时间!”
那孩子对着船消失的方向继续慢慢划水。
他体力渐衰,有点想哭。
要不是想起船长在甲板上对手下人员说的话,他早就已经在哭了。
船长曾告诉他们:“海上的生活是艰苦的。
变故常常在风暴、浓雾中发生,你不能像在陆地上一样跑到哪里去叫人来帮忙。
你必须用脑筋,随机应变。
记着,仓皇失措而丧命的人,比为了其他原因而丧命的人要多!”
船长是可以那样说的,他在想。
他从没有堕过海。
难道他有过吗?他在海上已经很久,他必已经历过一个人一生可能遭遇的每一件事。
他试着把自己当作船长,开始说船长说过的话,正像周围水中有一群人听他说话一样,说了一遍又一遍。
一阵阵的巨浪打过来,几乎把他打进海,他在泡沫与恐惧中努力挣扎。
船长没有想到真能找到那孩子。
侧风和海流使孩子飘开,在广阔而汹涌的海面上,小小的人头实在不容易发现。
人只要心一慌很快便会沉溺。
不会游泳的孩子有多少生存的机会呢?
他看看手表。
还有几分钟。
“传话出去说,我们快到那里了。
”他对三副说,“将速力减到慢车。
”他的头不停地从这面转到那面,两眼在搜索海面,注视一下又继续移动。
他突然喊:“停车!全面向后!准备放艇!”他已经看见那个小小的人头,在不过一百码(英美制长度单位、一码约合0.9144米)外时浮时沉。
那孩子看见船停下,看见救生艇向他驶来。
正当他的气力似由衰而竭时,几只有力的手抓住了他。
他们用力将他拽上来,放在毯上。
那个孩子望着几个打桨的人的脸。
有一个喊道:“去游泳啦!海是给船航行的呀,不是给人游泳的!”又一个喊道:“你就要完蛋了,我的儿。
老头子要痛心。
迟了三小时你却要游泳!"
他晓得他们是在打趣他。
他想点点头,笑一笑,让他们知道他听见;可是他翻胃作呕。
极其难受。
“不要再啰唆!”二副说,“我们得将他带回去。
快点!”
这故事有一半是事后从那孩子口中得来的;另一半我自始便晓得,因为,你们知道,我便是那个船长。
船折回原来航向之后。
我下去看那个孩子。
他裹在毯子里,看起来比他的十七岁实际年龄小得多。
他
双眼流泪,喃喃地说:“船长,我耽误了你的时间,真对不起。
”
我尽力安慰他,并嘱咐他休息。
在我们抵达波士顿的前一天我问他:“你不会游泳却在水里浸了两小时半多。
你怎样会浮着不沉呢?”
“你教我的,船长。
”
“我?”
“是的,船长。
你教我用脑筋。
你告诉每一个人都这样做。
我晓得船会来救我的。
”
“你怎么能够知道呢?”我问。
他眼光上移,神态自然地说:“因为你是那样的人,船长!”
因为你是那样的人!
他这句话给予我的报酬,比政府或国王的任何奖赏都贵重,只是那个孩子并不知道罢了。
(有删改)
4.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第一段紧扣标题“有人堕海”,采用了倒叙的手法,简明扼要地交代了孩子掉下海的具体时间缘由、没能及时获救的原因和孩子凶险的处境。
B. 水手们划着救生艇,冲孩子喊:“去游泳啦!海是给船航行的呀,不是给人游泳的!”他们既是在打趣孩子,也是在告诫孩子大海是不能游泳的。
C. 文中多次提到孩子“想起船长说过的话”,这些话在孩子掉下海时给予了他勇气和力量,在孩子将要放弃时给予了他信心,是孩子的精神支柱。
D. 船长认为“他这句话给予我的报酬,比政府或国王的任何奖赏都贵重”,是因为这句话既是对船长的高度肯定,也是孩子真正理解船长的表现。
5.小说中孩子说船长“因为你是那样的人”,请结合作品谈谈小说是如何具体塑造“那样的人”的。
6.小说中运用了不同的叙述视角,这种叙述方式有什么好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三)现代文阅读III(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撕日历的日子
迟子建
又是年终的时候了,我写字台上的台历一侧高高隆起,而另一侧却薄如蝉翼,再轻轻翻几下,三百六十五天就在生活中沉沉谢幕了。
厚厚的那一侧是已逝的时光,由于有些日页上记着一些人的名址和电话,以及偶来的一些所思所感,所以它比原来的厚度还厚,仿佛预示着已去岁月的沉重。
它有如一块沉甸甸的砖头,压在青春的心头,使
青春慌张而疼痛。
发明台历的人大约是个年轻人,岁月于他来讲是漫长的,所以他让日子在长方形的铁托架上左右翻动,不吝惜时光的消逝,也不怕面对时光。
当一年万事大吉时,他会轻轻松松地把那摞用过的台历捆起,随便扔到什么地方让它蒙尘,因为日子还多的是呢。
而对于中老年人来说,看着那一摞摞用过的台历,会有种人生如梦的沧桑感。
于是想到了撕日历。
小的时候,我家总是挂着一个日历牌,妈妈叫它“阳历牌”,我们称它“月份牌”。
那是个硬纸板裁成的长方形的彩牌,上面是嫦娥奔月的图画:深蓝的天空,一轮无与伦比的圆月,一些隐约的白云以及袅娜奔月的嫦娥飘飞的裙裾。
下面是挂日历的地方,纸牌留着一双细眯的眼睛等着日历背后尖尖的铜片插进去,完成与它亲密的吻合。
那时候我每天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撕日历,早晨一睁开眼,便听得见灶房的柴火噼啪作响,有煮粥或贴玉米饼子的香味飘来。
这基本上是善于早起的父亲弄好了一家人的早饭。
我爬出被窝的第一件事不是穿衣服,而是赤脚踩着枕头去撕钉在炕头一侧的月份牌。
凡是黑体字的日子就随手丢在地上,因为这样的日子要去上学。
而到了红色字体的日子基本上都是星期天,我便捏着它回到被窝,亲切地看着它,觉得上面的每一个字母都漂亮可爱,甚至觉得纸页泛出一股不同寻常的香气。
于是就可以赖着被窝不起来,反正上课的钟在这一天成了哑巴,可以无所顾忌地放纵自己。
有时候父亲就进来对炕上的人喊:“凉了凉了,起来了!”
“凉了”不是指他,是指他做的饭。
反正灶坑里有火,凉了再热,于是仍然将头缩进被窝,那张星期日的日历就随之跟了进去。
父亲是狡猾的,他这时恶作剧般地把院子中的狗放进睡房。
狗冲着我的被窝就摇头摆尾地扑来,两只前爪搭着炕沿,温情十足地呜呜叫着。
你只好起来了。
有时候我起来后去撕日历,发现它已经被人先撕过了,于是就很生气,觉得这一天的日子都会没滋味,仿佛我不撕它就没拥有它似的。
撕去的日子有风雨雷电,也有阳光雨露和频降的白雪。
撕去的日子有欢欣愉悦,也有争吵和悲伤。
虽然那是清贫的时光,但因为有一个团圆的家,它无时不散发出温馨气息。
被我撕掉的日子有时飘到窗外,随风飞舞,落到鸡舍的就被鸡一轰而啄破,落到猪圈的就被猪给拱到粪里也成为粪。
命运好的落在菜园里,被清新的空气滋润着,而最后也免不了被雨打湿,沤烂后成为泥土。
有会过日子的人家不撕日历,用一根橡皮筋勒住月份牌,将逝去的日子一一塞进去,高高吊起来,年终时拿下来就能派上用场。
有时女人们用它给小孩子擦屁股,有时候老爷爷用它们来卷黄烟。
可我们家因为有我那双不安分的手,日子一个也留不下来,统统飞走了。
每当白雪把家院和园田装点得一派银光闪闪的时候,月份牌上的日子就薄了,一年就要过去了。
心中想着明年会长高一些,辫子会更长一些,穿的鞋子的尺码又会大上号,便有由衷的快乐。
新日子被整整齐齐地装订上去后,嫦娥仍然在日复一日地奔月,
那硬纸牌是轻易不舍得换的。
长大以后,家里仍然使用月份牌,只是我并不那么有兴趣去撕它了,可见长大也不是什么好事情。
待到上了师专,住在学生宿舍,根本没日历可看,可日子照样过得一个不错。
也就是在那时期,商店里有台历卖了,于是大多数人家就不用月份牌了。
我自然而然地结束了撕日历的日子。
我在哈尔滨生活的这几年才算像模像样过起了日子。
每天早晨起来的第一件事就是翻台历,由一侧让它到另一侧。
当两侧厚薄几乎相等时,哈尔滨会进入最热的一段日子,年终时我将用过的台历用线绳串起,然后放到抽屉里保存起来。
台历上有些字句也分外有趣,如一九九三年二月十四日记载着“不慎打碎只花碗”;而二月二十八日则写着“一夜未睡好,梦见戒指断了,起床后发现下雪了”;八月二十八日是“天边出现双彩虹,苦瓜汤真好喝”!
到了一九九四年的一月十九日,是腊月初八的日子,东北人喜欢这天煮“腊八粥”。
我在这天的日历上记着:“煮八宝粥。
材料:大米、小米、绿豆、小楂子、葡萄干、核桃仁、大枣、花生”。
三月三日写着“武则天墓被万人践踏,只因为她践踏了万人”。
而七月十一日是“德国队以1 : 2败给保加利亚队。
保加利亚用火样的激情焚烧了陈旧的德国战车”(好像引自一位体育记者之言)。
台历有意无意成了我的简易日记本,当然就更加有收藏价值了。
不管多么不愿意面对逝去的日子,不管多么不愿意让青春成为往事,可我必须坦然面对它。
当我串起一九九五年的台历,将一九九六年散发着墨香气的日子摆在铁皮架上时,我仍然会在上面简要抒写一些我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感的。
如果能把幼时已撕去的日历一一拾回,也许已故的父亲就会复活,他又会放条狗进我的睡房催我起床,也许我家那个已经荒芜了的院落又会变得绿意盈门。
但日子永远都是:过去了的就成为回忆。
可它毕竟深深地留在了心底。
当我年事已高将台历的日子看花了,翻台历的手哆嗦不已时,嫦娥肯定还在奔月。
7.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
A. 作者运用对比和想象,来呈现发明台历的年轻人和老年人面对用过的台历时的不同心态——年轻人不在乎浪费时间,而老年人则对逝去的时间莫名伤感。
B. 作者在回忆孩童时期撕日历的日子时,调动了各种感官来描写早晨起床时的情境,我们在这种充满感情的描述中体味到了作者对童年时光的深深怀念。
C. 长大以后作者不太有兴趣撕日历了,是因为“长大不是一件好事”,作者害怕面对时间的无情流逝,同时商店里有台历卖了,所以就自然不撕日历了。
D. 全文以日历为线索,从细微处着笔,以小见大,从中生发出对回忆中美好时光的留恋不舍以及面对现实的茫然和无助。
8. 文中画线部分的语句运用了多种手法,请加以赏析。
9. 对作者而言,小时候的“日历”和长大后的“台历”有什么不同?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白岳游记序
李长蘅
①友人徐声远诗云:“向平五岳无一字,其名亦自垂千秋”,予每读而壮之,举以为游者劝。
及遇山水佳处,嗒然无言,有知之而不能以告人者,又自恨才不逮情,则聊举声远之言以自解。
乃今读闲孟《白岳游记》而予殆有不能解者焉。
②夫人之情与才,固有兼之如闲孟者。
闲孟与余谈,不能胜予,而所不能言者,闲孟之笔皆足以发之,其才真有过我者矣。
往时与亲泊真州,风涛际天,喷薄万里,予低回留江口不去,而闲孟顾欲入城,一观其土风民俗之盛。
盖闲孟之不能忘情于世如此。
故其为纪游之语,不尽得之于山水,而遇事辄发,纵横古今,其磈磊骚屑之意,亦可以想见矣。
③予尝再游武林,无一语纪其胜;白岳吾故土,先人坟墓在□。
冉冉逾壮,而不得一往,闲孟乃能先之,又其所著撰若此,予甚妨且愧焉。
虽然,吾闻黄山三十六峰,插青天而垂旷野,其胜在白岳之上,闲孟游齐云而不能兼有黄山,又至武林,出没于灵隐天竺之间,而不得一参云栖,此皆闲孟未了公案,闲孟倘有意乎?予请执笔而从闲孟之后矣。
乙竹醉日。
10.第①段的作用是________。
11.填入第③段□处的虚词,正确的一项是()
A.矣
B.哉
C.焉
D.也
12.结尾写到名山名寺,首尾巧妙照应,试加以分析。
13.文章反复拿“我”与闲孟作对比,极具表现力,请加以评析。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二砺
郑思肖
愁里高歌梁父吟①,犹如金玉戛商音②。
十年勾践亡吴计,七日包胥哭楚心。
秋送新鸿哀破国,昼行饥虎啮空林。
胸中有誓深于海,肯使神州竟陆沉?
【注】①梁父吟:又作梁甫吟,乐曲名。
“诸葛亮好为《梁甫吟》”,有恢复中原之志。
②戛商音:戛,敲击。
商音,五音之一,其声悲凉。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作者高唱慷慨悲凉的《梁父吟》,表达了自己欲恢复中原的壮志。
B.颔联中作者借勾践灭吴和申包胥复楚的典故,表明既要隐忍又须有决心。
C.颈联写秋雁因为亡国而无助地哀鸣,饿虎白昼也为此在空荡的山林咆哮。
D.这首诗语言沉郁激愤,慷慨激昂,与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风格相近。
15.诗歌尾联是如何表达诗人矢志报国的决心的?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6.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而”的用法和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 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
B. 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C. 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D. 战败而亡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9分)
17.下列《论语》选文中,最适合作高三毕业纪念册标题的一项是()
A. 德不孤,必有邻
B. 述而不作,信而好古
C.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D. 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11分)
18.下图是武汉火神山医院院徽,请简要说明该徽标的设计构思(文字内容除外),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90个字。
四、写作(60分)
1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一片曾经丰饶的土地逐渐变得贫瘠,许多动物陆续离开了这里。
小鸟对蚯蚓说:“我也要走了,你不走吗?”蚯蚓说:“我还是想留在这里。
”小鸟拍拍翅膀,依依不舍地飞走了。
蚯蚓看了看小鸟的背影,继续埋头松土。
甲虫从远方赶来,和蚯蚓一起忙碌起来。
几年之后,小鸟回来了,带着一群伙伴,它们嘴里衔着各种各样的种子。
小鸟惊讶地发现,这片土地已经变得松软,还长出了小草。
蚯蚓说:“你离开的这段时间,甲虫和我一起翻土堆肥,这里渐渐变好了。
”
小鸟和伙伴们把种子播撒在大地上。
大地上开满了鲜花,蝴蝶和蜜蜂也来了。
根据上面的材料,结合自己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
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以及对关联词语的运用能力。
由前文“在这里,直达声和反射声几乎是同时送出去的,它们的间隔短于二十分之一秒,在增加了声强的同时,清晰度并不会受损”可知,“在演员发声的二十分之一秒后,还有很强的反射声”属于假设的情况,无因果关系,故选用“如果”,排除B、C;“使人听到一前一后的声音,这就是令人不快的事情了”与上文事实上“增加了声强”情况截然相反,故选用“反而”,排除A。
故选D。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
A项,由“舞台上的声音受到舞台地板、舞台上的硬质壁板、天花板以及墙壁的反射,会得到一定程度的加强”可知,“舞台上使用硬质地板”能够增强剧院的音乐欣赏效果。
故选A。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进行个性化解读的能力。
B处效果更好。
由“舞台上的声音受到舞台地板、舞台上的硬质壁板、天花板以及墙壁的反射,会得到一定程度的加强”和“如果我们要想听得很好,除了要有清晰的直达声以外,还需要利用反射声作为补充,这才能使声音听起来宽厚丰满、悦耳动听”可知,B处座位听到的音乐受到舞台地板和壁板的反射作用,清楚、响亮而美妙;由“但是它与舞台和声源构成的角度更小,反射的效果也就更大一点。
再加上三楼距离天花板很近,又多了一层很有效的反射,所以往往三楼的声音比二楼还要好一些”可知,B处所在二楼舞台和声源所构成的角度相对更小,音乐反射的效果更大,且B处靠近墙壁和天花板,听到的音乐又多了一层有效的反射。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的综合赏析能力。
此类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形象(包括人物形象、物象和景物特点)分析,思想情感赏析,表现手法的分析等。
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立足考查“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
B项,“在告诫孩子大海是不能游泳的”错误,水手不是想要“告诫孩子大海是不能游泳的”,只是打趣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