馆陶县三小三年级语文上册 第七单元 21 大自然的声音课后作业 新人教版三年级语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1 大自然的声音
课后作业
基础积累大巩固
一、用“√”画出正确的汉字。
演(凑奏) 感(爱受)(击缶)败
钢(瑟琴)(敲搞)门(邀激)动
二、先辨字,再组词。
滴场鸣
摘扬呜
阅读能力大提升
三、重点段落品析。
水,也是大自然的音乐家。
下雨的时候,他喜欢玩打击乐器。
小雨滴敲敲打打,一场热闹的音乐会便开始了.滴滴答答……叮叮咚咚……所有的树林,树林里的每片树叶;所有的房子,房子的屋顶和窗户,都发出不同的声音.当小雨滴汇聚起来,他们便一起唱着歌:小溪淙淙地流向河流,河流潺潺地流向大海,大海哗啦啦地汹涌澎湃。
从一首轻快的山中小曲,唱到波澜壮阔的海洋大合唱。
1.这个自然段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用“”画出。
2.找出文中表示声音的词语。
思维创新大拓展
四、你还听到过哪些大自然的美妙的声音?写几句.
青蛙是大自然的歌手
参考答案:
一、奏受击琴敲激
二、水滴一场鸣叫摘取扬头呜呼
三、1。
水,也是大自然的音乐。
2。
滴滴答答叮叮咚咚淙淙潺潺哗啦啦
四、略
老海龟的悲剧
一、看拼音写词语。
zhěng qí tūn tǔ dà pào zhǔn bèi láo gù
kuáng huān guó jì yán shí píng děng
二、在()里填上适当的字
神通( )() ( )沫()溅()()暴雨
四脚( )()大()( )天()( )口水
三、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反义词.
1.近义词.
温暖——()舒服-—( ) 照样——()
2。
反义词.
温暖——( ) 舒服——( )荒凉——()
四、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1.“老海龟的悲剧”是什么?
2。
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明白了一个什么样的道理?
答案
一、整齐吞吐大炮准备牢固狂欢国际岩石平等
二、广大口四狂风朝天浪滔直流
三、1。
暖和舒适照旧
2。
寒冷难受繁华
四、1。
老海龟向小海鸥夸耀自己的本领,吹嘘自己见多识广,本领高强,但是
当被渔夫翻了个四脚朝天时,它却毫无办法,只能任人摆布.
2.要正视自己的能力,看清自己的优点缺点,不要骄傲,也不必自卑。
12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捏面人
面塑,俗称“捏面人”。
它以糯米面为主料,调成不同色彩,用手和简单工具,塑造各种栩栩如生的形象.虽然面人的制作方式比较简单,但是却是一种艺术性很高的民间工艺品。
面塑体积小、便于携带,又经久不霉、不裂、不变形、不褪色,因此被旅游者喜爱,是馈赠亲友的纪念佳品。
外国旅游者在参观面人制作时,都为艺人娴熟的技艺、千姿百态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所倾倒,交口称赞。
而旧社会的面塑艺人“只为谋生故,含泪走四方”,挑担提盒,走乡串镇,做于街头,成于瞬间,深受群众喜爱,但他们的作品却被视为一种小玩意儿,是不能登上大雅之堂的。
如今,面塑艺术作为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重视,小玩意儿也走入了艺术殿堂。
捏面艺人,根据所需随手取材,在手中几经捏、搓、揉、掀,用小竹刀灵巧地点、切、刻、划,塑成身、手、头面,披上发饰和衣裳,顷刻之间,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便脱手而成.把婀娜多姿、衣裙飘逸的美女、天真烂漫的儿童,以及各种神话故事、戏剧、历史人物放在精致的玻璃框内,就成为人们喜爱的工艺美术品。
1。
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大雅之堂:
栩栩如生:
2。
短文每个自然段都集中写了一个内容,请你按照段落顺序排序。
①面塑艺术现在的地位。
②面塑的特点。
④面塑的制作. ④面塑在旧社会的地位。
3。
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面塑,以为主要原料,具有、、、
、、的特点,其形象多种多样,有、、、、等。
4.你觉得孩子们学习捏面人好吗?为什么?
答案
1。
形容某些被人看重的、不“粗俗”的事物,高雅的事物。
指艺术形象非常逼真,如同活的一样。
2. ③②④①
3。
糯米体积小便于携带经久不霉不裂不变形不褪色美女儿童神话故事戏剧历史人物
4.例:我觉得孩子们学习捏面人很好,因为可以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并有机会将它传承下去。
民艺一绝-—南阳烙画
河南南阳是历史文化名城,底蕴深厚.南阳有“三宝”——烙画、玉雕、《出师表》,“烙画"位居其首,蜚声海内外.
烙画,亦称烙花、烫花、火笔画、“火针刺绣”。
它是利用碳化原理,通过控温技巧,用温度在摄氏三百至八百度之间的铁笔烙烫。
百闻不如一见。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亲自观看了烙画师们制作的过程。
他们先在板材上用铅笔设计好图样,然后用较细的烙笔勾烙上线条,并擦掉铅笔的痕迹。
最后是上色,遵循一定顺序,根据作品需要,有的不施任何颜料,只用白描技法勾勒线条,用西画素描的黑、白、灰来烘色;有的以烙为主,套彩为辅,在竹木、宣纸或丝绢等材质上勾画烘烫作画。
看他们的作品,或线条流畅,如行云流水;或凝色浑实,敦厚拙朴;或色调清爽,云淡风轻;或虚实相应,层次明晰……给人一种强烈的艺术效应。
恍惚间,我的眼前出现了一幅幅南阳烙画的艺术长廊,它们越过眼前,穿越历史,回到了千年以前的汉代……
是啊,这些精美的艺术画廊是家乡人民在用他们的智慧、妙思、巧手谱写着、延续着……
1。
用“”在短文中画出烙画的制作过程。
2.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烙画,是(地方)的特色,它又称为“"“”“”,需要用度的铁笔在材料上进行烙
烫。
3。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画“√”,错的画“×”。
A.文章开宗明义,点明“烙画”特殊地位,既吸引读者又为下文展开作好铺垫。
( )
B.“烙画”的作画材质有严格的要求,只能使用竹木、宣纸、丝绢.( )
C.“烙画"没有任何颜色,只有素描的黑、白、灰.( )
D.南阳“烙画”属于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精华之一,它体现着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
(
)答案
1.画:他们先在板材上用铅笔设计好图样,然后用较细的烙笔勾烙上线条,并擦掉铅笔的痕
迹。
最后是上色
2。
河南南阳烙花烫花火笔画摄氏三百至八百
3。
A.√ B.× C.× D.√
语文园地四
2.“有时候,需要对关键句进行改造。
如《花钟》第2自然
段的第1句话是关键句,把这句话改为‘不同的植物开花时间为
什么会不同’就能概括出这段话的大意。
”
(1)小组学生围绕上面一句话进行交流,探究自己从这句话
中体会到了什么。
(2)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
预设:我知道关键句有时候虽然和段意有关,但是还需要
改一改,才能真正符合段意。
3。
“关键句可能在一段话中的不同位置.如《花钟》第1自
然段的关键句是第2句话,《小虾》第3自然段的关键句是第1句
话。
"
关键句的位置是怎样的呢?如何判断是否是关键句?
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
预设:关键句位置不固定,位置课前课后。
预设:主要看看这句话是否与段意有关,有关就是,没有关
就不是.
4.教师小结:关键句有的能够直接概括段意,有的是与段意
有关,但是需要改变一下,才能准确概括段意;关键句的位置并不
是固定的,有时是第一句,有时是最后一句,有时在中间。
判断
关键句的关键是是否与段意有关。
(板书:关键句与段意有关,
位置不固定)
三、词句段运用
板块二:词句段运用
1。
照样子写片段
【设计意图:
1.
读一读,指名读,齐读,男女比赛读
.
(板书:学写观察记录)
2.说一说,小组交流,这次仿写给我们提出了什么要求。
3。
小组代表发言:
预设:要求我们写一段观察记录。
预设:要求把观察时的不明白、有疑惑的地方提出来。
(板书:主动思考、提出问题)
4。
思考,并写一段观察记录。
示例:我用手一碰含羞草的叶子,叶子就马上全部合拢起
来,好像一个害羞的小姑娘.我一捏又细又长的茎,整条茎就垂了
下来,更多的叶子合拢了,好像不敢见人似的。
含羞草到底怎么
了?为什么会这么不经碰呢?
(二)修改句子。
学习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
(1)回顾上册,我们学习哪些修改符号?
(有改正符号、增补符号、删除符号.)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下新的修改符号:对调符号和移动符号.
(2)下面的这段话,只修改了一部分,看看,还有什么问题,
请用修改符号改一改。
通过读观察例句,学
写观察记录,训练学生表
达能力和边观察边思考的
能力。
】
【设计意图:认识两
种常见修改符号,并使用它
们修改病句,提高了学生
判断分析能力,准确表达
能力.】
(3)仔细观察修改前后句子,作对比,学习了解修改符号。
(板书:修改符号:对调符号移动符号)
观察一下,这两种种符号分别有什么作用?分别在什么时候使用?
小组交流讨论,教师小结:
对调符号,是调整对调位置颠倒相邻的部分,是移动符号,位置颠倒、不相邻部分的调整。
(4)集体交流,分析句子出现的问题,补充修改病句.
修改如下:第二句话,用移动符号把“用一根小木棍”移动到“我”的后面.第四句话,再用移动符号把“又"移到“我”后面。
三、日积月累
板块三:日积月累
1。
出示古诗,学习生字。
2。
师范读,学生跟读。
互相交流识记生字。
自由朗读。
3.简介:《滁州西涧》是写景的名篇,描写春游滁州西涧赏
景和晚潮带雨的野渡所见。
首二句写春景、爱幽草而轻黄鹂,以喻乐守节,而嫉高媚;后二句写带雨春潮之急,和水急舟横的景象,蕴含一种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可奈何之忧伤。
全诗表露了恬淡的胸襟和忧伤之情怀.(板书:《滁州西涧》)
4.词语解释
滁州:在今安徽滁州以西.
西涧:在滁州城西,俗名称上马河。
幽草:幽谷里的小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