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通过师生互动培养儿童的积极心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者简介:孙忠杰(1964-),男,吉林省扶余市增盛镇中心小学,一级教师。

研究方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心理健康对于小学生非常重要。

一个心理健康的学生,一般是心境良好,具有稳定的情绪状态,其外在表现为乐观、开朗、愉悦,具有独自生活的能力,喜欢与人交往,愿意与他人合作,乐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但不过于彰显,肯于克服学习上遇到的困难而不气馁;其内在表现为有志向、有追求,做事有自己的规划,并在事物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地反思且完善当初的设想,还能将自己与周围事物联系起来,主动地结合客观环境正确地评价自己。

小学生的健康心理,在学习上表现为一种积极心理行为,这种积极心理品质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得以体现:对知识的好奇与渴求、学习过程中的创新精神与创造力、不怕困难且刻苦学习的进取精神。

然而,实际上却有相当一部分小学生并不具备这些积极心理品质。

基于小学生的在校表现,不难发现,有为数很多的儿童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

因而,儿童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已迫在眉睫。

一、爱心,是培养儿童积极心理的源泉
培养儿童的积极心理品质,是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与核心,在当今素质教育飞速发展的时代,在“以人为本”教育思想的指导下,培养学生正确的生命价值观,为学生建立清醒的生命意识,认真分析、研讨儿童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策略,在语文教学中构建全新的生命教育体系,对于培养儿童的积极心理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我曾不断地总结与反思,形成了自己的教育模式。

我还归结出一些格言:
教育与爱不可分割,没有爱的教育不会是成功的教育。

爱是打开学生心结的钥匙。

只有爱,才能让学生感喟世界的美丽;只有爱,才能使学生感受生活的美好。

所以在这个问题上,我一直坚信自己的观点,一直以爱打动学生,尤其是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

我认为,教师不应该抱怨学生,更不能放弃学生,而要以一颗真诚的心去接纳学生。

实践表明,教师只有心里有爱,才能客观地看待学生的心理问题,耐心地帮助这些学生,帮助他们克服心理障碍,战胜自我,帮助他们摆脱阴
影,走出低谷。

二、课堂,是培养儿童积极心理的平台
培养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教师要抓住教育契机,以及时、有效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尤其要利用好语文课堂这个平台。

1.深入了解学生,洞悉学生心理。

课堂上,教师不要只关注学习结果,而更要关注学习过程。

学习过程是一个较为复杂的程序,并不是简单的“读一读”“写一写”“议一议”,教师要认真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种种表现,以此分析学生心理,并抓住教育契机,选择教育策略。

2.利用课程资源,实施有效教育。

语文课程,其本身就是极好的教育资源,教师要带领学生通过对文本的解读与思考,在传承知识的同时,让学生受到思想教育。

三、互动,是培养儿童积极心理的途径
语文课堂教学并不是简单的知识灌输,也不是单纯的模仿、记忆,而是以学生为主体的一种双边活动。

换言之,语文学习是一个探究、合作、生成、发展的过程。

所以,教师要始终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状况,尤其要重视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形成与发展,一改课堂沉闷、单调、疲劳的状态,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培养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切实打造新型、高效的语文课堂。

1.激发兴趣,让学生“动”起来。

兴趣一直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的课堂无疑是低效的甚至是无效的,所以教师要想方设法让学生产生兴趣,引发学生主动参与,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动”起来。

2.组织探究,让课堂“活”起来。

探究学习是较为有效的语文学习方式之一。

课堂上,只有组织学生开展探究,才能真正调动起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才能让学生深入剖析自己的思想及言行,大胆地展示自己,让学生的心随着“活”起来的课堂而灵动。

总之,通过师生互动,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

然而,爱才是培养学生积极心理的前提,高效课堂乃是学生积极心理形成的保障,而真正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语文课堂,才是我们所追求的高效语文课堂。

如何通过师生互动培养儿童的积极心理
孙忠杰
(吉林省扶余市增盛镇中心小学,
吉林扶余
13120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