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一轮复习2.3.1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课时提能演练鲁教版必修2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5 分钟 100 分)
一、选择题 ( 每题 4 分,共 44 分 )
(2012 ·合肥模拟 ) 以下图是我国某地区的生产模式散布表示图,读图回答1、 2 题。

1. 影响图中不一样生产模式分区的主导性要素为( )
A. 水源
B.土壤
C. 地形
D.热量
2.过渡带最不合适进行的农业生产方式是( )
A. 灌草栽种
B.畜牧业
C. 小麦农场
D.野生动物繁育基地
(2012 ·沧州模拟 ) 江苏常熟市地处长江三角洲,是苏南蔬菜栽种面积最大的县级市,也是江苏省出口
蔬菜重要生产基地,蔬菜年产量已经超出110 万吨,年生产各种出口蔬菜近万吨,产值逾 6 000万元。

2011 年 4 月,全国蔬菜价钱广泛下跌,蔬菜价钱的颠簸直接关系到广大蔬菜栽种户的亲身利益。

据此达成3、4 题。

3.常熟市发展蔬菜栽种拥有的优势条件是 ( ) A.
科技发达,机械化水平高,劳动效率高
B.交通便利,出口方便,市场广阔
C.日夜温差大,光照充分,蔬菜质量好
D.终年高温多雨,水热充足
4. 面对“菜贱伤农”的困境,常熟农业生产部门可采纳的合理举措有( )
①减小经营规模,减少农业投资
②摸准市场信息,发展订单农业
③调整家产构造,扩大粮食栽种面积
④提升农产品深加工能力,增添农产品附带值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5.1955 年以来,香港农业土地利用种类变化幅度最大的是( )
A. 水稻田
B.弃耕地
C. 园艺农业用地
D.鱼塘
6.1975 年至 1998 年,香港地区弃耕地占农业土地比重要幅上涨的原由有( )
①城市不停发展,土地买卖日趋兴盛
②政府限制农业的发展
③全世界变暖,不利于香港农业发展
④农民进入市里找寻高收入工作
A. ①②
B.①④
C.②③
D. ③④
7.(2011 ·山东文综 ) 下表为 2007 年亚洲四个国家水稻生产状况统计表。

甲、乙、丙、丁代表的国家挨次是 ( )
栽种面积单位面积产量总产量国家
(万公顷) (吨/公顷) (万吨) 甲 4 400 2.14 9 416.00
乙168 4.36 732.48
丙 2 950 4.23 12 478.50
丁 1 036 1.80 1 864.80 A. 印度、日本、中国、泰国 B. 印度、泰国、中国、日本
C. 中国、泰国、印度、日本
D.中国、日本、印度、泰国
读我国和某国同类农作物散布图,据此回答8、9 题。

8.图中暗影表示的农作物为 ( )
A. 水稻
B. 葡萄
C. 棉花
D.小麦
9. 以下对于图中甲、乙两地发展农业生产的共同区位条件,正确的选项是( )
A. 两地光照充分,浇灌水源丰富
B. 两地雨热同期,土壤肥饶深沉
C. 本国人口密集区,劳动力丰富
D. 产地凑近海港,水陆交通便利
( 展望题 ) 图中甲国约有人口700 万,此中 7.2 万农民,但在其领土面积1.49 万平方千米的土地上可生
产出价值33 亿美元的农产品,此中8 亿美元农产品供出口。

依据该国的农业水平,地球能够养活 3 倍于此刻的人口。

联合该国地图及天气统计资料表,回答10、 11 题。

甲国天气统计资料表
气温(℃) 降水量 (mm)
1 月 4 97
4 月13 20
7 月28 5
10 月16 34
整年15 307 10. 该国农业生产环境与我国以下地区最相像的是( )
A.河西走廊
B.洞庭湖平原
C.东南丘陵
D.珠江三角洲
11.以下做法切合该国农业发展的是 ( ) A.
发展立体农业,防治水土流失
B.建设排灌系统,改造大片盐碱地
C.改造低凹地形,发展基塘农业
D.改进浇灌技术,提升水资源利用率
二、非选择题 ( 共 56 分 )
12.(2012 ·潍坊模拟 ) 读以下图 ( 图中数据表示年等降水量,单位:mm),回答以下问题。

(28 分 )
(1)归纳描绘美国年降水量的空间散布特色。

(2)说出 A 地农业地区种类的名称,并剖析其生产最突出的自然区位优势条件以及与之对应的农业生产特
色。

(3)甲地是美国蔬菜、水果、花卉等的专业化生产基地。

联合该地的多年均匀天气资料及所学知识,剖析
形成这类商品农业基地的有益的区位要素。

1 4 7 10 年均匀
气温(℃) 18.7 19.7 24.1 23.6 19 日照: 325 天降水量 (mm) 61.0 18.3 0.3 8.6 319 雨日: 35 天
13.( 研究题 ) 联合墨累—达令盆地混淆农业生产状况图,研究以下问题。

(28 分)
(1) 除了地形、天气、河流要素外,还有哪些区位要素促使了墨累—达令盆地混淆农业的形成和发展?
(2)据图研究墨累—达令盆地农业生产模式的长处。

(3)分析大分水岭对该地农业生产带来何种不利影响,研究解决该影响的举
措。

答案分析
1、 2. 【分析】 1 选 A, 2 选 C。

第 1 题,图中信息反应该地位于干旱地区,绿洲散布在河流出山口处,所以
影响该地生产模式分区的主导要素为水源。

第 2 题,过渡带散布在沙漠边沿,不合适大规模的耕种业,
简单惹起土地沙漠化。

3、 4. 【分析】 3 选 B,4 选 D。

第 3 题,常熟市地处长江三角洲,蔬菜的花费市场广阔,且水陆交通便利,
有益于蔬菜的出口。

第 4 题,蔬菜价钱的颠簸主要受市场的影响,因此蔬菜的栽种要摸准市场行情;此外
对蔬菜进行深加工,提升其附带值也可增添菜农的收入。

【知识拓展】农业生产的限制性要素与优势区位要素
(1)限制性要素:农业生产需知足很多条件才能进行,假如一个地区其余条件都能知足,惟有某一个条件
不可以知足,这个缺少的条件就为该地区农业发展的限制性要素,如西北地区的水源。

(2) 优势区位要素:某地区与其余地区对比较,更有益的区位要素,即为优势区位要素,如东北地区和长江中下游地区对比,地广人稀是其优势区位要素。

5、 6. 【分析】 5 选 A, 6 选 B。

第 5 题,从图中能够看出,1955 年香港农业土地利用种类以水稻田为主,而到了 1985 年,该地已基本无水稻田,所以水稻田变化幅度最大。

第 6 题,从时间变化看,香港农业用地总面积不停减少,大批土地弃耕,这是因为城市化发展对土地需求增添;同时农业生产成本上涨,农业
劳动力转变为非农家产所致使的结果。

7.【分析】选 A。

印度以平原、高原地形为主,是亚洲耕地面积最大的国家,热带季民风候面积广大,所
以水稻栽种面积最大。

日本平原狭窄,耕地有限,水稻栽种面积最小,但日本水稻栽种机械化水平高,技
术发达,所以单产高。

中国水稻栽种主要散布于南方地区,近几年推行水稻优秀品种大大提升产量,水稻
产量世界第一。

泰国水稻栽种的自然条件优胜,但受领土面积较小,社会经济技术条件限制,水稻单产量
和总产量都较低。

【方法技巧】亚洲的水稻栽种业与我国南方水稻栽种区的比较
(1)突出两大优势:一是优胜的天气条件,即季民风候区的雨热同期;二是丰富的劳动力资源。

(2)存在三大问题:一是农产品的商品率低,农业构造单调;二是劳动生产率低,农民收入增添迟缓;三
是科技水平低。

(3)对策:一是调整农业生产方式与构造,实行联产承包和多种经营,农林牧渔副业综合发展;二是发展
农产品系列加工,把农业生产从自给经济转向商品农业经济;三是加大科技投入,向优良、高产、高效方
向发展。

8、 9. 【分析】 8 选 C, 9 选 A。

从图中能够看出,该作物散布于我国新疆和印度德干高原西北部,应为棉
花。

其共同区位优势是降水较少,光照充分,有浇灌水源。

两地天气种类、人口散布与交通状况差异很大。

10、 11. 【分析】 10 选 A, 11 选 D。

从地图随和候统计资料表中能够判断,该国的天气较为干旱,其农业
发展的主要特色是浇灌农业,我国的河西走廊就位于我国西北的干旱地区,是典型的浇灌农业区。

因为该
国天气较为干旱,所以在其农业发展中,踊跃改进浇灌技术,发展了喷灌和滴灌技术,大大提升了水资源
的利用率。

12.【分析】第(1) 题,认真读图即可得出答案。

第 (2) 题, A 地地处美国中央大平原,为商品谷物农业,地
形和土地资源有益于农业的机械化生产。

第 (3) 题,自然条件可从光热和温差等方面考虑,社会经济条件可从
交通、信息等方面剖析。

答案: (1) 整体上从东部沿海向西部内地渐渐减少,西北沿海降水许多。

(2)商品谷物农业。

土地平展广阔,耕地面积广大;农业生产高度机械化。

(3)热量丰富,光照时间长,日夜温差大,交通、信息通畅度高。

【方法技巧】区位要素剖析的方法
区位要素剖析是区位选择和区位评论的基础。

区位要素剖析应该在考虑各样区位要素的基础上,从自然和
社会经济双方面下手,一般从三个层面进行思虑:
(1)全方向剖析——对某地区某一种地理事物的主要区位要素的剖析。

详细而言,不论剖析哪一种地理事物的区位要素,都要从自然和社会经济双方面下手,并且应该细化到具
体要素。

只有注意到全部要素,才能得出该地理事物主要区位要素的状况。

(2)正确突出要点——判断某种地理事物的主导区位要素。

任何一种地理事物区位的形成总有很多的要点要素,如乳畜业的主导区位要素就是市场和交通运输,绿洲
农业的主导区位要素是浇灌水源所以面对不一样地理事物的区位要素,必定要做到详细问题详细剖析,
答题时切忌追求全面,而是要正确地址出主导区位要素。

(3)科学掌握变化——剖析某种地理事物区位选择发生的变化。

自然和社会经济要素都处于不停的变化之中,特别是后者,所以在进行区位选择变化的剖析时,必定要用
发展的目光,正确地掌握其变化,并且在答题时要能表现出来。

比方科学技术的发展使青藏高原地区海拔
4 000 米处不单能够栽种青稞,也能够栽种小麦。

13. 【分析】第 (1) 题,能够从地下水源、交通条件、政府支持等方面进行剖析。

第(2) 题,主要考察从图中获得地理信息,并能正确运用地理语言进行表达的能力,主要从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进行剖析。

第(3) 题,大分水岭阻拦了来自东部的水源,造成了该地水源不足,可从开源和节流双方面进行考虑。

答案: (1) 墨累—达令盆地有丰富的地下水为牲口供给饮用水;邻近工业发达的城市为农业供给机械设施、
农药等;铁路、公路运输发达;政府的鼓舞政策促使其农业的发展。

(答出 3点即可 )
(2)经过羊粪还田、秸秆还田、休耕轮作恢复土壤肥力,形成了良性的农业生态系统。

依据市场对羊毛、
羊肉、小麦的需求来调理生产,经过循环生产( 秸秆作为饲料、粪便作为肥料 ) 来获得最正确经济效益。

( 答
案合理即可 )
(3)浇灌用水不足。

开源 ( 跨流域调水、取河流水、抽取地下水等) ;节流 ( 发展节水农业等) 。

【知识拓展】我国部分地区农业生产的区位剖析与评论
(1)东北平原:优势在于地形平展、土壤肥饶、地广人稀,合适大规模机械化耕种;而限制要素主假如纬
度高,热量不足,农作物只好一年一熟( 合适春小麦生长,而不合适冬小麦生长) 。

(2)青藏高原河谷农业:优势在于光照充分,日夜温差大,农作物单产高,质量好;限制要素主假如海拔
高,温度低,热量不足。

(3)西北地区浇灌农业:优势在于光照充分;限制要素是干旱、水源不足。

(4)华北平原:优势在于光热充分,地形平展,土层深沉肥饶;限制要素主假如旱涝、盐碱、风沙灾祸严
重。

(5)南方平原地区:优势在于地形平展、土壤肥饶、水热条件优胜;限制要素主假如水旱灾祸屡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