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唱教学在中学常态音乐课堂的有效渗透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合唱教学在中学常态音乐课堂的有效渗透
江苏省镇江市京口中学杨艳
【内容摘要】合唱是一个多层次的音乐表现形式。

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提高中学生的合唱水平和音乐能力是中学常态音乐课的目标之一。

在课堂上训练学生养成正确的歌唱姿势、科学而合适的发声方法、细致的阅读乐谱习惯,以及培养内心听觉这些音乐学习能力,通过这些常态化的训练,能够提高学生对合唱音乐的感知和分析能力,使学生各方面的音乐能力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关键词】中学音乐合唱教学渗透方法
一、养成正确的歌唱姿势,提高自信心
合唱是声音的艺术。

歌声中音色的好坏与歌唱姿势、呼吸密
切相关。

前苏联声乐专家捷米采娃说过:“姿势是呼吸的源泉,呼
吸是声音的源泉。

”可以见得正确的姿势是歌唱最基本的条件。


此在常态课中让学生细化歌唱的姿势,进行重复练习是必要的。

首先是外在的姿势。

站立时,眼睛平视前方,面部微笑状,脚
分开与肩同宽,后背挺拔,肩膀松弛,重心略向前倾。

坐时只坐凳
子一半,后背挺拔,双脚平放在地面。

其次是呼吸姿势。

教师应教
给孩子们采用胸腹式联合呼吸的方式进行练习。

使用吸气时如“闻花”、“受惊吓”,吐气时如按压气球、下压气筒等提示语帮助孩子们练习,找到正确的歌唱呼和吸的姿势。

同时,在课堂训练时老
师的鼓励和赞许也会让孩子们更加的自信。

教学时可以选取班上
一些表情自然、操作投入放松的同学,让全班同学以他们为榜样
照着学习。

老师要用“放大镜”去发现学生优点,捕捉孩子内心的
感受,增强孩子的自信心。

这些习惯的养成可以大幅度地提升班
级的整体形象。

二、掌握科学而适合的歌唱方法
德国音乐理论家舒巴尔特指出:“人声是自然的原音。

人的
喉咙是创作的第一个最纯洁的,最卓越的乐器。

”因此为了保证学
生健康快乐地歌唱,找到科学而适合学生歌唱的方法是前提。


学生常态课中的歌唱基本训练与专业的声乐训练不同,但是也需
要老师以科学的训练方法为前提,禁忌大声喊叫。

每节常态班级
合唱课教师应先根据教学内容,有目的地进行发声练习后再唱
歌,从容易发声的中声区开始练起,逐步拓展到低音区和高音区。

这期间强调孩子们轻声练习,轻声过渡到假声,在假声里找高位
置,这样出来的歌声才会清晰、自然。

教师在歌唱合唱歌曲时,也
要让学生在能够自然唱出的实际音域范围之内,轻声进行短时间
的练唱。

在练习中教学生想象着不断调整状态,如在高音区尝试
用半打哈欠、声音靠着后脑勺的方式弯着腰练习,把腰部气息与
发声习惯联系在一起,唱出科学舒适的音高。

通过这些持续地歌
唱方法的训练,学生们很容易统一音色,各声部之间容易和谐。

三、强化音程练习,记住声音效果
中学教材中的合唱内容都是二声部的歌曲,合唱训练的难
点是声部间的音程过渡,这其中常见的是三度、六度和旋律反向
进行。

为了让孩子们能够胜任双声部间的合作,笔者结合合唱歌
曲中的音程关系,用双声部音程练习加强他们对音程关系和音响
效果的记忆。

例如,《大海啊,故乡》中的二声部是以三度进行为主。

在发
声练习中第一声部先唱do,并保持住,第二声部唱m i,保持住。


音进入,双音保持。

自从有了第一次的大三度单音合作,在前面的
基础上第一声部从do过渡到r e,第二声部从m i过渡到f a。

后面
以此类推,慢慢用长音保持的方式体会三度音程的音响效果。

在这样的练习中,教师还可以利用柯尔文手势让学生记忆音高。

四、细致阅读乐谱,强化语调能力
在课堂中,学生唱乐谱进行合唱初、中期训练,他们能够很好地掌握语调。

但是当唱歌词进行训练时,语调水平明显降低。

这主要是因为学生的音高记忆能力不强,语调能力不高,容易在合唱训练时受到其他声部的干扰,出现走音现象,这样是无法唱出和谐的音色,达到合唱目标的。

乐谱中除了看得见的音符、节奏、连线、速度、力度外,还有隐藏的语气、对话、对比等充满乐感的语言,这些需要教师带着学生深刻体验。

在练习中可以用模唱的方式,让学生一句句模仿,在歌声的复制和语言的引导中使学生慢慢领悟,把握旋律中的语调。

如七下《杨柳青》是一首江苏扬州民歌。

歌曲曲调明快,轻巧活泼。

在乐谱中的八分音符休止不光是停半拍的作用,还隐藏着换气、小乐句和语气的意思。

在此基础上再加上同音连续三次出现,更加增加了旋律的轻巧和弹跳感。

两个声部中的四小节轮唱此起彼伏,随后的连续平行四度增强旋律的推动感。

这样的分析让躲在乐谱里的扬州语调和欢快诙谐的情趣跃然纸上,学生在这样的体验和分析中才能深刻感受到扬州民间小调的魅力。

在这样的各声部强化语调的基础上再加入歌词,双声部各自的音高和语调完全能够自然地流露,学生能更好地体会到合唱的乐趣。

五、静心聆听,养成内心听觉的习惯和能力
合唱是多声部交织的一种声响,由于多声部音色融合和音准精确要求的特殊性,合唱成员除了演唱还要学会聆听,这就是音乐的内心听觉。

音准、音色、音高、音强等合唱要素的把握都是依靠内心听觉才能完成。

内心听觉是我们识别声音好坏的能力,是在内心想象中准确设计出声音的形象,要求歌唱者具有正确的歌唱声音标准。

笔者在二声部从一开始采用多种方式,养成学生“聆听”的习惯。

如二声部训练,学生轻唱一个声部,钢琴弹另一个声部,高低声部互换;有时还进行不同乐句间隔的默唱;有时分男女声部合作:男声唱时女生轻轻地加入,以听到男生的声音为主,而后男女声部互换。

然后学会积极主动地把各自声音相互靠拢,达到和谐统一的效果。

这样的方式有助于学生养成唱的同时倾听另一个声部和整体音响的良好习惯。

还培养了学生的全局意识,增强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协作精神。

总之,在常态教学中的音乐课堂没有轰轰烈烈,只有踏实地执行。

合唱习惯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

它像孩子们走过的成长道路一样,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我们音乐老师耐心地、持之以恒地以班级为单位进行综合的训练。

通过这些常态化的训练,能够提高学生对合唱音乐的感知和分析能力,使学生各方面的音乐能力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44
.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