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草的药理作用机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甘草的药理作用机理
吴志强
【摘要】甘草为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的根及根茎。
性味甘、平,有止咳、平喘、化痰及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能抗炎、抗衰老、调和诸药,通行十二经,为广泛使用的传统中药之一,其药用机理综述如下。
【期刊名称】《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年(卷),期】2009(032)006
【总页数】1页(P813)
【作者】吴志强
【作者单位】新疆医科大学卫生保健科,新疆,乌鲁木齐,83001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961
甘草为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的根及根茎。
性味甘、平,有止咳、平喘、化痰及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能抗炎、抗衰老、调和诸药,通行十二经,为广泛使用的传统中药之一,其药用机理综述如下。
1 祛痰镇咳作用
祛痰是由于能促进支气管腺体分泌增加,稀释积痰并使之咳出;镇咳是由于抑制了咳嗽反射弧的传递环节而作用于神经末梢所致。
西方国家正在研究甘草用于治疗艾滋病。
据文献[1]报道,甘草甜素有抑癌作用。
2 糖皮质激素作用
甘草甜素和甘草次酸能降低可的松的代谢,抑制皮质类固醇由游离型变成结合型[2];抑制磷脂酶A2活性,A2是影响花生四烯酸代谢为前列腺素类及白三烯的一个关键酶,而白三烯与慢反应物的形成有关[3];甘草甜素对激活补体的两条途径均有阻抑作用[4]。
甘草的抗炎作用与甘草甜素、甘草次酸及甘草黄素均有关。
3 解脂作用[5]
甘草次酸钠盐、甘草酸单铵盐均有降血脂和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是由于分子结构为五环三萜,抑制了胆固醇的合成。
久服具有美容功效[6]。
4 抗溃疡作用
与甘草素、甘草次酸和某些黄铜类及FM100 (主要成分是异黄酮类)有关。
4.1 据文献[7]报道,FM100对大鼠胃液分泌、胃酸及胃蛋白酶等的分泌均有明显抑制作用。
4.2 对细胞内环核苷系的作用[8],甘草次酸明显增高胃底及幽门粘膜中cAMP 含量,抑制胃酸分泌。
4.3 甘草甜素类能与胃蛋白酶结合,降低其活性并促进粘液分泌[9]。
5 解毒作用[10-11]
5.1 甘草甜素的糖皮质激素样作用能对抗细菌内毒素对机体的刺激反应,减轻细胞损伤,缓解毒血症的症状。
5.2 甘草甜素的水解物-葡萄糖醛酸可与链霉素等化合物结构中的羧基和羟基结合生成不易被吸收产物。
5.3 甘草甜素具有表面活性。
其分子结构中的疏水基团和亲水基团,可分别渗入到细菌胞浆膜的类脂质层与蛋白质层,从而改变胞浆膜的通透性,使菌体内的酶、辅酶和代谢中间产物逸出,妨碍细菌的呼吸及糖酵解过程,并使菌体蛋白变性。
6 对肝脏的作用
6.1 抗氧化作用[12] 甘草次酸对四氯化碳、半乳糖胺肝损害具有最显著的抑制作用。
对CCl3自由基生成及过氧化脂质生成的抑制作用显著。
6.2 甘草甜素及甘草次酸的糖皮质激素样作用[13] 可以直接降低脯氨酰羟化酶的活力,抑制胶原的合成,并具有抗炎、抗毒及抑制磷脂酶A2等作用,使慢性活动性
肝炎的细胞坏死及炎症减轻,缓解临床症状。
6.3 诱导干扰素作用[13] 临床用SNMC注射液(国内称强力宁注射液,主要成分为甘草酸单胺盐)静注后,对病毒性肝炎患者能诱导干扰素的生成,增强免疫力。
在
免疫学实验中也证明能作用于效应细胞和靶细胞(肝细胞),阻止肝细胞损伤。
6.4 非特异性免疫加强作用[14] 甘草甜素能使鼠胸腺明显增大,对白细胞总数,尤其对嗜中性和单核细胞数目明显增加;能抗四氯化碳对肝脏的急性中毒作用;能提高小鼠对静脉注射碳粒的廓清指数。
提示它能增加网状内皮系统的活性。
【相关文献】
[1] 徐向田,邹鲁贤. 强力宁临床应用的进展[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1989,9(8):358.
[2] 王浴生,薛春生,邓文龙.中药药理与应用[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3:264-277.
[3] 张洪泉,刘发,孙兵.甘草甜素的抗过敏作用[J].中国药理学报,1986,7(2):175-177.
[4] 黄寿吾,译.甘草甜素对补体系统的影响[J].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1983,1:57.
[5] 马伯良,译.三萜类化合物降血脂作用的比较研究[J].国外医学药学分册,1983,1:54.
[6] 戴玉.中医美容大全[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7:27.
[7] 陈泉生.FM1100对大鼠胰脏分泌的影响[J].国外药学植物药分册,1981,2(3):38-39.
[8] 李龙云,摘译.甘草次酸对大鼠胃环核苷系的影响[J].国外医学药学分册,1976,1:63-64.
[9] 胡志厚.甘草抗溃疡病的研究[J].中草药通讯,1979,10(6):41.
[10] 黄锐尚.甘草治疗急性食物中毒454例报告[J].新中医,1985,17(2):34.
[11] 严奉思.甘草酸对抗链霉素用于临床的探讨[J].医院药学杂志,1981,1(2):41-42.
[12] 木曾良信.甘草皂甙抑制肝损害的作用机理[J].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1984,5:50.
[13] 靳怀建,译.甘草甜素的临床作用[J].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1984,2:13-14.
[14] 张洪泉,刘发,郑慧琴.甘草甜素对小鼠的某些药理作用[J].药学学报,1984,19(12):926-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