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文件格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VI
它的英文全称为Audio Video Interleaved,即音频视频交错格式。
是将语音和影像同步组合在一起的文件格式。
它对视频文件采用了一种有损压缩方式,但压缩比较高,因此尽管面面质量不是太好,但其应用范围仍然非常广泛。
AVI支持256色和RLE压缩。
AVI信息主要应用在多媒体光盘上,用来保存电视、电影等各种影像信息。
它于1992年被Microsoft公司推出,随Windows3.1一起被人们所认识和熟知。
所谓“音频视频交错”,就是可以将视频和音频交织在一起进行同步播放。
这种视频格式的优点是图像质量好,可以跨多个平台使用,其缺点是体积过于庞大,而且更加糟糕的是压缩标准不统一,最普遍的现象就是高版本Windows媒体播放器播放不了采用早期编码编辑的AVI格式视频,而低版本Windows媒体播放器又播放不了采用最新编码编辑的AVI格式视频,所以我们在进行一些AVI格式的视频播放时常会出现由于视频编码问题而造成的视频不能播放或即使能够播放,但存在不能调节播放进度和播放时只有声音没有图像等一些莫名其妙的问题,如果用户在进行AVI格式的视频播放时遇到了这些问题,可以通过下载相应的解码器来解决。
是目前视频文件的主流。
这种格式的文件随处可见,比如一些游戏、教育软件的片头,多媒体光盘中,都会有不少的AVI 。
现在,在WINDOWS 95或98里都能直接播放AVI,而且它自己的格式也有好几种,最常见的有Intel Indeo(R)Video R3.2、Microsoft video 等。
AVI 文件包含三部分:文件头、数据块和索引块。
其中数据块包含实际数据流,即图像和声音序列数据。
这是文件的主体,也是决定文件容量的主要部分。
视频文件的大小等于该文件的数据率乘以该视频播放的时间长度,索引块包括数据块列表和它们在文件中的位置,以提供文件内数据随机存取能力。
文件头包括文件的通用信息,定义数据格式,所用的压缩算法等参数。
●nAVI格式:nAVI是newAVI的缩写,是一个名为ShadowRealm的地下组织发展起来的一种新视频格式(与我们上面所说的AVI 格式没有太大联系)。
它是由Microsoft ASF压缩算法的修改而来的,但是又与下面介绍的网络影像视频中的ASF视频格式有所区别,它以牺牲原有ASF视频文件视频“流”特性为代价而通过增加帧率来大幅提高ASF视频文件的清晰度。
●DV-AVI格式:DV的英文全称是Digital Video Format,是由索尼、松下、JVC等多家厂商联合提出的一种家用数字视频格式。
目前非常流行的数码摄像机就是使用这种格式记录视频数据的。
它可以通过电脑的IEEE 1394端口传输视频数据到电脑,也可以将电脑中编辑好的的视频数据回录到数码摄像机中。
这种视频格式的文件扩展名一般是.avi,所以也叫DV-AVI 格式。
目前(07年10月)AVI图象反转的原因很可能是暴风影音和windows media player冲突,下载一个完整的DIVX解码器可以解决。
1992年初Microsoft公司推出了AVI技术及其应用软件VFW(Video for Windows)。
在AVI文件中,运动图像和伴音数据是以交织的方式存储,并独立于硬件设备。
这种按交替方式组织音频和视像数据的方式可使得读取视频数据流时能更有效地从存储媒介得到连续的信息。
构成一个AVI文件的主要参数包括视像参数、伴音参数和压缩参数等:
AVI没有MPEG这么复杂,从WIN3.1时代,它就已经面世了。
它最直接的优点就是兼容好、调用方便而且图象质量好,因此也常常与DVD相并称。
但它的缺点也是十分明显的:体积大。
也是因为这一点,我们才看到了MPEG-1和MPEG-4的诞生。
2小时影像的AVI文件的体积与MPEG-2相差无计,不过这只是针对标准分辨率而言的:根据不同的应用要求,AVI的分辨率可以随意调。
窗口越大,文件的数据量也就越大。
降低分辨率可以大幅减低它的体积,但图象质量就必然受损。
与MPEG-2格式文件体积差不多的情况下,A
VI格式的视频质量相对而言要差不少,但制作起来对电脑的配置要求不高,经常有人先录制好了AVI格式的视频,再转换为其他格式。
一、视像参数
1、视窗尺寸(Video size):根据不同的应用要求,AVI的视窗大小或分辨率可按4:3的比例或随意调整:大到全屏640×480,小到160×120甚至更低。
窗口越大,视频文件的数据量越大。
2、帧率(Frames per second):帧率也可以调整,而且与数据量成正比。
不同的帧率会产生不同的画面连续效果。
二、伴音参数:在AVI文件中,视像和伴音是分别存储的,因此可以把一段视频中的视像与另一段视频中的伴音组合在一起。
AVI 文件与WAV文件密切相关,因为WAV文件是AVI文件中伴音信号的来源。
伴音的基本参数也即WAV文件格式的参数,除此以外,AVI文件还包括与音频有关的其他参数:
1、视像与伴音的交织参数(Interlace Audio Every X Frames)AVI格式中每X帧交织存储的音频信号,也即伴音和视像交替的频率X是可调参数,X的最小值是一帧,即每个视频帧与音频数据交织组织,这是CD -ROM上使用的默认值。
交织参数越小,回放AVI文件时读到内存中的数据流越少,回放越容易连续。
因此,如果AVI文件的存储平台的数据传输率较大,则交错参数可设置得高一些。
当AVI文件存储在硬盘上时,也即从硬盘上读AVI文件进行播放时,可以使用大一些的交织频率,如几帧,甚至1秒。
2、同步控制(Synchronization)
在AVI文件中,视像和伴音是同步得很好的。
但在MPC中回放AVI文件时则有可能出现视像和伴音不同步的现象。
三、压缩参数:在采集原始模拟视频时可以用不压缩的方式,这样可以获得最优秀的图像质量。
编辑后应根据应用环境环择合适的压缩参数。
AVI数字视频的特点
AVI及其播放器VFW已成为了PC机上最常用的视频数据格式,是由于其具有如下的一些显著特点:
一、提供无硬件视频回放功能:AVI格式和VFW软件虽然是为当前的MPC设计的,但它也可以不断提高以适应MPC的发展。
根据AVI格式的参数,其视窗的大小和帧率可以根据播放环境的硬件能力和处理速度进行调整。
在低档MPC机上或在网络上播放时,VFW的视窗可以很小,色彩数和帧率可以很低;而在Penti um级系统上,对于64K色、320×240的压缩视频数据可实现每秒25帧的回放速率。
这样,VFW就可以适用于不同的硬件平台,使用户可以在普通的MPC上进行数字视频信息的编辑和重放,而不需要昂贵的专门硬件设备。
二、实现同步控制和实时播放:通过同步控制参数,AVI可以通过自调整来适应重放环境,如果MPC的处理能力不够高,而AVI文件的数据率又较大,在WINDOWS环境下播放该AVI文件时,播放器可以通过丢掉某些帧,调整AVI的实际播放数据率来达到视频、音频同步的效果。
三、可以高效地播放存储在硬盘和光盘上的AVI文件:由于AVI数据的交叉存储,VFW播放AVI数据时只需占用有限的内存空间,因为播放程序可以一边读取硬盘或光盘上的视频数据一边播放,而无需预先把容量很大的视频数据加载到内存中。
在播放AVI视频数据时,只需在指定的时间内访问少量的视频图像和部分音频数据。
这种方式不仅可以提高系统的工作效率,同时也可以实现迅速地加载和快速地启动播放程序,减少播放AVI视频数据时用户的等待时间。
四、提供了开放的AVI数字视频文件结构:AVI文件结构不仅解决了音频和视频的同步问题,而且具有通用和开放的特点。
它可以在任何Windows环境下工作,而且还具有扩展环境的功能。
用户可以开发自己的AVI
视频文件,在Windows环境下可随时调用。
五、AVI文件可以再编辑:AVI一般采用帧内有损压缩,可以用一般的视频编辑软件如Adobe Premiere或MediaStudio进行再编辑和处理。
DV是英语Digital Video的缩写,数码摄像机的意思。
在摄像时,使用者通过DV的液晶显示屏观看要拍摄的活动影像,拍摄后可以马上看到拍好的活动影像。
通过DV能够把拍摄到的活动影像转换为数字信号,连同麦克风记录的声音信号一起存放在DV带中。
DV可以与计算机连接,以读取DV带中的内容,继而对这些内容进行后期处理,如编辑等,还可以刻成VCD或DVD保存起来。
DV还可以与电视机连接,不仅能在电视机上读取DV带中的内容,还能录制电视节目。
像素是DV最重要的技术指标。
像素越高,图像分辨率也越高。
DV的镜头有CCD和COMS之分。
现今随着高清晰度视频DV的不断涌现,DV的存储介质容量也成了一个最为大家所关心的话题所以乎一夜间市面上突然冒出很多的DV,这些DV之间最大的不同可能就是采用的存储介质不同,虽然容量有大小之分,但是优缺点也有相互存在,那么下面就让笔者给大家来简单分析下。
现在市场上面的DV按照存储介质大约可以分为硬盘类、光盘类、DV带类、存储卡类这四大类。
首先来谈谈硬盘DV。
市场上面的硬盘DV以JVC品牌DV为主,主流容量为20-60GB,硬盘DV的优势就在于存储空间大,可以很方便的将录制的节目存储到电脑中或者直接利用配套的DVD刻录设备将碟片刻出,但是此类机器也有他们的弱点,就是在实际使用的时候如果出现硬盘拍摄完之后无法更换其他介质继续进行拍摄,同时硬盘DV由于使用了硬盘,所以机器不能出现跌落之类的情况,不然机器很可能直接报销,硬盘里面的数据也将全部报销,所以购买这类机器在使用的时候一定要注意。
光盘介质类产品是最金贵的一类产品,但也是最方便的一类机器。
说他方便的原因是因为光盘介质的D V采用了DVD光盘作为存储介质,当结束拍摄的时候,只需要将DVD直接取出就可以在任何一台DVD播放器上进行播放。
不过这样虽然很方便,但是画面的质量存在一定的压缩,同时光存储介质的寿命都比较短,所以大家在购买的时候要均衡一下。
DV带介质的产品就不用多介绍了,优点就是价格便宜,随处可以买到,而缺点就是磁带保存的时间短,而且拍摄的视频导出电脑时速度慢,非常不爽。
不过适合初级玩家,此类机器发展已经成熟,主机的价格也是所有产品线中最便宜的。
存储卡介质的产品一般集中在使用价廉物美的SD卡上,随着SD的容量不断升级以及SDHC标准存储卡的出现,SD卡的容量已经向N个GB级别方向发展,而且这个发展还有继续蔓延的趋势。
相比其他存储介质的卡而言,此类机器的体积最为小巧,携带最为方便,缺点就是比较费电,待机时间短,镜头性能一般。
与传统的光学摄像机相比,DV的图像分辨率高,画质清晰,色彩逼真,失真极小。
而且小巧轻便,功能强大,使用起来非常灵活、方便。
DV以其卓越的性能及相对低廉的价格受到了广大用户的青睐。
DVCPRO
由松下公司开发的一种专业级数字广播摄录格式。
水平解析度达700线。
MOV
使用过Mac机的朋友应该多少接触过QuickTime。
QuickTime原本是Apple公司用于Mac计算机上的一种图像视频处理软件。
Quick-Time提供了两种标准图像和数字视频格式, 即可以支持静态的PIC和JPG 图像格式,动态的基于Indeo压缩法的MOV和基于MPEG压缩法的MPG视频格式。
在所有视频格式当中,也许MOV格式是最不知名的。
也许你会听说过QuickTime,MOV格式的文件正是由它来播放的。
在PC几乎一统天下的今天,从Apple移植过来的MOV格式自然是受到排挤的。
它具有跨平台、存储空间要求小的技术特点,而采用了有损压缩方式的MOV格式文件,画面效果较AVI格式要稍微好一些。
到目前为止,它共有4 个版本,其中以4.0 版本的压缩率最好。
MKV
MKV是Matroska的一种媒体文件,Matroska是一种新的多媒体封装格式,它可将多种不同编码的视频及16条以上不同格式的音频和不同语言的字幕流封装到一个Matroska Media文件当中!
MKV封装十分新颖,而且也非常开放,它对比AVI的优势体现在以下几点:
1:可变帧率:这需要编码的配合,试想一下在回放变化比较慢(比如说静物)时以比较低的FPS来代替,可以节省不少资源。
2:错误检测以及修复:这无疑提供了纠错和容错性,在网络传输的今天尤为需要。
3:软字幕:经常看DVDrip以及HDrip的朋友了解到,字幕一般都是以其它文件形式存在,在MKV里它可以内嵌在封装里,但不会和视频混淆,也可以多字幕随意选择。
这样在传输保存时比较方便。
4:流式传输:这和TS流的原因基本一致,通过时间戳来管理视频以及音频的同步问题,做到即下即看。
5:菜单:交互式的操作使得MKV更加人性化。
6:强大的兼容性:MKV最大的特点就是能容纳多种不同类型编码的视频、音频及字幕流,即使是非常封闭的RealMedia及QuickTime也被它包括进去了,堪称万能的媒体容器。
7:开放性和跨平台性:Matroska使用的是一种开放的架构,拥有众多的先进特性,并且能跨平台使用。
不过Matroska相对于以上我们介绍的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它没有深厚的背景可以依托,这决定了它不可能在商业领域里有所作为。
不过从DVDrip里我们看到并非标准才是唯一,真正先进的技术在标准化商业化的道路上碰到很多非技术壁垒,而在网上而言,根本不存在这样那样的顾虑,所以MKV可以网上快速流行起来。
不过MKV的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分离器方面比较好的仅有HAALI分离器,再加上民间标准的缘故,我们很难在PC以外的地方能见到它的存在。
M-JPEG
M-JPEG(Motion- Join Photographic Experts Group)技术即运动静止图像(或逐帧)压缩技术,广泛应用于非线性编辑领域可精确到帧编辑和多层图像处理,把运动的视频序列作为连续的静止图像来处理,这种压缩方式单独完整地压缩每一帧,在编辑过程中可随机存储每一帧,可进行精确到帧的编辑,此外M-J
PEG的压缩和解压缩是对称的,可由相同的硬件和软件实现。
但M-JPEG只对帧内的空间冗余进行压缩。
不对帧间的时间冗余进行压缩,故压缩效率不高。
采用M-JPEG数字压缩格式,当压缩比7:1时,可提供相当于Betecam SP质量图像的节目。
JPEG标准所根据的算法是基于DCT(离散余弦变换)和可变长编码。
JPEG的关键技术有变换编码、量化、差分编码、运动补偿、霍夫曼编码和游程编码等
M-JPEG的优点是:可以很容易做到精确到帧的编辑、设备比较成熟。
缺点是压缩效率不高。
此外,M-JPEG这种压缩方式并不是一个完全统一的压缩标准,不同厂家的编解码器和存储方式并没有统一的规定格式。
这也就是说,每个型号的视频服务器或编码板有自己的M-JPEG版本,所以在服务器之间的数据传输、非线性制作网络向服务器的数据传输都根本是不可能的。
MPEG
又称MPEG(Moving Pictures Experts Group)即动态图像专家组,它是由国际标准化组织ISO(Intern ational Standards Organization)与IEC(International Electronic Committee)于1988年联合成立,专门致力于运动图像(MPEG视频)及其伴音编码(MPEG音频)标准化工作。
MPEG是运动图像压缩算法的国际标准,现已被几乎所有的计算机平台支持。
它包括MPEG-1,MPEG-2和MPEG-4。
MPEG-1被广泛地应用在VCD 的制作,绝大多数的VCD采用MPEG-1格式压缩。
MPEG-2应用在DVD的制作方面、HDTV(高清晰电视广播)和一些高要求的视频编辑、处理方面。
MPEG-4是一种新的压缩算法,使用这种算法的ASF格式可以把一部1 20 min长的电影压缩到300 M左右的视频流,可供在网上观看。
MP4
综述
MP4是一种集音频、视频、图片浏览、电子书、收音机等于一体的多功能播放器。
MP4比MP3大。
关于M P4的准确概念,一言难尽,因为无论是从MP4的品牌、市场、产品规格、配置标准等各方面来说,都可以用一个字来形容——“乱”。
不知是炒作还是趋势,在现在商家眼里,只要能视频沾一边的播放器,统统都叫MP4,这种说法简单直观,似乎和笔者当初模糊的认识基本一致。
关于MP4的概念众说纷纭,下图是笔者集百家之言,总结出来的关于MP4概念的认识,MP4既“软”,又“硬”,纷繁复杂。
音频MP4格式:AAC
MP4最初是一种音频格式,和MPEG-4没有太大的关系,就像MP3和MPEG-3没有关系一样。
MP3是MPEG-1 Audio Layer 3 的缩写;而MP4是MPEG-2 AAC,完完全全是一种音频压缩格式,增加了诸如对立体声的完美再现、多媒体控制、降噪等新特性,最重要的是,MP4通过特殊的技术实现数码版权保护,这是MP3所无法比拟的。
视频MP4格式:MPEG-4
现在市面上的MP4多数偏向于多媒体播放器,能够播放AAC的,可以说是凤毛麟角。
甚至有媒体把M P4说成是MPEG4的缩写,这在以前看来是一个谬论,但是经过商家不断的炒作,这个谬论也就成为了真理。
现在若果你去电脑城听到MP4这个词,绝对是能播放视频格式的多媒体播放器的概念,而不是能播放音频M P4 AAC的随身听。
出现这种怪现象不是毫无原因的,上面已提到AAC有版权保护功能,这也是众多唱片公司支持AAC的原因,要使自己的播放器支持AAC,还得支持付一定的版权费或专利费,另外,AAC的来源也是个问题,不像MP3那么开放,网上来源极少,所以目前音频MP4播放器发展尚不成熟,鉴于以上现状,
众商家干脆“借尸还魂”,把MP4等同MPEG-4缩写而论,这样也恰好应了MP4是MP3的下一代这条规律,除了支持MP3所具有的音乐播放功能外,还具备强大的MPEG-4视频播放能力,另外,恰好“4”在“3”后,从这点出发,把MP4等同MPEG-4是合理的。
能播放视频的MP3
这种播放器其实不算是MP4,本质上是MP3,视频播放只不过是其附件功能,被称作MP4,纯粹是商业炒作。
这种播放器局限性极大屏幕很小(0.8~1.8英寸),闪存容量小,支持特定的格式(MTV、MP4、MPV 和DMV等),而且大多数是采用OLED和CSTN等低端屏幕,所以准确地说,这只能称作可播放视频的M P3罢了。
代表有:DEC F12R、金邦炫彩王、3E E1000和PISA 炫彩飞艇等。
硬盘式MP4
这类MP4是现阶段发展的主流,产品数量也占绝对的优势,对于硬盘MP4的概念,简单来说就是以硬盘作媒介的随身看。
大肚能容天下,有了硬盘再也不用担心不够空间了。
硬盘MP4一般来说还集成其它很多功能,例如,数码相机、摄像机、录音笔、数码伴侣...... 本次横评有11款是硬盘MP4。
闪存式MP4
对比硬盘式MP4,闪存式MP4就是以闪存来作存储媒介的随身看,这种MP4一般都支持内接闪存卡扩充,一般都是SD卡。
这次横评有两款是这类型MP4,分别是Govideo PMP-120 和JXD-680。
闪存式MP4相对小巧轻便得多,价格便宜几倍。
没有显示屏的MP4
有些厂商认为MP4的3.5英寸屏幕太小,播放高质量的视频显得寒暄,另外对于闪存式MP4的128~2 56M,也令人不能欣赏大片,因此这些厂商设计出一种没有屏幕的硬盘MP4,这种MP4可以通过AV-OUT 等输出端输出到电视等屏幕,并且采用的是2.5英寸硬盘,体积上偏大,但是对于这种不强调移动性的MP4来说,体积上比传统的DVD机要小巧不少,市面上仅有寥寥可数的几款,这种MP4带有几十吉的容量,但售价和闪存式MP4相若。
例如,博可视MP4 。
关于MP4的各种称呼
虽然MP4这个概念有软硬之分,但是就硬件的MP4来说,根据所采用的设计标准不一样或是功能的侧重点相异又有不同的名字,例如,MP4,PMP,PMC,PVP,PVR,PMA等。
MP4
一个笼统而没有统一定义的概念,这里说的是硬件MP4的概念,MP4可以是随身看,可以是MP3的下一代,可以是所有的PMP,PMC,PVP,PVR......诸多如此的播放器的总称。
PMP(Portable Media Player)
没有统一的标准,而是完全按照厂商自己的要求生产,如iRiver PMP-120,PMP-120的软件系统基于Linux,PMP的系统一般都是Linux开发的,没有固定的软件和硬件要求,可以任意组合,但这也是造成MP 4产品多样化的原因。
另外,PMP的格式兼容性和解码能力跟硬件有关,所以升级比较难。
PMC( Portable Media Center)
该平台的硬件和软件都由微软统一规定,硬件方面指定用Intel的XScale处理器,而软件系统是Wind ows Portable Media Player,这个平台属于开放式构架,软件方面容易扩展。
PMC是微软为进军移动娱乐数码领域而制定的新标准。
例如,YH-999,完完全全符合PMC的标准。
PVR( Personal Video Recorder )
PVR的功能侧重点是视频录像,可以说PVR具有强大的视频录像功能,PVR一般都带有AV-IN/AV-O UT或录像功能。
例如,拍得丽iTouch,Mustek PVR-H140。
PVP(Personal Video Player)
和PMP差不多的概念。
PMA(Pocket Media Assistant)
简单地说就是PDA与硬盘MP4的合体,是比较新潮的数码产品,Archos PMA 4XX系列,是全球首款也是现今唯一一款集个人娱乐,商务应用和无线上网于一体的PMA。
MP4的硬件构架
MP4的“芯”脏
从原理上说,MP4与MP3区别不大,但是从硬件性能来说,两者相差甚远,主要是因为视频播放功能,Divx和Xvid等MPEG-4的播放,要求中央处理器和DSP较高的处理能力,而且要有一定的系统内存,Div x编码器问世之初,编码器开发者就使用主频为400MHz以上的计算机来完成解码,可见MP4要求芯片具有很高的计算性能,很多MP4华丽的操作界面也会消耗不少的系统资源,MP4不仅仅是视频数据和图像数据的处理器,现在的MP4还是很多数码功能和多媒体功能的统一体,要实现形形式式的功能,例如,数码伴侣,视频采集,DC,FM,Game......甚至有些MP4还支持多线工作。
所以MP4的芯片不仅要求具有很高的计算能力,还要集成多方面的功能。
由于MP4核心芯片的制作,工艺水平要求过高,所以一般的MP4厂商都无能为力,这些核心一般由有传统芯片大家制作,如Intel,TI,Sigma Designs等,甚至AMD也推出了MP4专用处理芯片——AU120
0。
现阶段MP4主要采用的都是TI的方案和Wintel的完整软硬件方案。
其中,TI(Texas Instruments)是移动娱乐设备的芯片巨头,而Intel台式平台的芯片巨头,由于TI起步早,所以现在大多是MP4都是采用T I的芯片方案占领绝大部分的市场份额。
虽然硬件有一定的规范,但是软件系统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而是格商家自己进行开发(多数是Linux),这也是“造乱”的一个很大的原因。
现在绝大部分厂商都是采用TI的方案,主要的有爱可视、以及欧美和日系数码厂商的sony、东芝。
而Wintel强强联盟,推出PMC新标准,中央处理器采用Intel的XScale系列,软件系统是微软的Wi ndows Portable Media Center系统,软件和硬件都具有统一的标准,充分体现微软进军便携媒体市场,雄心勃勃,由于系统Windows Portable Media Center,整体架构为开放式,所以可以在操作系统的基础上自行扩展应用软件。
Wintel的反感,统一了业界的标准,某种程度上为MP4的发展点明了方向。
目前该方案的支持这主要有iRiver、微星、三星和创新等。
TMS320DM270芯片:
TMS320DM270内部结构:由TMS320DM270的核心,可以看出该芯片是一款功能极强大的芯片,主要由A RM(80MHz)、C54xDSP(90MHZ)和iMX(180MHz)三核心组成,其中ARM7 RISC 微处理器主要负责外部接口的管理,C54X DSP数字信号处理器负责音频方面的各种处理,而iMX引擎处理视频数据和图像数据。
另外,集成的各种功能模块和控制器使其还具有其它强大的功能,如照相,读卡器,录音,AV-IN/ AV-OUT等。
TI关于MP4系统方案:
TI的tms320dm270方案是MP4目前最先进解决方案之一,具有画质好和视频格式兼容性好的特证,本次横评大多数MP4都是采用该方案。
MP4内部核心架构大多数都是采用中央处理器配合DSP协调工作的方式,一般中央处理器和DSP是集成在一起的。
DSP(Digit Signal Processor)主要负责视频解码和编码;而中央处理器主要是处理档案管理、存取,以及使用接口、周边组件的掌控等事务。
另外,某些功能模块还要增加特殊的芯片,例如DC控制模块和显示控制模块等。
从上图看,该方案主要由音频处理、视频显示、存取管理、电源管理、视频采集和TMS320DM270等几部分组成。
音频处理
音频处理方面,TI主要采用自家开发的TLV320AIC23B编码器,它一款高性能低功耗的立体声音频Co dec芯片,内置耳机输出放大器,支持MIC和LINE IN两种输入方式,输入/输出都具有可编程增益调节。
A IC23内部集成了模数转换(ADC)和数模转换(DAC)电路,输出信噪比可分别达到90dB和100dB,可在8K~96K的频率范围内提供16/20/24/32位的采样。
音质较为纯正,保真度高,高音响亮,低音实净。
本次横评的MSI MEGAWVIEW 561就是采用这种音频解码芯片。
视频显示
视频显示即可以是通过NTSC或PAL制式往外部输出,也可以是输出到自带的液晶屏幕,现在MP4采用的屏幕主要有:CSTN、TFT和LPTS等液晶屏,关于这三种屏幕的特性与效果方面的知识,请参考太平洋较早前的文章:《扫盲运动便携式媒体播放器MP4全面释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