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信阳一高2015-2016学年高二下期暑假化学自学自测考点专练:正确对待保健食品(解析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南省信阳一高2015-2016学年高二下期暑假化学自学自测考点专练:正确对待保健食品(解析版)
1、钙是人体必需的元素,缺钙会造成骨骼和牙齿脆弱.当从食物中不足以得到人体所需的钙时,就要用含钙的药品来“补钙”.下列物质中,可以作为补钙药品的是()A.CaCO3 B.CaO
C.Ca(OH)2 D.Ca
【答案】A
【解析】A.碳酸钙虽为沉淀,但因为胃酸中有盐酸,可以与碳酸钙反应生成钙离子,供人体吸收,故A正确;
B.氧化钙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而氢氧化钙对人体有腐蚀性,故B错误;
C.氢氧化钙对人体有腐蚀性,故C错误;
D.钙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而氢氧化钙对人体有腐蚀性,故D错误.
故选A.
2、绿色食品是指()
A.在原料生产、加工各工序均为安全、无污染的食品B.含有叶绿素的食品
C.在加工和包装上干净、卫生的食品D.绿颜色的食品
【答案】A
【解析】绿色食品是指在原料生产、加工各工序均为安全、无污染的食品,不可与有机食品混淆。

3、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可能大量共存的是()
①溶有足量氨气的无色溶液中:K+,NH4+,Na+,HSO3-,PO43-,MnO4-
②能使pH试纸变蓝色的溶液中:K+,Na+,AlO2-,NO3-,S2-,SO32-
③水电离出的H+浓度c(H+)=10-13mol/L的溶液中:Cl-,CO32-,SO32-,Fe3+,K+
④加入Al能放出H2的溶液中:Na+,NH4+,K+,SO42-,Cl-,Br-
⑤使石蕊变红的溶液中:Fe3+,Na+,K+,NO3-,SO42-,Cl-
⑥中性溶液中可能大量存在Fe3+、K+、Cl ̄、SO42-
⑦含有大量Fe3+的溶液中:K+,NH4+,Na+,SCN-,I-,Br-
⑧25℃
L
mol
H
c
K
w/
1.0
)
(
=
+
的溶液中:Na+,K+,SO42-,SiO32-,NO3-
A.①③④⑥ B.①③⑥⑦ C.②④⑤⑧ D.②⑤⑦⑧
【答案】C
【解析】解析:①溶有足量氨气的溶液呈碱,HSO3-不能大量存在,MnO4-紫色不能大量存在于无色溶液中;
②能使pH试纸变蓝色的溶液呈碱性,K+,Na+,AlO2-,NO3-,S2-,SO32-彼此间都不反应,能大量共存;
③水电离出的H+浓度c(H+)=10-13mol/L的溶液呈酸性或碱性,当溶液呈酸性时CO32-,SO32-,不能大量存在,当溶液呈碱性时Fe3+不能大量存在;
④加入Al能放出H2的溶液呈酸性或碱性,当溶液呈碱性时NH4+不能大量存在,当溶液呈酸性时离子可能大量共存;
⑤使石蕊变红的溶液呈酸性,Fe3+,Na+,K+,NO3-,SO42-,Cl-彼此间都不反应,能大量共存;;
⑥中性溶液中不可能大量存在Fe3+;
⑦含有大量Fe3+的溶液中SCN-,I-不能大量共存;
⑧所给溶液呈碱性,Na+,K+,SO42-,SiO32-,NO3-彼此间都不反应,能大量共存;
故答案选C
4、-NMR(核磁共振)可用于含碳化合物的结构分析,表示的含义错误的是()
A.表示碳元素的一种同位素B.表示碳元素的一种核素
C.质量数是13,原子序数是6,核内有7个质子
D.质量数是13,原子序数是6,核内有7个中子
【答案】C
【解析】
5、在给定条件下,下列加点的物质在化学反应中完全消耗的是()
A.用50mL 12mol/L的氯化氢水溶液与足量二氧化锰共热制取氯气
B.向100mL 3mol/L的硝酸中加入5.6g铁
C.标准状况下,将1g铝片投入20mL 18.4mol/L的硫酸中
D.在5×107Pa、500℃和铁触媒催化的条件下,1mol氮气和3mol氢气反应
【答案】C
【解析】
6、下列实验现象与氧化还原反应有关的是()
A.氨水中滴加石蕊试液显蓝色
B.NO2通入水中,气体由红棕色逐渐转变为无色
C.向Fe2(SO4)3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生成红褐色沉淀
D.向硅酸钠溶液中滴加适量的稀盐酸,有透明的凝胶形成
【答案】B
【解析】
7、火法炼铜首先要焙烧黄铜矿,其反应为:2CuFeS2+O2→Cu2S+2FeS+SO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u2S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 B.每生成 1 molCu2S,有4mol硫被氧化C.CuFeS2仅作还原剂,硫元素被氧化 D.每转移1.2 mol电子,有0.2 mol硫被氧化
【答案】D
【解析】
8、设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5.6g铁粉与足量Cl2反应,失去的电子数为0.2N A
B.常温常压下,18g H2O含有10N A个电子
C.常温下,1L 0.1mol/L AlCl3溶液中含Al3+数为0.1N A
D.1 mol Cu与足量浓硫酸反应产生2N A个SO2分子
【答案】B
【解析】A、氯气的氧化性很强,铁与氯气反应后铁元素的价态变为+3价,故5.6g铁粉即0.1mol铁失去0.3mol电子,故A错误;
B、水的物质的量n===1mol,而1mol水中含10mol电子,故B正确;
C、Al3+是弱碱阳离子,在溶液中会水解,故溶液中铝离子的个数会小于0.1N A,故C错误;
D、1mol铜变成铜离子失去2mol电子,生成1mol二氧化硫需要得到2mol电子,所以1mol铜完全反应能够生成1mol二氧化硫,产生N A个SO2分子,故D错误
9、将40 g NaOH溶于水中,配制成1 L溶液,则该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A.0.1 mol/L B.0.5 mol/L C.4 mol/L D.1 mol/L
【答案】D
【解析】c(NaOH)=40 g÷40 g/mol÷1 L=1 mol/L。

10、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反应5NH4NO3 == 2HNO3+4N2↑+9H2O中,每生成4 mol N2,转移电子数为10NA B.12.5 mL 16 mol·L-1浓硫酸与足量铜反应,转移电子数为0.2NA
C.标准状况下,1.12L的SO3所含的原子数约为0.2NA
D.标准状况下,2.2gCO2气体中所含分子数为0.05NA
【答案】D
【解析】:A、反应5NH4NO3 2HNO3+4N2↑+9H2O中,根据价态归中规律,每生成4
mol N2,转移电子数为15NA,错误;B、12.5 mL 16 mol·L-1浓硫酸与足量铜反应,随着反应的进行硫酸的浓度逐渐变稀,稀硫酸和铜不反应,转移电子数小于0.2NA,错误;C、标准状况下, SO3不是气体,错误;D、标准状况下,2.2gCO2气体中所含分子数为0.05NA,正确。

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mol O的质量是32g/mol
B.H2O的摩尔质量是18g
C.1mol H2O的质量是18 g/mol
D.CO2的摩尔质量是44 g/mol
【答案】D
【解析】A、1mol O的质量是32g,故A错误;
B、摩尔质量单位是g/mol,H2O的摩尔质量是18g/mol,故B错误;
C、质量单位为g,1mol H2O的质量是18 g,故C错误;
D、摩尔质量数值上等于其相对分子质量,单位是g/mol,CO2的摩尔质量是44 g/mol,故D正确;
故选D.
12、(2013·嘉兴高一检测)将1 mol Na和1 mol Al的混合物投入足量水中,产生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 )
A.11.2 L
B.22.4 L
C.33.6 L
D.44.8 L
【答案】D
【解析】由2Na+2H2O====2NaOH+H2↑
2 2 1
1 mol 1 mol 0.5 mol
2Al+2NaOH+2H2O====2NaAlO2+3H2↑
2 2 3
1 mol 1 mol 1.5 mol
故Na、Al完全反应生成2 mol H2,即44.8 L。

13、标准状况下V L氨气溶解在1L的水中(水的密度近似为1g/ml),所得溶液的密度为p g/ml,质量分数为W,物质的量浓度为c mol/L,则下列关系中不正确的是()
【答案】
【解析】根据氨气的体积结合可计算氨气的物质的量,进而计算氨气的质量,可
的溶液的质量,根据可计算溶液的体积,进而根据计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根据计算溶液的质量分数.
1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把玻璃导管插入橡皮塞时,可在玻璃导管上沾些水,边旋转边慢慢地把玻璃导管插入橡皮塞中
B.纸层析和萃取分离物质的原理都是利用各组分在不同溶剂中产生不同的分配
C.减压过滤时,处理滤纸的方法与普通过滤相似,一般先对折两次,然后剪成合适大小的扇形,展开后放入布氏漏斗中
D.将乙醇与浓硫酸共热至170℃产生的气体通入酸性KMnO4溶液,根据溶液褪色的现象不能判断生成的气体一定为乙烯
【答案】C
【解析】A、把玻璃导管插入橡皮塞方法是:可在玻璃导管上沾些水,边旋转边慢慢地把玻璃导管插入橡皮塞中,故A说法正确;
B、纸层析和萃取分离物质的原理都是利用各组分在不同溶剂中产生不同的分配,故B 说法正确;
C、减压过滤滤纸处理方法是:将滤纸经两次或三次对折,让尖端与漏斗圆心重合,以漏斗内径为标准,作记号.沿记号将滤纸剪成扇形,打开滤纸,如不圆,稍作修剪.放入漏斗,试大小是否合适.如滤纸稍大于漏斗内径,则剪小些,使滤纸比漏斗内径略小,但又能把全部瓷孔盖住,故C错误;
D、由于反应中会生成具有还原性的二氧化硫,故根据溶液褪色的现象不能判断生成的气体一定为乙烯,故D说法正确;故选C.
15、海水中常含MgCl2、NaCl、MgSO4、KCl等,加工后可制得一些重要的产品。

若将海水加热升温到60℃以上,随着水分的蒸发,会逐渐析出晶体,此晶体的主要成分为甲;
过滤上述晶体后,将滤液降温到30℃以下,又逐渐析出晶体,用一定量的冷水洗涤该晶体,最后可得到比较纯净的晶体乙。

下列关于甲、乙成分的推断正确的是()
A.甲的主要成分为氯化镁、氯化钠,乙的主要成分为硫酸镁和氯化钾
B.甲的主要成分为氯化钠,乙的主要成分为硫酸镁
C.甲的主要成分为氯化钾,乙的主要成分为氯化钠
D.甲的主要成分为硫酸镁和氯化钠,乙的主要成分为氯化钾
【答案】D
【解析】由图可知MgSO4的溶解度先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升高,温度达到60℃后,随着温度的升高其溶解度降低,所以随着水分的蒸发,会有MgSO4晶体和氯化钠晶体析出,然后将滤液降温到30℃以下,析出的晶体主要是KCl,可能含有MgCl2,用冷水洗涤该晶体,由于MgCl2的溶解度较大,最后可得到的比较纯净的KCl晶体。

16、下面是用98%的浓H2SO4(ρ=1.84g/cm3)配制成0.5mol/L的稀H2SO4500mL的操作,请按要求填空:
(1)所需浓H2SO4的体积为______________。

(要写计算过程)
(2)如果实验室有15mL、20mL、50mL量筒,应选用_______mL量筒最好。

量取时发现量筒不干净,用水洗净后直接量取,所配溶液浓度将_________(偏高、偏低、无影响)。

(3)将量取的浓H2SO4沿烧杯内壁慢慢注入盛有约100mL水的_______里,并不断搅拌,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将__________________的上述溶液沿______________注入___________________中,并用50mL蒸馏水洗涤烧杯2~3次,洗涤液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并摇匀。

(5)加水至距刻度___________时,改用______________加水,使溶液的凹液面正好跟刻度相平。

【答案】1)13.6mL(计算过程4分)(2)15,偏低(3)烧杯,混合均匀,使热量迅速扩散(2分)(4)冷却至室温,玻璃棒,500mL容量瓶,注入容量瓶(5)1~2cm,胶头滴管(其余各1分)
【解析】
17、右图所示是气体制取装置,下列能用此装置制取气体并能“随开随用、随关随停”
的是( )
A .大理石和稀硫酸制取二氧化碳
B .锌粒和稀硫酸制氢气
C .浓盐酸和二氧化锰制取氯气
D .电石和水制取乙炔
【答案】B
【解析】A 项不能用H 2SO 4与CaCO 3反应制CO 2,应用HCl ,因CaSO 4微溶于水。

C 项MnO 2与浓HCl 反应制Cl 2需加热。

D 项电石与水的反应过于剧烈,且反应放热。

18、为了科学饮食,了解一些与食品相关的化学知识是必要的.
(1)油炸虾条、薯片等容易挤碎的食品,不宜选用真空袋装,而应采用充气袋装.下 列气体中不.
应该充入的是__________. A .氮气 B .二氧化碳 C .空气 D .氧气
(2)为使以面粉为原料的面包松软可口,通常用碳酸氢钠作发泡剂,因为它 ________.
①热稳定性差 ②增加甜味 ③产生二氧化碳 ④提供钠离子
A .②③
B .①③
C .①④
D .③④
(3)能直接鉴别氯化钠和葡萄糖两种未知浓度溶液的方法是________.
A .观察颜色
B .测量比重
C .焰色反应
D .分别闻味
【答案】(1)CD (2)B (3)C (4)C
【解析】(1)油炸虾条、薯片中的油脂与氧气(或空气)接触时易被氧化.
(2)由“碳酸氢钠作发泡剂”可知,碳酸氢钠在面包发热过程中产生了气体;又由
2NaHCO 3 =====△ Na 2CO 3+CO 2↑+H 2O 知该气体为二氧化碳.
(3)两种待鉴别的溶液都是无色透明的液体,皆不易挥发,故A 、D 选项不正确;在 溶液浓度未知时不能确定其密度的相对大小,B 不正确;氯化钠溶液,灼烧有黄色 (Na +焰色),而葡萄糖溶液,灼烧无明显现象.答案选C.
(4)苯甲酸钠属于钠盐,能溶于水且不易分解,但所含元素除C 、H 外还有O 、Na , 不属于烃类.
19、a 、b 、c 、d 、e 是短周期元素,周期表中a 与b 、b 与c 相邻;c 与e 同主族;a 与c 的最外层电子数之比为2∶3,b 的最外层电子数比c 的最外层电子数少1个;常见化合物d 2c 2与水反应生成c 的单质,且溶液使酚酞溶液变红。

(1)e 的元素符号是________。

(2)a 、b 、c 的氢化物稳定性顺序为(用分子式表示)________;b 的氢化物和b 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反应生成Z ,则Z 中的化学键类型为________,Z 的化合物类型为________(填“共价化合物”或“离子化合物”)。

(3)由a、c、d形成化合物的水溶液显碱性,其原因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一定量的d2c2与ac2反应后的固体物质,恰好与0.8 mol稀盐酸溶液完全反应,并收集到0.25 mol气体,则用物质的量表示该固体物质的组成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S (2)CH4<NH3<H2O 共价键和离子键离子化合物(3)CO32—+H2O===HCO3—+OH-(4)0.3 mol Na2O2、0.1 mol Na2CO3
【解析】根据短周期元素的常见化合物d2c2与水反应生成c的单质,且溶液使酚酞溶液变红,可初步判断d2c2可能为Na2O2。

a与b、b与c相邻,a与c的最外层电子数之比为2∶3,b最外层电子数比c的最外层电子数少1个,则a、c的最外层电子数分别为4、6,因此,a为碳元素、b为氮元素、c为氧元素、d为钠元素、e为硫元素。

Z为NH4NO3,属于离子化合物,其中含离子键和共价键。

一定量的Na2O2与CO2反应后的固体物质可能全为Na2CO3,也可能为Na2O2与Na2CO3的混合物。

Na2CO3+2HCl===2NaCl+H2O+CO2↑①
2Na2O2+4HCl===4NaCl+2H2O+O2↑②
当0.8 mol稀盐酸完全按反应①进行,生成气体CO2为0.4 mol,当0.8 mol稀盐酸完全按反应②进行;生成气体O2为0.2 mol,而题中气体为0.25 mol,说明气体为CO2和O2的混合物,则固体为Na2CO3和Na2O2的混合物。

通过列方程组计算可得n(Na2CO3)=0.1 mol,n(Na2O2)为0.3 mol。

20、A、B、C、D、E五种短周期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元素的原子半径最小;B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与其氢化物能生成盐M;D与A同主族,且与E 同周期;E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比次外层电子数少2;A、B、D、E这四种元素,每一种与C元素都能形成原子个数比不相同的若干种化合物。

请回答:
(1) C和E两种元素相比较,原子得电子能力较强的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为,以下三种说法中,可以验证C和E得电子能力强弱的是(填写编号);
a.比较这两种元素的常见单质的沸点
b.二者形成的化合物中,C元素的原子显负价
c.比较这两种元素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2)盐M中含有的化学键类型有;
(3)A、B、C、E可形成两种酸式盐(均含有该四种元素),这两种酸式盐在水溶液中相互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4)B2A4是一种可燃性液体,B2A4—空气燃料电池是一种碱性燃料电池,B2A4的氧化产物为B2。

则负极上的电极反应式为。

(5)已知1molD与水反应放出283.5kJ的热量,试写出D与水反应的热化学反应方程式;
【答案】(1)第二周期VIA族 bc(2)离子键、共价键(3)HSO3-+H+ = H2O+SO2↑ (或HSO3-+HSO4- = H2O +SO2↑+SO42-)(4)N2H4+ 4OH--4e-= 4H2O+N2
(5)2Na(s)+2H2O(l)=2NaOH(aq)+H2(g) △H =–567kJ/mol
【解析】A、B、C、D、E五种短周期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元素的原子半
径最小,所以A是H元素;B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与其氢化物能生成盐M,所以B是N元素;D与A同主族,且与E同周期;E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比次外层电子数少2,且是短周期元素,所以是S元素,则D是Na元素;A、B、D、E这四种元素,每一种与C元素都能形成原子个数比不相同的若干种化合物,所以C是O元素。

(1)同一主族元素,元素的非金属性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大而减小,所以得电子能力减弱,故最强的为第二周期VIA族;可以根据两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中得失电子判断,也可以根据其氢化物的稳定性判断,故选 bc。

(2)氨气和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铵,硝酸铵中含有离子键、共价键。

(3)形成的酸式盐一个是硫酸氢盐,一个是亚硫酸氢盐,其离子方程式为HSO3-+H+ = H2O+SO2↑ (或HSO3-+HSO4- = H2O +SO2↑+SO42-)。

(4)该物质是肼,燃料电池中,负极上燃料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正极上氧化剂得电子被还原,所以负极上的电极反应式为N2H4+ 4OH--4e-= 4H2O+N2
(5)钠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1molD与水反应放出283.5kJ的热量,则2mol 钠和水反应放出567KJ能量,故答案为2Na(s)+2H2O(l)=2NaOH(aq)+H2(g) △H = –567kJ/mol
21、一种白色晶体A极易溶于水,将A配成溶液进行如下框图所示的实验,实验现象及转化关系如下列框图所示。

其中A为正盐,气体D能使品红溶液褪色,气体F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试回答下列问题:
⑴写出下列物质化学式:A:____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____;
⑵写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①A和酸性KMnO4溶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A和新制氯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通过本题的解答在检验SO-2
4
时是使用HCl酸化的BaCl2溶液还是使用硝酸酸化的Ba(NO3)2,你得到的启示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⑴(NH4)2SO3 BaSO4
⑵①2MnO-
4+5SO-2
3
+6H+==2Mn2++5SO-2
4
+3H2O
②Cl2+H2O+SO-2
3==SO-2
4
+2H++2Cl-
⑶在确定溶液中不含Ag+等干扰离子存在时可选用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作试剂检验
SO-2
4,在确定溶液中不含SO-2
3
等干扰离子存在时可选用HNO3酸化的Ba(NO3)2溶液作试
剂检验SO-2
4
【解析】
22、Ⅰ.维生素C(C6H8O6)主要存在于蔬菜、水果中,它能增强人体对疾病的抵抗能力。

(1)取三片维生素C,压碎后溶于100 mL水中,过滤。

取少量滤液向其中滴加几滴紫色石蕊试液,试液变红,说明维生素C的水溶液呈_________性。

(2)维生素C在酸性环境中比较稳定,在高温时易被破坏。

请你想一想,如何食用黄瓜,才能充分利用黄瓜中丰富的维生素C?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某保健食品的外包装标签上的部分内容如下:
(1)该保健食品的主要功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服用后,该保健食品中的碳酸钙与胃液中的盐酸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食用方法中嚼食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Ⅰ.(1)酸 (2)加醋凉拌
Ⅱ.(1)补钙
(2)CaCO3+2HCl====CaCl2+H2O+CO2↑
(3)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促进钙的吸收
【解析】Ⅰ.(1)维生素C的水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说明维生素C的溶液呈酸性。

(2)由于维生素C在酸性环境中比较稳定,在高温时易被破坏,所以要充分利用黄瓜中丰富的维生素C,食用时应加醋凉拌。

Ⅱ.(1)由于该保健食品的主要原料为碳酸钙,所以该保健食品的主要功能是补钙。

(2)CaCO3与HCl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

(3)嚼食片剂的作用是: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促进钙的吸收。

23、医药用的阿斯匹林的组成是含4.5% 氢、35.5%氧、60%碳,其相对分子质量为180。

阿斯匹林分子式为C X H Y O Z则X:Y:Z=
【答案】8:4:9
【解析】假设分子为1mol,则可根据质量分数分别计算出碳、氢、氧的物质的量,即可求得X、Y、Z之比
24、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第3横行、第17纵行的元素,回答下列问题:
(1)该元素的符号是______,属于________(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

(2)该元素位于第______周期______族。

(3)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该元素的单质与水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该元素的单质与氢氧化钠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Cl;非金属
(2)三;ⅦA
(3)①Cl2+H2O===HCl+HClO
②Cl2+2NaOH===NaCl+NaClO+H2O
【解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