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假日暨重大活动期间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节假日暨重大活动期间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XXX公司
2022年10月
节假日暨重大活动期间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一、总则
为了确保国家重大节假日暨重大活动期间突发事件发生后,能够迅速、准确、及时、有效得到处置,有序开展各项应急救援行动,使危害降到最低程度。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结合公司实际情况,特制订《节假日暨重大活动期间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二、工作目标和基本原则
(一)工作目标
以实现“平安节假日”作为首要目标,有效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并建立起统一、规范、科学、高效的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指挥体系,以及分工明确、责任到人、优务互补、常备不懈的保障体系,确保一旦发生突发事件,应急系统能以最快的速度、最高的效能实施处置,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把危害降到最低点,有效维护公司的安全与社会稳定。

(二)基本原则
快速反应、统一指挥、分级负责、协同应对、措施果断、依靠科学。

三、适用范围
(一)应急处置定义
突发事件导致重大人员伤亡和健康危害、财产损失;生产经营过程中突发或可能突发不稳定情形;企业内部突发综治工作严重问题等影响社会和单位稳定,为了减少各种突发事件的危害程度、减少财产损失、确保社会和单位稳定,需要应急处置的情况。

(二)适用范围
节假日暨重大活动期间突发事件应急预案,适用于公司范围内经营场所发生的相关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或在道路运输过程中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

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

四、应急处置预案体系
公司在县应急局、镇应急办统一指挥下建立应急处置指挥组织。

(一)组织机构
成立公司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领导小组,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实施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

要求明确职责与任务,按照“统一指挥、分类负责、资源共享、条块结合”的原则,开展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

各生产单位积极配合、协助公司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领导小组工作,负责组织实施本单位的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

(二)领导小组职责
统一领导公司内部突发事件有关应急处置工作。

负责监督指导所属单位制订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及预案演练,负责参加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负责评估应急处置行动及应急预案的有效性,负责市应急局、园区交办的其它应急处置事项。

接到突发事件发生的信息或需要开展应急处置时,领导小组组长或指派成员赶赴现场指导和协调处置工作。

(三)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责
公司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领导小组办公室,具体负责国家重大节假日暨重大活动期间的突发事件预防和应急救援工作,是公司内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应对工作的日常工作部门,具体负责对突发事件应急处置业务的基础管理工作、台帐的建立、监督检查,不安全因素信息的汇总、分析协调突发事件处置和处置预案实施;负责指导所属单位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领导机构办公室开展日常工作。

五、应急分级
针对事件危害程度、影响范围和可控性,将事件分为重大(I级)、严重(Ⅱ级)、较大(Ⅲ级)、一般(IV级)。

按照分级负责原则,I级上报县应急局,由其上级启动相应预案,同时启动公司相应预案;Ⅱ级上报公司并启动相应预案;Ⅲ级由车间启动相应预案;IV级由岗位或者班组启动相应预案。

(1)I级:爆炸、火灾、洪涝灾害等需要外部救援和市协调处置安全生产事故。

(2)Ⅱ级:因生产系统破坏、安全设施受损,危及人身安全或财产安全,抢险救援超出工段处置能力,需公司协调处置的安全生产事故。

(3)Ⅲ级:因生产系统故障,安全设施受损,危及人身安全或财产安全,影响较小,工
段有能力自行处置的安全生产事故或其它突发事件。

(4)IV级:因生产设备设施故障,安全设备受损,危及人身安全或财产安全,岗位或者班组有能力自行处置的安全生产事故或其它突发事件。

六、启动条件
当事件符合I、Ⅱ级,由公司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领导小组下令启动预案。

当事件符Ⅲ、IV级时,由所属单位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领导机构下令启动预案。

事件发生单位应急处置力量无法有效控制事态发展或无法满足应急处置需要可能导致事态扩大的,可提请公司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领导小组下令启动预案。

七、应急响应
为了更好对突发事件实施应急处置,适时启动应急预案,并按下列要求实施应急响应。

(一)信息报告
1.所属单位应当建立突发事件应急值班制度、应急报告制度和应急举报制度,公布统一的突发事件报告、举报电话,保证突发事件应急信息畅通。

2.所属单位接到有关突发事件的报告后,应当立即向集团公司调度室报告,立即采取有关预防和控制措施,并配合、协助政府或部门组织有关人员对报告事项调查核实、确证,采取必要的控制措施。

3.公司在接到有关突发事件的报告后,应迅速了解情况,并在接到报告后1小时内,向上级部门报告。

4.所属单位负责处置的突发事件,应当在10分钟内,向公司调度室报告突发事件的有关情况。

5.突发事件应报告下列有关情况
(1)突发事件发生的单位、时间、部位;
(2)突发事件的实际发生情况;
(3)突发事件的控制和处理情况;
(4)突发事件现场处置负责人联系方式、方法。

6.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隐瞒、缓报、谎报或者授
意他人隐瞒、缓报、谎报有关突发事件应急情况。

(二)应急处置
1.发生突发事件后,所属单位和公司应当按照响应级别与对应职责,启动应急预案,并迅速组织应急救援等有关人员第一时间到达现场,对现场进行有效控制、处置,包括现场秩序维护、人员疏散、现场保护,以及其它现场紧急处置等等。

2.发生突发事件后,所属单位应自行组织或积极主动配合、协助有关部门对有关场所、车辆、人员、运输货物进行应急检查。

3.参加应急处置的工作人员,应当按照有关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要求,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

(三)应急保障
所属单位平时应加强对应急机构人员、应急资金、应急设备设施等物资的检查和维护,确保应急人员、应急资金和应急物资到位,确保应急设备设施始终处于良好的技术状况,确保在关键时刻能拉得出、用得上。

(四)紧急运输
1.突发事件发生后,所属单位应当采取措施保证应急人员、物资、设备、器械等紧急物资的及时运输。

2.根据上级部门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指挥部的命令,所属单位应当协助紧急调用有关人员、车辆以及相关设施、设备。

被调用的单位和个人必须确保完成有关人员和紧急物资运输任务,不得延误和拒绝。

3.承担应急处理紧急运输任务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1)驾驶员应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觉悟,有较强的责任心,具有娴熟的驾驶技术;
(2)车辆在装卸货物前后根据需要进行车况检查、卫生处理;
(3)有关运输人员事前应当接受有关应急处置知识培训,配备相应的安全防护用具;
(4)保证驾驶员休息充足,不得疲劳驾驶;
(5)进入突发事件发生地前,应当采取严格的防护措施。

(五)监督检查
公司接受市政府及有关部门、机构对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工作的指导和督查;公司负责对所属单位突发事件应急工作的指导和检查;上级部门、机构或单位对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工作进行指导和督查,下级单位应当积极配合。

八、现场恢复
(一)现场恢复
突发事件得到控制,并经有关部门调查取证后,确认可以进行现场清理的,应及时开展清理等后续工作。

(二)事件调查
公司按照职责要求,及时成立事件调查小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调查。

由政府或有关
部门开展事件调查工作的,所属单位和公司应急处置组织应积极主动予以配合。

九、预案演练
公司和所属单位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领导机构办公室应当定期组织应急预案演练。

编制演练方案,明确演练的课题、队伍、内容、范围、组织、评估和总结等。

演练要从实战角度出发,切实提高应急救援能力,深入发动和依靠职工群众,普及应急知识和技能。

具体执行公司《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十、经费开支
各单位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领导小组所需的应急处置专项工作经费,由本单位自行负责列支。

十一、法律责任
单位与个人如违反本预案规定,不履行职责,将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法律责任相关条例处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