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争鸣课时练习 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历史上第8课《百家争鸣》课时练习
一、选择题
1.《淮南子》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个塞翁,他的马无缘无故跑到了胡人那里。

人们都来宽慰他。

他却说:“这怎么就不会是一种福气呢?”过了几个月,那匹失马带着胡人的良马回来了。

人们都前来祝贺。

塞翁又说:“这怎么就不能是一种灾祸呢?”不久,他的儿子因骑马摔断了大腿。

这个故事说明的道理和哪位思想家的观点一致( )
A.孔子
B.孙武
C.老子
D.孟子
2.春秋战国百家争鸣为后世提供了丰富的思想遗产。

秦朝统一后实施的政策承继的是()A.儒家:为政以德,仁政治国 B.墨家:互助互爱,反对战争
C.道家:顺其自然,无为而治 D.法家:提倡法治,强化集权
3. “方百里而可以王。

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

”材上述料中的核心主张是()
A.“无为而治”
B. “法不阿贵’
C. “重农抑商”
D. “施仁政于民”
4.下面是几位同学关于孔子的讨论,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
A.甲说: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B.乙说:他提出了“仁”的学说
C.丙说:他是教育家,对教育贡献很大 D.丁说:他主张“兼爱”“非攻”
5.历史学钱穆指出,中国“学术思想最灿烂的时期是秦以前,政治社会最理想安定时期莫过于汉唐”。

秦以前“学术思想最灿烂”是指()
A. 儒家学说成为正统思想
B. 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C. 铁器和牛耕的普遍的使用
D. 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
6.孔子是春秋时期的思想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针对当时的社会状况,孔子提出了()A.无为而治B.“仁”和“德治”
C.“兼爱”和“非攻”D.实行“法治”
7.战国时期,社会发生了急剧的变化。

关于如何治理国家,法家主张()
A.实行“仁政” B.“无为而治”
C.以法治国D.选举贤能的人治理国家
8.“十三五”期间是我国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关键时期。

教育现代化是国家教育整体的现代化,没有教育公平就没有教育现代化。

下列思想主张中最能体现“教育公平”的是( ) A.因材施教 B.兼爱
C.有教无类 D.仁政
9.下列关于孔子思想主张的描述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仁”就是要爱人,理解体贴别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 主张以“德”教化人民,反对严酷的刑罚
C. “礼”就是要求人们能够约束自己,加强个人修养
D. 主张实行“法治”,制定严酷的刑罚镇压人民的反抗
10.学习历史有一个基本的结论就是“思想文化是一定现实的反映”。

“百家争鸣”学术局面反映的社会现实是( )
A.孔子“有教无类”,使社会上有学问的人增多 B.夏桀暴政,人民怨声四起
C.西周灭掉商朝,实行分封制 D.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
二、非选择题
11.孔子和他的儒家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由分立趋向统一的春秋战国时期,造就了孔子、老子等一大批杰出的思想家,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学术思想繁荣。

其中,对后世影响最大的思想家是孔子。

材料二:儒家最终追求的是一个以“仁”为核心,以“和谐”为目标的境界。

因此,千百年来贯穿儒家文化的一个始终不变的特征就是“和”,“和”的首义是人与人的和谐。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人和”处在突出位置。

“天人合一”强调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表明人最终要顺应自然规律。

数千年来,这种和谐理念经过长期熏陶,扎根于中国的历史文化传统,渗透于中国的社会生活,造就了中华民族成为一个爱好和平的民族。

材料三:著名华人作家韩素音曾说:中国文化影响之大与孔子思想中的进步因素所作的贡献是分不开的。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孔子”与材料二中的“儒家”有怎样的关系?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什么?(2)根据材料二,指出儒家所强调的“和”指的是哪两种“和谐”?
(3)综合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中学生应如何对待传统文化。

12.思想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发展的产物,先进的思想能够推动社会的发展。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这位哲学家的道德是无限辉煌的。


——《论语》英译本前言(1691年出版)
材料二(秦始皇)“书籍被烧残,其实还在其次,春秋末年以来,蓬蓬勃勃的自由思索的那种精神,事实上因此而遭受了一次致命的打击。


——郭沫若
材料三史学家顾颉刚说:“秦始皇的统一思想是不要人民读书,他的手段是刑罚的制裁;汉武帝的统一思想是要人民只读一种书,他的手段是利禄的引诱。


——《中国历史众生相》
材料四现代国家固然需要强调依法治国,但也要强调以德治国。

法治与德治必须结合。

法可厚德,德可固法……只有大力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坚持德治和法治统一,自律和他律并重,社会才能稳定有序。

——《中国传统德治思想的现代选择》(1)材料一提到的“这位哲学家”是哪位历史人物?他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2)材料二中“蓬蓬勃勃的自由思索的那种精神”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材料三中“要人民只读一种书”指的是汉武帝的哪项具体措施?
(3)对材料二和材料三,简析秦始皇与汉武帝对待儒家学说的态度有何不同?
(4)根据材料四,请说出现代化治国的方略是什么?
(5)综合以上材料,对待中国传统思想文化,我们应该持何种态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