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大提升(第十四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四课
学时:4学时
要求:掌握辛弃疾的生平、成就和历史地位。
背诵佳句和诗词。
掌握典故。
一、历史名人之辛弃疾
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中年后别号稼轩居士,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人。
南宋豪放派词人、将领,有“词中之龙”之称。
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辛弃疾生于金国,早年与党怀英齐名北方,号称“辛党”。
青年时参与耿京起义,擒杀叛徒张安国,回归南宋,献《美芹十论》《九议》等,条陈战守之策。
现实对辛弃疾是残酷的。
他虽有出色的才干,但他的豪迈倔强的性格和执着北伐的热情,却使他难以在官场上立足,屡遭劾奏,数次起落,“归正人”的尴尬身份也阻拦了他仕途的发展,最终退隐山居。
开禧北伐前后,宰臣韩侂胄接连起用辛弃疾知绍兴、镇江二府,并征他入朝任枢密都承旨等官,均遭辞免。
开禧三年(1207年),辛弃疾抱憾病逝,年六十八。
宋恭帝时获赠少师,谥号“忠敏”。
辛弃疾一生以恢复为志,以功业自许,却命运多舛、壮志难酬。
另
外,但他始终没有动摇恢复中原的信念,而是把满腔激情和对国家兴亡、民族命运的关切、忧虑,全部寄寓于词作之中。
其词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
其词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典故入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
现存词六百多首,有词集《稼轩长短句》等传世。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
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
灯火阑珊处。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
悠悠。
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
坐断东南战未休。
天下英雄谁敌手?
曹刘。
生子当如孙仲谋。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二、佳句赏析
91.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唐·杜甫·春望)
92.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唐·李白·送友人)
93. 辅车相依,唇亡齿寒。
(左传)
94.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孟子·滕文公)
95.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唐·杜甫·春望)
96.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诗经·小雅·车辖)
97.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论语·卫灵公)
98. 苟余心之端直兮,虽僻远其何伤?(屈原·涉江)
99.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唐·张继·枫桥夜泊)100.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唐·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三、典故
黍离之悲
黍(shǔ)离之悲:是一个汉语成,指对国家残破,今不如昔的哀叹。
也指国破家亡之痛。
出自于《诗经》“王风”,历来被视为是悲悼故国的代表作。
黍离:本为《诗·王风》中的篇名。
《诗·王风·黍离序》:“《黍离》,閔宗周也。
周大夫行役,至於宗周,过故宗庙宫室,尽为禾黍,閔周室之颠覆,徬徨不忍去而作是诗也。
”后遂用作感慨亡国之词。
黍离
彼黍离离,彼稷之苗。
行迈靡靡,中心摇摇。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穗。
行迈靡靡,中心如醉。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实。
行迈靡靡,中心如噎。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说的是两千多年前的一个夏天,周大夫行役路过镐京,看到埋没在荒草中的旧时宗庙遗址,有感于周室的被颠覆,悲伤而作【黍离】。
描述了当一个人看到心中的理想大厦坍塌埋没于苗草中时的难受心
情,这首诗两千年来不断被传唱着。
以至于人们把发自心底的、失落的悲哀称作‘黍离之悲’。
《王风》者,平王之诗也,当年周幽王倾国博妃一笑,终致西周为犬戎所灭。
无奈之下,平王徙居东都,王室遂卑,与诸侯无异,造就了多少妻离子散的悲哀之歌。
旧都镐京,曾经有多么繁华,现在就有多么悲伤,那埋没在荒草中的旧时宗庙遗址,那流落民间的当年的颂歌让多少今人情难自抑、痛哭流涕。
《扬州慢》表达了作者姜夔的黍离之悲。
《思旧赋》表达了作者向子期的黍离之悲。
《乌衣巷》表达了诗人刘禹锡的黍离之悲。
《春望》表达了诗人杜甫的黍离之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