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指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指瑕
作者:李海平
来源:《语文教学之友》2008年第03期
现行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2007年3月第二版)是体现新课程理念的好教材。
然而,虽经修订,仍存欠妥之处,笔者仅就目力所及,归类列举,以求教于同道。
一、注释编排不合理
1. 《芦花荡》中“十几个鬼子在水里泅着,日本人的水式真不错”句中的“泅”应读“qiú”,课本在《芦花荡》中未注音,而在《观潮》中却注了音。
应注前句,而在《观潮》中不注。
2. 《登岳阳楼(其一)》中已对“徙倚湖山欲暮时”的“徙倚”注为“徘徊”。
而在《野望》中又对“徙倚欲何依”中的“徙倚”注为“徘徊,来回地走”。
重复注释,不利于学生举一反三,应删去后注。
二、注释错误
《观潮》中有“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句,注释将“既望”注为“农历十六日(十五日叫望)”。
笔者认为此注释是不妥的。
“望”是指月球和太阳在地球前后正相反的时刻,此时月球完全面向地球,我们看到的是一轮满月。
“望”可以发生在一天中的任何时刻,因为月球绕地球运动的轨道是椭圆的,运动速度是不均匀的。
在近地点速度最快,在远地点速度最慢。
即从初一“朔”到“望”之间,若月球过远地点,“望”就要后推,有可能出现“十五的月亮十六圆”;若月球过近地点,“望”就要向前提。
因此根据天文现象,人们把农历大月的十六日和小月的十五日都称为“望”,并不是课本中所说的“农历十五日”。
“既望”是指“望”后的第一天,即大月的十七日,小月的十六日,并非课本所统指的“农历十六日”。
三、多音字辨析失当
课本将《归园田居(其三)》的“道狭草木长”加注为“[草木长(zhǎng)]草木丛生”。
显然这是把“长”字当作动词注释了。
从陶诗的下句“夕露沾我衣”,可见诗人当时感觉草木太长(cháng),若是草木短一点儿,也不至于让“夕露沾我衣”了。
是嫌草木太长的意思,怎能理解为动词呢?再从全诗来看,与诗中“草盛”、“荒秽”一样,“草木长”正恰当地反映了劳动的艰辛,从而反衬出全诗的点睛之笔“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凸现诗人的高尚人格。
而如作动词理解,则不利于与一般赞美田园风光的诗句相区别。
再者,诗歌常把相同结构的句子放在一起,使得诗歌的形式更整齐,意境更优美,音韵更和谐,读来更具美感。
本诗中的“草盛”和“豆苗稀”都是由名词和形容词构成的主谓短语。
同样,“道狭草木长”也是由两个这样的主谓短语构成的。
这两句诗采用了古代五言诗常用的特殊本句对偶形式。
正如“豆苗”的后面不宜使用动词一样,“草木”后面的“长”字也只能理解为形容词。
所以,“长”字应读“cháng”,当形容词理解,释义也应为“草木很深”。
四、违反《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的规定
《观潮》中有“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句,注释将“骑”注为“jì”。
其实,在《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中,审定“骑”字的读音为“qí”(统读)。
《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中说明部分第二条是:“在字后注明‘统读’的,表示此字不论用于任何词语中只读一音(轻声变读不受此限)。
”可见,“骑”字的读音应遵循《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审定的读音,课本的注释是错误的。
《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是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原国家教育委员会、广播电影电视部审核通过并公布的。
三家联合公布的“关于《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的通知”指出:“自公布之日起,教育、出版、广播等部门及全国其他部门、行业所涉及的普通话异读音、标音均以本表为准。
”《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的通知是1985年12月27日公布的,今天的语文课本还违反其规定注音,这对规范学生的语言极为不利,希望编者重视这一问题。
五、异形词的规范问题
“想像——想象”是一组异形词,虽未被收在《第一批异形词整理表》中加以规范,但也不至于在本册教科书中“各据一词”,甚至在《老王》这篇课文中也不统一。
如:
第77页:说得可笑些,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象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
第79页:我不能想像他是怎么回家的。
究竟用哪一个?人教社在课本再版时应予以统一。
笔者查全了2001年12月出版的第一版老教材,全都是写作“想像”,无一例外。
所以笔者建议:不妨就采用“想像”的写法。
(作者单位:吉安市青原区值夏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