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八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语文组合阅读训练(第2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2021学年八(下)语文组合阅读训练(第2周)【诗词鉴赏】
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下列各题。
宿桐庐江①寄广陵旧游②
孟浩然
山暝闻猿愁,沧江急夜流。
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
建德③非吾土,维扬④忆旧游。
还将两行泪,遥寄海西头。
【注】①桐庐江:在今浙江桐庐境内;②此诗写于诗人赴长安应试失败后,出游吴越途中,当时他已年满四十;③建德:今浙江建德一带;④维扬:今江苏扬州诗中的“广陵”、“海西头”也指扬州。
1.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一句所呈现的情景,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方法。
2.从写景角度看,与“山暝闻猿愁,沧江急夜流”写法相同的一句是
A.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
(《秋宵月下有怀》孟浩然)
B.孤烟村际起,归雁天边去。
(《南归阻雪》孟浩然)
C.百里闻雷震,鸣弦暂辍弹。
(《与颜钱塘登障楼望潮作》孟浩然)
D.鱼行潭树下,猿挂岛藤间。
(《万山潭作》孟浩然)
3.结合全诗内容,简要概述诗人流下“两行泪”的原因。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
,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陶渊明《桃花源记》)【乙】蜀氏遇晋饥,辈三五人,挟木弓入白鹿山捕猎以自给。
因值群鹿骇走,分路格之。
一人见鹿入两崖间,才通人过,随而遂之。
行十余步,但见城市栉比,闾井繁盛,了不
见鹿。
徐行市中,以问人曰:“此处何也?”人曰:“此小成都耳,非常人可到,子不宜
久住。
”遂出穴,密志归路,以告太守刘悛,悛使人随往,失其旧所矣。
(节选自(宋史•艺文志》)
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便要.还家②咸.来问讯
③便扶向.路④密志.归路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以.告太守刘刘悛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愚公移山》)
B.子.不易久住有子.存焉(《愚公移山》)
C.遂.出穴遂.与外人间隔(《桃花源记》)
D.密志.归路寻向所志.(《桃花源记》)
6.翻译下面句子。
①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②因值群鹿骇走,分路格之。
7.【甲】文中桃花源人生活的美好表现在哪些方面?(用自己的话概括)
8.甲乙两文虽然故事内容不同,但很多方面却有着共同特征,试找出甲乙两文故事的共同之处。
(至少3点)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三则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A】记者专访国际宇航联空间运输委员会秘书长杨宇光(节选)
记者:请您简要介绍一下天舟一号。
杨宇光:天舟一号是我国自主研制的首艘货运飞船,采用两舱构型,由货物舱和推进舱组成。
它总长10.6米,舱体最大直径3.35米,起飞重量约13吨,物资上行能力约6吨,推进剂补加能力约为2吨,具备独立飞行3个月的能力……其有效载荷比例在目前所有的货运飞船中是最高的。
【B】消息《天舟天宫顺利对接》(节选)
本报北京4月22日电4月22日12时23分,天舟一号货运飞船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顺利完成自动交会对接。
据了解,由我国自主研制的天舟一号,它的上行载货比、货物运输、推进剂补加等综合能力比肩甚至优于国际现役货运飞船,快递货物经济实惠。
此次与天官二号进入组合体飞行阶段,将按计划开展推进剂在轨补加,以及空间应用和航天技术等领域的多项实(试)验。
【C】天舟一号瘦身记
①我是太空“快递小哥”﹣﹣天舟一号货运飞船。
最近我承接了一项艰巨又光荣的任务,
把货物送到“客户”﹣﹣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的手中。
②我暗下决心,一定要运送更多的货物给它。
但我的“车”﹣﹣运载火箭的运载能力是
固定的,若想运更多货物,我必须在保证足够强壮的同时,尽可能减肥。
③减过肥的人都知道,腰部的赘肉是很难减下去的。
而我的腰部是一个个连接框,为了将我高大的身躯牢固连接,这些连接框原先做得很厚实,显得臃肿。
因此,教练决定第一步就要帮我减腰部赘肉。
④经过多次试验,教练将我的腰部设计成镂空形式,保留结构受力部分,去除非受力部分的“肉肉”,将腰部的重量降低到原来的50%左右,丝毫没有影响腰部的结实程度。
⑤我的教练十分严格,不仅不放过肉眼可见的腰部赘肉,连肉眼几乎无法分辨的“皮下脂肪”也不放过。
我的外部是一种壁板结构,壁板连接完成后,组成的密封空间就是装货物的肚子了。
虽然壁板厚度只有不到3毫米,但是在教练看来,依然有减重的空间。
他们严格控制加工温度、切削速度等参数,尽量使壁板厚度贴近设计人员给出的公差下限。
通过去除“皮下脂肪”,尽可能让壁板变薄。
由于壁板面积很大,即使去除A4纸那样薄的一层“脂肪”,整舱的重量也会下降很多。
这不,我的体重因此又减少了30千克左右。
⑥为了装更多的货物,设计人员用货架将我的肚子分成了许多区域。
我的教练连这些货架也没放过,他们选用了轻质高强度材料组成货架。
“货架面板”﹣﹣仪器板,使用的是铝合金蜂窝板;“货架框架”﹣﹣立梁,使用的是碳纤维材料。
每一项改进都运用了先进而复杂的制造工艺。
为此,研制人员采用了“无应力”装配的方式,保证了货架装配误差不超过2毫米。
这些“锻炼”让我的肌肉又轻又强壮,我的瘦身计划圆满完成。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9.阅读材料【B】,说说天舟一号要完成哪些任务。
10.材料【A】【C】都介绍了天舟一号,它们的语言特点和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11.阅读材料【C】,回答下面问题。
①有人认为第⑤节画线句多余,应删去。
你赞同吗?请简述理由。
②科研人员采用哪些方法为“快递小哥”“瘦身”?
12.阅读三则材料,谈谈你从中领悟到的科学精神。
雪一化,就有路了
张抗抗
①每年下第一场雪的日子,我总会想起多年前,一个雪天的经历。
②那些日子我始终被一件事情烦恼着,烦恼的起因似乎是为了一些闲言碎语。
那时我初涉文坛,很容易被那些谣言困扰。
当事情渐渐平息时,我偶尔听说某某人在其中做了手脚,心里顿时对此人充满了愤恨。
我发誓要当面去质问她。
③很快便有了一个机会,我出差去某地,恰好要路过那人所在的城市。
我向朋友要来了她的地址,决定在那个城市作短暂的停留;去义正词严地指责、声讨她,然后同她拜拜。
④到达那个城市时,已是傍晚时分了。
当我走出车站时,发现空中已飘起了雪花。
那场雪似乎来得很猛。
我看着地址打听路线,乘坐了几站电车。
下车时,天色很快暗了下来,完全陌生的街名和异样的口音,令我不知自己置身何处。
但我只能继续去寻找那个记录
在怨恨的纸条上的地址。
⑤雪下得越来越大,风也越发凛冽,四下皆白,分不清天上地下,只是混混沌沌跌跌撞撞地朝前走着……街上几乎已没有行人,那时我发现,自己一定是迷路了。
⑥就在那个时候,我看见了街边一间简陋的平房,窗口露出一线微弱的灯光。
我敲打了那家人的房门。
门开了,灯光的暗影中,站着一位上了年纪的老妇,她接过我那张写着地址的纸条,在灯下看了看,又低头仔细地打量着我,说:“那地方太难找,跟你说不明白,还是我领你去吧!”不容我谢绝,她已经跨出门槛,踩在了雪地里。
⑦“这大雪天儿出门,一定是有要紧事吧?”她回过头大声喊。
我含糊地应了一声。
⑧“你是去看望病人吧?看把你累的急的,是亲戚,朋友?”她放慢了脚步,一边拍掸着肩上雪花,一边等着我。
⑨我心里咯噔一下。
亲戚?朋友?病人?……我沉默着,无言以对。
我怎能对她坦言相告,自己其实是去找一个“仇人”兴师问罪的!
⑩似乎就在那一刻,我忽然对自己此行的目的和意义发生了一丝怀疑。
我不知道自己来这个城市干什么,甚至也不知道我要去寻找的那个人究竟是谁。
那个人隐没在漫天飘飞的雪花中,随风逐流而去。
也许出于无知,也许出于一时的利益之需,她才那样做。
那也许真的是一个需要救治而不是鞭笞的“病人”呢!
⑪脚底突然在一个雪窝里滑了一下,大娘一把将我拽住。
⑫“这该死的雪,真讨厌……”我忍不住嘟囔。
⑬“不碍事,不碍事,就快到了。
”她说,“前面那个电线杆子右拐,再往前数3个门就是。
”
⑭“大娘,请回吧,这回我认得路了……”我说着,声音忽然喑哑了。
⑮她又重复指点了一遍,便转身往回走。
刚走几步,又回过头,大声说:“不碍事,明儿太阳出来,这雪化一化,就有路了!”那个苍老的声音,被纷扬的雪花托起,在空荡荡的小街上蹒跚。
⑯我在雪地上久久伫立着。
雪化一化,就有路了。
那么,就把冷雪交给阳光去处理。
雪不能永远覆盖道路,因为路属于自己的脚。
⑰那个风雪之夜,当我终于站在那费尽周折才到达的门牌下面时,我已经全然没有跳下火车时那种激愤的心情。
我平静地站了一会儿,将那张被雪水洇湿揉皱的纸条撕碎,然后慢慢朝火车站方向走去。
(选自《情感读本》2012年6月)13.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作者“多年前一个雪天的经历”。
14.文中的画线句属于什么描写,有何作用?
15.选文中的“老妇”是一个怎样的形象?作者是如何刻画“老妇”的形象的?16.下面的句子有何深刻含义?
雪不能永远覆盖道路,因为路属于自己的脚。
17.联系全文来看,作者以“雪一化,就有路了”为题目有何作用?
参考答案
【诗词鉴赏】
1.晚风吹动两岸的树林,枝叶沙沙作响,如水的月光,映照着江中一只孤零零的小船.
2.C
3.诗人因为思念家乡,怀念友人而心中愁闷,因而流下了“两行泪”。
【文言文阅读】
4.①同“邀”,邀请;②全、都;③从前的、以前的;④做标记。
5.C
6.①(桃花源中人)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汉朝,更不必说魏朝和晋朝了。
②因为遇到一群鹿正害怕地逃跑,(几个人)分路追赶。
7.自然环境优美、资源丰富;社会安定和平,百姓生活和谐。
8.都以人物的活动为线索;都偶然发现了一个与世隔绝的美好之地;居住在绝境里的人都生活自足,且不希望被外人打扰;发现者都在回去的路上做了标记,待回头再找时已无迹可寻。
【乙】:
蜀家遇饥荒之年,家族中有三五个人拿着木弓到白鹿山捕猎用来充饥。
正好遇到一群鹿受到惊吓逃走,一个人看见鹿从两座悬崖间钻入,仅容一人通过,随即去追赶它。
跑了十几步,只看出城市楼房整齐排列,市场无比热闹,却看不见鹿的踪影。
这个人在市场中慢慢地行走,问其他人:“这是什么地方?”其他人说:“这是小成都,不是平常人可以来到的,你不能久留。
”这个人于是又从洞穴中出来,秘密地作上标记,回来看报告太守刘悛,刘悛派人随他前往,却无法找到原来的地方。
【现代文阅读】
9.①开展推进剂在轨补加实验;②空间应用实验;③航天技术等领域的实验。
10.【A】A的语言特点是朴实无华,多用数字,表达效果是更准确科学。
【C】的语言生动形象,多用比喻拟人,表达效果是不枯燥,让人易于理解和接受,吸引人去阅读,通俗易懂。
11.①不赞同。
这句话的存在,起到了以下几点作用:在文章结构上,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使文章段落之间的衔接更紧凑。
在文章内容上,它提示了本段下文要说明的对象是“皮下脂肪”,指的是壁板的厚度,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通俗易懂。
同时赞扬了科研人员严格、精益求精的科学精神。
所以不能删去。
②将腰部设计成镂空形式,重量降低到原来的一半,但不影响结实程度;严格控制加工
温度、切削速度等参数,使壁板厚度尽量贴近设计人员给出的下限,使体重再次30千克左右;选用了轻质高强度材料组成货架;采用了“无应力”装配的方式,保证了货架装配误差不超过2毫米。
12.从材料中我深深的感悟到科学研究的艰辛,需要科学研究者有吃苦耐劳、坚持不懈的精神,以及积极探索的精神,这样才能开辟出一条全新的道路。
13.“我”去陌生的城市质问一个人,但遭遇大雪迷路,一个大娘冒雪把“我”领到这个
人家门前,“我”受大娘行为的感动并没有进去,而是又返回了火车站。
14.环境描写。
点明了人物活动的背景,烘托了“我”内心的怨恨之情,为下文“我”迷路、老妇引路等情节作铺垫。
15.一个热情质朴、乐于助人、内心世界充满了关爱的温情的老妇形象。
运用正面描写(或动作、语言)与侧面描写(恶劣的环境和“我”的态度转变)来侧面烘托“老妇”的形象。
16.不要为世间的纷纷扰扰所困扰;要学会用宽容去化解人与人之间的嫌怨;只要自己努力去做,一切怨恨都能被化解;懂得宽容的心灵会使生活的天地变得开阔。
17.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交代了故事发生的环境(背景);与文中大娘的话相照应,暗示了文章的主旨:人与人之间的嫌怨一旦消除,心灵就会相通,生活的天地就会变得开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