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第十六单元经济全球化下的世界与现代的科技文艺单元综合提升教案(含解析)人教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元综合提升
专题一近现代以来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历程
专题二从全球化视角审视中国与世界经济的联系
专题三三次科技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1.第一次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1)第一次工业革命完成后,西方列强发动鸦片战争,打开中国封闭的大门,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危机出现。

(2)客观上瓦解了中国的封建自然经济,中国开始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冲击着中国封建思想文化,诱导了中国近代工业的产生(洋务企业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3)思想上推动了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

2.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1)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过渡。

在经济上,列强加紧了对中国的资本输出;在政治上,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加紧侵略中国边疆及邻国,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2)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3)中国人民救亡图存运动高涨(维新变法运动、义和团运动和辛亥革命等)。

3.第三次科技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1)由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对社会主义中国的敌视、封锁,加上当时国内政治经济上的“左”倾错误的干扰,致使中国一度与世界科技潮流失之交臂,影响了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和
综合国力的全面提高。

(2)与前两次不同的是,在当时极端困难的国内国际背景下,中国科学家在原子能、航天技术、分子生物学等领域取得了与世界同步的重大科技成就。

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中国打开国门,积极引进吸收世界先进科学技术与管理方法,重新追赶世界科技革命的潮流,已形成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极大地推动了我国的现代化建设。

例题(2016·课标全国Ⅱ,4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近代以来全球国际人口迁移
——据邬沧萍《世界人口》等编制材料二中国的海外移民历史悠久,大致从1567~1840年是一个承前启后的时期,移民数量有所增加,1801~1850年中国海外移民数达32万人。

近代中国海外移民的总数为1 500万人左右,其中90%移往东南亚,移民与祖国保持着密切联系,1862~1949年,华侨投资国内企业有25 510家,投资总额约63 271万元。

新中国成立后,大陆地区很少向外移民。

70年代以后,出现了一个新的移民潮。

到2008年,移民人数达1000万以上,主要集中于发达国家。

——摘编自曹树基《中国移民史》(第六卷)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以来全球国际人口迁移的基本趋势。

从人口迁移的数量、范围、自愿移民的目的地等角度回答。

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6世纪以来中国海外移民的特点及形成的主要原
因,并说明华侨华人在中国近代史上的贡献。

1.特点一问首先要明确时空定位:“16世纪以来”,再把材料信息划分为三个阶段并明确答题角度:“大致从1567~1840年……投资总额约63271万元”(起步、方向),“新中国成立后,大陆地区很少向外移民”(停止),“70年代以后……集中于发达国家”(新发展、方向)。

2.原因先要总结出特点,再根据总结的特点逐个要点分析,分析时要从时代背景下的“国际、国内”两方面着手。

3.贡献一问要先确定时空:“中国近代史上,”也就是无须拓展现代史的内容。

经济贡献(材料信息:“近代中国海外移民90%移往东南亚……投资国内”)、政治贡献(辛亥革命、抗日战争)。

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趋势:数量不断增加;范围不断扩大;自愿移民从主要由发达地区向落后地区迁移,逐渐转变为主要由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迁移;被强迫进行的移民基本停止。

(2)特点:中国大规模海外移民出现于鸦片战争之后,晚于世界国际移民;新中国成立后一段时间内基本停止;20世纪70年代以后形成新的移民潮。

主要原因:卷入世界市场较晚;冷战期间西方的封锁;中国的改革开放。

贡献:引入技术和资金,促进了中国近代工业的兴起与发展;支持了孙中山领导的民主革命;支援和投身于全民族的抗战。

规律总结
1.趋势即变化,先要准确读取表格所给的信息,再归纳变化的角度进行分析,容易读错的信息:如第三个阶段“人口迁移数量”中是每年325万,而不是总共325万。

概括即语言精练,逻辑关系清晰,体现变化,不概括答案:如从欧洲、非洲迁往欧洲、亚洲。

2.特点一问要从宏观上把材料信息分成三部分:近代史、改革开放前、改革开放后。

答案易错在:把材料信息细碎化,且没有与材料一比较。

原因一问失分点在没有结合特点一问,且没有从国际、国内两方面分析。

3.贡献一问,答案失分点:没有界限在“中国近代史”;没有与教材紧密结合。

4.根据分值判定答题要点数量:趋势8分约4个要点;特点、原因、贡献17分大约每小问6分,每小问约3个要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