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大庆市铁人中学2019_2020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答案选 C。
2.下列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
A. 羟基的电子式:
B. 乙酸的分子式: CH3COOH
C. 四氯化碳分子比例模型:
D. 丙烷分子的比例模型:
【答案】A
【解析】 【详解】A.氧原子与氢原子通过一对共用电子对成键,羟基中的氧原子含有一个未成对电
பைடு நூலகம்
子,电子式为
,选项 A 错误;
B.CH3COOH 为乙酸的结构简式,乙酸的分子式为 C2H4O2,选项 B 错误; C、Cl 原子半径大于 C 原子,四氯化碳分子比例模型不正确,比例模型应符合原子的大小比
B. 向 H2A 溶液中通入 HCl 气体,c(H+)增大,使电离平衡 HA- ⇌ H++A2-逆向移动,但 H2A 浓度 并未增大,B 项错误;
C. 电离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向 H2A 溶液中加入金属 Na,电离平衡常数不发生变化,C 项 错误; D. H2A 第一步完全电离,第二步为部分电离,0.1mol/L H2A 中 H+并未完全电离,因此 pH<1,D 项正确;
水解,C 项错误;
D. 淀粉和纤维素都属于多糖,水解的最终产物均为葡萄糖,D 项正确;
答案选 D。
4.某有机物的结构简式如下,此有机化合物属于


①烯烃 ②多官能团有机化合物 ③芳香化合物 ④烃的衍生物
A. ①②③④ 【答案】C
B. ② ④
C. ② ③ ④
D. ① ③
【解析】
【详解】由有机物的结构可知结构中含有酚羟基、羧基和碳碳双键,属于多官能团有机物,
例,选项 C 错误;
D、
是丙烷的球棍模型,不是丙烷的比例模型,选项 D 错误;
答案选 A。
3.下列关于物质水解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纤维素属于营养物质,可被人体水解
B. 油脂、糖类和蛋白质都能发生水解反应
C. 淀粉水解液加碘水,可检测是否发生水解
D. 淀粉和纤维素水解的最终产物均为葡萄糖
【答案】D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③
【解析】
【详解】①硫离子和铝离子发生双水解反应生成氢氧化铝沉淀和硫化氢气体,反应的离子方 程式为:2Al3++3S2-+6H2O=3H2S↑+2Al(OH)3↓;无法制取硫化铝(Al2S3)固体,如果制取
硫化铝固体,可以用金属铝和硫粉加热的方法来制取,故①错误;
②碳酸钾受热稳定,可蒸发得到碳酸钾,故②正确;
【解析】
【详解】A. 纤维素属于营养物质,但人体中没有能够水解纤维素的酶,不能被人体水解,A
项错误;
B. 油脂在酸性或碱性条件下均可水解,蛋白质水解的最终产物是氨基酸,糖类中单糖不能
水解,双糖或多糖均能水解,B 项错误;
C. 淀粉遇碘变为蓝色,当淀粉部分水解时,遇碘也变为蓝色,因此不能测定淀粉是否发生
D. 石油的分馏、煤的气化、海水晒盐、从花生中提取花生油等过程都是物理变化
【答案】C
【解析】
【分析】
A. 海水提溴的目的是将海水中的 Br-转化为 Br2; B. 酸雨的形成与 CO2 无关; C. 海带中提取碘是将 I-转化为 I2; D. 煤的气化是将煤转化为气态燃料的过程,产生了新物质。
【详解】A. 海水提溴的目的是将海水中的 Br-变为 Br2,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A 项错误; B. 酸雨的形成与氮的氧化物和硫的氧化物有关,与 CO2 无关,B 项错误; C. 海带中提取碘是将 I-转化为 I2,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C 项正确; D. 煤的气化是将煤转化为气态燃料的过程,产生了新物质,发生了化学变化,D 项错误;
【答案】B
【解析】
【分析】
A. NH4Cl 为强酸弱碱盐,NH4+水解使溶液显弱酸性; B. 醋酸为弱酸,在溶液中电离程度较小,溶液中的 H+来自水的电离和醋酸的电离;
C. Fe3+水解使溶液显酸性,但水解较微弱,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C. 在标准状况下,2.24 L 氯仿中所含分子数为 0.1NA
D. 1mol 苯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数为 3NA
【答案】B
【解析】
【分析】
A. 1mol 己烷中含有 16mol 共价键;
B. 1mol 乙烷和乙烯中均含有 2mol 碳原子;
C. 在标准状况下,氯仿为液态;
D. 苯分子中不存在碳碳双键。
③硫化铜为黑色沉淀,可发生反应,故③正确;
④氯化镁结晶水合物加热过程中镁离子是弱碱阳离子易水解生成氢氧化镁,MgCl2•6H2O 制取 无水氯化镁时需要在氯化氢气流的氛围下加热固体,故④错误;
故选 B。
11.25℃,下列有关溶液中各微粒的物质的量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A. 0.lmol/L 的 NH4Cl 溶液:c(Cl-)>c(NH4+)>c (OH-)>c(H+) B. 0.lmol/L 的 CH3COOH 溶液:c(CH3COOH)>c(H+)>c(CH3COO-)>c(OH-) C. 某 FeCl3 溶液 pH=4: c(H+)>c(Cl-)>c(Fe3+)>c(OH-) D. 某弱酸的酸式盐 NaHA 溶液中一定有:c(OH-)+ 2c(A2-)= c(H+)+c(Na+)
析的 方法除去淀粉中混有的氯化钠,D 项正确; 答案选 D。
7.常温下,下列溶液中由水电离的氢离子浓度为 1×10-5 的是


A. pH=5 的 HClO 溶液
B. pH=9 的氨水
C. pH=5 的 AlCl3 溶液 【答案】C
D. pH=5 的 NaHSO4 溶液
【解析】
【分析】
A. pH=5 的 HClO 溶液中由酸电离出的 c(H+)为 10-5mol/L,根据水的离子积计算由水电离出 的 c(H+); B. pH=9 的氨水中由碱电离出的 c(OH-)为 10-5 mol/L,根据水的离子积计算由水电离出的 c(H+); C. AlCl3 为强酸弱碱盐,Al3+水解使溶液显弱酸性,pH=5 的 AlCl3 溶液中的 c(H+)即为由水电 离出的 c(H+); D. NaHSO4 为强电解质,完全电离后生成 Na+、H+和 SO42-,根据水的离子积计算由水电离出的 c(H+)。 【详解】A. pH=5 的 HClO 溶液中由酸电离出的 c(H+)为 10-5mol/L,那么由水电离出的 c(H+)
1014 = 105 =10-9mol/L,D 项错误;
答案选 C。 8.有关烷烃的命名正确的是
A.
2-甲基丁烷
B.
2,4,4-三甲基戊烷
C.
1,3-二甲基丁烷
D. 如图所示烷烃的名称为:异戊烷
【答案】A 【解析】 【分析】 烷烃系统命名法的步骤为:(1)选主链,称某烷。选择最长碳链作为主链,较短的碳链作 为支链。如果最长碳链不止一条时,则选择取代基数目最多的一条链作为主链。 (2)编号。从最接近取代基的一段开始编号,且要求位次之和要最小。如果两种不同取代 基位置编号相同,则从小的基团一端开始编号。 (3)命名。如果有相同的取代基,合并,在基团名称之前写明位次和数目,数目要用汉字, 取代基位次用逗号隔开。小的取代基在前,大的取代基在后。 【详解】A. 根据烷烃系统命名法的步骤可知,该有机物的名称为:2-甲基丁烷,A 项正确; B. 根据烷烃系统命名法的步骤可知,该有机物的名称为:2,2,4-三甲基戊烷;B 项错误; C. 根据烷烃系统命名法的步骤可知,该有机物的名称为:2-甲基戊烷,C 项错误; D. 根据球棍模型可知,该有机物的名称为:2-甲基戊烷,不是异戊烷,D 项错误; 答案选 A。 【点睛】命名编号时要注意以下原则:
1014 =由水电离出的 c(OH-)= 105 =10-9mol/L,A 项错误;
B. pH=9 的氨水中由碱电离出的 c(OH-)为 10-5 mol/L,那么由水电离出的 c(H+)=由水电离出
1014 的 c(H+)= 105 =10-9mol/L,B 项错误;
C. AlCl3 为强酸弱碱盐,Al3+水解使溶液显弱酸性,pH=5 的 AlCl3 溶液中的 c(H+)即为由水电 离出的 c(H+),因此由水电离出的 c(H+)=10-5 mol/L,C 项正确; D. NaHSO4 为强电解质,完全电离后生成 Na+、H+和 SO42-,当溶液的 pH=5 时,即 NaHSO4 完全 电离生成的 H+的浓度为 10-5 mol/L,那么由水电离出的 c(H+)=由水电离出的 c(OH-)
9.已知:H2A=H++HA-,HA- ⇌ H++A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H2A 是弱酸
B. 向 H2A 溶液中通入 HCl 气体,电离平衡逆向移动,则 H2A 浓度增大
C. 向 H2A 溶液中加入金属 Na,电离平衡常数增大
D. 0.1mol/L H2A 中 pH<1
【答案】D
【解析】
A
乙醇(水)
生石灰
B
乙烷(乙烯)
氢气
C
乙酸乙酯(乙酸)
饱和 Na2CO3 溶液
D
淀粉(氯化钠)
蒸馏水
分离方法 分液 加热 蒸馏 渗析
A. A
B. B
C. C
D. D
【答案】D
【解析】
【分析】
A. CaO 与水反应后,增大与乙醇的沸点的差异;
B. 乙烯不能在加热的条件下与 H2 完全反应; C. 将混合物置于饱和的 Na2CO3 溶液上方,分液即可除去其中杂质; D. 淀粉属于胶体,不能透过半透膜,氯化钠属于小分子,能透过半透膜;
【详解】A. CaO 与水反应后,增大与乙醇的沸点的差异,用蒸馏的方法进行分离,A 项错误;
B. 乙烯不能在加热的条件下与 H2 完全反应,会引入新杂质,B 项错误; C. 将混合物置于饱和的 Na2CO3 溶液上方,分液即可除去其中杂质,C 项错误; D. 淀粉属于胶体粒子,不能透过半透膜,氯化钠属于小分子,能透过半透膜,因此可用渗
【分析】
A. H2A 完全电离生成 H+和 HA-,属于强电解质; B. 向 H2A 溶液中通入 HCl 气体,使电离平衡 HA- ⇌ H++A2-逆向移动; C. 电离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
D. H2A 第一步完全电离,第二步为部分电离,据此分析判断。 【详解】A. H2A 完全电离生成 H+和 HA-,属于强电解质,因此 H2A 是弱酸不是弱酸,A 项错误;
8.4g 【详解】A. 标准状况下,8.4g 己烷中共价键数目为 72g / mol ×16=1.9NA,A 项错误;
B. 1mol 乙烷和乙烯中均含有 2mol 碳原子,因此 0.1mol 乙烷与乙烯混合气体中所含碳原子
数为 0.2NA,B 项正确; C. 在标准状况下,氯仿为液态,不能计算 2.24 L 氯仿的物质的量,C 项错误;
原则
解释
首先要考虑“近”
以离支链较近的主链一端为起点编号
同“近”考虑“简”
有两个不同的支链,且分别处于距主链两端同近的位置,则 从较简单的支链一端开始编号
同“近”、同“简”,考虑 “小”
若有两个相同的支链,且分别处于距主链两端同近的位置, 而中间还有其他支链,从主链的两个方向编号,可得到两种 不同的编号系列,两系列中各位次之和最小者即为正确的编 号
属于烃的衍生物,结构中含有苯环,还属于芳香族化合物;虽含碳碳双键,但分子中含 O,
不属于烃类,C 项符合题意,
答案选 C。
5.NA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标准状况下,8.4g 己烷中共价键数目为 1.8NA
B. 常温下,0.1mol 乙烷与乙烯混合气体中所含碳原子数为 0.2NA
D. 苯分子中碳原子之间的共价键是介于单键和双键之间的特殊的共价键,不存在碳碳单键
和碳碳双键,D 项错误;
答案选 B。
【点睛】本题计算时要注意气体摩尔体积的研究对象,物质在标准状况下的状态是易错点。
6.除去下列物质中所含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所选用的试剂和分离方法能达到实验目的
的是


混合物
试剂
答案选 D。
10.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目的的是
①用 Na2S 溶液和 Al2(SO4)3 溶液反应制取 Al2S3 固体 ②用加热蒸发 K2CO3 溶液的方法获得 K2CO3 晶体③用 Na2S 溶液和 CuSO4 溶液反应制取 CuS 固体 ④加热 MgCl2 溶液制取 MgCl2 固 体
A. ①② 【答案】B
黑龙江省大庆市铁人中学 2019-2020 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期末考试试
题(含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 18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54 分)
1.下列有关资源的开发利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海水提取溴的过程中不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B. 全球“低碳”行动能减少 CO2 的排放量,从而降低酸雨的形成及危害 C. 从海带中提取碘单质的过程一定涉及氧化还原反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