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诗趣诗欣赏——可以运算的数学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奇诗趣诗欣赏——可以运算的数学诗
可以运算的数学诗
数学中的运算题,可以用诗歌表达出来,这种表达运算题的诗歌就是数学诗。
它可分为算术诗和代数诗两种。
算术诗是加减乘除四则运算。
最简单的是加减法:
前发三十六,后发三十六。
中发三十六声急,通共一百八声息。
——杭州钟声歌
列出算式为:36+36+36=108
江陵去扬州,三千三百里。
已行一千三,所有两千在。
——南朝乐府•懊侬歌
列出算式为:3300-1300=2000
还有乘法:
前击七,后击八,中间十八徐徐发。
更兼临后击三声,三通凑成一百八。
——台州钟声歌
列出算式为:(7+8+18+3)×3=108
又如,宋代文学家、书画家苏轼曾画过一幅《百鸟归巢图》,明代伦文叙为画配诗,借鸟说人,揭露了贪官污吏对人民的剥削,倾吐出了胸中的义愤。
天生一只又一只,三四五六七八只。
凤凰何少鸟何多,啄尽人间千万石!
这是一首四则混合运算诗,列出算式为:
1+1+3×4+5×6+7×8=2+12+30+56=100
总数是一百,正符合《百鸟归巢图》的数目,由此可见作者的奇妙构思。
《孙子算经》中有一首数学诗,这种算法一般叫“韩信点兵”,宋代称“隔墙算”,外国叫“中国剩馀定律”。
三人同行七十稀,五树梅花廿一枝。
七子团圆正半月,除百零五便得知。
这是说一百以内,三个三个数馀1粒,五个五个数馀2粒,七个七个数馀2粒,蚕豆共有多少粒?
下面是摘自《新编十万个为什幺》(第四册)中的文字:用三个一数剩下的馀数,将它用70去乘(因70是5与7的倍数,而又是以3去除馀1的)。
五个一数剩下的馀数,将它用21去乘(因为21是3与7的倍数,又是以5去除馀1的)。
七个一数剩下的馀数,将它用15去乘(因为15是3与5的倍数,又是以7去除馀1的)。
将这些数加起来,若超过了105,就再减掉,所得的数便是原来的数。
列出算式为:1×70+2×21+2×15-105=37
代数诗要复杂一些,清代徐子云的《算法大成》中有一首代数诗:巍巍古寺在山林,不知寺内几多僧。
三百六十四只碗,看看周尽不差争。
三人共食一碗饭,四人共吃一碗羹。
请问先生明算者,算来寺内几多僧?
先是3人共吃一碗饭,然后4人共喝一碗汤,一共用了364只碗,问寺内共有多少和尚?
设吃饭用的碗为X,喝汤用的碗为Y,列出方程式为:
X+Y=364
3X=4Y
解方程得出X=208
Y=156
寺内和尚为3X=4Y=624,所以寺内共有和尚624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