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宋镇崛起“东方好莱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杨宋镇崛起“东方好莱坞”
作者:暂无
来源:《绿色中国(B版)》 2017年第2期
曾几何时,北京市怀柔区杨宋镇与影视文化结下了“创意”不解之缘。
伴随着星美今晟影视城、国家中影数字制作基地、博纳影业、北京电影学院等项目的逐一
落地生根,影视文化创意词汇尽人皆知,并以惊人的速度“成长”为杨宋镇最深层、最核心、
最无可替代的终极竞争力和发展决胜力!在全市首批十个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中,怀柔区杨宋
镇影视基地已成为最具发展潜力、最具投资价值、最具影响力的文化创意产业重要集聚区。
近
年国产票房过亿大片中,一半出自杨宋!
围绕“中国影视文化名镇”发展目标,杨宋镇党委、政府近年来狠抓以影视为主的文化创
意产业发展,全镇文创企业千余家,税收占全镇财政收入50% 以上。
数字是枯燥的,但最具说服力、最见证发展。
作为全国唯一的中国(怀柔)影视产业示范区,怀柔区杨宋镇影视文化产业从解放思想到
先行一步、从破题攻坚到蓄势成长、从风头正劲到快速发展,一步步走来所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在京郊乃至全国同类城市中绝无仅有。
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正成为杨宋为之自豪的“软实力”、更上一层楼的“硬支撑”。
杨宋镇,一座“东方好莱坞”正在悄然崛起,并开始振翅
“起飞”??
村村有“影棚”
文化兴,则人气旺;
人气旺,则经济活。
杨宋镇位于中国(怀柔)影视产业示范区核心区,镇域内现有国家中影数字制作基地、星
美今晟影视城、博纳影业、北京电影学院、老爷车博物馆等众多影视资源。
正是背靠中影基地
这棵“文化大树”,杨宋镇农民如今有了越来越多跟影视剧亲密“接触”的机会,并且村村吃
上“文化饭”、人人品尝“影视餐”。
从当群众演员跑龙套,到出租老物件做道具,再到现在各村农民自建小影棚出租赚钱,农
民“触电”之路越走越宽阔,村村寨寨随处可见影视剧拍摄大棚,所到之处俨然到了一个“影
视城”。
走进杨宋镇仙台影视园,三栋1500 平方米的小型摄影棚在溢满明清韵味的城墙环抱中依
次排列,《杨贵妃》剧组搭建的“御书房”尽显大唐盛世皇家典范;《北平无战事》隐然弥漫
硝烟肃杀,斗转星移;现代喜剧《老米家的婚事》室内置景保存无损。
一时间,穿梭于各个朝代,看尽世间繁华。
据统计,先后已有《火线三兄弟》《白发魔女传之明月天国》《北平无战事》《刺刀英雄》《我叫赵疙瘩》等影片曾在这里拍摄,小影棚里的“大制作”已达几十部影片,解决劳动力就业百余人。
“action !”随着导演一声令下,剧组再一次进入拍摄过程中。
这里,不是高标准的专业摄影棚,而是怀柔区杨宋镇仙台村自建的影视基地,但却是排队约片租棚拍摄。
提起租赁影棚,村干部满脸自信,“张涵予、刘烨、黄渤等影帝级人物都在剧组里,村民每天都能看到这些大
明星,别提多自豪呢!”顺着村干部所指的方向望去,昔日荒凉已完全被眼前一派繁忙的场面
所取代。
“以前这儿是一个废弃猪场,杂草丛生。
如今变废为宝,成为村民致富的聚宝盆。
用
不了多久,这里将成为仙台村民自己的影视基地。
”憧憬未来,村干部信心满满。
水有源,树有根。
仙台村的影视基地建设得益于杨宋这个名符其实的影视文化名镇。
作为市级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自1995 年星美今晟影视城落户杨宋镇,先后吸引了国家
中影数字制作基地、北京华谊兄弟娱乐投资有限公司等一批影视文化企业到杨宋谋求发展,
《建国大业》《狼图腾》《战狼2》《铁齿铜牙纪晓岚》《新版红楼梦》《黑客帝国》等2600 多部影视剧作品从这里拍摄、制作诞生,更有做客央视的农嫂龚瑞凤、自办影视文化公司的郭
克兴、带领全家人共同吃上影视饭的陈博宁等“草根”明星不断涌现。
做群众演员、出租家里
的老物件做道具等,使越来越多的农民吃上了文化饭。
为促进村级影视文化产业发展,去年初,杨宋镇制定了北京市首个《村级文化创意产业发
展奖励政策》。
敢为人先的仙台村第一个吃螃蟹,围绕“仙台村影视文化园”的运营,与北京
汇鑫义杰影视策划公司达成专业化运营合作。
村干部介绍,“依托中影基地的有利地形,我们
与中影基地、星美今晟影视城形成优势互补,填补了中小影视剧组的市场需求,为拍摄工作提
供专业、价格合理、优质的摄影场地。
”
随着星美今晟影视城、国家中影数字制作基地、北京华谊兄弟娱乐投资有限公司等影视文
化企业相继落户杨宋,越来越多的剧组选择在此拍摄剧目。
然而,昂贵的租费让很多中小剧组
望“中影”而却步。
也正因此,给仙台这样背靠中影大树的小村创造了自建影棚出租赚钱的机遇。
“中影嫌贵您找我!”正是看到了这一难得商机,仙台村萌生了自建影视基地的主意,并
得到了村民的一致拥护。
如今,仙台小型摄影棚除了没有中央空调,1000 平方米的影棚和中影基地的摄影棚没有区别,完全可以满足中小剧组拍摄需求,而价格只是中影的十分之一左右。
截至目前,仙台村影视园和中影基地等外景地,先后接待影视剧组1500 余个,《中国合伙人》《私人定制》等几百部影视、动漫作品在这里拍摄和后期制作,“中国影都”品牌影响力不断
提升。
凭借先进的信息、技术、人才优势,该镇将影视产业链条延伸至各村,积极探索影视反哺
农民的有效途径,除了仙台村外,周边杨宋庄、梭草等村也纷纷发展影视文化创意产业,村村
都盖起了影视拍摄大棚,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目前,仙台影视园还打造了影视化妆队伍、
影视置景队伍等多形式的影视角色参与,并成功参与人艺大戏《白鹿原》、《全家福》等剧作
置景任务。
户户有“演员”
文化兴,则民风淳;
民风淳,则天下和。
在几百部影视剧作品中出演各类角色,这样的演员在全国也没有几个。
而名不见经传的杨宋镇张自口村60 多岁的郭克兴,“出道”20 多年,却已在《大宅门》《卧虎藏龙》等130 多部影视作品中饰演不同角色,成为国内屈指可数的农民“大腕儿”。
如今,他不仅与许多制片人和导演结为朋友,还自己注册办起了影视文化公司,成了名副其实的“电影人”。
从农民到“圈里人”,郭克兴的角色转变背后,是杨宋镇进军影视文化产业的大
战略。
影视产业集聚同时,也给当地农民带来了“真金白银”。
农民忙时种地、闲时拍戏,已
成为一种新时尚。
仅中影基地周边就常年活跃着1000 多人的农民演员队伍,年人均收入超过
万元。
“因为跟很多导演、制片方都很熟了,他们筹备的新戏如果在影视基地拍,提前就会打电
话过来,告诉我什么时间开机,需要什么类型群众演员。
”老郭说,《康熙微服出访》《铁齿
铜牙纪晓岚》《布衣县令》等电视剧都是他找的群众演员。
靠经营文化公司,每年能带来几万
元收入。
同样,在杨宋庄、张自口等村,农民家家户户也都有“演员”,农民农忙种地、农闲
拍戏已成为一种新时尚,先后有千余名“农民演员”在戏中饰演各种不同角色。
仙台村农民陈博宁一家三代五口人都“触电”,靠当群众演员干出了名堂。
“从家往北走500 米就是星美今晟影视城和中影基地,占着这点‘地利’,才有了‘触电’机会。
”陈博宁说。
涉足影视圈,陈博宁完全出于偶然。
几年前,星美今晟影视城拍摄电视剧《保镖》,他在
戏里当了二十几天“镖师”。
一天,剧组拍摄计划突变,人手不够,要陈博宁赶紧回村把闲在
家里的兄弟们都找了来。
剧组按每个人 1 元钱给了他介绍费,这便是陈博宁的第一笔中介收入。
渐渐地,他成了星美今晟制作公司专职的群众演员领队,每天工资涨到30 元,最多时一
天曾带全村100 多人去演戏。
后来,戏陈博宁建起了群众演员大院,提供住宿,介绍演员上戏,妻子也辞了工作来帮忙。
如今,陈博宁和妻子双双考取了文化经纪人资格证书,还注册成立了
影视经纪公司鑫星嘉艺,将影视业当成了后半生的职业。
有了公司,家里人想“触电”就方便多了。
陈博宁的父亲陈德山今年61 岁,一辈子务农,从小就热爱文艺。
一天,剧组需要一个会拉二胡的群众演员,陈博宁问了好几个群众演员大院,无人能上。
情急之中,他想到了老爸。
“导演对我爸说,你拉什么曲子都行,但必须手位准确,有情绪,镜头就拍手部特写,别穿帮了。
”陈德山心领神会顺利过关。
后来,很多剧组要拍拉
板胡的、京胡的,也都来找他。
陈德山在十几个戏里当上了乐师的“手替”。
陈博宁的小妹妹陈文华就更了不得了,她是怀柔二小的老师。
“受爸妈影响,我们家人都
喜欢文艺,她上学时念的是师范大学的声乐专业。
”因为比一般的群众演员有基础,陈文华从2004年就开始去剧组客串,现在经常是特邀演员,还和著名演员吴若甫对过戏。
而且,她早已
不单靠哥哥举荐,也常接受其他公司邀请出演角色。
而陈博宁上初二的女儿陈鑫佳又和十几个
村里孩子一样,成了“触电”第二代。
人人有“台词”
文化兴,则惠于民;
惠于民,则大繁荣。
龚瑞凤,杨宋镇杨宋庄一位地地道道的农家妇女。
今年60 多岁的龚大嫂,没有明星的脸
蛋儿,也没有秀美的身材,却有着让许多一线演员羡慕的电视剧主角的“台词”,成为庄稼人
心目中的大明星。
从艺10 几年来,她演过电视剧50 余部,就是影视界的一些名角、大腕,对这位老大姐也不陌生,他们也称她为“明星”。
因为,她曾“跟随末代皇后进宫”,曾给“曹
雪芹当过管家婆”;既是《风雨人生》中的马主任,又给《末代皇妃》当过老妈子。
细心的电
视观众,会从不少的影视作品中发现她的面孔,是一位远近闻名的“明星”。
几年前,某个电
视剧组请她在电视剧《风雨人生》里饰演一位街道主任。
一辈子当农民的龚瑞凤这下犯了难,
她不知道城里的街道主任平时都穿什么,她把自己的衣服一件一件全都翻了出来,从头到脚试
了又试,最后才决定穿那件有个口袋的灰色上衣,并在口袋里插了两只钢笔,她觉得这样才像
个街道主任。
抱着试试看的心里,龚瑞凤“忐忑”地来到剧组。
正好剧务人员在问“马主任来了没有?”龚瑞凤一听,下意识地答道:“来了,来了,马主任到了”。
导演一听,扭头看了看龚瑞凤,
发现她自己根据角色身份琢磨出来的人物扮相非常符合剧情要求,当场就拍板说:“就是她了!”第二天,龚瑞凤按照导演的要求,试拍了几个与他人吵架的镜头。
拍完后,导演高兴地
大喊了一声:“龚大嫂,你太棒了,全北京也找不到你这么入戏的演员!”
就这样,这个只有几句台词的群众演员角色,让龚瑞凤从此踏上了演艺之路。
有道是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喜欢演戏的龚瑞凤知道自己没有文化,也没有受过任何
表演训练,要想多演戏、演好戏,只能靠勤学苦练。
于是,她把家里唯一的一台电视机当成了
自己的“老师”,只要有空就坐在电视机前看国内外影视作品,反复琢磨戏中演员的表演,然
后自己对着镜子反复练习。
一天下午,为了练一个笑的镜头,龚瑞凤在家里对着镜子反复地练,一会儿放声大笑,一会儿掩面窃喜,一会儿又哑然失笑,惹得邻居们都跑到她家里来,问她
“怎么了”。
当听说专业演员一般都有每天练功的习惯后,龚瑞凤就要求自己每天早晨也得早
起练练功,开开嗓子。
为此,她无论严寒酷暑,每天早晨都是六点钟准时起床,在自家院子里
练习各种“台词”。
虽然龚瑞凤饰演的都是小角色,有时甚至一句台词都没有,但她却丝毫没
有小看这些角色,总是尽力演好这些角色。
也许是因为太投入了,龚瑞凤常常在拍摄过程中临
时发挥,很多“发挥”还真为剧情添了彩。
在拍电视剧《永不言败》时,龚瑞凤饰演的角色本没有台词,但她“自由发挥”说了3 句
台词,使人物感情表现得更加充分,结果导演当时就当众称赞龚瑞凤“真是个有灵气的好演员”,这极大地鼓舞了龚瑞凤。
从此,她愈发爱琢磨表演了。
拍摄电视剧《银鼠》时,有一场
戏演的是外国人在闹市欺负中国人,而龚瑞凤扮演的是一个一句台词都没有的路人。
实拍时,
龚瑞凤很快就完全沉浸到了剧情中,当她看到剧中的那位“外国人”不停地殴打中国人时,气
愤地一个箭步冲上去,双手叉着腰对那位演员大喊道:“你这个洋鬼子,凭什么这么欺负我们中国人,今天我和你拼了!”她这架式,把那位饰演洋人的中国演员吓坏了,只见他赶紧把假发一摘,连连告诉龚瑞凤:“大妈,您别生气。
我也是中国人,是来自新疆的演员,不是洋人,
您演得真好!”
渐渐地,龚瑞凤成为群众演员中的“大腕”,很多剧组都会慕名来找她拍戏。
成了“明星”的龚瑞凤,自己也追星,而她最喜爱的明星,竟然是著名影星刘德华。
几年前的一天,刘德华
主演的贺岁片《老鼠爱上猫》开拍,龚瑞凤被邀去试镜。
为了能尽快进入角色,同时尽量减少
与偶像刘德华的“距离感”,龚瑞凤专程买来很多刘德华的画报,贴在自家的墙上,然后拿着
剧本与墙上的刘德华对台词。
或许是太过于紧张了,龚瑞凤试镜时竟然连连出错,偏偏这次演
砸了,这让她难过了好几天。
好在,龚瑞凤后来终于有机会与刘德华合作,并且几次获得了刘德华的称赞,这让龚瑞凤
至今想来仍兴奋不已。
如今,龚瑞凤已正式成为特约演员,先后出演了50 多部影视作品,还
与刘德华、陈宝国、赵薇等大牌明星搭过戏,并且屡屡获得这些明星的好评,这让龚瑞凤拍戏
的积极性更高了。
何止一个龚瑞凤!
在杨宋镇,有“台词”的农民演员还有很多,不胜枚举,郭克兴、陈博宁……一个个祖祖
辈辈“修理”田地的庄稼把式,如今却阔步走进“娱乐圈”,让梦想照进现实。
更为叫绝和点赞的是,正是这些泥腿子农民,不论老老少少,还是男男女女,只要面对镜头,人人都有演不完、说不够的各种角色“台词”,演绎着自己的光影之旅。
在影视与产业融
合中,杨宋“农民演员”从中找到了致富门道,成为“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交互融合的
实践者。
村民都说:“影视文化为咱农民输入了致富动力,添加了发展后劲儿,杨宋镇文化‘软实力’越来越‘硬’了!”
实践证明,难以复制的影视文化“软实力”正成为“中国杨宋”走向“世界杨宋”的“硬道理”。
杨宋镇,影视文化“软实力”已迈出“形神兼备”的坚实步伐,城市精神因此独一无二,一座神圣的东方好莱坞已揭开神秘的面纱,引起文化界的广泛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