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巴胺与多巴酚丁胺防治新生儿窒息后心肌损害的疗效观察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多巴胺与多巴酚丁胺防治新生儿窒息后心肌损害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多巴胺和多巴酚丁胺对新生儿窒息后心肌损害的治疗作用及效果。

方法:将86例窒息后心肌损害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43例,对照组43例。

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多巴胺3 mg/kg、多巴酚丁胺1.5 mg/kg,持续静脉滴注。

比较两组疗效及临床症状消失、心率变化、ECG 恢复、CK-MB改善及心力衰竭纠正情况。

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67%,对照组为81.4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临床症状消失、ECG恢复、CK-MB改善、心力衰竭纠正的时间等方面均较对照组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多巴胺联合多巴酚丁胺治疗新生儿窒息后心肌损害有良好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dopamine and dobutamine on treating myocardial damage due to neonatal asphyxia. Methods: 86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treatment group (n=43) and the control group (n=43). To the treatment group, dopamine 3 mg/kg and dobutamine 1.5 mg/kg were given in addition to conventional therapy. The effect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observed, the symptoms disappearing, heart rate changing, ECG recovering, CK-MB improving and heart failure rectifying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97.67%in the treatment group and 81.40%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The treatment group excelled the control group in these aspects and notable difference was detected (P<0.05). Conclusion: Dopamine and dobutamine has obvious effects on treating myocardial damage due to neonatal asphyxia, and is worth recommendation in clinic.
[Key words] Dopami; Dobutamine; Neonate; Asphyxia; Cardiac damage
新生儿窒息是新生儿最常见的危重病之一,可因缺氧缺血再灌注引起多个脏器功能损害,由于心肌细胞对缺氧的易感性高,窒息后心肌损害的发病率较高。

研究表明,围生期缺氧缺血性心肌损伤的发病率为20%~51%[1]。

新生儿窒息在新生儿科属常见、多发性疾病,病情进展较快,早期适当的干预治疗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本院儿科应用多巴胺与多巴酚丁胺防治新生儿窒息后心肌损害,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现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2008年6月~2010年7月本院新生儿科收治的新生儿窒息86例患儿为研究对象。

纳入标准:新生儿窒息的诊断与分度均符合《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7版的新生儿窒息诊断及分度标准[2]。

心肌损害的诊断符合曹绪梅等[3]提出的窒息致心肌损害诊断标准。

排除标准:宫内感染、先天心脏畸形。

将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其中治疗组43例,对照组43例,两组在性别、出生体重、分娩方式、缺氧程度、心率、ECG及心肌酶改变方面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儿均常规吸氧镇静改善呼吸,维持正常血糖,纠正心力衰竭,纠正酸碱、水电解质平衡紊乱,防治感染、出血、脑水肿等及营养支持。

治疗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加用多巴胺3 mg/kg、多巴酚丁胺1.5 mg/kg加入5%~10%葡萄糖液20 ml,持续微泵输液2.0 ml/h,1次/d,5 d为1个疗程。

监测呼吸、心率、脉搏、SpO2、尿量等及动态心电监测,治疗10 d后复查心电图(ECG)及心肌酶谱。

两组均于入院24 h内及治疗后抽血查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

1.3 疗效评价
显效:临床症状消失,心音有力,心率及心律恢复正常,ECG正常及血清CK-MB均恢复正常。

有效:临床症状消失,心音有力,心率及心律恢复正常,ECG基本正常,血清CK-MB明显下降,但未完全正常。

无效:上述指标无改善。

1.4 统计学方法
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比较
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7.67%,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1.40%。

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治疗组治疗过程中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

2.2 临床症状消失及实验室指标恢复时间比较
治疗组在临床症状消失、ECG恢复、CK-MB恢复及心力衰竭纠正时间等方面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新生儿窒息是一个全身缺氧的病理过程,引起窒息后心肌损害的机制很多,其中供氧量和血流量减少是最主要的原因。

窒息时由于心肌缺氧,无氧酵解过程中酸性代谢产物堆积,细胞内酸中毒,心肌细胞能量代谢障碍,ATP生成减少,导致心肌损害[4]。

致使心肌收缩功能受损,收缩力减低和心搏出量降低。

缺氧使心肌细胞受损,心肌酶逸出,血清心肌酶升高。

在心肌损伤后2~12 h血清CK-MB活性急剧上升,一般2~5 d恢复[5]。

CK-MB绝大部分存在于心肌细胞浆内,其测定对心肌损伤阳性率达97.5%,特异性接近100%[6]。

检测心肌酶的
变化,特别是动态观察CK-MB的改变对于诊断新生儿心肌损伤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7]。

同时心脏的传导及收缩功能亦受到影响而引起心电图改变。

多巴胺、多巴酚丁胺为儿茶酚胺类药,是β-肾上腺素能受体(β-AR)激动剂,多巴胺的生物学效应与剂量大小有关,中、小剂量主要兴奋多巴胺受体,能扩张肾血管,增加肾血流量,使尿量增多,也能增加心脏的血流灌注量。

多巴酚丁胺能直接作用于心脏β-AR,有正性肌力及扩张血管作用,增强心肌收缩力,增加心输出量,改善心功能。

两药合用,能改善心功能,增强心肌收缩力[8]。

使用小剂量多巴胺、多巴酚丁胺治疗窒息患儿,不仅能改善患儿微循环,而且有利于心肌损害的恢复。

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7.67%,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1.40%,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治疗组在临床症状消失、ECG恢复、CK-MB恢复及心力衰竭纠正时间等方面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

多巴胺和多巴酚丁胺联合治疗新生儿窒息后心肌损害,能明显提高患儿的治愈率,具有确切、显著的疗效,临床易操作且成本较低,适于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张成云,郭珊,张冰.丹参注射液治疗新生儿窒息致心肌损害临床研究[J].临床医学,2009,29(8):15-16.
[2]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444-449.
[3]曹绪梅,虞人杰.围产期缺氧心肌损害的监测及诊断-附120例临床研究[J].中华围产医学杂志,2005,8(4):272-273.
[4]高春燕,师冬琳,庞随军.新生儿窒息致多器官损害的临床及干预[J].延安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2009,7(3):19-20.
[5] 李异明,张露,谢又平,等.腺苷治疗新生儿窒息并心肌损害的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09,4(4):59-60.
[6]Ni CY.Cardiac troponin I:a biomarker for detection and risk stratification of minor myocardial damage[J].Clin Lab,2001,47(9-10):483-492.
[7]张燕,王亚利,杨志英,等.新生儿窒息后血清心肌酶谱的变化及意义[J].医学检验与临床,2008,19(3):69-71,83.
[8]钟运宏,陈晓红,潘亮光.多巴胺、多巴酚丁胺、酚妥拉明联合治疗新生儿窒息43例的疗效分析[J].广西医学,2008,30(11):1792-179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