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安徽省蚌埠市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附详解)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2022学年安徽省蚌埠市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7小题,共14.0分)
1.小明和家人在玄武湖划船游玩,若认为小明是静止的,所选参照物是()
A. 岸上的亭子
B. 水边的柳树
C. 飞过的白鹭
D. 小明划的船
2.小明利用如图甲所示装置探究冰的熔化特点,他每隔相同时间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
数,并观察物质的状态,绘制成图象如图乙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 冰是晶体
B. 冰的熔点是0℃
C. 冰的熔化过程持续了15分钟
D. 冰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但温度不变
3.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 声音在15℃的空气中传播速度约为340m/s
B. 吉他依靠琴弦的振动发声
C. 蝙蝠利用次声波探测飞行中的障碍物和发现昆虫
D. “暮鼓晨钟”里的钟声和鼓声是人们依据音色进行分辨的
4.甲、乙两物体从同一位置沿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其s−t图像如图所示,其中甲的
图线为直线。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甲、乙两物体是从同一地点同时出发的
B. 以乙物体为参照物,甲物体一直在运动
C. 第4s∼第19s,甲和乙的平均速度相等
D. 整个过程中,甲的速度总是大于乙的速度
5.如图是某单位组织党日活动时的合影,根据照片信息可判断出他们所用党旗的规格
是()
A. 长96cm,宽64cm
B. 长144cm,宽96cm
C. 长192cm,宽128cm
D. 长288cm,宽192cm
6.如图画中题有李白《早发白帝城》诗句,诗中能估算出速度大小的一句是()
A. 朝辞白帝彩云间
B. 千里江陵一日还
C. 两岸猿声啼不住
D. 轻舟已过万重山
7.“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有关节气的谚语,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惊蛰云不停,寒到五月中”,云的形成是升华现象
B. “伏天三场雨,薄地长好麻”,雨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C. “霜降有霜,米谷满仓”,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D. “小寒冻土,大寒冻河”,河水结冰是熔化现象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0分)
8.图中物体的长度是______cm。

9.考场内翻阅试卷的声音是由纸张的______产生的;“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
的“高”是指声音的______(响度/音调/音色);中考期间考场周围常常设有禁止鸣笛的标志,这是从______减弱噪声的。

10.利用结构图对一些科学概念进行梳理是常用的学习方法。

某同学
用如图表示了一些概念间的关系。

试回答:若图中大圈表示吸热
的物态变化,则A、B、C不可能代表的物态变化是______(写出
一个名称即可)。

11.利用超声波给金属工件探伤,说明声音可以传递______。

12.一辆小汽车于20:45驶入一高速公路某区间测速路段的起点,当日21:15驶出终
点,全程40km,则该汽车在该路段的行驶时间______ ℎ,平均速度为______ km/ℎ。

13.火星与地球最为相似且距离较近,2021年5月15日,天问一号携带的“祝融号”火
星车(如图)成功着陆火星,迈出了我国星际探测征程的重要一步。

(1)火星是太阳系中的一颗______ (填“行星”或“恒星”);
(2)“祝融号”进入火星大气后减速下降时,相对于火星表面是______ 的(填“运
动”或“静止”);
(3)火星上昼夜温差大,为保证“祝融号”度过漫漫寒夜,其顶部有一个集热窗装
置,里面装有的正十一烷白天会吸热熔化储存能量,晚上______ 放热释放能量(填物态变化名称)。

14.从冰箱中取出的冻鱼在空气中放置一会儿,冻鱼身上出现一层白霜,又过一段时间
冻鱼身上的霜变成了水。

此过程经历的物态变化是先______后______。

15.图中秒表的读数为______s。

16.炎热的夏天,开了空调的房间窗户玻璃上常常会结一层水雾,则水雾是水蒸气
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成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窗______侧,使玻璃变模糊,水蒸气
变成水珠会______热量。

东北地区寒冷的冬天,房间窗户上会结一层美丽的冰花,这是水蒸气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小冰晶附着在玻璃窗______侧。

17.N95型防护口罩对空气中直径在0.075μm左右的颗粒的过滤效率能够达到95%以上,
0.075μm=______m。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2.0分)
18.小明利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观察水的沸腾现象。

(1)组装器材时,应先固定图甲中的______(选填“a”或“b”)装置;
(2)水沸腾时,温度计示数如图乙所示,则此时水沸点是______℃,水沸腾过程中
继续吸热,水的温度______.
(3)水沸腾时,烧杯中不停地冒出“白气”,这些“白气”是______.
(4)水沸腾时,水中气泡的情形为图丙中______(选填“A”或“B”)图;
(5)实验中,若要缩短将水加热至沸腾的时间,请写出一种可行的方法:______.19.如图所示的是探究声现象的三个实验情景,请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甲所示,用竖直悬挂的乒乓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乒乓球被弹起,这个现
象说明______;如果加大力度敲击音叉,发现乒乓球被弹得越远,听到的声音的响度也越大,这个现象说明______。

(2)如图乙所示,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把乒乓球弹起,这个现象
说明______;若把甲、乙两个实验移到月球上去做,______看到泡沫塑料球被弹起的图是______(选填“甲”或“乙”)。

(3)如图丙所示,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先让一端伸出桌边短一些,拨动钢尺,
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然后一端伸出桌边长一些,再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使钢尺两次振动幅度大致相同.比较两种情况下,第______次钢尺振动得快,它的音调______(填“高”或“低”),这说明音调与______有关。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0分)
20.炎热的夏天,小明在家长的陪同下去游泳池游泳。

他刚从水中
出来时,恰好一阵风吹过,感觉特别冷(如图所示)。

请用学过
的物理知识解释其中的道理。

五、计算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6.0分)
21.张吉怀高速铁路预计2021年底通车,让怀化人们去往张家界又多了一种出行方式。

张吉怀高速铁路总长246km,设计最高速度为350km/ℎ。

假设通车后,小君和她家人从怀化坐高速列车去张家界旅游、若该次高速列车的平均速度为307.5km/ℎ。

求:
站名到达时间开车时间
怀化始发站09:08
吉首10:3810:44
张家界12:2912:40
………………
(1)小君和她家人经过多少分钟到达张家界;
(2)如表中为目前怀化站到北京西站的K268次列车运行时刻表(部分),请比较,小
君和她家人坐高速列车去张家界比坐K268次列车去张家界节省多少分钟。

22.在搜寻失事飞机的过程中,搜救舰船在定位和测量海深时都要
用到超声测位仪(如图所示)。

若海水的深度是6.75km,声音在
海水中每秒的传播距离是1500m,问:该测位仪从发出信号到
接收到信号需要经过多少时间?
答案和解析
1.【答案】D
【解析】解:小明和家人在玄武湖划船游玩,小明相对于岸上的亭子、水边的柳树、飞过的白鹭的位置不断发生变化,以岸上的亭子、水边的柳树、飞过的白鹭为参照物,小明是运动的,小明相对于自己划的船行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以小明划的船为参照物,小明是静止的,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关键是看被研究的物体与所选的标准即参照物之间的相对位置知否发生了改变,如果发生改变,则此物体是运动的,如果没发生改变,则此物体是静止的。

本题考查学生对参照物及其选择这一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此题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在解答时,要注意通过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分析、思考,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2.【答案】C
【解析】解:(1)由乙图知,从第5分钟到15分钟,冰的温度保持0℃不变,所以冰是晶体,且熔点为0℃,故A、B正确;
(2)由图知,冰从第5min开始熔化,到第15min完全熔化完,熔化过程经历了10min。

故C错误;
(3)由图知,冰在熔化过程不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故D正确。

故选:C。

认识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晶体有一定的熔点,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点,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断升高。

根据图象分析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从而得出结论。

此题通过图象分析,考查了学生的识图能力,在分析时特别注意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同时考查了学生对晶体和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的区别。

3.【答案】C
【解析】解:
A、声音传播的速度与介质的种类和温度都有关,声音在15℃的空气中传播速度约为340m/s,故A正确;
B、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演奏吉他时是琴弦振动发声,故B正确;
C、蝙蝠是利用超声波的回声定位来探测障碍物和发现昆虫,故C错误;
D、不同乐器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所以“暮鼓晨钟”里的钟声和鼓声是人们依据音色进行分辨的,故D正确。

故选:C。

(1)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种类有关,在15℃的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2)声音是发声体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3)蝙蝠是利用超声波的回声定位飞行;
(4)辨别声音利用的是声音的特色:音色。

此题考查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条件、声速、声音的特征等知识点,属于基础类问题,难度不大。

4.【答案】C
【解析】解:A、由图可知乙在甲出发3s后才出发,所以甲乙不是同时出发的,故A错误;
BD、由图可知第24s以前,甲乙之间的距离一直在发生变化,则以乙物体为参照物,甲物体一直在运动,但24s后两物体的s−t图象是一组平行线,两物体之间的距离不变,即两物体运动的速度相等,所以以乙物体为参照物,甲物体静止,故BD错误;
C、第4s∼第19s,甲和乙运动的路程均为57m−12m=45m,运动时间相等,根据速度公式可知甲和乙的平均速度相等,故C正确;
故选:C。

A、由图可知乙在甲出发3s后才出发;
BD、由图可知第24s以前,甲乙之间的距离一直在发生变化,则以乙物体为参照物,甲物体一直在运动,但24s后两物体的s−t图象是一组平行线,两物体之间的距离不变,即两物体运动的速度相等,所以以乙物体为参照物,甲物体静止;
C、第4s∼第19s,甲和乙运动的路程均为57m−12m=45m,运动时间相等,根据速度公式可知甲和乙的平均速度相等。

本题考查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速度公式的理解和运用,从图中正确读取信息是解题的
关键。

5.【答案】C
【解析】解:成年人的身高在170cm左右。

由图知,党旗的长度略大于身高,宽度略小于身高,所以分别在192cm,宽128cm左右。

故选:C。

此题考查对生活中常见物体长度的估测,结合对生活的了解和对长度单位及其进率的认识,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

长度的估测,必须熟悉一些常见物体的长度,以此为标准对研究对象作出判断。

如:中学生拳头的宽度在10cm左右;中学生伸开手掌,大拇指指尖到中指指尖的距离(一拃)大约15cm;成年人的身高在170cm左右,一步的步幅在75cm左右;一层楼的高度在3m左右,等等。

6.【答案】B
【解析】解:A、云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与速度无关,故A错误;
B、“千里江陵一日还”描述的是一天内通过的距离,可以估算速度的大小,故B正确;
C、不同物体发出声音的音色是不同的,两岸猿声啼不住,诗人是根据音色来辨别是猿的声音,与速度无关,故C错误;
D、从“轻舟已过万重山”知,“山”相对于轻舟的位置不断变化,所以,以“轻舟”为参照物,“山”是运动的,通过了距离,但不知道时间,所以无法估算速度的大小,故D错误。

故选:B。

(1)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
(2)根据速度公式分析;
(3)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与特色,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其音色是不同的;
(4)物理学中的运动指的是物体位置的变化,判定舟中人的运动状态就看其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是否改变。

本题考查液化现象、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速度以及声音的特性,难度不大。

7.【答案】C
【解析】解:
A、云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变成的小水珠,由气态变为液态,属于液化现象;故A错误。

B、雨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变成小水珠遇到凝结核后变成大水珠然后由于重力作用掉落到地面形成的,由气态变为液态,属于液化现象;故B错误。

C、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变成的固态小冰晶,是凝华现象;故C正确。

D、河水结冰是由液态变为固态,是凝固现象;故D错误。

故选:C。

根据物态变化的知识逐一分析:物体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熔化,物体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物体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汽化的两种方式是蒸发和沸腾;物体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物体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升华。

熟悉常见的自然现象,掌握六种物态变化的状态变化是解决此题的关键。

8.【答案】1.18
【解析】解:由图知: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1m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物体左侧与3.00cm刻度线对齐,右侧对应的刻度为4.18cm,所以物体的长度为:4.18cm−3.00cm=1.18cm。

故答案为:1.18。

使用刻度尺时要明确其分度值,起始端从0开始,读出末端刻度值,就是物体的长度;起始端没有从0刻度线开始的,要以某一刻度线为起点,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起始端所对刻度即为物体长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此题考查的是刻度尺和的读数,初中物理学习了很多测量工具的使用,但没有特殊说明,只有刻度尺的读数要有估读值,其它只要读到准确值即可。

9.【答案】振动响度声源处
【解析】解:
(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翻阅试卷的声音是由纸张的振动产生的;
(2)“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声音的响度大;
(3)中考期间考场周围常常设有禁止鸣笛的标志,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故答案为:振动;响度;声源处。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声音的特性有三个:音调、响度和音色。

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音色是指声音的感觉特性。

(3)减弱噪声的三个途径:在声源处减弱噪声、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该题考查了声音的产生、声音的特性和噪声的控制等有关的知识点,比较简单。

10.【答案】液化(或凝华、凝固)
【解析】解:若图中大圈表示吸热的物态变化,则A、B、C应该都是吸热变化,在物态变化的六个过程中,熔化、汽化和升华过程都需要吸收热量,凝固、液化和凝华过程都需要放出热量,则不可能代表的物态变化是凝固、液化、凝华。

故答案为:液化(或凝华、凝固)。

在物态变化的六个过程中,熔化、汽化和升华过程都需要吸收热量,凝固、液化和凝华过程都需要放出热量。

本题考查对物态变化过程及其吸热和放热现象,是一道热学常考题。

11.【答案】信息
【解析】解:利用超声波给金属工件探伤是利用了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故答案为:信息。

声波可以传递信息,声波可以传递能量。

本题考查的是声音可以传递信息,难度不大。

12.【答案】0.580
【解析】解:一辆小汽车于20:45驶入一高速公路某区间测速路段的起点,当日21:15驶出终点,则运动的时间为:t=21:15−20:45=30min=0.5ℎ;
汽车的平均速度为:v=s
t =40km
0.5ℎ
=80km/ℎ。

故答案为:0.5;80。

根据汽车通过前、后两个监控点的时间可求出经过测速路段的时间,又知道路程,然后
利用速度公式求出汽车的平均速度。

本题考查了平均速度的简单计算,属于基础题。

13.【答案】行星运动凝固
【解析】解:(1)火星是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太阳是银河系中的一颗恒星;
(2)“祝融号”进入火星大气后减速下降时,相对于火星表面位置发生了改变,所以是运动的;
(3)由题意可知,集热窗装置里面的物质白天会吸热熔化储存能量,则晚上会凝固放热释放能量。

故答案为:(1)行星;(2)运动;(3)凝固。

(1)根据对行星和恒星概念的了解做出判断;
(2)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情况时,要先选取一个标准做为参照物,研究对象和参照物的位置发生了改变,就是运动的,如果位置没有发生改变,则是静止的;
(3)熔化是固态变为液态,是吸热过程;凝固是液态变为固态,是放热过程。

本题以最新的火星探测为内容,考查了对天体的认识、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物态变化的了解,属基础知识的考查。

14.【答案】凝华熔化
【解析】解:
刚取出的冻鱼温度很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冻鱼直接变为固态小冰晶,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故该过程的物态变化为凝华;
过一段时间冻鱼身上的霜变成了水,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是熔化过程。

故答案为:凝华;熔化。

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做凝华。

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叫做熔化。

本题考查物态变化中的凝华和熔化,分析生活中的热现象属于哪种物态变化,关键要看清物态变化前后,物质各处于什么状态。

15.【答案】337.5
【解析】解:由图所示秒表可知,在秒表的中间表盘上,1min中间有两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0.5min,指针在“5”和“6”之间,偏向“6”一侧,所以分针指示的时间为5min;在秒表的大表盘上,1s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0.1s,指针在37.5s 处,所以秒针指示的时间为37.5s,即秒表的读数为5min37.5s=337.5s;
故答案为:337.5。

读取停表的示数,首先要知道大表盘和小表盘的分度值,然后看指针在什么位置,秒表分针与秒针的示数之和是秒表的示数,从而得出示数。

本题考查了秒表的读数,要掌握常用器材的使用及读数方法,是一道基础题。

16.【答案】液化外放出凝华内
【解析】解:炎热的夏天,开了空调的房间窗户玻璃上常常会结一层水雾,则水雾是室外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所以形成在玻璃窗外侧,水蒸气变成水珠属于液化,液化会放出热量;
东北地区寒冷的冬天,房间窗户上会结一层美丽的冰花,这是室内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小冰晶,所以附着在玻璃窗内侧。

故答案为:液化;外;放出;凝华;内。

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液化,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叫汽化;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升华;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熔化,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固;其中熔化、汽化、升华需要吸热,凝固、液化、凝华需要放热。

分析生活中的热现象属于哪种物态变化,关键要看清物态变化前后,物质各处于什么状态;另外对六种物态变化的吸热和放热情况也要有清晰的认识。

17.【答案】7.5×10−8
【解析】解:0.075μm=0.075×10−6m=7.5×10−8m。

故答案为:7.5×10−8。

长度单位间的换算关系是:1km=103m=104dm=105cm=106mm=109μm= 1012nm。

此题考查物理量不同单位间的换算,运用不同单位间的具体关系,利用数学上的运算就
可解答。

18.【答案】b99不变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A提高水的初温(或减少水的质量)
【解析】解:(1)组装实验器材时,应按照从下到上的顺序,先固定B,以保证用酒精灯外焰加热;
(2)由图乙可知,温度计分度值为:1℃,此时水的沸点为99°C,水沸腾过程中继续吸热,水的温度保持不变;
(3)“白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
(4)水沸腾时,水中气泡越来越大,为图丙中A图;
(5)实验中对水加热,通过热传递的方式增加水的内能;若要缩短加热时间,可行的方法有减少水量或用温水做实验等。

故答案为:(1)b;(2)99;不变;(3)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4)A;(5)提高水的初温或减少水的质量。

(1)实验器材组装应按照自下而上的顺序;
(2)温度计读数要看清分度值和液面位置;水沸腾时吸热,但温度不变;
(3)“白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
(4)沸腾时烧杯上下水温温度一样,气泡越往上越大到液面破裂;
(5)缩短实验时间可以:提高水的初温或减少水的质量。

本题考查水沸腾实验,属于基础题,要求学生掌握。

19.【答案】发声体在振动振幅越大,响度越大空气能传声不能乙一高频率
【解析】解:
(1)如图(甲)所示,用竖直悬挂的乒乓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乒乓球被弹起,这个现象说明发声体在振动;如果加大力度敲击音叉,发现乒乓球被弹得越远,听到的声音的响度也越大,这个现象说明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2)如图(乙)所示,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把乒乓球弹起,这个现象说明空气可以传声并且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月球上没有空气,真空不能传声,若把乙实验移到月球上去做,不能看到乙图中泡沫塑料球被弹起;
(3)音叉振动,发出声音。

将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伸出桌边短时,振动物体的体积小,振动快,频率高,音调高;
伸出桌边长时,振动物体的体积大,振动慢,频率低,音调低,实验结论:音调与频率有关。

故答案为:(1)发声体在振动;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2)空气能传声;不能;乙;(3)一;高;频率。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响度是指声音的强弱,它与物体振幅有关和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距离发声体越远,响度越小。

(2)声波可以传递信息,也可以传递能量;真空不能传声;
(3)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物体振动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解决此类问题要结合声音的产生、传播和声音响度大小的影响因素等方面分析解答。

注意转换法是初中物理中经常用到的一种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

20.【答案】答:当小明刚从水中出来时,身上的水分会蒸发,蒸发吸热,当有一阵风吹来时,加快了水分的蒸发,所以冷的感觉就会更加明显。

【解析】蒸发是一种汽化现象,汽化要吸热。

加快蒸发的办法有:升高液体的温度;增大液体的表面积;加快液体上表面的空气流动速度。

此题考查了蒸发制冷和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21.【答案】解:(1)由v=s
t
得,小君和她家人到达张家界的时间:
t=s
v =246km
307.5km/ℎ
=0.8ℎ=48min;
(2)从K268次列车运行时刻表中可以看出,K268次列车从怀化到张家界的运动时间为:t′=12:29−9:08=3:21=201min,
节省的时间为:
△t=t−t′=201min−48min=153min。

答:(1)小君和她家人经过48分钟到达张家界;
(2)小君和她家人坐高速列车去张家界比坐K268次列车去张家界节省153分钟。

【解析】(1)已知张吉怀高速铁路总长和高速列车的平均速度,利用速度公式计算到达张家界需要的时间;
(2)从K268次列车运行时刻表中读出,计算出节省的时间。

本题考查了速度公式的灵活应用,能读懂题意,从表中获得有用信息是解题的关键。

22.【答案】解:测位仪发出信号经过的路程:s=2×6.75km=13.5km=1.35×104m,
由v=s
t
可得接收到信号所用的时间:
t=s
v
=
1.35×104m
1500m/s
=9s
答:该测位仪从发出信号到接收到信号需要经过9s。

【解析】先求出声音传播的总路程,然后根据速度公式的变形公式求出测位仪发出信号到接收到信号所用的时间。

本题考查了速度公式、回声测距的应用等,本题的关键是求出声音往返的距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