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赣州市厚德外国语学校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西省赣州市厚德外国语学校2016-2017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注:全卷总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请按要求作答。
一、选择题。
本题共3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太阳系是我们的家园,月球围绕地球运转,我们的地球在距离太阳最近的第三条轨道上运行,它处在一个得天独厚的位置上。
据此回答1--3题。
1、文中讲到的天体系统层次共有()
A、一个
B、两个
C、三个
D、四个
2、这里“得天独厚的位置”是指()
①行星际空间安全稳定②太阳光照稳定③日地距离适中
④地球自转周期适中⑤地球质量,体积适中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③⑤
3、假如人类移居月球生活,下列现象可能发生在月球的是()
①昼夜现象②电闪雷鸣③朝霞,晚霞④行走如跳远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④
2009年7月22日我国出现了500年一遇的日全食奇观,此
次日食在我国境内全食持续时间最长,时间超过6分钟,下图为
中国最佳观测点东平大坝拍摄的日全食时太阳的“贝利珠”照片。
据此回答4--5题。
4、图中被遮挡住发黑的部分属于太阳大气层中的()
A、光球层
B、色球层
C、日冕层
D、对流层
5、图中闪亮主体部分的主要太阳活动是()
A、黑子
B、耀斑
C、太阳风
D、极光
金星从地球与太阳之间经过,人们将会看到一个小黑点从日面移过,这就是金星凌日现象。
回答6--7题。
6、除了金星外,下列行星中具有凌日现象的还有()
A、火星
B、土星
C、水星
D、木星
7、地球在天亮前后,东方地平线上会看到一颗特别明亮的“晨星”,它就是金星,但它不是光源,
人们叫它为“启明星”。
金星作为地球的“启明星”时,下图中“金星”与“地球”的位置表示正确的是(A )
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正在拨动地球仪,模拟地球自转运动(地球仪代表地球,白炽灯泡代表太阳)。
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8--9题。
8、该实验能较好地演示()
A、四季更替现象
B、昼夜更替现象
C、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D、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向
9、如图所示此时应为北半球的()
A、春分日
B、夏至日
C、秋分日
D、冬至日
10、一课外小组在夜晚定点定位(即望远镜固定不动)观测某一恒星位置,若月初观测时间为20:00,月中观测这颗恒星的时间大约为()
A、20:00
B、21:00
C、19:00
D、20:56
11、接上题,若想在同一时间观测到这颗恒星,则下列措施可以实现的是()
A、把望远镜向东旋转15°
B、把望远镜向西旋转15°
C、把望远镜上下旋转15°
D、不用作任何调整即可观测
12、我国适宜大吨位航天器发射基地()
A.太原
B. 文昌
C.酒泉
D. 西昌
13、全球处于同一天太阳直射在()
A、180°
B、90°W
C、0°
D、90°E
右图所示照片是摄影师在夜晚采用连续曝光技术拍摄的,照
片中的弧线为恒星视运动轨迹。
读图回答14--15题。
14、据图判断,摄影师拍摄的地点位于()
A.低纬地区
B.中纬地区
C.北极附近
D.南极附近
15、图中a恒星视运动转过的角度约为50°,据此判断摄影师连续拍摄的时间为()
A、1个多小时
B、3个多小时
C、5个多小时
D、7个多小时
16、下列四幅图中,能正确表示地球自转方向的是()
A. B.C. D.
17、读右图,位于南半球的岛屿甲在地转偏向力作用下,最终与
哪岸相连()
A.北岸
B.南岸
C.两岸都相连
D.两岸都不相连
18、关于地球公转地理意义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时,北半球昼长达到一年中最长
B.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时,南半球昼长达到一年中最长
C.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时,北半球各地中午影长达到一年中最短
D.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时,南回归线以南各地中午影长达到一年中最短
19、从五一劳动节到建军节,赣州市(25°N)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是( )
A.持续变大 B.逐渐变小
C.先变大再变小 D.先变小再变大
20、以下是挂在某宾馆墙面上的四座时钟,依次为东九区、西八区、东二区、零时区,如果北京时间为上午10点,这四座时钟此刻指示的钟点错误的是( A )
下表为天安门广场升降旗时间(升降旗时间与日出日落时间相同),回答21--22题。
21、表中所示三天中,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和移动方向是()
A.北半球,向北移 B.北半球,向南移
C.南半球,向南移 D.南半球,向北移
22、表中所示日期可能是()
A.3月上旬 B.6月上旬C.7月上旬D.12月上旬
23、在地球内部圈层中,莫霍界面划分开的两圈层是()
A.岩石圈和地幔
B.地壳和地幔
C.地幔和地核
D.地壳和软流层
24、关于岩石圈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由地壳中的坚硬的岩石组成
B.由莫霍界面以上的地壳部分构成
C.由地壳和软流层构成
D.由地壳和上地幔顶部的岩石组成
25、冰岛中南部的埃亚菲亚德拉冰川火山于2010年4月14日再次大爆发,给当地民众生活造成严重影响。
火山多次喷发出大量炽热的岩浆,这些物质可能来源于( )
A.地壳 B.下地幔
C.岩石圈D.上地幔中的软流层
26、下列地区中,地壳厚度最大的是()
A.青藏高原
B.东北平原
C.太平洋
D.四川盆地
27、读“秀丽的黄果树瀑布景观图”
图示景观体现出的地球圈层的个数是( )
A.2个 B.3个
C.4个 D.5个
28、某地区近地面气温是32℃,这里对流层的厚度为16.8千米,
按一般规律,此时该地对流层顶的气温应是( )
A.-100.8℃
B.-68.8℃
C.-132.8℃
D.-42.8℃
29、有关对流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云、雨、雪等天气现象都发生在这一层;②中纬度地区对流层厚度最大;
③极光、流星多出现在这一层;④其主要热源是地面辐射;
⑤上部热、下部冷,空气对流旺盛。
A.①②③B.②④⑤ C.①④D.①⑤
30、在对流层中对天气变化有重要影响()
A、水汽
B、氧气
C、氮
D、尘埃
第Ⅱ卷综合题
注意事项:本卷共4题,共40分
二、问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
31、读图(图甲表示北半球夏至日太阳光照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12分)
(1)根据图甲,在图乙中画出:(4分)
①晨昏线并用斜线标出夜半球;②用点Q在图中标出太阳直射点
(2)据图回答:(6分)
①此时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度是________,纬度是________
②此时北京时间是________,地方时为0点的经度是________
③该日昼长达一年最长的地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此时全球有(大于、小于、等于)1/2的地区与北京处于同一日。
(3)写出此日日期分界线的经度_________和_________。
(2分)
32、赣州某中学研究性学习小组,对地球运动及其产生的
地理现象进行探究时遇到了一些问题,请结合所学地理知
识予以解答(9分)
(1)他们认为在一个窗户朝正南的房间里,正午阳光冬天
与夏天进入房间一样多,你认为是否正确?为什么?(3
分)
(2)图为(1150E,260N),以O地为中心的1米立杆见影图OF1为日出的杆影,OF2为日落的杆影,且OF1=OF2
问题:①该地此日的昼长__________(1分)
②该地日出时间为__________,日落时间为(2分)
③若测得朝正北的影长为1米,太阳直射点的纬度__________(1分)
④日影朝正北时,北京时间为____________;(2分)
33、读图,回答下列问题:(8分)
(1)图中字母________是地震波纵波曲线,A是________界面。
(2)字母A以上是________,主要由________组成。
(3)图中A与B之间是________。
(4)从图中可以判断出,外核的物质接近液态,因为________波不能通过。
(5)地震波在经过B界面时传播速度有什么变化?(2分)
34、读地球大气热量传递与平衡示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1分)
图(甲)图(乙)
(1)图甲中A表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作用,参与此作用的大气成分是空气分子
和。
(2分)
(2)图甲中B表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作用。
(1分)
(3)臭氧可以吸收,主要分布在大气层中的层。
二氧化碳、水汽、尘埃主要分布在大气层中的层,这些物质成分对有较强的吸收作用。
(4分)
(3)图(乙)中,一般情况下,多年平均而言,有B=A+C+D,但是,近若干年来,上述平衡被打破,变成了不等式,出现这一结果的原因大气中CO2等温室气体增加,就会造成全球气候变暖,目前全球气温有上升的趋势。
请根据文字材料及上图信息,说说形成全球气温有上升原因?(两点原因)(4分)
高一地理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 BADAB 6-10 CABDC 11-15 BBCAB
16-20 DBBCA 21-25 ABBDD 26-30 ACBCA
二、综合题
31、
③北半球④大于(每空1分,共6分)
(3)45°W 和 180°
32、(1)不正确(1分);该地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冬季太阳高度角小,进入房间的阳光多(1分);夏季太阳高度角大,进入房间的阳光少(1分)。
(2)①昼长:11时20分②6:20 17:40 ③19°S ④12时20分
33、(1)N;莫霍(2)地壳;岩石(3)地幔(4)横(M)
(5)纵波的传播速度突然下降,横波完全消失
34、(1)散射作用(1分)(细小)尘埃(1分)
(2)反射作用(1分)
(3)紫外线(1分)平流层(1分)对流层(1分)太阳红外线(1分)
(4)空气中二氧化碳增多,吸收地面辐射(或热量)增多;(1分)大气逆辐射作用强,保温效应强。
(1分)。